王吉传

  王吉字子阳,琅笽皋虞人。
  少年时好学,通晓经术,凭郡官举孝廉做了郎官,补若卢右丞,调为云阳令。
  因为贤良被推举做了昌邑中尉。
  昌邑王喜欢打猎,驱逐奔跑于封地内,动作行为没有节制,王吉上疏劝阻,说:“我听说古时候军队每天行走三十里,吉祥时每日行五十里。
  《诗经》上说:‘那风呀,呼呼响,那车呀,飞一样!回头把那大路望,心里真悲伤!’意思是说:飘风发发不是古时有道之风,疾驱如飞不是古时有道之车,大概是哀伤这些吧?现在大王驾临方舆,不到半天竟跑了二百里,老百姓停止种田养蚕,修路牵马,愚以为百姓不可屡次遭受突发事件。
  从前召公到职,掌管民事时,歇在棠树下听诉断狱,后世人们思念他的恩德,不忍心砍伐那甘棠树,《甘棠》一诗就是说的这件事。
  “大王您不爱好书籍和法术而以逸为乐,坐在车上,奔跑不息,早上冒着雾霜,白天蒙受尘埃,夏天被烈日暴晒,冬天被风寒所袭,弄得疲惫不堪,身体逐渐瘦弱,这不是保全寿命的好办法,也不是提高仁义的好手段。
  “大屋之下,纤细的毡毯之上,明智之师导前,劝谏之臣辅后,向上讨论唐尧虞舜的历史,向下推论殷周的盛世,考察仁德圣明的风俗,学习治理国家的道理,快快乐乐地发奋忘食,日日更新其德行,那种快乐岂只车马之间的快乐?休息时俯仰屈伸以强身,举止行走以健腿,吸新吐故以练气,一心一意积累精力以和神,如此养生,岂不长寿吗?大王诚能留意这样作,那么心有尧舜之志,体有乔伯赤松子那样的长寿,美好而盛大的声誉上闻于天,那福禄大概都会到来而且国家安定了。
  “皇上仁慈圣明,至今尚思念武帝未敢懈怠,对于宫馆、囿池、弋猎之事还没有接近过,大王您也应早晚思念这些,来承接皇上的意思。
  诸侯之中的至亲,没有谁比大王还亲的。
  大王您从亲属方面讲则是儿子,从地位方面讲又是臣子,一身而二任之责集于肩上,恩爱行义稍有不周,让皇上听到了,都不是享国的福分。
  臣王吉愚昧,希望WWw.sLkj.oRg大王明鉴。”昌邑刘贺虽然不守常道,但是还知道尊敬王吉,礼待王吉,于是下令“:寡人做的事不免有不周的地方,中尉王吉很忠诚,屡次辅佐我改过。
  派谒者千秋,赐给中尉牛肉五百斤,酒五石,干肉五束。”此后又放纵自若,王吉都直言规劝,深得辅佐的道德,虽然不治理民事,但是国中没有谁不尊敬他的。
  很久以后,昭帝崩,没有继承人,大将军霍光掌权,遣大鸿胪史乐成、宗正刘德迎接昌邑王。
  王吉立即上书告诫昌邑王说:“臣听说高宗居丧,三年不言。
  现在大王因为丧事被征召,应日夜哭泣悲哀,慎勿兴举众事。
  大将军仁爱勇智,忠言之德天下没有谁不知道,事奉孝武皇帝二十余年。
  先帝舍弃群臣,而把天下嘱托给他,把幼帝寄托于他,大将军抱着襁褓之中的幼帝,发布政令施行教化,海内平安,即使周公、伊尹也不能在他之上啊。
  现在帝崩无后,大将军考虑可以承受宗庙的人,提拔而立大王,他的仁厚真是深重啊!臣希望大王侍奉他,敬重他,政事专一听从他的,大王只管垂衣拱手做皇帝罢了,希望你留意,常常以此为念。”昌邑王刘贺到了京师,即皇帝位二十余日,因为行为淫乱而被废弃。
  昌邑群臣犯了在昌邑时不举奏昌邑王的罪过,使朝廷不知,又不能辅佐引导,陷大王于大恶的罪行,都下狱问罪。
  只有王吉与郎中令龚遂因为忠直屡谏得以减免死刑,剃去头发充任城旦。
  后来朝廷又从王吉家中请他出来做益州刺史,因病又离任,又征召作博士谏大夫。
  这时宣帝效法武帝旧日的典章制度,宫室车服比昭帝还要盛大。
  当时外戚许、史、王氏贵宠,而皇上亲自治理政事,任用有能力的官吏。
  王吉上疏谈得失,说:“陛下亲自俯身总摄万事,帝王图籍每天摆在面前,思索事务,复兴太平。
  诏书每下,百姓高兴得好像再生。
  臣伏身想想这些,可以称得上最高的恩惠,但是还称不上是皇上的根本事情。
  “要治理好国家的君主不常有,公卿们幸运碰到这个好时机,皇上言听谏从,然而还没有建立万事之长策,把明主推举到夏、商、周三代那样兴隆的境地,而让皇上把精力用在施行政令看文书、断狱听讼辞上,这不是时世安乐的根本。
  “臣听说圣明的君王宣谕政令广布教化,一定要从近处开始。
  朝廷不完善,难以处理其他事情;左右的人不正派,难以教化远方的人。
  百姓弱小但不能胜过他,愚昧但不能欺骗他。
  圣主独行深宫,事情做对了,那么天下人就称颂您,做得不对,那么天下人都谈论您。
  行动从近处兴起,但一定在远处见到,所以谨慎地选拔左右人,慎审地选择使用官员。
  左右的人是用来修身的,官员是用来宣告政令的。
  《诗经》云:‘一簇簇的士人们,文王用他们来安邦。’“春秋时期天下大统一的原因,是因为天地四方同一教化,九州会通。
  现在庸俗的官吏用来管理百姓的办法,不是有礼义能代代通行的,而是设刑法来防备他们。
  那些想治好的不知由来,穿凿附会,各取一般,机巧诡诈任意胡为,所以一变之后不可再整治。
  结果百里之内不同教化,千里之内不同风俗,一户一个政事,一人一种服饰,欺骗作伪萌生,刑罚没有尽头,朴实一天天消失,恩爱渐渐淡薄。
  孔子说:‘要想使在上位的人平安,使百姓太平,没有什么比礼还好的。’这不是空话。
  做国君的还未制礼之时,引先王礼适宜当今而用之,臣希望陛下秉承天意,兴大业,与公卿大臣引进儒生,申述旧礼,阐明王制,带领全世的人民过渡到仁寿的领域,那么民俗怎么会不及周成王、周康王呢?寿怎么不及高宗呢?我看到当世旨趣追求不合于道的地方,小心地一条条禀报,希望陛下裁判抉择。”王吉认为:“夫妇,是人的等级关系的纲领,短命长寿产生的根本,世俗之人嫁娶太早,还不知做父母的道理就有了孩子,因此教化不明而人多夭折。
  重财礼订婚嫁女没有节制,那么贫穷的人达不到,所以没有子女。
  又汉室列侯娶天子女,诸侯国人娶诸侯女,使男奉侍女,夫屈于妇,阴阳之位颠倒,所以多女乱。
  古时衣服车马贵贱有规章,那是用来褒奖有德行的人的,区分尊卑的,现在上下越分太大,人们自我裁断而无节度,因此贪财利,不怕死亡。
  周代所以政事得以治理,刑罚放弃而不用的原因,在于他能禁止奸邪于未然。”又说:“舜、汤不用三公九卿世代相承的人,而用皋陶、伊尹,坏人就难以存在了;现在庸俗的官吏的子弟都能因父兄当官而当上官,这些人一般多怠慢,不通古今;至于功业治理人事,对百姓无益,这是《伐檀》中吃白饭的君子的作为。
  应当明确选用贤人,除去任用子弟的法令。
  外戚与旧友可以多给些钱财,不适宜在官位,去掉互相争斗。
  减少音乐官署,减少巧作,提倡节俭,明白地告诉天下。
  古时候工匠不造精微的玉器,商人不贩卖奢侈品,不是工商自觉如此,是政事教化使他们这样的。
  人们回到礼仪上来,礼仪建立了,法制就成功了。”皇上认为他的话不切实情,也就不太重视。
  王吉于是推说有病回到琅笽家乡。
  开始,王吉年轻时学习和询问,住在长安,东邻家有大枣树垂到王吉庭院中。
  王吉的妻子摘来枣子给王吉吃,王吉知道后撵走了妻子。
  东邻家后来知道此事要砍掉枣树,并要求王吉把妻子接回来。
  里巷中为这事颂歌:“东家有树,王阳去妇,东家枣完,去妇复还。”王吉与贡禹交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将出来做官”,是他们进退相同。
  元帝初即位,派遣使者征召王吉与贡禹。
  王吉年老,走在半路上死了,元帝悼念他,又派使者吊唁祭祀。
  起初,王吉兼通五经,能传邹氏《春秋》,用《诗经》、《论语》传授弟子,喜欢梁丘贺说《易》,王吉令子王骏受教。
  王骏凭借孝廉做了郎官。
  左曹陈咸推荐说王骏同他父亲一样有德才,经学精通,德行好,应当使其显贵来激励一般的人。
  光禄勋匡衡也推荐王骏有独立谈判应酬的才能。
  王骏升为谏议大夫,出使责备淮阳宪王,又调任赵内史。
  王吉因昌邑王罪连累被判刑后,告诫过子孙不要做王国的官吏,所以王骏走到半路称病,免去赵内史回家。
  后又从家中请出来做幽州刺史,调任司隶校尉,向皇上进言免去丞相匡衡,调任少府。
  八年后,成帝打算重用王骏,由京官出任京兆尹,用政事来试验他。
  在王骏之前做京兆尹的有赵广汉、张敞、王尊、王章,连同王骏,都因有才能而出名,所以京城称颂:“前有赵、张,后有三王。”而薛宣由左冯翊代王骏为少府,恰遇御史大夫缺,谷永上书说:“圣王不听虚名,凭考核功绩用人,薛宣已试验过政事。”皇上认为他的建议是对的。
  薛宣做少府一个多月,就破格提为御史大夫,到做丞相。
  王骏于是代薛宣做御史大夫,与薛宣同居三公位置。
  过了六年,王骏就病死了,翟方进代王骏做御史大夫。
  几个月后,薛宣免去丞相职,翟方进代薛宣做丞相。
  众人替王骏遗憾不能封侯。
  王骏做少府时,妻子死了,就没有再娶,有人问他,王骏说“:我德不及曾参,儿子也不及曾华、曾元,怎么敢再娶呢?”王骏的儿子王崇凭父任官而做了郎官,历任刺史、郡守,治理政事有才能而出名。
  建平三年(前5),以河南太守征入朝廷做御史大夫几个月。
  这时成帝舅安成恭侯的夫人刘放寡居,供养于长信宫,犯了祝诅罪而下了牢狱,王崇写奏章给皇上,为刘放说话。
  刘放的外婆家解氏与王崇结为亲家,哀帝认为王崇不忠诚,下诏责备王崇:“朕认为你有世代的好名声,所以自祖及你皆有名位,在位以来,没有听到你忠诚匡正国事,反用欺骗之辞,想以此来援救旧姻之家,有大逆不道之罪,举止专意,不守法度,没有脸面给百官同僚看。”降王崇为大司农,后调任卫尉左将军。
  平帝即位,王莽掌握朝政,大司空彭宣请求退职,王崇代为大司空,封为扶平侯。
  一年后,王崇又推说有病请求退职,都为逃避王莽。
  王莽遣回王崇。
  一年后,王崇被亲幸的侍女毒害死去。
  从王吉到王崇,世代声名清廉,然而才气名声渐不能赶上自己的父辈,而禄位却越来越高。
  都喜好车马衣服,用自己的俸禄置办得极为漂亮,而无金银锦绣之物。
  等到迁徙它处,车上装的不过一囊衣服,不蓄积余财。
  不做官了回家住着,也只是粗布衣服和粗糙饭食。
  天下人佩服他们廉洁,而又以他们的奢侈为怪,所以俗话传说:“王阳能自作黄金用。”

王吉传相关信息

  • ·《彭宣传》--  彭宣字子佩,淮阳阳夏人。   研究《周易》,事奉张禹,被推荐做了博士,又升做东平太傅。   后来张禹又因彭宣是皇帝的师傅的关系,被尊重信任,又推举彭宣明经有威严,可任政事,由此进入京都做了右扶风,升为廷尉,后因彭宣是诸侯国人,只好离京都做太原守。   几年后,又召入京都做大司农、光禄勋、右将军。   哀帝即位,调任左将军。   一年多,皇上想让彭宣到丁、傅处任爪牙官,于是用策书告彭宣说“:...
  • ·《平当传》--  平当字子思,祖父以百万资产从下邑迁到平陵。   平当少时做过大行治礼丞,按功绩次第补为大鸿胪文学,因为廉洁又做了顺阳长、橡木旬邑县令,又因通晓经术做了博士,公卿推荐平当论议通明,又做了给事中。   每有灾异平当就附会经术,谈得失。   文雅虽不及萧望之、匡衡,但旨意略同。   元帝时,韦玄成为丞相,上WWw.sLkj.oRg书请求停建太上皇陵寝庙园。   平当上书说“:臣听孔子说过,若有王者兴...
  • ·《薛广德传》--  薛广德字长卿,沛郡相人。   以鲁诗教授于楚国,龚胜、龚舍以师礼侍奉他。   萧望之做御史大夫,任用广德为属官,屡次同他谈论事情,萧望之以为广德是个人才,于是向朝廷推荐说广德经明行修,适宜在朝廷任职。   后来做了博士,因评论石渠有善言,被提升为谏议大夫,后来代贡禹作长信少府、御史大夫。   薛广德为人WWw.sLkj.oRg温雅又宽容含蓄。   到做三公时,他敢于直言规劝。   刚拜御史大夫十来天...
  • ·《于定国传》--  于定国字曼倩,东海郯县人。   他的父亲于公做过县狱史、郡决曹,审判狱讼案件公平,凡属于公审判的都不怨恨。   郡中为他立有生祠,号曰于公祠。   东海有一孝妇,很年轻就失去丈夫,又无儿子,可她侍养婆婆很周到。   婆婆想让她改嫁,她始终不肯。   婆婆对邻人说“:孝媳侍奉我很辛苦,可怜她无子守寡。   我老了,长久地拖累她,怎么办?”其后婆婆自己吊死了,姑子报告官吏:“寡妇杀害...
  • ·《疏广传》--  疏广字仲翁,东海兰陵人。   少年爱学习,通晓《春秋》,在家里传授学业,学习的人从很远地方来。   朝廷征召他做了博士太中大夫。   地节三年(前67),立皇太子,选丙吉为太傅,疏广为少傅。   数月后,丙吉调升御史大夫,疏广改任太傅。   疏广哥哥的儿子疏受,字公子,也因为贤良推荐做了太子家令。   疏受讲礼节做事恭谨,敏捷而又善辞令。   汉宣帝幸临太子宫,疏受迎接拜见应对,以及设酒宴,捧觞祝寿,言...
  • ·《隽不疑传》--  隽不疑字曼倩,勃海人。   研究《春秋》,任郡文学职,行动举止必按礼仪,名闻州郡。   汉武帝末年,郡国盗贼群起,暴胜之任直指使者,穿着绣衣,拿着兵器,追捕盗贼,督责考核郡国政事,东至于海,不服命令的人按违“军兴”法处死,威震州郡。   暴胜之一向听说隽不疑有德有才,一到勃海,便派人请隽不疑来相见。   隽不疑戴上进贤冠,挂着阰具剑,佩上玉环玉,穿着大襟衣,系上宽衣带,穿戴整齐,登门通名拜见,门...
  • ·《陈汤传》--  陈汤字子公,山阳瑕丘人。   年轻时喜好读书,知识广博,很会写文章。   家里贫穷,多次向别人乞讨借贷,不被乡邻称道。   西行到长安求官,得到了太官献食丞的职位。   几年后,富平侯张勃与陈汤交往,认为陈汤才能杰出。   初元二年(前47),元帝诏令列侯荐举优秀人才,张勃推荐了陈汤,陈汤等待升官,父亲去世也不回家奔丧,司隶上奏,说陈汤不遵守道德规范,张勃荐举故交不真实,张勃因此被削去食邑二百户,恰好...
  • ·《甘延寿传》--  甘延寿,字君况,北地郁郅人。   年轻时因是良家子弟,又擅长骑马射箭,加入羽林军。   投掷石块,跨越障碍,远远超出同伴,又曾跳过羽林亭楼,因此升为郎官。   格斗考试优秀,成为期门郎,因为有才能勇力,而得到天子喜爱。   渐渐升到辽东太守,因事被免官。   车骑将军许嘉推荐甘延寿wWw.sLkj.oRg担任郎中谏大夫,出使西域担任都护骑都尉,与副校尉陈汤一同诛杀郅支单于,被封为义成侯。   去世后,赐谥号为...
  • ·《王吉传》--  王吉字子阳,琅笽皋虞人。   少年时好学,通晓经术,凭郡官举孝廉做了郎官,补若卢右丞,调为云阳令。   因为贤良被推举做了昌邑中尉。   昌邑王喜欢打猎,驱逐奔跑于封地内,动作行为没有节制,王吉上疏劝阻,说:“我听说古时候军队每天行走三十里,吉祥时每日行五十里。   《诗经》上说:‘那风呀,呼呼响,那车呀,飞一样!回头把那大路望,心里真悲伤!’意思是说:飘风发发不是古时有道之风,疾
  • ·《贡禹传》--  贡禹字少翁,琅笽人。   因为通晓经术品行端正而闻名,被征召为博士。   做凉州刺史,因病离开官职。   后来又选拔贤良文学而作了河南令。   一年后,因职责事被官府责问,要脱下官帽谢罪。   贡禹想“:帽子一经脱下,怎么可以再戴上啊!”于是就抛弃了官职。   元帝初即位,征召贡禹做谏大夫,皇上多次虚心向贡禹询问政事。   这一年年成无收,郡国多困难,贡禹上奏说:“古时候宫室有...
  • ·《龚胜传(附龚舍传)》--  两龚都是楚人。   龚胜字君宾,龚舍字君倩。   二人很友好,都名节显著,所以世人称他们为楚两龚。   少年时都精通经术,龚胜做郡吏,龚舍不做官。   很久以后,楚王进京朝见皇上,听到龚舍的名声,聘舍为常侍,龚舍不得已随楚王而去,回到楚王封地后,坚决谢绝,愿意终其经业,又到长安。   而龚胜做郡吏,三次被推荐孝廉,因为是诸侯王国的人不能在宫值宿,担任警卫,不被用。   补充官吏时,第二次做尉,一次做县丞...
  • ·《鲍宣传 (附唐林等传)》--  鲍宣字子都,渤海高城人。   好学,通晓经术,做过县乡啬夫、束州守丞。   后做都尉太守功曹,推荐孝廉时做了郎,因病离官,又做州从事。   大司马卫将军王商征召鲍宣,推荐做议郎,后来又因病离开。   哀帝初,大司空何武拜宣为西曹掾,很敬重他,推荐宣做谏大夫,调任豫州牧。   一年多,丞相司直郭钦向皇上进言说“:鲍宣措施烦苛,代二千石署吏判决诉讼案件,考察条款超出六条之外。   外出巡视乘车不...
  • ·《韦贤传》--  韦贤字长孺,鲁国邹人。   他的祖先韦孟,家本居彭城,做过楚元王的师傅,又做元王之子夷王和孙子戊的老师。   戊荒淫不遵道德规范,韦孟写诗劝告。   后来韦孟辞去官职,把家迁到鲁国的邹。   孟又写诗一首,其大意是:“楚戊王应诫游猎作乐,重用正直老臣,奉行善道,振兴邦国,为汉天子争气。   臣年老才浅,恐怕沾污王朝,辞退征召,迁徒到鲁地邹。   而今老臣人在邹地心在朝,我要继孔子之遗业教好徒...
  • ·《韦玄成传》--  韦玄成字少翁,因为父亲任职而做郎,常随侍皇帝骑马,少年学习父业,对待贤士特别谦逊,外出遇到步行的熟人,就让随从下车,载熟人回家,以为常事。   韦玄成待贫贱人更为尊重,由此名声日日增大。   因为他精通经术,被升为谏大夫,调任大河都尉。   开始玄成兄韦弘做太常丞,侍奉宗庙,掌管诸陵邑,事务烦杂且易出差错。   韦贤想让韦弘做继承人,所以命令韦弘自己免官。   韦弘避嫌,不肯免官。   到韦贤病重...
  • ·《魏相传》--  魏相字弱翁,济阴定陶人,迁居至平陵。   魏相少年时代学习《易经》,作过郡里的卒史,朝廷选用德才兼备的人时,因为对策好被选中,做了茂陵县令。   不久,御史大夫的门客假称御史住宿县传舍,县丞没及时拜见,门客发怒把县丞捆起来了。   魏相怀疑他有诈,把他拘捕起来,考察清楚后判了他的罪,在市上斩首示众,从此茂陵社会秩序好了。   后来魏相被提升做河南太守,禁止奸邪,豪强害怕而且都顺从他。   丞相...
  • ·《丙吉传》--  丙吉字少卿,鲁国人。   研究律令,做鲁国狱史,积累功劳,渐渐升做廷尉右监。   因牵连罪案丢了官,回到州里做了从事。   武帝末年,巫蛊事件发生了,丙吉因为原来是廷尉右监被征召到朝廷,诏令他治理巫蛊于郡邸狱。   当时宣帝出生几个月,因为是皇曾孙,被卫太子事牵连关在狱中,丙吉看了很同情他,心知太子无事实证明有罪,特别同情曾孙无辜,挑选谨慎厚道的女囚徒,命令她护养曾孙,放在宽敞干燥的地方。   ...
  • ·《眭弘传》--  眭弘字孟,鲁国蕃人。   少年时好侠义,斗鸡跑马,长大后才改变节操,跟赢公学习《春秋》。   因为通经术而做议郎,到做符节令。   昭帝元凤三年(前78)正月,泰山莱芜山南有数千人吵嚷,百姓看到有大石自立,高一丈五尺,大四十八围,入地深八尺,三石为足。   石立后,有白鸟数千集在石旁。   此时昌邑有一枯社木卧而复活,又上林苑中大柳树断枯卧地,也自立起来复活,上有虫吃树叶成文字,曰“:公孙病已立...
  • ·《王吉传》--  王吉字子阳,琅笽皋虞人。   少年时好学,通晓经术,凭郡官举孝廉做了郎官,补若卢右丞,调为云阳令。   因为贤良被推举做了昌邑中尉。   昌邑王喜欢打猎,驱逐奔跑于封地内,动作行为没有节制,王吉上疏劝阻,说:“我听说古时候军队每天行走三十里,吉祥时每日行五十里。   《诗经》上说:‘那风呀,呼呼响,那车呀,飞一样!回头把那大路望,心里真悲伤!’意思是说:飘风发发不是古时有道之风,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