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出自南北朝诗人谢朓的作品《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其古诗全文如下: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注释】
  ⑴三山:山名,在今南京市西南。还望:回头眺望。京邑:指南齐都城建康,即今南京市。
  ⑵灞(bà)涘(sì)望长安:借用汉末王粲《七哀诗》“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诗意。灞,水名,源出陕西蓝田,流经长安城东。
  ⑶河阳:故城在今河南梦县西。京县:指西晋都城洛阳。这两句意为:我怀着眷恋之情,傍晚登上三山,回头眺望都城建康。
  ⑷丽:使动用法,这里有“照射使……色彩绚丽”的意思。飞甍(méng):上翘如飞翼的屋脊。甍:屋脊。参差:高下不齐的样子。这两句意为:在日光的照耀下,京都建筑色彩绚丽,高高低低都能望见。
  ⑸绮:有花纹的丝织品,锦缎。澄江:清澈的江水。练:洁白的绸子。这两句意为:澄清的江水平静得如同一匹白练。
  ⑹“喧鸟”句:形容鸟儿众多。覆:盖。杂英:各色的花。
  【翻译】
  我就像王粲在灞陵上眺望长安,又像潘岳在河阳回顾洛阳那样登上三山回望京城。夕阳使飞耸的屋脊色彩明丽,京城内的屋宇高低不齐,历历在目。残余的晚霞铺展开来就像彩锦,澄清的江水平静得如同白练。喧闹的群鸟覆盖了春www.slkj.org天的小洲,各种花朵开满了芳草遍地的郊野。我将远离京城在他乡久留,真怀念那些已停办的欢乐宴会。回乡的日期在何时,我惆怅不已泪落如雪珠。有感情的人都知道思念家乡,谁的黑头发能不改变!
  【赏析】
  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诗句“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吟哦的是南齐诗人谢朓的名句。金陵城(今南京)西楼前的美景使李白深深领悟了“澄江静如练”的意境,追忆前贤,这位大诗人不禁发出了古来知音难遇的长叹。然而李白应未想到,由于他的叹赏,谢朓这句诗却在后世得到了无数的知音。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是一首五言古诗,抒写诗人登上三山时遥望京城和大江美景引起的思乡之情。此诗开头借用王粲《七哀诗》“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的意思,形容他沿江而上,傍晚时登上江岸的三山回望建康的情景,十分贴切。“河阳视京县”一句从字面上看似乎与上句语意重复,其实不然。这儿借用西晋诗人潘岳《河阳诗》“引领望京室”句意暗示自己此去宣城为郡守,遥望京邑建康,正如西晋的潘岳在河阳为县令,遥望京城洛阳一样。王粲的《七哀诗》作于汉末董卓被杀,李傕、郭汜大乱长安之时,他在灞涘回望长安,所抒发的不仅是眷恋长安的乡情,更有向往明王贤伯、重建清平之治的愿望。谢朓这次出守之前,建康一年之内换了三个皇帝,也正处在政治动荡不安的局面之中。因此首二句既交代出离京的原因和路程,又借典故含蓄地抒写了诗人对京邑眷恋不舍的心情,以及对时势的隐忧。
  首二句领起望乡之意,以下六句写景,六句写情。诗人扣住题意,选取富有特征性的景物,将登临所见层次清楚地概括在六句诗里。远远望去,皇宫和贵族第宅飞耸的屋檐高低不齐,在日光照射下清晰可见。只“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两句,便写尽满城的繁华景象和京都的壮丽气派。此处“白日”指傍晚的日光。“丽”字本有“附着”、“明丽”两个意思,这里兼取二义,描绘出飞甍在落日中愈加显得明丽辉煌的情景,可以见出谢朓炼字的功夫。“参差”二字既写京城宫殿楼阙的密集,又使整个画面显得错落有致。“皆可见”三字则暗中传达出诗人神情的专注:既然全城飞甍都历历可见,那么从中辨认自己的旧居当也是一般登高望乡之人的常情。所以这两句虽是写景,却隐含着一个凝目远眺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诗人没有点明在山上流连凝望的时间有多久,但从“白日”变为“余霞”的景色转换中自然就显示出时辰的推移过程。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二句,描写白日西沉,灿烂的余霞铺满天空,犹如一匹散开的锦缎,清澄的大江伸向远方,仿佛一条明净的白绸。这一对比喻不仅色彩对比绚丽悦目,而且“绮”、“练”这两个喻象给人以静止柔软的直觉感受,也与黄昏时平静柔和的情调十分和谐。“静”字一作“净”,亦佳。明人谢榛曾批评“澄”、“净”二字意思重复,想改成“秋江净如练”。另一位诗论家王世贞不以为然,认为江澄之后才谈得上净。清代诗人王士祯也讥讽谢榛说:“何因点窜‘澄江练’?笑杀谈诗谢茂秦!”(《论诗绝句》)其实,如果没有谢榛窜改,这“澄”字的好处还真容易被人忽视。唯其江水澄清,“净”(或“静”)字才有着落,才能与白练的比喻相得益彰。同时,“澄”净的江水还能唤起天上云霞与水中倒影相互辉映的联想。李白在《金陵城西楼月下吟》中引用“澄江静如练”以形容大江沉浸在月光之中的清空透明之感,“澄”字就更有点晴意义。可见“静如练”这一比喻是因为有了“澄”字的衬托,才成功地表现出大江宁静澄澈的境界。“静”与“净”相比,“静”字写境更为传神。唐代徐凝曾用白练来比喻瀑布:“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被王世贞讥为“恶境界”,原因就在用静态的白练来形容飞泻的水瀑,反将活景写呆了。这个例子可以帮助读者从反面体味“静如练”的好处。如果将谢朓这两句诗与谢灵运的“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登江中孤屿》)相比较,可以看出谢朓在景物描写上的飞跃。谢灵运以直叙的手法来说明水天辉映、空明澄澈的景象,意思较实。而谢朓则能够利用恰当的比喻进行形容,使水天相映的景象不但有鲜明悦目的色彩,并能融进主人公对景物情调的感受,表达更为空灵。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相关信息

  • ·《但欲掩昏旦,遂复经圆缺》--  “但欲掩昏旦,遂复经圆缺”出自南北朝诗人谢灵运的作品《登庐山绝顶望诸峤》,其古诗全文如下:   山行非有期,弥远不能辍。   但欲掩昏旦,遂复经圆缺。   扪壁窥龙池,攀枝瞰乳穴。   积峡忽复启,平途俄已绝。   峦垅有合沓,往来无踪辙。   昼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   【注释】   ①绝顶:最高峰,最高处。峤(jiào轿):山道。   ②弥:更加。辍(chuò绰):停止。   ③遂:于是...
  • ·《山行非有期,弥远不能辍》--  “山行非有期,弥远不能辍”出自南北朝诗人谢灵运的作品《登庐山绝顶望诸峤》,其古诗全文如下:   山行非有期,弥远不能辍。   但欲掩昏旦,遂复经圆缺。   扪壁窥龙池,攀枝瞰乳穴。   积峡忽复启,平途俄已绝。   峦垅有合沓,往来无踪辙。   昼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   【注释】   ①绝顶:最高峰,最高处。峤(jiào轿):山道。   ②弥:更加。辍(chuò绰):停止。   ③遂:于是...
  • ·《愿为中林草,秋随野火燔。糜灭岂不痛,愿与根荄连》--  “愿为中林草,秋随野火燔。糜灭岂不痛,愿与根荄连”出自南北朝诗人曹植的作品《吁嗟篇》,其古诗全文如下:   吁嗟此转蓬,居世何独然。长去本根逝,宿夜无休闲。   东西经七陌,南北越九阡。卒遇回风起,吹我入云间。   自谓终天路,忽然下沉渊。惊飚接我出,故归彼中田。   当南而更北,谓东而反西。宕宕当何依,忽亡而复存。   飘飖周八泽,连翩历五山。流转无恒处,谁知吾苦艰。   愿为中...
  • ·《飘飖周八泽,连翩历五山。流转无恒处,谁知吾苦艰》--  “飘飖周八泽,连翩历五山。流转无恒处,谁知吾苦艰”出自南北朝诗人曹植的作品《吁嗟篇》,其古诗全文如下:   吁嗟此转蓬,居世何独然。长去本根逝,宿夜无休闲。   东西经七陌,南北越九阡。卒遇回风起,吹我入云间。   自谓终天路,忽然下沉渊。惊飚接我出,故归彼中田。   当南而更北,谓东而反西。宕宕当何依,忽亡而复存。   飘飖周八泽,连翩历五山。流转无恒处,谁知吾苦艰。   愿为中...
  • ·《东西经七陌,南北越九阡。卒遇回风起,吹我入云间》--  “东西经七陌,南北越九阡。卒遇回风起,吹我入云间”出自南北朝诗人曹植的作品《吁嗟篇》,其古诗全文如下:   吁嗟此转蓬,居世何独然。长去本根逝,宿夜无休闲。   东西经七陌,南北越九阡。卒遇回风起,吹我入云间。   自谓终天路,忽然下沉渊。惊飚接我出,故归彼中田。   当南而更北,谓东而反西。宕宕当何依,忽亡而复存。   飘飖周八泽,连翩历五山。流转无恒处,谁知吾苦艰。   愿为中...
  • ·《吁嗟此转蓬,居世何独然。长去本根逝,宿夜无休闲》--  “吁嗟此转蓬,居世何独然。长去本根逝,宿夜无休闲”出自南北朝诗人曹植的作品《吁嗟篇》,其古诗全文如下:   吁嗟此转蓬,居世何独然。长去本根逝,宿夜无休闲。   东西经七陌,南北越九阡。卒遇回风起,吹我入云间。   自谓终天路,忽然下沉渊。惊飚接我出,故归彼中田。   当南而更北,谓东而反西。宕宕当何依,忽亡而复存。   飘飖周八泽,连翩历五山。流转无恒处,谁知吾苦艰。   愿为中...
  • ·《真想初在襟,谁谓形迹拘。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  “真想初在襟,谁谓形迹拘。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出自南北朝诗人陶渊明的作品《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其古诗全文如下:   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被褐欣自得,屡空常晏如。   时来苟冥会,宛辔憩通衢。投策命晨装,暂与园田疏。   眇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我行岂不遥,登降千里余。   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   真想初在襟,谁谓形迹拘。聊且凭化迁,终返班...
  • ·《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  “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出自南北朝诗人陶渊明的作品《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其古诗全文如下:   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被褐欣自得,屡空常晏如。   时来苟冥会,宛辔憩通衢。投策命晨装,暂与园田疏。   眇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我行岂不遥,登降千里余。   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   真想初在襟,谁谓形迹拘。聊且凭化迁,终返班...
  •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出自南北朝诗人谢朓的作品《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其古诗全文如下: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注释】   ⑴三山:山名,在今南京市西南。还望:回头眺望。京邑:指南齐都城建康
  •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出自南北朝诗人谢朓的作品《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其古诗全文如下: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注释】   ⑴三山:山名,在今南京市西南。还望:回头眺望。京邑:指南齐都城建康,即今南京...
  •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出自南北朝诗人谢朓的作品《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其古诗全文如下: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注释】   ⑺甸:郊野。   ⑻方:将。滞淫:久留。淹留。怀:想念。   ⑼佳期:指归来的日...
  •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出自南北朝诗人谢朓的作品《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其古诗全文如下: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注释】   ⑺甸:郊野。   ⑻方:将。滞淫:久留。淹留。怀:想念。   ⑼佳期:指归来的日...
  • ·《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  “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出自南北朝诗人庾信的作品《重别周尚书》,其古诗全文如下:   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   唯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注释】   ①庾信有《咏怀二十七首》,这首诗篇原列第七首。周尚书:即周弘正(496—574),字思行,汝南安城(今河南平舆县)人,周颚之孙。梁元帝时为左户尚书,魏平江陵,逃归建业。   ②阳关:在今甘肃敦煌市西,汉朝时地属边陲,这里代指长安。万...
  • ·《唯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唯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出自南北朝诗人庾信的作品《重别周尚书》,其古诗全文如下:   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   唯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注释】   ①庾信有《咏怀二十七首》,这首诗篇原列第七首。周尚书:即周弘正(496—574),字思行,汝南安城(今河南平舆县)人,周颚之孙。梁元帝时为左户尚书,魏平江陵,逃归建业。   ②阳关:在今甘肃敦煌市西,汉朝时地属边陲,这里代指长安。万...
  • ·《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征师屯广武,分兵救朔方》--  “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征师屯广武,分兵救朔方”出自南北朝诗人鲍照的作品《代出自蓟北门行》,其古诗全文如下:   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征师屯广武,分兵救朔方。   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   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   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
  • ·《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  “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出自南北朝诗人鲍照的作品《代出自蓟北门行》,其古诗全文如下:   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征师屯广武,分兵救朔方。   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   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   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
  • ·《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  “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出自南北朝诗人鲍照的作品《代出自蓟北门行》,其古诗全文如下:   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征师屯广武,分兵救朔方。   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   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   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
  •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出自南北朝诗人谢朓的作品《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其古诗全文如下: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注释】   ⑴三山:山名,在今南京市西南。还望:回头眺望。京邑:指南齐都城建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