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作者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家谢朓。其古诗全文如下: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前言】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是南朝诗人谢朓创作的一首山水诗,是谢朓山水诗的代表作。这首诗写登山临江所见到的春晚之景以及遥望京师而引起的故乡之思。全诗十四句,前两句交代离京的原因和路程,领起望乡之意;中六句写景,描绘登山所望见的景色;后六句写情,抒发人生感慨。其中“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注释】
  ⑴三山:山名,在今南京市西南。还望:回头眺望。京邑:指南齐都城建康,即今南京市。
  ⑵灞(bà)涘(sì)望长安:借用汉末王粲《七哀诗》“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诗意。灞,水名,源出陕西蓝田,流经长安城东。
  ⑶河阳:故城在今河南梦县西。京县:指西晋都城洛阳。这两句意为:我怀着眷恋之情,傍晚登上三山,回头眺望都城建康。
  ⑷丽:使动用法,这里有“照射使……色彩绚丽”的意思。飞甍(méng):上翘如飞翼的屋脊。甍:屋脊。参差:高下不齐的样子。这两句意为:在日光的照耀下,京都建筑色彩绚丽,高高低低都能望见。
  ⑸绮:有花纹的丝织品,锦缎。澄江:清澈的江水。练:洁白的绸子。这两句意为:澄清的江水平静得如同一匹白练。
  ⑹“喧鸟”句:形容鸟儿众多。覆:盖。杂英:各色的花。
  ⑺甸:郊野。
  ⑻方:将。滞淫:久留。淹留。怀:想念。
  ⑼佳期:指归来的日期。怅:惆怅。这两句意为:分别了,想到何日才能回来,不由得令人惆怅悲伤,留下雪珠般的眼泪。
  ⑽霰(xiàn):小雪珠。
  ⑾“有情”二句:凡是有情之人无不望乡而悲痛,谁能够不为此而白了头发呢!鬒(zhěn):黑发。
  【翻译】
  我就像王粲在灞陵上眺望长安,又像潘岳在河阳回顾洛阳那样登上三山回望京城。夕阳使飞耸的屋脊色彩明丽,京城内的屋宇高低不齐,历历在目。残余的晚霞铺展开来就像彩锦,澄清的江水平静得如同白练。喧闹的群鸟覆盖了春wWw.slKJ.orG天的小洲,各种花朵开满了芳草遍地的郊野。我将远离京城在他乡久留,真怀念那些已停办的欢乐宴会。回乡的日期在何时,我惆怅不已泪落如雪珠。有感情的人都知道思念家乡,谁的黑头发能不改变!
  【赏析】
  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诗句“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吟哦的是南齐诗人谢朓的名句。金陵城(今南京)西楼前的美景使李白深深领悟了“澄江静如练”的意境,追忆前贤,这位大诗人不禁发出了古来知音难遇的长叹。然而李白应未想到,由于他的叹赏,谢朓这句诗却在后世得到了无数的知音。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是一首五言古诗,抒写诗人登上三山时遥望京城和大江美景引起的思乡之情。
  此诗开头借用王粲《七哀诗》“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的意思,形容他沿江而上,傍晚时登上江岸的三山回望建康的情景,十分贴切。“河阳视京县”一句从字面上看似乎与上句语意重复,其实不然。这儿借用西晋诗人潘岳《河阳诗》“引领望京室”句意暗示自己此去宣城为郡守,遥望京邑建康,正如西晋的潘岳在河阳为县令,遥望京城洛阳一样。王粲的《七哀诗》作于汉末董卓被杀,李傕、郭汜大乱长安之时,他在灞涘回望长安,所抒发的不仅是眷恋长安的乡情,更有向往明王贤伯、重建清平之治的愿望。谢朓这次出守之前,建康一年之内换了三个皇帝,也正处在政治动荡不安的局面之中。因此首二句既交代出离京的原因和路程,又借典故含蓄地抒写了诗人对京邑眷恋不舍的心情,以及对时势的隐忧。
  首二句领起望乡之意,以下六句写景,六句写情。诗人扣住题意,选取富有特征性的景物,将登临所见层次清楚地概括在六句诗里。远远望去,皇宫和贵族第宅飞耸的屋檐高低不齐,在日光照射下清晰可见。只“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两句,便写尽满城的繁华景象和京都的壮丽气派。此处“白日”指傍晚的日光。“丽”字本有“附着”、“明丽”两个意思,这里兼取二义,描绘出飞甍在落日中愈加显得明丽辉煌的情景,可以见出谢朓炼字的功夫。“参差”二字既写京城宫殿楼阙的密集,又使整个画面显得错落有致。“皆可见”三字则暗中传达出诗人神情的专注:既然全城飞甍都历历可见,那么从中辨认自己的旧居当也是一般登高望乡之人的常情。所以这两句虽是写景,却隐含着一个凝目远眺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诗人没有点明在山上流连凝望的时间有多久,但从“白日”变为“余霞”的景色转换中自然就显示出时辰的推移过程。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二句,描写白日西沉,灿烂的余霞铺满天空,犹如一匹散开的锦缎,清澄的大江伸向远方,仿佛一条明净的白绸。这一对比喻不仅色彩对比绚丽悦目,而且“绮”、“练”这两个喻象给人以静止柔软的直觉感受,也与黄昏时平静柔和的情调十分和谐。“静”字一作“净”,亦佳。明人谢榛曾批评“澄”、“净”二字意思重复,想改成“秋江净如练”。另一位诗论家王世贞不以为然,认为江澄之后才谈得上净。清代诗人王士祯也讥讽谢榛说:“何因点窜‘澄江练’?笑杀谈诗谢茂秦!”(《论诗绝句》)其实,如果没有谢榛窜改,这“澄”字的好处还真容易被人忽视。唯其江水澄清,“净”(或“静”)字才有着落,才能与白练的比喻相得益彰。同时,“澄”净的江水还能唤起天上云霞与水中倒影相互辉映的联想。李白在《金陵城西楼月下吟》中引用“澄江静如练”以形容大江沉浸在月光之中的清空透明之感,“澄”字就更有点晴意义。可见“静如练”这一比喻是因为有了“澄”字的衬托,才成功地表现出大江宁静澄澈的境界。“静”与“净”相比,“静”字写境更为传神。唐代徐凝曾用白练来比喻瀑布:“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被王世贞讥为“恶境界”,原因就在用静态的白练来形容飞泻的水瀑,反将活景写呆了。这个例子可以帮助读者从反面体味“静如练”的好处。如果将谢朓这两句诗与谢灵运的“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登江中孤屿》)相比较,可以看出谢朓在景物描写上的飞跃。谢灵运以直叙的手法来说明水天辉映、空明澄澈的景象,意思较实。而谢朓则能够利用恰当的比喻进行形容,使水天相映的景象不但有鲜明悦目的色彩,并能融进主人公对景物情调的感受,表达更为空灵。
  如果说“余霞”两句是用大笔晕染江天的景色,那么“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两句则是以细笔点染江洲的佳趣。喧闹的归鸟盖满了江中的小岛,各色野花开遍了芬芳的郊野。群鸟的喧嚷越发衬出傍晚江面的宁静,遍地繁花恰似与满天落霞争美斗艳。鸟儿尚知归来,而人却离乡远去,何况故乡正满目春色如画,直教人流连难舍。
  无怪诗人叹息:“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这两句巧用此处字义可作两解的特点,既抒发了将要久客在外的离愁和对旧日欢宴生活的怀念,又写出了诗人已去而复又半途迟留、因怀乡而罢却欢宴的情态。“去矣”、“怀哉”用虚词对仗,造成散文式的感叹语气,增强了声情摇曳的节奏感。
  至此登临之意已经写尽,往下似乎无可再写。但诗人却巧妙地跳过一步,由眼前对京城的依恋之情,想到此去之后还乡遥遥无期,泪珠像雪糁般散落在胸前,感情便再起一层波澜。“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则又由自己的离乡之苦,推及一般人的思乡之情:人生有情,终知望乡。长此以往,谁也不能担保黑发不会变白。结尾虽写远忧,而实与开头呼应,仍然归到还望的本意,而诗人的情绪也在抒发人生感慨之时跌落到最低点。
  这首诗写景色调绚烂纷繁、满目彩绘,写情单纯柔和,轻清温婉。诗人将京邑的黄昏写得如此明丽美好,毫无苍凉暗淡之感,固然是为了渲染他对故乡的热爱,但也与诗中所表现的游宦怀乡之情并无深永的感伤意味有关。全诗结构完整对称,而给人印象最深的则是“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两句。这种情景分咏、名句往往突出于一篇之中的现象是宋齐山水诗还处于早期阶段的共同特点,也与谢朓诗存在着钟嵘所说“篇末多踬”的毛病有关。谢朓山水诗仍然沿袭谢灵运前半篇写景、后半篇抒情的程式。由于思想感情贫乏,没有远大的理想和志趣,后半篇的抒情大多缺乏健举的风力,加之又“专用赋体”,直陈其意,不像写景那样凝炼形象,更觉意弱而文散。此篇结尾情绪柔弱消沉,便与前面所写的壮丽开阔的景色稍觉不称。但尽管如此,他在景物剪裁方面的功力,以及诗风的清丽和情韵的自然,却标志着山水诗在艺术上的成熟,对唐人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李白每逢胜景,常“恨不能携谢朓惊人诗句来”(《云仙杂记》),“解道澄江静如练”只是这类佳话中的一例而已。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相关古诗词

  • ·古诗《长安九日诗》--  《长安九日诗》作者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家江总。其古诗全文如下: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前言】   《长安九日诗》是南朝陈诗人江总的一首诗。该诗创作时间是陈国归隋后,创作地点是诗人回扬州路上的经过的山东微县微山亭。该诗歌抒发了江总的思乡念和亡国痛。   【翻译】   九月九日,勉强登高,却无人送酒同欢,心已经跟南云走了,身体却随着北飞的大雁而来...
  • ·古诗《越女词·长干吴儿女》--  《越女词·长干吴儿女》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   长干吴儿女,眉目艳新月。   屐上足如霜,不着鸦头袜。   【前言】   《越女词五首》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诗写吴越女子相貌的妩媚可爱与穿着的异样。第二首诗写吴越女子天真活泼的姿态及调皮卖俏的开放型性格。第三首诗所写则是另一种性格的劳动妇女。第四首诗写一对素不相识的青年男女一见钟情,互...
  • ·古诗《西洲曲·忆梅下西洲》--  【前言】   《西洲曲·忆梅下西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的名篇,也是乐府民歌的代表之作。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收入“杂曲辞类”,认为是“古辞”。南朝徐陵的《玉台新咏》作江淹诗,但宋本却没有记载。在明清人编写的古诗选本里,又或作“晋辞”,或以为是梁武帝萧衍所作。但此诗具体在何时产生,又出自何人之手,千百年来谁也没有足够的证据来说明,扑朔迷...
  • ·古诗《登庐山绝顶望诸峤》--  《登庐山绝顶望诸峤》作者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家谢灵运。其古诗全文如下:   山行非有期,弥远不能辍。   但欲掩昏旦,遂复经圆缺。   扪壁窥龙池,攀枝瞰乳穴。   积峡忽复启,平途俄已绝。   峦垅有合沓,往来无踪辙。   昼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   【前言】   《登庐山绝顶望诸峤》是作者登上庐山最高峰眺望四野山道时抒怀。好山泽之游的谢灵运,来到庐山,并登上“绝顶”,实现了夙愿...
  • ·古诗《吁嗟篇·吁嗟此转蓬》--  《吁嗟篇·吁嗟此转蓬》作者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家曹植。其古诗全文如下:   吁嗟此转蓬,居世何独然。长去本根逝,宿夜无休闲。   东西经七陌,南北越九阡。卒遇回风起,吹我入云间。   自谓终天路,忽然下沉渊。惊飚接我出,故归彼中田。   当南而更北,谓东而反西。宕宕当何依,忽亡而复存。   飘飖周八泽,连翩历五山。流转无恒处,谁知吾苦艰。   愿为中林草,秋随野火燔。糜灭岂不痛,愿与根荄连...
  • ·古诗《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作者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家陶渊明。其古诗全文如下:   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被褐欣自得,屡空常晏如。   时来苟冥会,宛辔憩通衢。投策命晨装,暂与园田疏。   眇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我行岂不遥,登降千里余。   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   真想初在襟,谁谓形迹拘。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   【前言】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是晋宋之...
  • ·古诗《赴洛道中作》--  《赴洛道中作》作者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家陆机。其古诗全文如下:   总辔登长路,呜咽辞密亲。借问子何之,世网婴我身。   永叹遵北渚,遗思结南津。行行遂已远,野途旷无人。   山泽纷纡馀,林薄杳阡眠。虎啸深谷底,鸡鸣高树巅。   哀风中夜流,孤兽更我前。悲情触物感,沉思郁缠绵。   伫立望故乡,顾影凄自怜。云散还城邑,清晨复来还。   【前言】   《赴洛道中作》是晋代文学家陆机的诗作,是陆机于...
  • ·古诗《名都篇·名都多妖女》--  《名都篇·名都多妖女》作者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家曹植。其古诗全文如下:   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宝剑值千金,被服丽且鲜。   斗鸡东郊道,走马长楸间。驰骋未能半,双兔过我前。   揽弓捷鸣镝,长驱上南山。左挽因右发,一纵两禽连。   余巧未及展,仰手接飞鸢。观者咸称善,众工归我妍。   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脍鲤臇胎鰕,炮鳖炙熊蹯。   鸣俦啸匹侣,列坐竟长筵。连翩击鞠壤,巧捷惟万端...
  • ·古诗《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作者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家谢朓。其古诗全文如下: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前言】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是南朝诗人谢朓创作的一首山水诗,是谢朓山水诗的代表作。这首诗写登山临江
  • ·古诗《重别周尚书》--  《重别周尚书》作者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家庾信。其古诗全文如下:   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   唯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前言】   这是庾信的一首送别诗,作者原已有《别周尚书弘正》一首,所以这里题作《重别周尚书》。此诗写作者羁留北方时送别同僚南归,借此抒发自己对家国的思念之情。   【注释】   ①庾信有《咏怀二十七首》,这首诗篇原列第七首。周尚书:即周弘正(496—574),字思...
  • ·古诗《代出自蓟北门行》--  《代出自蓟北门行》作者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家鲍照。其古诗全文如下:   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征师屯广武,分兵救朔方。   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   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   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前言】   鲍照用曹植《燕歌行》首句作诗题,并由曹诗&l...
  • ·古诗《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作者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家谢灵运。其古诗全文如下:   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   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   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   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   披拂趋南径,愉悦偃东扉。   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   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   【前言】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乃灵运山水诗中的名篇,因而较为典型地体现了宋初诗风...
  • ·古诗《王孙游·绿草蔓如丝》--  《王孙游·绿草蔓如丝》作者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家谢朓。其古诗全文如下:   绿草蔓如丝,杂树红英发。   无论君不归,君归芳已歇。   【注释】   ①蔓:蔓延。    ②英:花。    ③无论:莫说。    ④歇:尽。   【翻译】   地上长满了如丝的绿草,树上开满了烂漫的红花,已是暮春时节了。莫说你不回来,即使回来,春天也过去了。   【赏析】   这是一首乐府诗,《乐府诗集》收入“杂...
  • ·古诗《咏新荷应诏》--  《咏新荷应诏》作者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家沈约。其古诗全文如下:   勿言草卉贱,幸宅天池中。   微根才出浪,短干未摇风。   宁知寸心里,蓄紫复含红!   【前言】   《咏新荷应诏》是南朝文学家沈约的诗作。此诗咏荷以抒怀,是应诏之作。先写荷花植根天子之池受人注目,再描绘荷花初生水面的景象,最后表现荷花蕴育着的力量。   【赏析】   荷花是一种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又名莲、芙蕖,古时也称为...
  • ·古诗《咏芙蓉·微风摇紫叶》--  《咏芙蓉·微风摇紫叶》作者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家沈约。其古诗全文如下: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   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翻译】   微风吹拂使树叶摇晃,轻轻的露珠粘在房子上。水wWw.slKJ.orG池中的水之所以发出绿光,是因为在等我释放红光。...
  • ·古诗《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作者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家陶弘景。其古诗全文如下: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注释】   诏:帝王所发的文书命令.   怡悦:取悦;喜悦。   【翻译】   你问我山中有什么。那我就直言相告,这个山中有很多白云。但是白云悠悠,只有在山中才能体会其美。所以我只能自己欣赏,而没有办法把它赠送给您。   【赏析】   这是陶弘景隐居之后...
  • ·古诗《登江中孤屿》--  《登江中孤屿》作者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家谢灵运。其古诗全文如下:   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   怀新道转迥,寻异景不延。   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   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   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   想象昆山姿,缅邈区中缘。   始信安期术,得尽养生年。   【前言】   《登江中孤屿》是东晋末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中描绘了江中孤屿秀媚明丽的景色,同时也...
  • ·古诗《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作者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家谢朓。其古诗全文如下: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前言】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是南朝诗人谢朓创作的一首山水诗,是谢朓山水诗的代表作。这首诗写登山临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