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钦传

  杜钦字子夏,年轻时喜好儒家经典,家境富裕,但是一只眼睛瞎了,所以不喜欢当小官。
  茂陵杜邺与杜钦同姓同字,两人都以才能扬名京师,所以士大夫称杜钦是“盲杜子夏”来加以区别。
  杜钦讨厌因残疾被诋毁,就做了一顶小帽子,高、宽只有二寸,因此京师改称杜钦为“小冠杜子夏”,而称杜邺为“大冠杜子夏”。
  当时皇上的舅舅大将军王凤凭外戚身份辅佐朝政,寻求贤能才智之士协助自己。
  王凤的父亲顷侯王禁与杜钦的兄长杜缓关系很好,所以王凤很了解杜钦的才智,上奏皇上,请求让杜钦担任大将军武库令。
  职务清闲无事,这正是杜钦喜欢的。
  杜钦学识渊博而有智谋。
  皇上从当太子时就以好色闻名,等到即位,皇太后下诏选良家少女。
  杜钦因此劝说大将军王凤“:夏殷礼制,天子一人娶九女,之所以达到阳数的极点,是为了子嗣众多,尊重祖先;一定要广泛征询乡里意见,求取窈窕淑女,不wWw.sLkj.oRg问相貌,是为了辅助天子之德,治理内宫;嫔妃即使亡缺,也不再增补,是为了颐养年寿,断绝争宠。
  所以后妃有贞洁淑雅的品德,后嗣就有贤能圣明的君主;制度严格有权威,人君就有长寿之福。
  废弃制度不遵守,就会好色不厌;好色不厌,寿命就不会长。
  《书》云:‘有的只三四年’,是说纵欲过度就会损寿。
  男子五十,好色未衰;妇人四十,容貌改前。
  用改前的容貌侍奉未衰之年,又不用礼来限制,那么原本就不可挽救,而且以后召徕的姬妾又容貌妖艳。
  容貌妖艳,那么正后自然疑忌,而且姬妾有替代正后之心。
  所以晋献公听信谗言受到指责,申生无辜被害。
  现在圣明的主上年纪很轻,还没有嫡子,正向往道义,努力学习,还没有亲自过问后妃事务。
  将军辅政,应该借开始辅政的崇高地位,确立天子娶九女之制,仔细选择有仁义的家族,寻求有贤淑品质的女子,不管她的美色声音技能,以此作为万世大法。
  年轻时应在女色上谨慎,《小卞》这首诗,可让人警惕。
  希望将军多多考虑。”王凤告诉太后,太后认为没有先例。
  杜钦又进言,王凤不能自己建立法规,只是遵循惯例而已。
  正碰上皇太后的妹妹司马君力与杜钦兄长的儿子私通,事情被皇上知道了,杜钦又惭愧又害怕,请求退职离去。
  后又征召到大将军幕府,国家大政,王凤常与杜钦谋划。
  多次荐举名士王骏、韦安世、王延世等,又解救冯野王、王尊、胡常的罪过,至于使中断的功臣世家得到承传,镇抚四夷,当时好的政治措施,多出于杜钦的建议。
  他看见王凤专权太重,劝诫他说:“从前周公有圣人的德行,与成王又有叔侄这样的亲属关系,而且成王有超出常人的见识,不听信谗言,但是管叔蔡叔散布的流言,周公畏惧。
  穣侯是秦昭王的舅舅,在秦国权力很重,威势使敌对的邻国震撼,昭王幼年时,早晚趴在他身上玩,从没想到会有人离间他与昭王的关系。
  范雎平民出身,从异国而来,昭王对他并不信任,但是他仅凭一次游说,就使穣侯回到封国。
  加上不久前的武安侯被贬退,三件事,虽然时间相距各几百年,但是如出一辙,不能不留心考察。
  希望将军采用周公的谦虚畏惧态度,减少穣侯的威势,除去武安侯的奢欲,不要让范雎之类的人能够用说辞离间。”不久,又日蚀,京兆尹王章呈上密封奏书,请求见皇上,内容果然是说王凤专权、蒙蔽君主的过错,应该废去王凤,不要任用,以顺应上天的变化。
  于是天子感悟,召见王章,与王章商议,想贬退王凤。
  王凤很担心害怕,杜钦让王凤上疏请罪,请求退休,文辞内容很悲哀。
  太后因此哭泣不进食。
  皇上从小就亲近和倚靠王凤,也不忍心废去他,就又起用王凤担任大将军。
  王凤心里很惭愧,称说自己病情严重,想功成身退。
  杜钦又劝说他“:将军深切检讨,辅政十年,天灾变异不止,所以请求退休,把罪责归到自己头上,至诚之心,感动民众,无论是聪明的人,还是愚笨的人,没有不感伤的。
  虽然这样,但是这种做法是和主上没有亲属关系的臣子,在进退之间,使自己保持清白品质的做法,不是主上对待将军的做法,也不是将军用来回报主上的做法。
  从前周公虽然老了,还在京师,表明不离开成周,不忘记王室。
  仲山父是周王的不同姓的臣子,与周宣王没有亲属关系,接受分封,前往齐国,尚且还要叹息怀念,整夜徘徊,不忍心远离,何况将军对于主上,主上对于将军都亲密依恋呢?想要让天下治安状况改变,没有人能比得上将军,主上清楚地知道这点,所以留住您,不让您去封国。
  《书》说:‘您不要让我为难!’请将军不要被四方流言吓倒,使自己被成王怀疑,要巩固您在主上心中的至忠形象。”王凤又开始处理政事。
  皇上令尚书上奏弹劾京兆尹王章,王章死在特别监狱。
  王章死后,大家都认为他冤屈,讥刺朝廷。
  杜钦想弥补这个过错,又劝说王凤“:京兆尹王章犯罪之事很隐秘,官吏百姓只看到王章一贯喜好发表议论,认为不是因官职犯罪,怀疑他是因日蚀发表了意见。
  假使王章暗地里犯了法,虽然将他按法判处,但是事情没有暴露,京师内都不知道,何况远方。
  恐怕天下不知道王章实际有罪,却以为是因上书言事得罪的。
  如果是这样,就阻塞了谏诤之言,损害了您宽松开明的德行。
  我愚蠢地认为应该借王章之事提拔敢于直言进谏的人,并且这人在郎官和随从官员面前曾直言不讳地提出过意见,提拔这样的人,用来向天下宣传,让天下人都知道君主圣明,不因言论触犯诛杀臣子。
  如能这样,那么流言就会自动消失,疑惑就会消除。”王凤禀告皇上,实行了这条计策。
  杜钦弥补过失,助成好事,都像这些。
  以后一直悠闲自在,没有当官,年老去世。
  杜钦的儿子与兄弟以及旁系亲属,做到二千石官阶的将近十人。
  杜钦的哥哥杜缓以前被免去太常职务,凭列侯的身份参加朝见天子的活动,成帝时才去世,儿子杜业继承了爵位。

杜钦传相关信息

  • ·《杜延年传》--  杜延年,字幼公,也通晓法律。   昭帝即位初期,大将军霍光主持国政,因为延年是杜周的三儿子,作小吏屈才,补为军中司空。   始元四年(前83),益州蛮夷反,杜延年以校尉身份率领南阳士人攻打益州,得胜回京,任谏大夫。   左将军上官桀父子与盖主、燕王策谋叛乱,代理稻田使者燕仓知道了他们的阴谋,报告大司农杨敞。   杨敞害怕,上书称病,把这事告诉延年。   延年报告皇上,上官桀等人都被诛杀。   延年封...
  • ·《张汤传》--  张汤,杜陵人。   父亲是长安丞,外出,张汤当时还是孩子,看守家。   父亲回来,老鼠偷走肉,父亲发怒,打了张汤。   张汤挖开洞口,烟薰鼠洞,找到老鼠和剩余的肉,审讯拷打老鼠,传唤口供文书,审讯完毕,定罪上报,并且把老鼠与肉及全部案卷放置堂下,将鼠分尸。   父亲看到他的文辞如同老练的狱吏,很吃惊,于是让他学习刑法律令。   父亲死后,张汤为长安小吏。   周阳侯当诸卿时,曾被拘禁长安,张汤全力服侍他。...
  • ·《碕宽传》--  儿宽是千乘人。   研读《尚书》,师事欧阳大师。   因郡国选送博士,又师事孔安国,接受学业。   家贫无钱,曾为同门弟子们做饭。   有时出去做短工,带着儒经锄草,一休息就诵读,他就是像这样的精勤。   靠射策担任掌故,按工作成绩依次补入廷尉府,任文学卒史。   儿宽为人温和善良,用廉洁智谋保护自己。   擅长写文章,但武的方面不行,不善言辞。   当时张wWw.sLkj.oRg汤担任廷尉,廷尉府全用懂得...
  • ·《卜式传》--  卜式是河南人,以种田放牧为业。   有小弟,弟弟长大,卜式离家外出,只要了一百多头羊,田地、房产及其他财物全部给他弟弟。   卜式进山放牧,十多年后,羊群发展到一千多头,买了田地、住宅。   他弟弟把家产全败了,卜式又几次分给弟弟家产。   当时汉朝正在对付匈奴,卜式上书,希望把家财的一半献出援助边防。   皇上派使者问卜式“:想当官吗?”卜式说“:从小放羊,不习惯做官,不愿意。&...
  • ·《公孙弘传》--  公孙弘,川薛地人。   年轻时当狱吏,有过错,被免职。   家里贫穷,在海岛上放猪。   四十多岁后,才开始学习《春秋》各家学说。   武帝刚继位,征召贤良、文学之士,这年公孙弘六十岁,因贤良被征为博士。   出使匈奴,回国后汇报情况,不合武帝心意,皇上发怒,认为他没有才能,公孙弘只好上书称病,免职回家。   元光五年(前130),又征召贤良、文学士,川国又推荐公孙弘。   公孙弘推辞说“:以前曾经西...
  • ·《董仲舒传》--  董仲舒,广川人。   年轻时研读《春秋》,是景帝朝的博士。   他在帷幕内讲学诵读,由弟子传授给弟子,连续不断,以致诸多的“弟子”从来没有与这位师傅谋面。   他好多年不走进自家的园圃,而苦心孤诣地探究学问。   仪容举止,进退有节;违礼之事,从不染指,所以学人们都尊崇他,并引作楷模。   武帝即位不久,前后举荐的贤良文学之士一百多人,只有仲舒对答过皇帝有关政治、经义的策问。   ...
  • ·《苏武传》--  苏武,字子卿,年青时因受父荫而任职,兄弟三人同被保为郎官,后来苏武逐渐升迁,做了移中厩监。   那时候汉朝连年征伐匈奴,为刺探军情双方也多次互派使节往来,匈奴先后将郭吉、路充国等十余批汉使扣留,汉朝也将匈奴来使扣下以示报复。   天汉元年(前100),且侯单于刚继位,害怕汉朝趁机侵袭,便假意说“:汉朝天子就是我的长辈。”并将所扣留的汉使如路充国等全部遣归。   武帝赞赏他的作法,...
  • ·《李陵传》--  李陵字少卿,年青时担任侍中建章监。   他善于骑马射箭,对人有仁爱之心,谦让下士,名声很好。   汉武帝认为他具有李广的风范,命他率领八百骑兵。   他曾深入匈奴二千余里,越过居延侦察地形,未遇到敌人顺利返还。   后升为骑都尉,带领精兵五千,驻在酒泉、张掖等地教习箭术以防卫匈奴。   几年后,汉朝派贰师将军李广利征大宛,命李陵带其五千兵马随后。   行至边塞,武帝又诏令李陵,要他留下手下将...
  • ·《杜钦传》--  杜钦字子夏,年轻时喜好儒家经典,家境富裕,但是一只眼睛瞎了,所以不喜欢当小官。   茂陵杜邺与杜钦同姓同字,两人都以才能扬名京师,所以士大夫称杜钦是“盲杜子夏”来加以区别。   杜钦讨厌因残疾被诋毁,就做了一顶小帽子,高、宽只有二寸,因此京师改称杜钦为“小冠杜子夏”,而称杜邺为“大冠杜子夏”。   当时皇上的舅舅大将军王凤凭外戚身份辅佐朝政,寻求贤
  • ·《杜业传》--  杜业有才能,凭列侯身份被选拔,又担任太常。   多次谈论时政得失,不阿谀奉承权贵,与丞相翟方进、卫尉定陵侯淳于长关系不好。   后来杜业因犯法被免官,又担任函谷关都尉。   正巧遇上定陵侯淳于长有罪,应当离京前往封国,淳于长的舅舅红阳侯立给杜业写信说“:我心里确实可怜老姐姐头发花白还要随不肖之子出关,希望不要因以前的事情伤害她们。”定陵侯淳于长出关以后,隐瞒的罪行又被揭...
  • ·《戾太子刘据传》--  孝武皇帝有六个儿子。   卫皇后生戾太子,赵婕亻予生孝昭帝,王夫人生齐怀王闳,李姬生燕刺王旦、广陵厉王胥,李夫人生昌邑哀王。   戾太子刘据,元狩元年(前122)立为皇太子,年龄七岁。   当初皇上二十九岁才生太子,非常喜欢,为求子之神衤某神立神位,派东方朔、枚皋为衤某神写祝词。   太子渐渐长大,皇上命令他学习《公羊春秋》,又向瑕丘江公学习《谷梁春秋》。   举行加冠礼后,就位东宫,皇上为他...
  • ·《齐怀王刘闳传》--  齐怀王闳与燕王旦、广陵王胥同一天被立为王,都赐予策命,分别按国土风俗训戒,策命说:“元狩六年(前117)四月二十九日,皇帝派御史大夫张汤在宗庙册立儿子刘闳为齐王。   皇帝说:小子闳,授予你这块青色的土壤。   朕秉承天运,考察古道,为你建立国家,封在东部,世代为汉皇室的藩篱辅佐。   切记切记,敬听wWw.sLkj.oRg我诏。   天命不是永久的,人若好德,就能光明显耀;不努力实行道义,就会使君子懈怠...
  • ·《燕剌王刘旦传》--  对燕剌王旦赐策说:“小子旦,授予你这块黑色土壤,为你建立国家,封在北部,世代为汉皇室的藩篱辅佐。   匈奴虐待老人,毫无人性,残暴对待我边境居民,朕命将帅,前往征讨他们的罪行。   俘获万夫长、千夫长三十二个将领,昆邪王偃旗息鼓,率众投降。   匈奴迁往远方,北部州郡安宁。   你要竭尽心智,不要树怨仇,不要干不合道义的事,不要废弃边防军备,没有受过专门教育的士不得应召,燕王要wWw.sLkj.oRg...
  • ·《广陵厉王刘胥传》--  赐给广陵厉王刘胥策命,说:“小子胥,授予你这块红色的土壤,建立你的国家,封在南部,世代为汉皇室的藩篱辅佐。   古人说过‘:大江之南,五湖之间,那里的人心轻率。   扬州恃强,夏商周三代远离京畿,天子政令达不到那里。’竭尽你的心智,兢兢业业,就会仁爱和顺,不要沉溺游乐之事,不要亲近小人,言论行事当依法则。   《书》云:‘臣不作福,不作威,’以后才会没有耻辱。   广陵王你...
  • ·《昌邑哀王刘碖传》--  昌邑哀王刘天汉四年(前97)立,十一年后死去,子刘贺继位。   十三年后,昭帝崩,没有子嗣,大将军霍光征召昌邑王刘贺主持丧礼。   玺书说:“诏令昌邑王:派代理执行大鸿胪事务的少府史乐成、宗正刘德、光禄大夫丙吉、中郎将利汉征召王,乘坐七辆驿站的马车前往长安府邸。”凌晨一点左右,用火烛照着打开玺书。   这天中午,刘贺就出发了,下午四五点到定陶,赶了一百三十五里,侍从人员的马一匹接...
  • ·《严助传》--  严助是会稽吴县人,严忌的儿子,也有人说是严忌同族人的子弟。   郡国荐举贤良,参加对策的有一百多人,武帝认为严助的对策最好,因此特意提拔严助为中大夫。   后来得到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主父偃、徐乐、严安、东方朔、枚皋、胶仓、终军、严葱奇等,他们同在武帝身边。   这时征伐四夷,开置边郡,军队多次出动,国内改订制度,朝廷事务繁多,因此屡次荐举贤良文学之士。   公孙弘平民出身,几...
  • ·《朱买臣传》--  朱买臣,字翁子,吴人。   家贫穷,喜好读书,不治产业,常砍柴卖,靠这吃饭。   总是挑着柴,一边走一边吟诵。   他的妻子也背着柴跟随他,多次阻止买臣,让他不要在路上大声吟诵。   买臣越发快速背诵,妻子觉得羞耻,要求离开他。   买臣笑着说“:我五十岁当富贵,现在已经四十多了。   你苦的日子很久了,等我富贵后报答你的功劳。”妻子生气地说“:像你这样的人,终究会饿死在沟中的,哪里...
  • ·《杜钦传》--  杜钦字子夏,年轻时喜好儒家经典,家境富裕,但是一只眼睛瞎了,所以不喜欢当小官。   茂陵杜邺与杜钦同姓同字,两人都以才能扬名京师,所以士大夫称杜钦是“盲杜子夏”来加以区别。   杜钦讨厌因残疾被诋毁,就做了一顶小帽子,高、宽只有二寸,因此京师改称杜钦为“小冠杜子夏”,而称杜邺为“大冠杜子夏”。   当时皇上的舅舅大将军王凤凭外戚身份辅佐朝政,寻求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