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 。唐宰相履冰之后。北宋诗人、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后迁居苏州吴县(今江苏省吴县)。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1052 年(皇佐四年)五月二十日范仲淹病逝于徐州,终年64岁。是年十二月葬于河南洛阳东南万安山,谥文正,封楚国公、魏国公。有《范文正公集》传世,通行有《四部丛刊》影明本,附《年谱》及《言行拾遗事录》等。
  范仲淹从小读书十分刻苦,朱家是长山的富户,但他为了励志,常去附近长白山上的醴泉寺寄宿读书。晨夕之间,便就读讽诵,给僧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那时,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碗稠粥,凉了以后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拌几根腌菜,调拌于醋汁,吃完继续读书。后世便有了划粥断齑的美誉,但他对这种清苦生活却毫不在意,而把全部精力放在书中,以读书为乐趣。
  范仲淹的连岁苦读,也是从春至夏,经秋历冬;凌晨舞一通剑,回家糊涂夜半和衣而眠。别人看花赏月,他只在六经中寻乐。偶然兴起,也吟诗抒怀: “白云无赖帝乡遥,汉苑谁人奏洞箫?多难未应歌风鸟,薄才犹可赋鹪鹩。瓢思颜子心还乐,琴遇钟子期恨即销。但使斯文天未丧,涧松何必怨山苗。”(此诗是范仲淹写给书院同窗晏殊的) 数年之后,范仲淹对儒家经典——诸如《诗经》、《尚书》、《易经》、《礼记》、《春秋》等书主旨,已然堪称大通。吟诗作文,也慨然以天下为己任。决心担当起国家兴亡的重任。
  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写有著名的《岳阳楼记》(现编入初中鲁教版及人教版语文八下教材第六单元、苏教版语文九上教材和沪教版语文九上教材),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千古名句。也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词作,如《渔家傲》《苏幕遮》,苍凉豪放、感情强烈,为历代传诵。欧阳修曾称<渔家傲>为“穷塞主词”。著作为《范文正公集》。范纯仁是他的次子,父子都当过宰相。范仲淹在散文、诗、词均有名篇传世“彼希声之凤皇,亦见讥于楚狂;彼不世之麒麟,亦见伤于鲁人。凤岂以讥而不灵,麟岂以伤而不仁?故割而可卷,孰为神兵;焚而可变,孰为英琼。
  范仲淹代表作品:
  《渔家傲·秋思》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其古诗全文如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翻译】
  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边地特有的声音随着号角响起。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远隔万里的家乡,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无法预计回归的时间。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洒满大地。征人不能入寐,将军和战士们愁白了头发,流下了眼泪。

  《江上渔者》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其古诗全文如下: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翻译】
  江上来来往往无数人, 只知喜爱鲈鱼之鲜美。请您看那一叶小小渔船,时隐时现在滔滔风浪里。

  《苏幕遮》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其古诗全文如下: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翻译】
  白云满天,黄叶遍地。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远山沐浴着夕阳的天空连接江水。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
  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御街行》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其古诗全文如下: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攲,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翻译】
  夜深人静,四野寂寂秋叶纷纷飘坠,落在台阶之上,那声音凄凉而又琐碎。珍珠的帘幕高高卷起,玉楼空空无人迹。夜色清淡,烁烁闪光的银河直垂大地。年年月月却如今日的夜晚,月光如洁白的素练,而人却相隔千里,受着相思的煎熬而满怀愁绪,愁到深处,已无法靠喝酒来麻醉http://wWw.SLKJ.ORG/a/fanzhongyan.html。酒尚未到唇边,已先化成了眼泪。残灯闪烁,枕头歪斜,我尝尽这孤眠的滋味。算来这相思之苦,积聚在眉头,凝结在心间,实在没有办法回避。

  《岳阳楼记》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其古诗全文如下:
  【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翻译】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职到巴陵郡做太守Www.slkj.org。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所有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来的规模,把唐代名人和现代人的诗词歌赋刻在上面。他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看那巴陵郡的优美的景色,全在洞庭湖上。洞庭湖衔接着远山,吞吐着长江,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景色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叙已经很详尽了。既然洞庭湖北面直通到巫峡,南面到达到潇水和湘水,被贬官流迁的人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景物而触发的情感,怎能不有所不同?
  像那阴雨连绵的时候,几个月都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旅客不能前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啸长空,猿在哀啼,登上这座楼,就会有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一眼望去,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极了,内心十分悲伤。
  至于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或浮或沉,岸上的小草和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烈,颜色青翠。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湖水波动时,浮在水面上的月光闪耀起金光,湖水平静时,明月映入水中,好似沉下一块玉璧。渔夫的歌声此唱彼和,这种乐趣哪有穷尽!这时登上岳阳楼,就会有一种心胸开阔、精神愉快,荣耀和耻辱全都忘记了,举起酒杯面对清风而喜气洋洋的感觉。
  唉!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候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或许和上面两种人的心情不同,这是为什么呢?他们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他们在朝廷做官就为黎民百姓担忧,离开朝廷身处偏远的地方就替君王担忧。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在一道呢。

  《御街行秋日怀旧》作者为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其古诗全文如下: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翻译】
  夜深人静,四野寂寂秋叶纷纷飘坠,落在台阶之上,那声音凄凉而又琐碎。珍珠制的帘子卷起了,楼阁里却空荡无人。天色清明,长长的银河好像一直斜垂到地。年年月月却如今日的夜晚,月光如洁白的素练,而人却相隔千里,受着相思的煎熬而满怀愁绪,愁到深处,已无法靠喝酒来麻醉。酒尚未到唇边,已先化成了眼泪。深夜里微弱的灯光忽明忽暗,我不能入睡,头斜靠在枕上。算来这相思之苦,积聚在眉头,凝结在心间,实在没有办法回避。

  《御街行·纷纷坠叶飘香砌》作者为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其古诗全文如下: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翻译】
  纷纷杂杂的树叶飘落在透着清香的石阶上,当次夜深人静之时,那悉悉索索的落叶声更增添了秋天的凉意。卷起珍珠串成的锦帘,华丽的楼阁上空空荡荡,只见到高天淡淡,银河的尽头像垂到大地。年年今天的夜里,都能见到那素绡般的皎月,而年年今天的夜里,心上人都远在千里之外。
  愁肠已经寸断,想要借酒浇愁,也难以使自己沉醉。酒还没有入口,却先化作了辛酸的眼泪。夜已深,灯已残,灯火明灭之间,只好斜靠枕头,聊作睡去,这无休无止的孤栖,真让人尝尽了孤独相似的滋味。算来这苦苦的等待尚遥遥无期,虽说是终日眉头紧锁,心绪万千,也没有一点办法可以解脱回避。

范仲淹相关信息

  • ·《方孝孺》--  方孝孺(1357-1402),浙江宁海人,明代大臣、著名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ldquo;逊志&rdquo;名其书斋,蜀献王替他改为&ldquo;正学&rdquo;,因此世称&ldquo;正学先生&rdquo;。福王时追谥文正。在&ldquo;靖难之役&rdquo;期间,拒绝为篡位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刚直不屈,孤忠赴难,被诛十族。   方孝孺留于后世的代表作品有三部,其分别为:   《深虑论》作者是明代文学家...
  • ·《范成大的诗》--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郡(郡治在今江苏吴县)人。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ldquo;中兴四大诗人&rdquo;。   范成大的作品在当时即有显著影响,到清初则影响尤大,有&ldquo;家剑南而户石湖&rdquo;(&ldquo;剑南&rdquo;指陆游《剑南诗稿》)之说。其诗风格轻巧,但好用僻典、佛典。晚年所作《四时田园杂兴》(60首)是其代表作,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谓之&ldquo;也算得中国古代...
  • ·《杜荀鹤》--  杜荀鹤(846~904),唐朝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出身寒微。曾数次上长安应考,不第还山。当黄巢起义军席卷山东、河南一带时,他又从长安回家。从此&ldquo;一入烟萝十五年&rdquo;(《乱后出山逢高员外》),过着&ldquo;文章甘世薄,耕种喜山肥&rdquo;(《乱后山中作》)的生活。后游大梁(今河南开封),献《时世行》10首于朱温,希望他省徭役,薄赋敛,不合温意。他旅寄僧寺中,朱温部下敬翔,劝说他&l...
  • ·《杜牧的诗全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朝诗人。杜牧人称&ldquo;小杜&rdquo;,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ldquo;小李杜&rdquo;。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ldquo;杜樊川&rdquo;,着有《樊川文集》。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ldquo;杜樊川&rdquo;,着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
  • ·《杜甫的诗全集》--  杜甫(公元712&mdash;公元770),汉族,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唐朝诗人,世称&ldquo;诗圣&rdquo;,现实主义诗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代表作&ldquo;三吏&rdquo;(《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ldquo;三别&rdquo;(《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
  • ·《端午节的诗句》--  关于端午节的诗句有很多,本文收集了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整理后列表如下:   《同州端午》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殷尧藩。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翻译】   白发垂到了肩膀一尺之长,离家三十五天就是端午节了。小孩子见了很高兴又很惊讶,却问哪个方向是故乡。   《同州端午》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殷尧藩。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鹤...
  • ·《描写冬天的诗句》--  描写冬天的诗句有很多,本文收集了部分关于冬天的诗句,整理后列表如下:   《江雪》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全文古诗如下: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翻译】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梅花》作者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其古诗全文如下: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
  • ·《崔护》--  崔护,唐代诗人。字殷功,博陵(今河北安平县)人。公元796年(贞元十二年)登第(进士及第)。公元829年(大和三年)为京兆尹,同年为御史大夫、岭南节度使。终岭南节度使。其诗诗风精练婉丽,语极清新。《全唐诗》存古诗六首,皆是佳作,尤以《题都城南庄》流传最广,脍炙人口,有目共赏。该诗以&ldquo;人面桃花,物是人非&rdquo;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人生经历道出了千万人都似曾有过的共同生活体验,为崔护赢得了不朽的诗...
  • ·《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 。唐宰相履冰之后。北宋诗人、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后迁居苏州吴县(今江苏省吴县)。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1052 年(皇佐四年)五月二十日范仲淹病逝于徐州,终年64岁。是年十二月葬于河南洛阳东南万安山,谥文正,封楚国公、魏国公。有《范文正公集》传世,通行有《四部丛刊》影明本,附《年
  • ·《冯梦龙》--  冯梦龙(1574-1646),明代文学家、戏曲家。字犹龙,又字子犹,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吴下词奴、姑苏词奴、前周柱史等。汉族,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冯梦龙的作品比较强调感情和行为,最有名的作品为《古今小说》(《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ldquo;三言&rdquo;。三言与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ldquo;三言二拍&rdquo;,是中国白话短...
  • ·《高鼎》--  高鼎,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是清代诗人。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1851~1861),其人无甚事迹,其诗也多不合那个时代,一般人提到高鼎,只是因为他写了一首有名的有关放风筝的古诗《村居》诗。着有《拙吾诗稿》。   高鼎代表作品:   《村居》作者是清代文学家高鼎。其古诗全文如下: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翻译】  ...
  • ·《高适的诗》--  高适(700&mdash;765) ,汉族。唐朝诗人。字达夫、仲武,沧州(今河北省景县)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   天宝八载(749),经睢阳太守张九皋推荐,应举中第,授封丘尉。十一载,因不忍&ldquo;鞭挞黎庶&rdquo;和不甘&ldquo;拜迎官长&rdquo;而辞官,又一次到长安。次年入陇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为掌书记。安史乱后,曾任淮南节度使、彭州刺史、蜀州刺...
  • ·《龚自珍》--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清朝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龚自珍的诗词主张&ldquo;更法&rdquo;、&ldquo;改图&rdquo;,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ldquo;三百年来第一流&rdquo;。   ...
  • ·《关汉卿》--  关汉卿(约1220年──1300年),元代杂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号已斋(一作一斋)、己斋叟。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关于他的籍贯,还有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县)伍仁村、大都(今北京市)人,大约生于金代末年(约公元1220年前后),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公元1300年前后)。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ldquo;元曲四大家&rdquo;,关汉卿位于&ldquo;元曲四大家&rdquo;之首。   关汉卿代表作品:   《铜...
  • ·《顾炎武》--  顾炎武(1613&mdash;1682)本名继坤,改名绛,字忠清;南都败后,改炎武,字宁人,号亭林,自署蒋山俑,学者尊称为亭林先生。汉族,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属江苏)人 。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明末诸生,青年时发愤为经世致用之学,并参加昆山抗清义军,败,幸而得脱。后漫游南北,屡谒明陵,卒于曲沃。康熙间被举鸿博,坚拒不就。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
  •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汉族,唐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ldquo;文起八代之衰&rdquo;,与唐代的柳宗元、宋朝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并称为 &ldquo;唐宋八大家&rdquo; 。 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ldquo;韩柳&rdquo;,有&ldquo;文章巨公&rdquo;和&ldquo;百代文宗&rdquo;之名,着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
  • ·《何逊》--  何逊,南朝梁诗人,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省苍山县长城镇)人,何承天曾孙,宋员外郎何翼孙,齐太尉中军参军何询子。八岁能诗,弱冠州举秀才,官至尚书水部郎。诗与阴铿齐名,世号阴何。文与刘孝绰齐名,世称何刘。其诗善于写景,工于炼字。为杜甫所推许http://wWw.SLKJ.ORG/a/hexun.html,有集八卷,今失传,明人辑有何水部集一卷。后人称"何记室"或"何水部"。   何逊代表作品:   《铜雀妓》作者为魏晋南北朝文学...
  • ·《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 。唐宰相履冰之后。北宋诗人、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后迁居苏州吴县(今江苏省吴县)。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1052 年(皇佐四年)五月二十日范仲淹病逝于徐州,终年64岁。是年十二月葬于河南洛阳东南万安山,谥文正,封楚国公、魏国公。有《范文正公集》传世,通行有《四部丛刊》影明本,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