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借箭

  课文《孔明借箭》出自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课文】
  却说鲁肃领了周瑜言语,径来舟中相探孔明。孔明接入小舟对坐。肃曰:“连日措办军务,有失听教。”孔明曰:“便是亮亦未与都督贺喜。”肃曰:“何喜?”孔明曰:“公瑾使先生来探亮知也不知,便是这件事可贺喜耳。”唬得鲁肃失色问曰:“先生何由知之?”孔明曰:“这条计只好弄蒋干。曹操虽被一时瞒过,必然便省悟,只是不肯认错耳。今蔡、张两人既死,江东无患矣,如何不贺喜!吾闻曹操换毛玠、于禁为水军都督,则这两个手里,好歹送了水军性命。”鲁肃听了,开口不得,把些言语支吾了半晌,别孔明而回。孔明嘱曰:“望子敬在公瑾面前勿言亮先知此事wwW.Slkj.OrG。恐公瑾心怀妒忌,又要寻事害亮。”鲁肃应诺而去,回见周瑜,把上项事只得实说了。瑜大惊曰:“此人决不可留!吾决意斩之!”肃劝曰:“若杀孔明,却被曹操笑也。”瑜曰:“吾自有公道斩之,叫他死而无怨。”肃曰:“何以公道斩之?”瑜曰:“子敬休问,来日便见。”
  次日,聚众将于帐下,叫请孔明议事。孔明欣然而至。坐定,瑜问孔明曰:“即日将与曹军交战,水路交兵,当以何兵器为先?”孔明曰:“大江之上,以弓箭为先。”瑜曰:“先生之言,甚合愚意。但今军中正缺箭用,敢烦先生监造十万枝箭,以为应敌之具。此系公事,先生幸勿推却。”孔明曰:“都督见委,自当效劳。敢问十万枝箭,何时要用?”瑜曰:“十日之内,可完办否?”孔明曰:“操军即日将至,若候十日,必误大事。”瑜曰:“先生料几日可完办?”孔明曰:“只消三日,便可拜纳十万枝箭。”瑜曰:“军中无戏言。”孔明曰:“怎敢戏都督!愿纳军令状:三日不办,甘当重罚。”瑜大喜,唤军政司当面取了文书,置酒相待曰:“待军事毕后,自有酬劳。”孔明曰:“今日已不及,来日造起。至第三日,可差五百小军到江边搬箭。”饮了数杯,辞去。鲁肃曰:“此人莫非诈乎?”瑜曰:“他自送死,非我逼他。今明白对众要了文书,他便两胁生翅,也飞不去。我只吩咐军匠人等,叫他故意迟延,凡应用物件,都不与齐备。如此,必然误了日期。那时定罪,有何理说?公今可去探他虚实,却来回报。”
  肃领命来见孔明。孔明曰:“吾曾告子敬,休对公瑾说,他必要害我。不想子敬不肯为我隐讳,今日果然又弄出事来。三日内如何造得十万箭?子敬只得救我!”肃曰:“公自取其祸,我如何救得你?”孔明曰:“望子敬借我二十只船,每船要军士三十人,船上皆用青布为幔,各束草千余个,分布两边。吾别有妙用。第三日包管有十万枝箭。只不可又叫公瑾得知。——若彼知之,吾计败矣!”肃允诺,却不解其意。回报周瑜,果然不提借船之事,只言:“孔明并不用箭竹、翎毛、胶漆等物,自有道理。”瑜大疑曰:“且看他三日后如何回复我!”
  却说鲁肃私自拨轻快船二十只,各船三十余人,并布幔束草等物,尽皆齐备,候孔明调用。第一日却不见孔明动静;第二日亦只不动。至第三日四更时分,孔明密请鲁肃到船中。肃问曰:“公召我来何意?”孔明曰:“特请子敬同往取箭。”肃曰:“何处去取?”孔明曰:“子敬休问,前去便见。”遂命将二十只船,用长索相连,径望北岸进发。是夜,大雾漫天,长江之中,雾气更甚,对面不相见。孔明促舟前进,果然是好大雾!
  当夜五更时候,船已近曹操水寨。孔明叫把船只头西尾东,一带摆开,就船上擂鼓呐喊。鲁肃惊曰:“倘曹兵齐出,如之奈何?”孔明笑曰:“吾料曹操于重雾中必不敢出。吾等只顾酌酒取乐,待雾散便回。”
  却说曹寨中,听得擂鼓呐喊,毛玠、于禁二人慌忙飞报曹操。操传令曰:“重雾迷江,彼军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轻动。可拨水军弓弩(nǔ)手乱箭射之。”又差人往旱寨内唤张辽、徐晃各带弓弩军三千,火速到江边助射。比及号令到来。毛玠、于禁怕南军抢入水寨,已差弓弩手在寨前放箭;少顷,旱寨内弓弩手亦到,约一万余人,尽皆向江中放箭:箭如雨发。孔明叫把船吊回,头东尾西,逼近水寨受箭,一面擂鼓呐喊。待至日高雾散,孔明令收船急回。二十只船两边束草上,排满箭枝。孔明令各船上军士齐声叫曰:“谢丞相箭!”比及曹军寨内报知曹操时,这里船轻水急,已放回二十余里,追之不及。曹操懊悔不已。
  却说孔明回船谓鲁肃曰:“每船上箭约五六千矣。不费江东半分之力,已得十万余箭。明日即将来射曹军,却不甚便!”肃曰:“先生真神人也!何以知今日如此大雾?”孔明曰:“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亮于三日前已算定今日有大雾,因此敢任三日之限。公瑾叫我十日完办,工匠料物,都不应手,将这一件风流罪过,明白要杀我。——我命系于天,公瑾焉能害我哉!”鲁肃拜服。
  船到岸时,周瑜已差五百军在江边等候搬箭。孔明叫于船上取之,可得十余万枝,都搬入中军帐交纳。鲁肃入见周瑜,备说孔明取箭之事。瑜大惊,慨然叹曰:“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
  【前言】
  《孔明借箭》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情节曲折,引人入胜。整个故事赞扬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本文的教学设计,我力争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重视探究性阅读过程的指导,并抓住几个主要问题,适时、适度地巧问妙点,引导学生感悟隐藏其中的深刻内涵,同时巧妙地运用农远资源,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透彻,对人物形象的把握更准确,充分培养学生的研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也进行较好的语言和思维的训练。在实施研究的过程中,又充分体现“反复诵读、情感熏陶、自由感悟”的语文学科个性,从根本上有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方式,充满了人文情怀。
  【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方法,把课文读通顺。
  2、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孔明借箭的前因后果,进一步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3、引导学生联系全文内容,理解全文中心句,认识孔明、周瑜这两个人物的特点。
  4、帮助学生认识“瑜、曰、吾、晌、嘱、擂”;会写“曹、瞒、吾、嘱、勿、诈、擂、呐”;理解“妒忌、军令状、迟延、调用、奇谋、神机妙算、欣然而立、军中无戏言”等词语。
  5、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把对名著《三国演义》的认识加深、扩大。
  【教学设计】
  (一)识字写字。
  “擂”读作léi,不读成lèi;“丞”读作chéng,不读成cén。
  可让学生比较下面各组字以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雷——擂内——呐属——嘱日——曰
  愉——瑜昨——诈吾——语勿——匆
  (二)领悟内容。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要以借箭过程为重点;认识文中的人物形象,要以诸葛亮为重点。
  第一步,初读,抓“借”字,把握故事情节。
  1.读课题,给关键词打上点。(“借”)
  2.文中哪些段落具体写借箭的经过?哪些段落交代了借箭的原因和结果?
  3.简要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第二步,细读,抓“神机妙算”,体会人物形象。
  1.读故事结尾句周瑜的感叹:“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讲讲“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
  2.联系全文思考:哪些地方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可一边默读,一边勾画,一边批注。)
  3.先和同桌或在小组中交流,再参加全班讨论,师生共同归纳出体现“神机妙算”的有关内容。
  (三)课后练习。
  第1题,本文是古典文学原着,少有修改,文言较多,读起来比现代文要困难些。教师要安排较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阅读,首先把课文读通顺。
  第2题,是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可借助板书帮助理解。
  第3题,这是启发学生抓住结尾,回顾全文,从而认识孔明。周瑜的话既是他自愧不如诸葛亮的表白,也是全文对诸葛亮足智多谋、才能惊人的画龙点睛之笔。引导学生扣住“神机妙算”这条主线来分析课文,就理清了文章的思路,也是学好这篇课文的关键所在。
  一可从诸葛亮对周围的人了如指掌,善于分析情况,作出相应的决策来理解他的“神机妙算”。
  对妒忌自己才干的周瑜,诸葛亮以大局为重,避开正面冲突。他将计就计,用立下军令状的方法来麻痹对方,造成对方自以为得计的心理,为草船借箭的顺利进行减少了麻烦。
  对周瑜身边的鲁肃,诸葛亮之所以能在借箭的人力、物力方面求助于他,这是因为诸葛亮深知鲁肃为人忠厚、守信义,掌握了他不愿看到自己遇害的心理(因为诸葛亮是鲁肃亲自请来共商破曹大计的)。
  对生性多疑的曹操,诸葛亮针对其弱点,采取雾天深夜佯攻的方法,使对方摸不清虚实,不敢轻举妄动,只好用箭迎敌。
  二可从诸葛亮善察机敏、掌握丰富的气象知识、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来理解他的“神机妙算”。
  诸葛亮在同周瑜简短的、不容思索的对话中,果断地立下三天造十万枝箭的军令状,这说明诸葛亮早已预料到第三天夜里将有浓雾。而第三天夜里果然“大雾漫天,对面不相见”。如果没有平时善于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没有丰富的气象知识,诸葛亮是做不到这一点的。另外,诸葛亮还巧妙地利用江水向东流的这一有利的自然条件,在借箭成功后收船急回,使曹操想追都来不及。
  三可从诸葛亮借箭前后的巧妙安排来理解他的“神机妙算”。主要有以下几点:
  1.筹备借箭物品,严格保密。借箭前夕,诸葛亮交代鲁肃把借箭物品准备齐全。但是对鲁肃,他不告诉他有什么用,又要求他对周瑜保密。这二层保密,足可见诸葛亮考虑问题周到、细致。如果对任何一方泄密,都有可能导致借箭失败。
  2.选择最佳时间,出其不意。四更时分,即现在的深夜二点多钟。这时出击,夜深人静,曹操是毫无准备的。
  3.利用浓雾掩护,靠近曹营。只有接近曹营,才能接受曹营射来的箭;而要靠近曹营没有浓雾的掩护是很难做到的。
  4.故意虚张声势,引敌上钩。擂鼓呐喊,造成一种猛攻之势,使曹军有大军压境之感,迫使他们在摸不清对方虚实的情况下用箭迎敌。同时,擂鼓呐喊,也是吸引对方顺声射箭,便于受箭多而快。
  5.变换草船阵势,接受箭雨。草船一字形摆开,受箭面广;调换船面,受箭数多,也利于顺水返回。
  6.利用水的流向,快速返回。
  第4题,这是精读课文都有的练习项目,要逐步培养学生能不用别人提醒,靠个人的自觉性认认真真地去读去写的习惯。
  带★号的选做题,可鼓励学生自选,但不要强求。 

课文《孔明借箭》相关信息

  • ·课文《居里夫人的三克镭》--  课文《居里夫人的三克镭》出自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课文】   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有一次,我在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看杂技表演,节目很精彩,场内座无虚...
  • ·课文《黄道婆》--  课文《黄道婆》出自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课文】   在上海一带,曾经流传着一首民谣:“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两只筒子两匹布。”这首歌所唱的...
  • ·课文《韩信巧布背水阵》--  课文《韩信巧布背水阵》出自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课文】   公元前204年10月,汉军大将韩信和张耳率领人马,准备向东突破井陉口,攻击赵国。赵王和国相陈余听说汉军...
  • ·课文《古罗马斗兽场》--  课文《古罗马斗兽场》出自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课文】   中午到达意大利首都罗马,在旅馆安顿下来,匆匆忙忙在餐厅吃了意大利面条,下午我们就去斗兽场。可是...
  • ·课文《格萨尔王的故事》--  课文《格萨尔王的故事》出自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课文】   格萨尔王是藏族传说中的神灵和英雄,他的名字叫觉如,是岭部落一个首领的小儿子。觉如从小就非常...
  • ·课文《革命烈士诗二首》--  课文《革命烈士诗二首》出自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课文】     囚歌  叶挺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mda...
  • ·课文《飞夺泸定桥》--  课文《飞夺泸定桥》出自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课文】   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
  • ·课文《儿童诗两首》--  课文《儿童诗两首》出自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课文】          我想        我想把小手        安在桃树枝上。        带着一...
  • ·课文《孔明借箭》--  课文《孔明借箭》出自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课文】   却说鲁肃领了周瑜言语,径来舟中相探孔明。孔明接入小舟对坐。肃曰:“连日措办军务,有失听教。&
  • ·课文《乐山龙舟会》--  课文《乐山龙舟会》出自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课文】   乐山地理环境优美,山光水色独特,宽阔的江面,“绿杨夹岸水平铺”,是举行龙舟竞渡得天独厚的...
  • ·课文《临死前的严监生》--  课文《临死前的严监生》出自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课文】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毫无起色。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
  • ·课文《六个孩子的故事》--  课文《六个孩子的故事》出自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课文】   这天,有六个孩子来到了煤栈的围墙旁边,他们平常总是聚在这儿玩耍,或者闲谈一些自己的事情。他们...
  • ·课文《梦圆飞天》--  课文《梦圆飞天》出自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课文】   2003年10月15日,是一个令全世界华夏儿女难忘的日子。   深秋的戈壁大漠,寒风凛冽。从大清早开始,人们...
  • ·课文《牛和鹅》--  课文《牛和鹅》出自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课文】   大家都说: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   我们都...
  • ·课文《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课文《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出自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课文】   过草地是红军长征途中最为艰苦的一段历程。红军指挥员在饥寒交迫的情况下向北挺进。走...
  • ·课文《奇异的琥珀》--  课文《奇异的琥珀》出自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课文】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约摸算来,总有一万年了。   一个夏天,太阳暖暖地照着,海在很远的地方翻...
  • ·课文《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课文《青海湖梦幻般的湖》出自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课文】   我们同启明星上路了.和我们一起上路的,还有各种各样扑朔迷离的高原梦。汽车在青藏公路上行...
  • ·课文《孔明借箭》--  课文《孔明借箭》出自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课文】   却说鲁肃领了周瑜言语,径来舟中相探孔明。孔明接入小舟对坐。肃曰:“连日措办军务,有失听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