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皂泡

  课文《肥皂泡》出自四年级下册语文书课文,其原文如下:
  【课文】
  小时候,我玩儿过很多游戏,其中最爱玩儿的是吹肥皂泡。
  阴雨时节,不能到山上海边去玩儿,母亲就教我们在廊子上吹肥皂泡。她说阴雨时节,天气潮湿,肥皂泡不容易破裂。
  我们把用剩的肥皂头儿,放在一只小木碗里,加上点儿水,和弄和弄,使它溶化。然后用一根细竹管,蘸上那黏稠的肥皂水,慢慢地吹起来,吹成一个又轻又圆的泡儿。再轻轻地一提,那轻圆的球儿,便从竹管上落了下来,慢悠悠地在空中飘游。如果用扇子在下面轻轻地扇,它们有时能飞得很高很高。
  这肥皂泡很美丽,五色的浮光,在那清澈透明的球面上乱转。若是扇得好,一个大球,还会裂成两三个玲珑的小球,四散纷飞。有时吹得太大wWw.Slkj.OrG了,扇得太急了,这脆弱的球儿,会扯得又长圆,颤巍巍的,光影零乱。这时,大家都悬着心,仰着头,屏住呼吸---------不久,这五彩的薄球,就无声地散裂了,又变成肥皂水落了下来,水珠洒到我们眼睛里。大家都赶忙低下头揉眼睛,揉出了眼泪。
  那一个个球儿,是我们自己小心地轻轻地吹出来的。它们轻轻地飞起,是那么圆润,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借着扇子的轻风,它们一个个飞到天上,轻轻地挨着明月,渡过天河,跟着夕阳西去。或者轻悠悠地飘过大海,飞越山巅……目送着它们,我们心里充满了快乐、骄傲与希望。
  【前言】
  《肥皂泡》,是一篇非常贴近学生生活而又高于学生生活的文章,文笔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淳朴,意境深邃精美。童年冰心吹肥皂泡,不但吹出了快乐,吹出了情趣,还吹出了梦想,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这篇文章,除了感受文章中语言文字的美,还应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六个生字,正确书写十一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儿时的作者是怎样玩“吹肥皂泡”的游戏的。
  3.联系自己的游戏体验,以现实生活为依托进行口语交际及小练笔的练习,提高综合语文素养。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见过肥皂跑吗?吹过肥皂跑吗?你觉得怎么样?可是你自做过泡泡水吗?冰心奶奶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也吹肥皂泡。她的肥皂泡吹的可不一般,那小小的肥皂泡经她的嘴一吹,不仅吹出了情趣还吹出了梦想。想知道冰心奶奶是怎样吹肥皂泡的吗?赶快打开书,自己读一读课文。
    (从兴趣出发,激发玩的兴趣,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检查预习字词的情况
    (出示本课生词,对重点词语引导学生以不同的形式理解。)
      肥皂泡:指导“皂”字的书写
      渡过:补充词组“渡过------”
      扯成、骄傲:给“扯”字和“傲”字组词
      溶化:和“融化”通过造句比较。
      屏、悬:回到文本,体会对美丽的肥皂泡的期待与害怕它破裂的心情。
  三、品读感悟
   1、冰心奶奶是怎样做泡泡水的?你这样做也不一定就能吹出许多的泡泡,冰心奶奶可细心了,她把做肥皂泡的窍门在文中已经告诉大家了,谁能找到?(不仅理解了“黏稠”一词的意思,学到了做泡泡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在找关键词语的过程中体会作者写作的细致。)
   2、心奶奶又是怎样吹肥皂泡的?(指明几个学生读)
     用“先……然后……再”说一说吹肥皂泡的过程。(体会写作的有序性,锻炼语言词表达能力。)
   3、冰心奶奶不仅做了,吹了,还认真欣赏了自己吹的每一个美丽的泡泡。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找找冰心奶奶的肥皂泡美在哪儿?
     抓住重点段落第四自然段引导理解:
     课文从颜色、形状两方面描写肥皂泡的美。学生能在读中体会出来说出来最好。如果不能,就用“作者从哪两个方面描写肥皂泡的美丽?”这样一个问题引导。同时抓住“玲珑娇软”和“颤巍巍”两个词。“玲珑娇软”的小球是什么样的?引导感受肥皂泡的小巧柔韧,体会美丽可爱。“颤巍巍”:什么情况下遇到过这个词?怎样理解?引导体会肥皂泡给人梦幻的感觉。
   4、冰心奶奶不但吹出了和我们一样的情趣,还吹出了遥远的想象。小小的肥皂泡让冰奶奶想到了什么呢?
     抓住重点段落第五自然段引导理解:
     指明读冰心奶奶想象的语句。
     请一名读的好的同学范读或老师范读,引导想象: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一会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表达,引导:你能带着你的想象读读吗?
   5、这是美丽的肥皂泡,神奇的肥皂泡。那么在吹肥皂泡的过程中,冰心奶奶有着什么样的情感和态度?为什么是充满快乐、骄傲、希望?(达到与冰心奶奶情感上的共鸣。)
  四、回顾整体
    只有心中有爱,才会留意那毫不起眼的肥皂泡,才会在转瞬即逝的泡泡上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篇文章吧!
  五、作业
    课下玩一玩吹肥皂泡的游戏或者其他游戏。这次要有意识的去玩,留意玩的过程,按顺序记叙下来。玩儿时还要认真观察,积极想象,像冰心奶奶那样把想象的内容记录下来。(玩与学,读与写的结合)
  六、总结
    冰心奶奶说“童年是真中的梦,是梦中的真,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让我们把童年美好的回忆记录在笔下,珍藏在心中。 

课文《肥皂泡》相关信息

  • ·课文《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课文《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出自四年级下册语文书课文,其原文如下:   【课文】   1948年5月25日,攻城的大炮震撼着整个隆化城,解放隆化的战斗打响了。战士们像潮水一般冲向...
  • ·课文《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  课文《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出自四年级下册语文书课文,其原文如下:   【课文】   一千七百多年前,我国有一位著名的大夫叫华佗。由于他医术高超,被人们称为“神医&...
  • ·课文《第一朵杏花》--  课文《第一朵杏花》出自四年级下册语文书课文,其原文如下:   【课文】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院墙旁的一株杏树泛出一片淡淡的粉红。竺可桢爷爷从外面回来,看到杏花开...
  • ·课文《到期归还》--  课文《到期归还》出自四年级下册语文书课文,其原文如下:   【课文】   毛泽东主席闲暇时,喜欢欣赏、临摹名家碑帖,书法造诣很高。他的行草遒劲奔放,自由洒脱,自成一家。   ...
  • ·课文《大地的话》--  课文《大地的话》出自四年级下册语文书课文,其原文如下:   【课文】   假如你是种子,   请到我的怀里睡。   这里有新鲜的空气,   软绵绵的被。   你可以发芽、生根,  ...
  • ·课文《春潮》--  课文《春潮》出自四年级下册语文书课文,其原文如下:   【课文】   北方的二月,春天的进攻,冬天在撤退。   山的背阴处虽然还寒气凛凛,可是寒冷的威力已在衰竭。朝阳处...
  • ·课文《陈嘉庚办学》--  课文《陈嘉庚办学》出自四年级下册语文书课文,其原文如下:   【课文】   陈嘉庚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华侨领袖和著名的大实业家。   十七岁时,陈嘉庚远涉重洋,到新加坡学做生...
  • ·课文《草帽计》--  课文《草帽计》出自四年级下册语文书课文,其原文如下:   【课文】   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贺龙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由湘西向贵州进发,蒋...
  • ·课文《肥皂泡》--  课文《肥皂泡》出自四年级下册语文书课文,其原文如下:   【课文】   小时候,我玩儿过很多游戏,其中最爱玩儿的是吹肥皂泡。   阴雨时节,不能到山上海边去玩儿,母亲就教
  • ·课文《给予的故事》--  课文《给予的故事》出自四年级下册语文书课文,其原文如下:   【课文】   从前有个人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他饥渴难忍,濒临死亡。可他仍然拖着沉重的脚步,一步一步地向前走。...
  • ·课文《公仪休拒收礼物》--  课文《公仪休拒收礼物》出自四年级下册语文书课文,其原文如下:   【课文】   时 间 两千多年前的一天下午。   地 点 公仪休家的客厅内。   人 物 公仪休:鲁国的...
  • ·课文《海上英魂》--  课文《海上英魂》出自四年级下册语文书课文,其原文如下:   【课文】   1894年8月,由于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9月16日,我国北洋舰队护送运兵船至鸭绿江...
  • ·课文《黄河的主人》--  课文《黄河的主人》出自四年级下册语文书课文,其原文如下:   【课文】   黄河滚滚。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   像突然感受到一股强磁力似的,我的眼光...
  • ·课文《皎皎空中孤月轮》--  课文《皎皎空中孤月轮》出自四年级下册语文书课文,其原文如下:   【课文】   夜海是迷人的!   时值盛夏,那深沉、苍茫的海,对于在海滨漫步的人来说,更有无穷的力,它使人神...
  • ·课文《镜泊湖奇观》--  课文《镜泊湖奇观》出自四年级下册语文书课文,其原文如下:   【课文】   相传很久以前,牡丹江畔住着一个美丽善良的红罗女。她有一面宝镜。哪里的人们有苦难,她只要用宝镜...
  • ·课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课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出自四年级下册语文书课文,其原文如下:   【课文】   十几年前,一位年轻的摄影爱好者深入大别山地区采访“希望工程”。在安徽省金寨...
  • ·课文《米芾学书》--  课文《米芾学书》出自四年级下册语文书课文,其原文如下:   【课文】   米芾是宋代著名的画家,他不但绘画有名,而且书法也很有造诣。   米芾小的时候,曾经跟村里的一位私塾...
  • ·课文《肥皂泡》--  课文《肥皂泡》出自四年级下册语文书课文,其原文如下:   【课文】   小时候,我玩儿过很多游戏,其中最爱玩儿的是吹肥皂泡。   阴雨时节,不能到山上海边去玩儿,母亲就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