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佛骨表

  文言文《论佛骨表》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臣某言: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昔者黄帝在位百年,年百一十岁;少昊在位八十年,年百岁;颛顼在位七十九年,年九十八岁;帝喾在位七十年,年百五岁;帝尧在位九十八年,年百一十八岁;帝舜及禹,年皆百岁。此时天下太平,百姓安乐寿考,然而中国未有佛也。其后殷汤亦年百岁,汤孙太戊在位七十五年,武丁在位五十九年,书史不言其年寿所极,推其年数,盖亦俱不减百岁。周文王年九十七岁,武王年九十三岁,穆王在位百年。此时佛法亦未入中国,非因事佛而致然也。
  汉明帝时,始有佛法,明帝在位,才十八年耳。其后乱亡相继,运祚不长。宋、齐、梁、陈、元魏已下,事佛渐谨,年代尤促,惟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后三度舍身施佛,宗庙之祭,不用牲牢,昼日一食,止于菜果,其后竟为侯景所逼,饿死台城,国亦寻灭。事佛求福,乃更得祸。由此观之,佛不足事,亦可知矣。
  高祖始受隋禅,则议除之。当时群臣材识不远,不能深知先王之道,古今之宜,推阐圣明,以救斯弊,其事遂止,臣常恨焉。伏维睿圣文武皇帝陛下,神圣英武,数千百年已来,未有伦比。即位之初,即不许度人为僧尼道士,又不许创立寺观。臣常以为高祖之志,必行于陛下之手,今纵未能即行,岂可恣之转令盛也?
  今闻陛下令群僧迎佛骨于凤翔,御楼以观,舁入大内,又令诸寺递迎供养。臣虽至愚,必知陛下不惑于佛,作此崇奉,以祈福祥也。直以年丰人乐,徇人之心,为京都士庶设诡异之观,戏玩之具耳。安有圣明若此,而肯信此等事哉!然百姓愚冥,易惑难晓,苟见陛下如此,将谓真心事佛,皆云:“天子大圣,犹一心敬信;百姓何人,岂合更惜身命!”焚顶烧指,百十为群,解衣散钱,自朝至暮,转相仿效,惟恐后时,老少奔波,弃其业次。若不即加禁遏,更历诸WWW.sLKj.oRG寺,必有断臂脔身以为供养者。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
  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假如其身至今尚在,奉其国命,来朝京师,陛下容而接之,不过宣政一见,礼宾一设,赐衣一袭,卫而出之于境,不令惑众也。况其身死已久,枯朽之骨,凶秽之馀,岂宜令入宫禁?
  孔子曰:“敬鬼神而远之。”古之诸侯,行吊于其国,尚令巫祝先以桃茢祓除不祥,然后进吊。今无故取朽秽之物,亲临观之,巫祝不先,桃茹不用,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臣实耻之。乞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使天下之人,知大圣人之所作为,出于寻常万万也。岂不盛哉! 岂不快哉! 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鉴临,臣不怨悔。无任感激恳悃之至,谨奉表以闻。臣某诚惶诚恐。
  【注释】
  (1)元和十四年(819)正月作,韩愈时任刑部侍郎
  (2) 臣某言:表开头的一种格式,某是上表者的代词。
  (3)“伏以’’二句:谓我以为佛教本是来自夷狄的一种宗教。伏,俯伏,下对上的敬词。佛,此处指佛教。夷狄,古代对少数民族的称呼,此处指天竺(今印度)。法,法度,这里指宗教。
  (4)“自后汉’’句:据范晔《后汉书》载,后汉明帝刘庄派遣蔡倍到天竺去求佛法,得《四十二章经》和佛像,与僧人摄摩腾、竺法兰同回,用白马载佛经,永平十一年(68)在洛阳建寺,以“白马”名之,佛法从此流人中国。此为传统说法,据今人考证,佛教传人中国的时间要比这更早。
  (5)“黄帝’’二句:黄帝与下文的少吴、颛顼、帝喾、尧、舜,禹,皆为传说中上古时代部落联盟的首领。黄帝,姓公孙,名轩辕。相传他先后战胜炎帝和蚩尤,为汉族始祖。裴骃《史记集解》引皇甫谧《帝王世纪》:“在位百年而崩,年百一十一岁。”《太平御览·皇王部·黄帝轩辕氏》引皇甫谧《帝王世纪》:“年百一十岁。”
  (6)“少昊(hao浩)”二句:少昊,姓己,一说姓赢,名挚,号穷桑帝。孔颖达《周易正义》引皇甫谧《帝王世纪》:“在位八十四年而崩。”
  (7)“颛顼(zhuan xu专须)”二句:颛顼,相传是黄帝之子昌意的后裔,号高阳氏。《史记集解》引皇甫谧《帝王世纪》:“在位七十八年,年九十八。”
  (8)“帝喾(ku酷)”二句:帝喾,相传是黄帝之子玄嚣的后裔,号高辛氏。《史记集解》引皇甫谧《帝王世纪》:“在位七十年,年百五岁。”
  (9)“帝尧”二句:帝尧:相传是帝喾之子,号陶唐氏。《史记集解》引徐广曰:“尧在位凡九十八年。”《太平御览·皇王部·帝尧陶唐氏》引皇甫谧《帝王世纪》:“年百一十八岁。”
  (10)“帝舜”句:帝舜,相传是颛顼的七世孙,号有虞氏。《史记集解》引徐广曰:“皇甫谧云‘舜……百岁癸卯崩。”’禹,姓姒,以治理洪水被人称颂,后建立夏朝。《史记集解》引皇甫谧《帝王世纪》:“年百岁也。”
  (11)寿考:寿命长。考,老。
  (12)“其后”句:殷汤,又称商汤、汤,详见《赴江陵途中寄赠王二十补阙、李十一拾遗、李二十六员外翰林三学士》注(93)。《史记集解》引皇甫谧曰:“为天子十三年,年百岁而崩。”
  (13)“汤孙”句:太戊,殷汤第四代孙,殷中宗。《尚书·无逸》:“肆中宗之享国,七十有五年。”
  (14)“武丁”句:武丁,殷汤第十代孙,殷高宗。徐宗元《帝王世纪辑存》:“武丁……享国五十九年,年百岁而崩。”
  (15)“周文王”句:周文王,姓姬,名昌,商末周族领袖,为后来灭商建周奠定基础。《史记集解》引徐广曰:“文王九十七乃崩。”
  (16) “武王”句:武王,周文王之子,名发,周王朝的建立者。《礼记·文王世子》:“武王九十三而终。”
  (17) “穆王”句:穆王,文王五世孙,名满。《尚书·吕刑》:“王享国百年。”
  (18)汉明帝:光武帝刘秀之子刘庄,东汉(即后汉)第二代皇帝。
  (19)十八年:明帝自公元57年至75年在位。
  (20)“其后”二句:后汉自明帝死,到献帝退位,共历一百四十五年,中经章帝、和帝、殇帝、冲帝、质帝、少帝,在位时间皆甚短促。此后的三国和西晋、东晋,皇帝在位年数亦皆不长。运,国运。祚(zuo坐),此指君位。
  (21) “宋、齐”三句:宋(420—479),立国五十九年,经八帝。齐(479—502),立国二十四年,经七帝。梁(502—557),立国五十六年,经四帝。陈(557—589),立国三十三年,经五帝。以上为南朝。元魏,即北魏(386—557),立国一百六十年,经十七帝,此为北朝。故云“年代尤促”。已,同“以”。谨,虔诚。促,短暂。
  (22)梁武帝:南朝梁的开国皇帝,姓萧,名衍,公元502年至549年在位。
  (23)“前后”句:据《南史·梁本纪》载,梁武帝于大通元年(527)、中大通元年(529)、太清元年(547)三次舍身同泰寺作佛徒,每次皆由他的儿子和大臣用重金赎回。
  (24)“宗庙”二句:据《南史·梁本纪》载,梁武帝于天监十六年(517)三月,下令“郊庙牲栓(纯色全牲),皆代以面(面食)。”牲,祭祀用的牲畜。牢,古代称牛、羊、猪各一头为太牢(也有称牛为太牢的),称羊、猪各一头为少牢。
  (25)“昼日”二句:据《南史·梁本纪》载,梁武帝“溺信佛道,日止一食”。《三宝记》载,梁武帝“天监中便血味备断,日惟一食,食止莱蔬。”
  (26)“其后”二句:侯景,字万景,怀朔镇(今内蒙包头市东北)人。原为北魏大将,后降梁,不久又叛梁,破建康(今江苏南京市),攻人宫城,梁武帝被囚,后竟饿死。台城,即宫城,宫禁所在之处,当时称朝廷禁省为“台”,故名。
  (27)寻:不久。
  (28)“高祖”二句:高祖,唐高祖李渊,于公元618年废隋恭帝,受禅让,称帝,建立唐朝,年号武德。据《旧唐书·傅奕传》、《新唐书·高祖纪》载,武德九年(626)太史令傅奕上疏请除释教,高祖从其言,打算裁汰僧、尼、道士、女冠。
  (29) “当时”句:指中书令萧瑀等人反对傅奕除佛的主张。材识不远,才能不高,识见短浅。
  (30)宜:谊,道理。
  (31)推阐圣明:推求阐发圣主(指高祖)英明的旨意。
  (32)其事遂止:实际议除佛教事主要因高祖不久退位而中止。
  (33) 睿(rui瑞)圣文武皇帝:元和三年(808)正月群臣上给宪宗的尊号。睿,聪明。圣,圣明。
  (34) 度:世俗人出家,由其师剃去其发须,称为“剃度”,亦单称“度”,意即引度人脱离世俗苦海。
  (35)御楼:登上宫楼。御,古代称皇帝的行动为“御”。
  (36) 舁(yu于)人大内:抬入皇宫里。大内,指皇帝宫殿。
  (37)徇(x矗n迅):顺从,随着。
  (38) 士庶:士大夫和平民百姓。诡异之观:新奇怪异的观赏。
  (39)焚顶烧指:指用香火烧灼头顶或手指,以苦行来表示奉佛的虔诚。 (40)解衣散钱:指以施舍钱财来表示奉佛的虔诚。
  (41)业次:生业,工作。业、次同义。《国语·晋语》韦昭注:“次,业也。”
  (42)脔(luan峦)身:从自己身上割下肉来。脔,把肉切成小块。
  (43)佛:此处指佛教创始者释迦牟尼,他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之子,出生与活动的时期稍早于孔子。
  (44)法言:合乎礼法的言语。
  (45)法服:合乎礼法的服装。
  (46)容而接之,答应接见他。
  (47)宣政:唐长安宫殿名,在东内大明宫内含元殿后,为皇帝接见外国人京朝贡使臣之所。《资治通鉴》卷二四。注:“唐时四夷入朝贡者,皆引见于宣政殿。”
  (48)礼宾:唐院名,在长兴里北,为招待外宾之所。《资治通鉴》卷二四。注:“唐有礼宾院,凡胡客入朝,设宴于此。”设:设宴招待。
  (49)一袭:一套,指单衣复衣齐全者。
  (50) 凶秽之馀:尸骨的残馀。所迎佛骨仅指骨一节,故云。
  (51)“敬鬼神”句:谓对鬼神要尊敬,但不要接近,即“敬而远之”之意。语出《论语·雍也》。
  (52) “行吊”句:谓到别的国家参加丧礼。吊,祭奠哀悼死者。
  (53)“尚令”句:《礼记·檀弓下》:“君临臣丧,以巫祝桃茹执戈,恶之也,所以异于生也。”注:“桃,鬼所恶。茹,苇苕,可扫不祥。”巫祝,官名,巫以舞蹈迎神娱神,祝以言辞向鬼神求福去灾。桃,桃枝,古人迷信,认为鬼怕桃木。茹(lie列),苕帚,古人认为可以扫除不祥。祓(m扶)除,驱除。
  (54)大圣人:指唐宪宗。
  (55)殃咎(jiu救):犹“祸祟”,祸害。
  (56〕鉴临:亲临鉴察。
  (57)无任:不胜。恳悃(kun捆):恳切忠诚。
  (58)诚惶诚恐:实在惶恐不安。为奏表结尾的套语,有时亦用在开头。
  【翻译】
  臣某陈说:我认为佛教不过是外国人的一种法术罢了。从后汉时传入中国,上古时从来没有。上古时,黄帝在位一百年,活了一百一十岁;少昊在位八十年,活了一百岁;颛顼在位七十九年,享年九十八岁;帝喾在位七十年,享年一百零五岁;帝尧在位九十八年,享年一百一十八岁;虞舜和大禹,也都活了一百岁。那个时候天下太平,百姓安乐长寿,然而中国并没有佛教。那以后,殷朝的商汤也活了一百岁。商汤的孙子太戊,在位七十五年,武丁在位五十九年,史书没有说他们活了多少年。推断他们的年龄,大概也都不少于一百岁。周文王享年九十七岁、周武王享年九十三岁,周穆王在位一百年,此时佛法也没有传入中国。他们并不是由于信奉佛教才活到这样的高寿。
  汉明帝的时候,中国开始有了佛教。明帝在位才仅仅十八年。明帝以后国家战乱,皇帝一个接着一个夭折,国运不久长。宋、齐、梁、陈、元魏以来,信奉佛教越来越恭谨虔诚,立国的时间和皇帝的寿命却更加短暂。只有梁武帝做了四十八年的皇帝,他前后三次舍身佛寺做佛僧,他祭祀宗庙,不杀牲畜作祭品,他本人每天只吃一顿饭,只吃蔬菜和水果;但他后来竟被侯景所逼迫,饿死在台城,梁朝也很快灭亡。信奉佛教祈求保佑,反而遭到祸患。由此看来,佛不足以信奉,是十分明白的道理。
  本朝高祖皇帝在刚刚接受隋朝天下时,就打算废除佛教。当时的群臣,不能深刻领会先王的旨意,不能了解从古到今普遍适用的治国措施,无法阐明并推行高祖皇帝神圣英明的主张,以纠正信奉佛法这种社会弊病,废除佛教这件事于是就停止没有实行。我对此常常感到遗憾。 我认为睿圣文武的皇帝陛下,您的神圣、英明,几千年来没有人比得上。陛下即位的初期,就不准许剃度人当僧尼道士,更不准许创建佛寺道观,我常以为高祖皇帝消灭佛教的意愿,一定会在陛下手中得以实现,现在纵然不能立即实现,怎么可以放纵佛教转而让它兴盛起来呢?
  如今听说陛下命令大批僧人到凤翔迎接佛骨,陛下自己则亲自登楼观看,将佛骨抬入宫内,还命令各寺院轮流迎接供奉。我虽然十分愚蠢,也知道陛下一定不是被佛所迷惑,做这样隆重的道场来敬奉,希望求得幸福吉祥的。不过是由于年成丰足,百姓安居乐业。顺应人们的心意,为京城的士人和庶民设置奇异的景观,以及游戏玩乐的东西罢了。哪有像您这样圣明的天子,而去相信佛骨有灵这种事呢?然而老百姓愚昧无知,容易迷惑难于清醒,如果他们看到陛下这样做,将会说陛下是真心诚意信奉佛法,都说:“天子是无所不通的,还一心敬奉信仰佛,老百姓是何等样的人。怎么可以更加吝惜身体、性命而不去献身为佛徒呢?于是他们就会焚灼头顶和手指,成十上百人聚在一起,施舍衣服钱财,从早到晚,辗转着互相仿效唯恐落在后边。老少奔波着,丢弃了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和本分。如果不立即加以禁止,佛骨再经过各寺院,必定有人砍掉胳臂,割下身上的肉来奉献佛陀。伤风败俗,四方传为笑谈,这可不是小事啊!
  佛本来是不开化的外国人,和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样式不同,嘴里不讲先王留下的合乎礼法的道理,身上不穿先王规定的合乎礼法的衣服,不懂得君臣仁义、父子之情。假如他至今还活着,奉了他的国君的命令,来到我国京城朝拜,陛下容纳接待他,不过在宣政殿接见一次,由礼宾院设一次酒筵招待一下,赐给他一套衣服,派兵护卫着让他离开我国境内,不许他迷惑百姓。何况他已经死了很久,枯朽的指骨,是污秽不祥的死尸的残留部分,怎么可以让它进入宫廷里!
  孔子说:“严肃地对待鬼神,但却离他远远的。”古代的诸侯,在他的国家举行祭吊活动,尚且命令巫师首先用桃枝扎成的苔帚举行“祓”礼,以消除不祥,这之后才进行祭吊。现在无缘无故地取来朽烂污秽的东西,陛下亲临观看它,却不先让巫师消除邪气,不用桃枝扎成的苔帚扫除污秽,群臣不说这种做法不对,御吏不指出这种做法的错误,我实在感到羞耻。我请求将佛骨交给有关部门,扔进火里水里,永远灭绝这个佛僧骗人的根本,断绝天下人的疑虑,杜绝后代人的迷惑。使天下的人知道大圣人的所作所为,远远地超出普通人之上,这岂不是大好事吗?岂不是十分快乐的事吗?佛如果真的灵验,能降下灾祸的话,那么,一切的祸殃,都应加在我的身上,老天爷在上面看着,我绝不后悔埋怨。我不胜感激恳切之至,谨奉献上这个表章让陛下知闻,我真是诚惶诚恐。
  【赏析】
  韩愈虽有爱民忧国之心,而且《论佛骨表》,切中肯綮,但所用言辞过于偏激,因而触怒当朝皇帝,宪宗所言并非毫无道理:“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剌邪?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新唐书·韩愈传》)对皇帝的“大不敬”属于“十恶”重罪,按照唐代律法, “十恶不赦”,应处以死刑。但由于崔群、裴度求情,免除死罪而被贬为潮州刺史。
  当韩愈行至陕西蓝关时,侄孙韩湘赶来送别,因而吟出《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名诗:“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在潮州任内,韩愈上表对阻止迎佛骨奏章作出检讨,并感谢皇帝对他的宽大处理:“臣以狂妄戆愚,不识礼度,陈佛骨事,言涉不恭,正名定罪,万死莫塞。陛下哀臣愚忠,恕臣狂直,谓言虽可罪,心亦无它,特屈刑章,以臣为潮州刺史。既免刑诛,又获禄食,圣恩宽大,天地莫量,破脑刳心,岂足为谢!”(《新唐书·韩愈传》)
  在忏罪谢恩的信札里,他陈述了在边地的艰难处境:“臣所领州,在广府极东,过海口,下恶水,涛泷壮猛,难计期程,飓风鳄鱼,患祸不测。州南近界,涨海连天,毒雾瘴氛,日夕发作。臣少多病,年才五十,发白齿落,理不久长。加以罪犯至重,所处远恶,忧惶惭悸,死亡无日。单立一身,朝无亲党,居蛮夷之地,与魑魅同群,苟非陛下哀而念之,谁肯为臣言者?”此信打动皇帝的慈悲之心,遂将他从潮州调往袁州(今江西宜春)。

文言文《论佛骨表》相关文章

  • ·文言文《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  文言文《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鞫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太子曰:“然则何由?”太傅曰:“请入,图之。”   居之有间...
  • ·文言文《黄福字如锡,昌邑人》--  文言文《黄福字如锡,昌邑人》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黄福,字如锡,昌邑人。上书论国家大计。太祖奇之,超拜工部右侍郎。建文时,深见倚任。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成祖入京师,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奸党,福曰:“臣固应死,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帝置不问,复其官。未几,拜工部尚书。永乐三年,陈锳劾福不恤工匠,改北京行部尚书。明年坐事,逮下诏狱,谪充为事官。已,复职...
  • ·文言文《洛中盱江八贤》--  文言文《洛中盱江八贤》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司马温公《序赙礼》,书闾阎之善者五人,吕南公作《不欺述》,书三人,皆以卑微不见于史氏。予顷修国史,将以缀于孝行传而不果成,聊纪之于此。   温公所书皆陕州夏县人。曰医刘太,居亲丧,不饮酒食肉终三年,以为今世士大夫所难能。其弟永一,尤孝友廉谨。夏县有水灾,民涨死者以百数,永一执竿立门首,他人物流入门者,辄擿出之。有僧寓钱...
  • ·文言文《徐石麒字宝摩,号虞求嘉兴人》--  文言文《徐石麒字宝摩,号虞求嘉兴人》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徐石麒,字宝摩,号虞求,嘉兴人。天启壬戌进士,授工部主事。御史黄尊素坐忤魏忠贤,下狱。石麒为尽力,忠贤怒,诬以赃私,削其籍。崇祯中,起官南京,历十二年,始入为通政司,升刑部侍郎、署部事。时帝以刑威驭下,法官引律大抵深文①,石麒多所平反。寻进尚书,论诛兵部尚书陈新甲。后有熊、姜之狱,卒以执法去位。   江南立国,起...
  • ·文言文《荀彧字文若》--  文言文《荀彧字文若》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荀彧字文若,颖川颖阴人也。彧年少时,南阳何颙异之,曰:“王佐才也。”永汉元年,举孝廉,拜守宫令。董卓之乱,除亢父令,遂弃官归。谓父老曰:“颖川,四战之地也,天下有变,常为兵冲,宜亟去之,无久留。”乡人多怀土犹豫,莫有随者,彧独将宗族至冀州。   自太祖之迎天子也,袁绍内怀不服。绍既并河朔,天下畏其强。太祖方东...
  • ·文言文《王宪字维纲,东平人》--  文言文《王宪字维纲,东平人》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王宪,字维纲,东平人。弘治三年进士。历知阜平、滑二县。正德初,擢大理寺丞。迁右佥都御史。清理甘肃屯田。进右副都御史,巡抚辽东。以应州御寇功,荫锦衣。迁户部右侍郎,改抚陕西。入为兵部右侍郎。近畿盗起,偕太监张忠、都督朱泰捕之。武宗南征,命率户、兵、工三部郎各一人督理军储。驾旋,以中旨代王琼为兵部尚书。   ...
  • ·文言文《严助,会稽吴人》--  文言文《严助,会稽吴人》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严助,会稽吴人,严夫子子也,或言族家子也。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主父偃、徐乐、严安、东方朔、枚皋、胶仓、终军、严葱奇等,并在左右。是时,征伐四夷,开置边郡,军旅数发,内改制度,朝廷多事,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
  • ·文言文《娄师德传》--  文言文《娄师德传》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师德长八尺,方口博唇。深沉有度量,人有忤己,辄逊以自免,不见容色。尝与李昭德偕行,师德素丰硕,不能遽步,昭德迟之,恚曰:“为田舍子所留。”师德笑曰:“吾不田舍,复在何人?”其弟守代州,辞之官,教之耐事。弟曰:“人有唾面,洁之乃已。”师德曰:“未也。洁之,是违其怒,正使自干耳。”在夏官注选,选者...
  • ·文言文《论佛骨表》--  文言文《论佛骨表》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臣某言: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昔者黄帝在位百年,年百一十岁;少昊在位八十年,年百岁;颛顼在位七十九年,年九十八岁;帝喾在位七十年,年百五岁;帝尧在位九十八年,年百一十八岁;帝舜及禹,年皆百岁。此时天下太平,百姓安乐寿考,然而中国未有佛也。其后殷汤亦年百岁,汤孙太戊在位七十五年,武丁在位五十九年,书
  • ·文言文《文木先生传》--  文言文《文木先生传》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先生姓吴氏,讳敬梓,字敏轩,一字文木,全椒人。世望族,科第仕宦多显者,先生生而颖异,读书才过目,辄能背诵。稍长,补学官弟子员。袭父祖业,有二万余金。素不习治生,性复豪上,遇贫即施,偕文士辈往还,饮酒歌呼穷日夜,不数年而产尽矣。   安徽巡抚赵公国麟闻其名,招之试,才之,以博学鸿词荐,竟不赴廷试,亦自此不应乡举,而家益以贫。乃移居江城东...
  • ·文言文《李穆字孟雍,开封府阳武人》--  文言文《李穆字孟雍,开封府阳武人》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李穆,字孟雍,开封府阳武人。父成秩,陕西大都督府司马。穆幼能属文,有至行。行路得遗物,必访主归之。从王昭素受《易》及《庄》《老》书,尽究其义。昭素谓曰:“子所得皆精理,往往出吾意表。”且语人日:“李生异日必为廊庙器。”   周显德初,以进士为郢、汝二州从事,迁右拾遗。宋初,以殿中侍御史...
  • ·文言文《刘韐,建州崇安人》--  文言文《刘韐,建州崇安人》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刘韐,建州崇安人。王厚镇熙州,辟狄道令,夏人攻震武。韐摄帅鄜延,出奇兵捣之,解其围。夏人来言,愿纳款谢罪,皆以为诈。韐曰:“兵兴累年,中国尚不支,况小邦乎?彼虽新胜,其众亦疲,惧吾再举,故款附以图自安,此情实也。”密疏以闻,诏许之。夏使愆期不至,诸将言夏果诈,请会兵乘之。韐曰:“越境约会,容有他故。”会再请...
  • ·文言文《张大节字信之,代州五台人》--  文言文《张大节字信之,代州五台人》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张大节,字信之,代州五台人。擢天德三年进士第,调崞县丞。改东京市令。世宗判留务,甚爱重之。海陵修汴京,以大节领其役。世宗改元于辽东,或劝赴之,富贵可一朝遂,大节曰:“自有定分,何遽尔。”随例补尚书省令史,擢秘书郎、大理司直。会左警巡使阙,世宗谓宰臣曰:“朕得其人矣。”遂授大节。俄以杖杀...
  • ·文言文《王冕字元章,绍兴诸暨人也》--  文言文《王冕字元章,绍兴诸暨人也》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王冕,字元章,绍兴诸暨人也。父力农。冕为田家子,少即好学,长七尺余,仪观甚伟,须髯若神,通《春秋》诸传,尝一试进士举,不第,即焚所为文,益读古兵法,有当世大略。着高檐帽被绿蓑衣履长齿木履击木剑行歌会稽市或骑黄牛持汉书以读人或以为狂生。同里王公止善甚爱重之,为拜其母。王后为江浙检校,君往谒,衣敝,履不完,足指践地。...
  • ·文言文《陈灌传》--  文言文《陈灌传》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陈灌,字子将,庐陵人也。元末,世将乱,环所居筑场种树,人莫能测。后十年,盗蜂起。灌率武勇结屯林中,盗不敢入,一乡赖以全。太祖平武昌,灌诣军门谒见。与语奇之,擢湖广行省员外郎,累迁大都督府经历。从大将军徐达北征。寻命筑城泰州,工竣,除宁国知府。时天下初定,民弃《诗》《书》久。灌建学舍,延师,选俊秀子弟受业。访问疾苦,禁豪右兼并。创...
  • ·文言文《陈灌字子将》--  “陈灌字子将”出自文言文《陈灌传》,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   【原文】   陈灌,字子将,庐陵人也。元末,世将乱,环所居筑场种树,人莫能测。后十年,盗蜂起。灌率武勇结屯林中,盗不敢入,一乡赖以全。太祖平武昌,灌诣军门谒见。与语奇之,擢湖广行省员外郎,累迁大都督府经历。从大将军徐达北征。寻命筑城泰州,工竣,除宁国知府。时天下初定,民弃《诗》《书》久。灌建学舍,延师,选俊秀子弟受业。访问...
  • ·文言文《杨大异传》--  文言文《杨大异传》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杨大异,字同伯,唐天平节度使汉公之后,十世祖祥避地醴陵,因家焉。祥事亲孝,亲亡哀毁,泣尽继以血,庐墓终身。事闻于朝,褒封至孝公,赐名木植墓道,以旌其孝。   大异从胡宏受《春秋》大义。登嘉定十三年进士第。授衡阳主簿,有惠政。调龙泉尉,摄邑令。适岁饥,提刑司遣吏和籴①米二万石于邑,米价顿增,民乏食。大异即以提刑司所籴者如价发粜...
  • ·文言文《论佛骨表》--  文言文《论佛骨表》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臣某言: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昔者黄帝在位百年,年百一十岁;少昊在位八十年,年百岁;颛顼在位七十九年,年九十八岁;帝喾在位七十年,年百五岁;帝尧在位九十八年,年百一十八岁;帝舜及禹,年皆百岁。此时天下太平,百姓安乐寿考,然而中国未有佛也。其后殷汤亦年百岁,汤孙太戊在位七十五年,武丁在位五十九年,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