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出自唐朝诗人韩琮的古诗作品《晚春江晴寄友人》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注释】
  ⑴绮:本义是指有花纹的丝织品。引申为漂亮、华丽、精美。
  ⑵春青河畔草:一作“青青河畔草”。
  【翻译】
  夕阳西下,含山欲坠,天边的云霞经夕阳映照,色彩斑斓。远处的青山一抹,就仿佛是美人的翠黛。春风吹青了河边的芳草,绿油油的一片,顺着河畔延伸开来。现在还不是望乡思家的时候啊。
  【赏析】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五百六十五。下面是安徽大学文学院术研究带头人、安徽大学古籍整理汉语言文字研究所顾问马君骅对此诗的赏析。
  这首小诗主要写景,而情隐景中,驱遣景物形象,传达了怀乡、思友的感情。在暮春三月的晴江之上,诗人仰视,有落日与绮霞;遥望,有远山如眉黛;俯察,有青青的芳草。这些物态,高低远近,错落有致。情,就从中生发出来。
  首句炼在“低”字。在生活中可观察到,Www.SLkJ.Org日低时才见晚霞,日愈落下,霞的位置亦愈低,就是“落霞”。一个“低”字写出此刻晚日沉沉,含山欲坠;落霞经晚日的金光从下面映射,更显得色彩斑斓,极为绮丽。晚日与绮霞,两者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次句“远”字传神。青山一抹,宛如美人画眉的翠黛。这一美景,全从“远”字得来。近处看山,便非这种色调。
  第三句“青”字最见匠心。这里“春”下单着一个“青”字,别有韵味。这个“青”与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同一杼轴。王安石的“绿”,由“过、到、入、满”等经几次涂改方始得来,足见锤炼功力。韩琮在此炼得“青”字,早于王安石几百年,应该说是“先得我心”。正是这个“青”字使全句飞动起来,春风唤醒了沉睡的河畔,吹“青”了芳草,绿油油,嫩茸茸,青毡似地沿着河畔伸展开去。这一盎然春意,多靠“青”字给人们带来信息。
  全诗着力点最终落在末句“望”字上。“望”字承前启后,肩负着双重任务。前三句的景是在诗人一望中摄取的。由望景联想到望乡,望乡自不免怀旧,所以诗题不仅标出“晚春江晴”,而且缀以“寄友人”。然而诗人为什么不说“正是望乡时”,偏说“不是望乡时”?望景怀乡,望景怀人,本是常情,但诗人故意不直陈,而以反意出之。正如辛弃疾在《丑奴儿》下片中所说的:“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词不言愁而愁益深,此诗不言望乡而望乡之情弥切矣。
  全诗四句,有景有情,前三句重笔状景,景是明丽的,景中的情是轻松的。末一句收笔言情,情是惆怅的,情中的景则是迷惘的。诗中除晚日、远山都与乡情相关外,见春草而动乡情更多见于骚客吟咏,如《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等都是。韩琮此诗从“晚日”、“远山”写到“春草”,导入“望乡”,情与景协调一致,显得很自然。明代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斯言可于这首小诗中得到默契。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相关信息

  •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出自唐朝诗人韩琮的古诗作品《晚春江晴寄友人》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注释】   ⑴绮:本义是指有花纹的丝织品。引申为漂亮、华丽、精美。   ⑵春青河畔草:一作“青青河畔草”。   【翻译】   夕阳西下,含山欲坠,天边的云霞经夕阳映照,色彩斑斓。远处的青山一抹,就仿佛是美人...
  •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出自唐朝诗人陆凯的古诗作品《赠范晔》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注释】   ⑴驿使:古代驿站传递公文、书信的使者。   ⑵陇头:即陇山,在今陕西陇县西北。   ⑶聊:姑且。   ⑷一枝春:此处借代一枝花。   ⑸春:梅   【翻译】   折梅花的时候恰好遇到信使 ,于是将花寄给身在陇头的你。江南没...
  •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出自唐朝诗人陆凯的古诗作品《赠范晔》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注释】   ⑴驿使:古代驿站传递公文、书信的使者。   ⑵陇头:即陇山,在今陕西陇县西北。   ⑶聊:姑且。   ⑷一枝春:此处借代一枝花。   ⑸春:梅   【翻译】   折梅花的时候恰好遇到信使 ,于是将花寄给身在陇头的你。江南没...
  •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古诗作品《晚晴》第七八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注释】   ⑶并:更。高阁:指诗人居处的楼阁。迥:高远。   ⑷微注:因是晚景斜晖,光线显得微弱和柔和,故说“微注”。   ⑸越鸟:南方的鸟。   【翻译】   一个...
  •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古诗作品《晚晴》第五六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注释】   ⑶并:更。高阁:指诗人居处的楼阁。迥:高远。   ⑷微注:因是晚景斜晖,光线显得微弱和柔和,故说“微注”。   ⑸越鸟:南方的鸟。   【翻译】   一个...
  •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古诗作品《晚晴》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注释】   ⑴夹城:城门外的曲城。   ⑵幽草:幽暗地方的小草。   【翻译】   一个人深居简出过着清幽的日子,俯瞰夹城,春天已去,夏季清朗。小草饱受雨水的浸淹,终于得到...
  •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古诗作品《晚晴》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注释】   ⑴夹城:城门外的曲城。   ⑵幽草:幽暗地方的小草。   【翻译】   一个人深居简出过着清幽的日子,俯瞰夹城,春天已去,夏季清朗。小草饱受雨水的浸淹,终于得到...
  •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第五六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   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   回崖沓嶂凌苍苍。翠影红霞映朝日,   鸟飞不到吴天长。登高壮...
  •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出自唐朝诗人韩琮的古诗作品《晚春江晴寄友人》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注释】   ⑴绮:本义是指有花纹的丝织品。引申为漂亮、华丽、精美。   ⑵春青河畔草:一作“青青河畔草”。   【翻译】   夕阳西下,含山欲坠,天边的云霞经夕阳映照,色彩斑斓。远处的青山一抹,就仿佛
  • ·《始计第一》--  《始计第一》出自于《孙子兵法》,其全文如下:   原文:   1孙子曰: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2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七计,而索其情。   3、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高下,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
  • ·《作战第二》--  《作战第二》出自于《孙子兵法》,其全文如下:   原文:   1、孙子曰: 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2、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
  • ·《谋攻第三》--  《谋攻第三》出自于《孙子兵法》,其全文如下:   原文:   1、孙子曰: 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2、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贲温,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Www.SLkJ.Org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
  • ·《军形第四》--  《军形第四》出自于《孙子兵法》,其全文如下:   原文:   1、孙子曰: 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2、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3、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举秋毫不为多力...
  • ·《兵势第五》--  《兵势第五》出自于《孙子兵法》,其全文如下:   原文:   1、孙子曰: 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瑕投卵者,虚实是也。   2、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
  • ·《虚实第六》--  《虚实第六》出自于《孙子兵法》,其全文如下:   原文:     1、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   2、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必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
  • ·《军争第七》--  《军争第七》出自于《孙子兵法》,其全文如下:   原文:   1、孙子说: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2、故军争为利,军争为危。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军将,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
  • ·《九变第八》--  《九变第八》出自于《孙子兵法》,其全文如下:   原文:   1、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合,圮地无舍,衢地合交,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2、故将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九变之利,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3、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出自唐朝诗人韩琮的古诗作品《晚春江晴寄友人》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注释】   ⑴绮:本义是指有花纹的丝织品。引申为漂亮、华丽、精美。   ⑵春青河畔草:一作“青青河畔草”。   【翻译】   夕阳西下,含山欲坠,天边的云霞经夕阳映照,色彩斑斓。远处的青山一抹,就仿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