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昔李骞期。寄在匈奴庭。忠信反获罪。汉武不见明

  “惟昔李骞期。寄在匈奴庭。忠信反获罪。汉武不见明”出自南北朝诗人刘琨的作品《扶风歌·朝发广莫门》,其古诗全文如下:
  朝发广莫门。暮宿丹水山。左手弯繁弱。右手挥龙渊
  顾瞻望宫阙。俯仰御飞轩。据鞍长叹息。泪下如流泉
  系马长松下。废鞍高岳头。烈烈悲风起。泠泠涧水流。
  挥手长相谢。哽咽不能言。浮云为我结。归鸟为我旋。
  去家日已远。安知存与亡。慷慨穷林中。抱膝独摧藏。
  麋鹿游我前。猿猴戏我侧。资粮既乏尽。薇蕨安可食。
  揽辔命徒侣。吟啸绝岩中。君子道微矣。夫子故有穷。
  惟昔李骞期。寄在匈奴庭。忠信反获罪。汉武不见明
  我欲竟此曲。此曲悲且长。弃置勿重陈。重陈令心伤
  【注释】
  归鸟:一作“飞鸟”。旋:盘旋。
  去家:离开家。
  慷慨:即慷慨悲歌。
  摧藏:凄怆,伤心感叹的样子。
  资:钱。
  薇蕨:一种野菜,嫩时可食。
  揽辔:拉住马缰。徒侣(lǚ):指随从。
  吟啸:即吟诵。绝岩:绝壁。
  微:衰微。
  夫子:指孔子。故:一本作“固”。
  李:指李陵。骞(qiān):通“愆”字。愆期:错过约定期。指汉李陵在武帝天汉二年(前99),率步卒五千人出征匈奴,匈奴八万士兵围击李陵。李陵战败,并投降匈奴。汉武帝因此杀了李陵全家。
  寄:暂住。
  不见明:不被谅解。
  竟:奏完。
  重陈:再次陈述。
  【翻译】
  清晨由广莫门出发,晚间投宿在丹水山。左手拉着繁弱大弓,右手挥动龙渊宝剑。回过头望一望宫阙,俯身驾车飞奔向前。按着马鞍长长叹息,伤心的泪儿像流泉。拴着马儿在长松下,卸下马鞍在高山颠。凛烈的悲风不住吹,泠泠的涧水流不断。挥一挥手儿长相辞,悲泣哽咽不能再言。浮云飘来为我集结,归鸟飞来为我盘旋。离家的日子已长远,怎知生存还是死还。在荒林中慷慨悲歌wWw.slKj.orG,抱着双膝独自感伤。麋鹿在我面前游转,猿猴蹦跳戏弄一旁。钱财粮食已经用光,薇蕨已老岂能当粮。拉马缰命随从前行,在悬崖险径中吟唱。君子之道已经衰微,孔子也有穷困时光。昔日李陵错过约期,流落匈奴做了大将。忠信之人反而获罪,汉武皇帝不能原谅。我欲奏完这首歌曲,此曲悲伤而且太长。放置一旁不再陈述,若再陈述令人心伤。
  【赏析】
  六解写当前困境。身处穷林,惟与麋鹿、猿猴为伍。资粮乏绝,无以充饥。看看麋鹿、猿猴还有野草、山果果腹,可以游戏自得,实在令人自叹不如。经此映衬,愈见出人的困窘不堪。这解和四解一样,都叠用两个“我”字,产生了对面倾诉的亲切感。
  七解写困境中的自慰、自奋。作者深知重任在身,不容彷徨,终于重提辔缰,号召部下继续前行;同时,也在绝岩中,聊自吟咏舒啸,稍畅胸怀。他的重行振作,是由于在所承受的传统思想中找到了若干支撑力量:自己当前的处境,正是古人也曾慨叹的“世衰道微”的时世;孔子在陈绝粮,就曾对弟子子路说过“君子固穷”的话,何况是我辈。他精神上终于获得了宽解。
  八解是在自慰、自奋之余,又作转折,写出内心的隐忧:历史上曾有过李陵对匈奴以少击众,最后势穷力屈,过期不得归来,被迫降敌的事。李陵在降敌前也是尽忠竭力了,降敌后亦常怀归志,但汉武帝却不予谅解,反而杀了他的母弟妻子。现在朝廷多事,不暇外顾,自己孤悬一方,后援难继,困窘之情亦与李陵相去不远,不能不对未来抱忧兴叹。
  九解是全篇的结尾,也是乐府常见的结束形式。但在此篇,却不是单纯的套用。从上文所写,可见作者前途艰危正多,路也正长,有如他所要歌唱的曲子一样悲而且长。哀怨深沉,实在不忍、也无心重陈了。重陈,只是使自己、也使听者心伤而已。
  全诗风格悲壮,语调苍凉,感情真挚,用语简练,鲜明坚定地表达了自己的报国之志。全篇九解,一气贯注;逐解换韵,声情激越。既多侧面地表现了辞家赴难、身处穷窘、忠愤填膺的作者的完整形象,也真实地反映他所处的时乱世危、朝廷不振、凶荒满目的现实环境,有着史的价值。全诗辞旨愀怆悲壮,千载之下,感人犹深。

惟昔李骞期。寄在匈奴庭。忠信反获罪。汉武不见明相关信息

  • ·《顾瞻望宫阙。俯仰御飞轩。据鞍长叹息。泪下如流泉》--  “顾瞻望宫阙。俯仰御飞轩。据鞍长叹息。泪下如流泉”出自南北朝诗人刘琨的作品《扶风歌·朝发广莫门》,其古诗全文如下:   朝发广莫门。暮宿丹水山。左手弯繁弱。右手挥龙渊。   顾瞻望宫阙。俯仰御飞轩。据鞍长叹息。泪下如流泉。   系马长松下。废鞍高岳头。烈烈悲风起。泠泠涧水流。   挥手长相谢。哽咽不能言。浮云为我结。归鸟为我旋。   去家日已远。安知...
  • ·《朝发广莫门。暮宿丹水山。左手弯繁弱。右手挥龙渊》--  “朝发广莫门。暮宿丹水山。左手弯繁弱。右手挥龙渊”出自南北朝诗人刘琨的作品《扶风歌·朝发广莫门》,其古诗全文如下:   朝发广莫门。暮宿丹水山。左手弯繁弱。右手挥龙渊。   顾瞻望宫阙。俯仰御飞轩。据鞍长叹息。泪下如流泉。   系马长松下。废鞍高岳头。烈烈悲风起。泠泠涧水流。   挥手长相谢。哽咽不能言。浮云为我结。归鸟为我旋。   去家日已远。安知...
  • ·《顾闻丘林中,噭噭有悲啼。借问啼者出,何为乃如斯》--  “顾闻丘林中,噭噭有悲啼。借问啼者出,何为乃如斯”出自南北朝诗人阮瑀的作品《驾出北郭门行》,其古诗全文如下:   驾出北郭门,马樊不肯驰。下车步踟蹰,仰折枯杨枝。   顾闻丘林中,噭噭有悲啼。借问啼者出,何为乃如斯。   亲母舍我殁,后母憎孤儿。饥寒无衣食,举动鞭捶施。   骨消肌肉尽,体若枯树皮。藏我空室中,父还不能知。   上冢察故处,存亡永别离。亲母何可见,泪下声正嘶。   ...
  • ·《驾出北郭门,马樊不肯驰。下车步踟蹰,仰折枯杨枝》--  “驾出北郭门,马樊不肯驰。下车步踟蹰,仰折枯杨枝”出自南北朝诗人阮瑀的作品《驾出北郭门行》,其古诗全文如下:   驾出北郭门,马樊不肯驰。下车步踟蹰,仰折枯杨枝。   顾闻丘林中,噭噭有悲啼。借问啼者出,何为乃如斯。   亲母舍我殁,后母憎孤儿。饥寒无衣食,举动鞭捶施。   骨消肌肉尽,体若枯树皮。藏我空室中,父还不能知。   上冢察故处,存亡永别离。亲母何可见,泪下声正嘶。   ...
  • ·《陶陶朱夏德,草木昌且繁》--  “陶陶朱夏德,草木昌且繁”出自南北朝诗人徐干的作品《答刘桢诗》,其古诗全文如下:   与子别无几,所经未一旬。   我思一何笃,其愁如三春。   虽路在咫尺,难涉如九关。   陶陶朱夏德,草木昌且繁。   【注释】   ⑥咫尺:比喻距离很近。咫为古代长度名,周制八寸,合今制市尺六寸二分二厘。   ⑦涉:度过,越过。九关:九重天门。关:闭门的横木,这里指门。《楚辞·招魂》:“魂兮...
  • ·《虽路在咫尺,难涉如九关》--  “虽路在咫尺,难涉如九关”出自南北朝诗人徐干的作品《答刘桢诗》,其古诗全文如下:   与子别无几,所经未一旬。   我思一何笃,其愁如三春。   虽路在咫尺,难涉如九关。   陶陶朱夏德,草木昌且繁。   【注释】   ⑥咫尺:比喻距离很近。咫为古代长度名,周制八寸,合今制市尺六寸二分二厘。   ⑦涉:度过,越过。九关:九重天门。关:闭门的横木,这里指门。《楚辞·招魂》:“魂兮...
  • ·《我思一何笃,其愁如三春》--  “我思一何笃,其愁如三春”出自南北朝诗人徐干的作品《答刘桢诗》,其古诗全文如下:   与子别无几,所经未一旬。   我思一何笃,其愁如三春。   虽路在咫尺,难涉如九关。   陶陶朱夏德,草木昌且繁。   【注释】   ①刘桢(170?—217),字公干,东平宁阳(今山东宁阳县)人,汉魏之际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为曹操掾属。其五言诗风格道劲,语言质朴,当时负有盛名,后人以他与曹植...
  • ·《与子别无几,所经未一旬》--  “与子别无几,所经未一旬”出自南北朝诗人徐干的作品《答刘桢诗》,其古诗全文如下:   与子别无几,所经未一旬。   我思一何笃,其愁如三春。   虽路在咫尺,难涉如九关。   陶陶朱夏德,草木昌且繁。   【注释】   ①刘桢(170?—217),字公干,东平宁阳(今山东宁阳县)人,汉魏之际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为曹操掾属。其五言诗风格道劲,语言质朴,当时负有盛名,后人以他与曹植...
  • ·《惟昔李骞期。寄在匈奴庭。忠信反获罪。汉武不见明》--  “惟昔李骞期。寄在匈奴庭。忠信反获罪。汉武不见明”出自南北朝诗人刘琨的作品《扶风歌·朝发广莫门》,其古诗全文如下:   朝发广莫门。暮宿丹水山。左手弯繁弱。右手挥龙渊。   顾瞻望宫阙。俯仰御飞轩。据鞍长叹息。泪下如流泉。   系马长松下。废鞍高岳头。烈烈悲风起。泠泠涧水流。   挥手长相谢。哽咽不能言。浮云为我结。归鸟为我旋。   去家日已远。
  • ·《我欲竟此曲。此曲悲且长。弃置勿重陈。重陈令心伤》--  “我欲竟此曲。此曲悲且长。弃置勿重陈。重陈令心伤”出自南北朝诗人刘琨的作品《扶风歌·朝发广莫门》,其古诗全文如下:   朝发广莫门。暮宿丹水山。左手弯繁弱。右手挥龙渊。   顾瞻望宫阙。俯仰御飞轩。据鞍长叹息。泪下如流泉。   系马长松下。废鞍高岳头。烈烈悲风起。泠泠涧水流。   挥手长相谢。哽咽不能言。浮云为我结。归鸟为我旋。   去家日已远。安知...
  • ·《敛眉光禄塞,还望夫人城》--  “敛眉光禄塞,还望夫人城”出自南北朝诗人庾信的作品《昭君辞应诏》,其古诗全文如下:   敛眉光禄塞,还望夫人城。   片片红颜落,双双泪眼生。   冰河牵马渡,雪路抱鞍行。   胡风入骨冷,夜月照心明。   方调琴上曲,变入胡笳声。   【注释】   ①光禄塞:乃边塞上的一个亭障。   ②夫人城:是东晋时苻坚进攻梁州,刺史朱序之母韩氏率侍婢及城中女丁筑斜城于西北隅以拒苻坚,当时人称...
  • ·《片片红颜落,双双泪眼生》--  “片片红颜落,双双泪眼生”出自南北朝诗人庾信的作品《昭君辞应诏》,其古诗全文如下:   敛眉光禄塞,还望夫人城。   片片红颜落,双双泪眼生。   冰河牵马渡,雪路抱鞍行。   胡风入骨冷,夜月照心明。   方调琴上曲,变入胡笳声。   【注释】   ①光禄塞:乃边塞上的一个亭障。   ②夫人城:是东晋时苻坚进攻梁州,刺史朱序之母韩氏率侍婢及城中女丁筑斜城于西北隅以拒苻坚,当时人称...
  • ·《谁言生离久,适意与君别》--  “谁言生离久,适意与君别”出自南北朝诗人萧衍的作品《有所思·谁言生离久》,其古诗全文如下:   谁言生离久,适意与君别。   衣上芳犹在,握里书未灭。   腰中双绮带,梦为同心结。   常恐所思露,瑶华未忍折。   【注释】   ⑴适:才。意:当作“忆”。   ⑵芳:情人留下的体香。   ⑶书:情人的书信。   ⑷绮带:绸带。   【翻译】   离别的时间虽然很长,自己却刚...
  • ·《衣上芳犹在,握里书未灭》--  “衣上芳犹在,握里书未灭”出自南北朝诗人萧衍的作品《有所思·谁言生离久》,其古诗全文如下:   谁言生离久,适意与君别。   衣上芳犹在,握里书未灭。   腰中双绮带,梦为同心结。   常恐所思露,瑶华未忍折。   【注释】   ⑴适:才。意:当作“忆”。   ⑵芳:情人留下的体香。   ⑶书:情人的书信。   ⑷绮带:绸带。   【翻译】   离别的时间虽然很长,自己却刚...
  • ·《腰中双绮带,梦为同心结》--  “腰中双绮带,梦为同心结”出自南北朝诗人萧衍的作品《有所思·谁言生离久》,其古诗全文如下:   谁言生离久,适意与君别。   衣上芳犹在,握里书未灭。   腰中双绮带,梦为同心结。   常恐所思露,瑶华未忍折。   【注释】   ⑸同心结:用锦带制成的菱形连环回文结,表示恩爱二之意。   ⑹所思:指自己思慕情人的感情。   ⑺瑶华:琼花,指情人。   【翻译】   离别的时间虽然...
  • ·《常恐所思露,瑶华未忍折》--  “常恐所思露,瑶华未忍折”出自南北朝诗人萧衍的作品《有所思·谁言生离久》,其古诗全文如下:   谁言生离久,适意与君别。   衣上芳犹在,握里书未灭。   腰中双绮带,梦为同心结。   常恐所思露,瑶华未忍折。   【注释】   ⑸同心结:用锦带制成的菱形连环回文结,表示恩爱二之意。   ⑹所思:指自己思慕情人的感情。   ⑺瑶华:琼花,指情人。   【翻译】   离别的时间虽然...
  • ·《西征登陇首,东望不见家》--  “西征登陇首,东望不见家”出自南北朝诗人沈约的作品《有所思·西征登陇首》,其古诗全文如下:   西征登陇首,东望不见家。   关树抽紫叶,塞草发青芽。   昆明当欲满,葡萄应作花。   流泪对汉使,因书寄狭斜。   【注释】   ⑴有所思:属乐府古辞鼓吹曲。   ⑵陇首:今陕西陇城县有大陇山曰“陇首”(《舆地志》)。   ⑶关树:边关的树木。   【翻译】   西征登上...
  • ·《惟昔李骞期。寄在匈奴庭。忠信反获罪。汉武不见明》--  “惟昔李骞期。寄在匈奴庭。忠信反获罪。汉武不见明”出自南北朝诗人刘琨的作品《扶风歌·朝发广莫门》,其古诗全文如下:   朝发广莫门。暮宿丹水山。左手弯繁弱。右手挥龙渊。   顾瞻望宫阙。俯仰御飞轩。据鞍长叹息。泪下如流泉。   系马长松下。废鞍高岳头。烈烈悲风起。泠泠涧水流。   挥手长相谢。哽咽不能言。浮云为我结。归鸟为我旋。   去家日已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