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古诗作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释】
  1、遥知:远远的想到。登高:指民间在重阳节登高避邪的习俗
  2、茱萸:又名越椒,一种香气浓烈的植物,重阳节时有佩戴茱萸的习俗
  【翻译】
  独自漂泊在外作异乡之客,每逢佳节到来就更加思念亲人。遥想家乡的亲人们今天都在登高,遍插茱萸时唯独少我一个人。
  【赏析】
  王维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八。下面是唐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刘学锴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王维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时期就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篇。这首诗就是他十七岁时的作品。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色非常讲究的山水诗不同,这首抒情小诗写得非常朴素。但千百年来,人们在作客他乡的情况下读这首诗,却都强烈地感受到了它的力量。这种力量,首先来自它的朴质、深厚和高度的概括。
  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中仕进的年轻士子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而且越是繁华热闹,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孑无亲。第一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分量下得很足。对亲人的思念http://www.slkj.org/c/2026.html,对自己孤孑处境的感受,都凝聚在这个“独”字里面。“异乡为异客”,不过说他乡作客,但两个“异”字所造成的艺术效果,却比一般地叙说他乡作客要强烈得多。
  在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的封建时代,不同地域之间的风土、人情、语言、生活习惯差别很大,离开多年生活的故乡到异地去,会感到一切都陌生、不习惯,感到自己是漂浮在异地生活中的一叶浮萍。“异乡”“异客”,正是朴质而真切地道出了这种感受。作客他乡者的思乡怀亲之情,在平日自然也是存在的,不过有时不一定是显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种触媒──最常见的是“佳节”──就很容易爆发出来,甚至一发而不可抑止。这就是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往往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对家乡风物的许多美好记忆联结在一起,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十分自然的了。这种体验,可以说人人都有,但在王维之前,却没有任何诗人用这样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的诗句成功地表现过。而一经诗人道出,它就成了最能表现客中思乡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
  前两句,可以说是艺术创作的“直接法”。几乎不经任何迂回,而是直插核心,迅即形成高潮,出现警句。但这种写法往往使后两句难以为继,造成后劲不足。这首诗的后两句,如果顺着“佳节倍思亲”作直线式的延伸,就不免蛇足;转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高潮,也很难办到。作者采取另一种方式:紧接着感情的激流,出现一泓微波荡漾的湖面,看似平静,实则更加深沉。
  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登高时佩带茱萸囊,据说可以避灾。茱萸,又名越椒,一种有香气的植物。三四两句,如果只是一般化地遥想兄弟如何在重阳日登高,佩带茱萸,而自己独在异乡,不能参与,虽然写出了佳节思亲之情,但会显得平直,缺乏新意与深情。诗人遥想的却是:“遍插茱萸少一人。”意思是说,远在故乡的兄弟们今天登高时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自己不在内。好像遗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乡的兄弟共度佳节,反倒是兄弟们佳节未能完全团聚;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的缺憾更须体贴。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而这种出乎常情之处,正是它的深厚处、新警处。杜甫的《月夜》:“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和这两句异曲同工,而王诗似乎更不着力。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相关信息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古诗作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释】   1、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民间很器重这个节日,在这一天有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等习俗,传说能以此避灾。忆:想念。山东:指华山以东(今山西),王维的家乡就在这一带   2、...
  •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古诗作品《送元二使安西》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   1、君:指元二   2、更:再   3、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   ...
  •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古诗作品《送元二使安西》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   1、使:到某地;出使   2、安西:指唐代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附近   3、渭城:故址秦时咸阳城,汉代改称渭城(《汉书·地理志》),位于渭水北...
  •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古诗作品《竹里馆》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   1、深林:指“幽篁”   2、相照:与“独坐”对应   【翻译】   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对天唱歌。深林中没有人与我作伴,只有天上的明月来相照。   【赏析】   《竹里馆》当作于王...
  •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古诗作品《竹里馆》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   1、竹里馆:辋川别墅的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2、幽篁(huáng):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 幽深的竹林   3、啸(xiào):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   【翻译】   独自坐在幽深的竹...
  •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古诗作品《鹿柴》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注释】   鹿柴(zhài):王维辋川别墅之一(在今陕西省蓝田县西南)。柴:通“寨”、“砦”,用树木围成的栅栏。   但:只。   返景(yǐng):同“返影”,太阳将落时通过云彩反射的阳光。   复:又。   【...
  •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古诗作品《鹿柴》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注释】   鹿柴(zhài):王维辋川别墅之一(在今陕西省蓝田县西南)。柴:通“寨”、“砦”,用树木围成的栅栏。   但:只。   返景(yǐng):同“返影”,太阳将落时通过云彩反射的阳光。   复:又。   【...
  •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出自唐朝诗人王湾的古诗作品《次北固山下》的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释】   1、归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翻译】   行客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船儿泛着湛蓝的江水向前。潮水涨满,两岸...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古诗作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释】   1、遥知:远远的想到。登高:指民间在重阳节登高避邪的习俗   2、茱萸:又名越椒,一种香气浓烈的植物,重阳节时有佩戴茱萸的习俗   【翻译】   独自漂泊在外作异乡之客,每逢
  •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出自清朝诗人纳兰性德的古诗作品《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注释】   ⑴木兰花:词牌名。柬:给……信札   ⑵“何事”句:用汉朝班婕妤被弃的典故...
  •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出自清朝诗人纳兰性德的古诗作品《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注释】   ⑴木兰花:词牌名。柬:给……信札   ⑵“何事”句:用汉朝班婕妤被弃的典故...
  •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出自清朝诗人纳兰性德的古诗作品《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的第五六句,其全文如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注释】   ⑴木兰花:词牌名。柬:给……信札   ⑵“何事”句:用汉朝班婕妤被弃的典故...
  •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出自清朝诗人纳兰性德的古诗作品《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的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注释】   ⑴木兰花:词牌名。柬:给……信札   ⑵“何事”句:用汉朝班婕妤被弃的典故...
  •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出自清朝诗人王应麟的古诗作品《三字经》的内容,其全文如下:   【解说】   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WWw.sLKj.org了好与坏的差别。
  •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出自清朝诗人王应麟的古诗作品《三字经》的内容,其全文如下:   【解说】   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WWw.sLKj.org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出自清朝诗人王应麟的古诗作品《三字经》的内容,其全文如下:   【解说】   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WWw.sLKj.org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出自清朝诗人王应麟的古诗作品《三字经》的内容,其全文如下:   【解说】   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WWw.sLKj.org师的懒惰了。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古诗作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释】   1、遥知:远远的想到。登高:指民间在重阳节登高避邪的习俗   2、茱萸:又名越椒,一种香气浓烈的植物,重阳节时有佩戴茱萸的习俗   【翻译】   独自漂泊在外作异乡之客,每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