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作者为当代文学家毛泽东。其古诗全文如下: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前言】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1925年秋末,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感慨万千,写下的一首词。沁园春长沙形象地指出主宰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是用马列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
  【注释】
  沁园春:词牌名,“沁园”为东汉明帝为女儿沁水公主修建的皇家园林,据《后汉书 窦宪传》记载,沁水公主的舅舅窦宪倚仗其妹贵为皇后之势,竟强夺公主园林,后人感叹其事,多在诗中咏之,渐成“沁园春”这一词牌。本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寒秋:就是深秋、晚秋。秋深已有寒意,所以说是寒秋。
  湘(xiāng)江:一名湘水,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陵川县南的海洋山,长1752里,向东北流贯湖南省东部,经过长沙,北入洞庭湖。 所以说是湘江北去。
  橘子洲:地名,又名水陆洲,是长沙城西湘江中一个狭长小岛,西面靠近岳麓山。南北长约11里,东西最宽处约一里。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中所谓长岛,指此。自唐代以来,就是游览胜地。
  万山:指湘江西岸岳麓山和附近许多山峰。
  层林尽染: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尽染:此处化用王实甫《西厢记》中“晓来谁染霜林醉”句意[2] 。
  漫江:满江。漫:满,遍。
  舸(gě):大船。这里泛指船只。
  争流:争着行驶。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鹰在广阔的天空里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击,搏击。这里形容飞得矫健有力。翔,本指鸟盘旋飞翔,这里形容鱼游得轻快自由。
  万类霜天竞自由:万物都在秋光中竞相自由地生活。万类:指一切生物。霜天:指秋天,即上文“寒秋”。
  怅寥廓(chàng liáo kuò):面对广阔的宇宙惆怅感慨。怅:原意是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寥廓(liáo kuò):广远空阔,这里用来描写宇宙之大。
  苍茫:旷远迷茫。
  主:主宰。
  沉浮:同“升沉”(上升和没落)意思相近,比喻事物盛衰、消长,这里指兴衰。由上文的俯看游鱼,仰看飞鹰,纳闷地寻思(“怅”)究竟是谁主宰着世间万物的升沉起伏。
  携来:挽,牵。来,语气词,无实义。
  百侣:很多的伴侣。侣,这里指同学(也指战友)。
  峥嵘岁月稠:不平常的日子是很多的。峥嵘:本指山的高峻,此处意谓不平凡、不寻常。稠:多。
  恰:适逢,正赶上。
  同学少年:毛泽东于1913年至1918年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1918年毛泽东和萧瑜、蔡和森等组织新民学会,开始了他早期的政治活动。
  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风华:风采,才华。茂:丰满茂盛。
  书生意气:书生:读书人,这里指青年学生。意气:意态气概。
  挥斥方遒(qiú):挥斥,奔放。《庄子·田子方》:“挥斥八极”。郭象注:“挥斥,犹纵放也。”遒,强劲有力。方:正。挥斥方遒,是说热情奔放,劲头正足。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评论国家大事,用文字来抨击丑恶的现象,赞扬美好的事物。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指点,评论。江山,指国家。激扬,激浊扬清,抨击恶浊的,褒扬清明的。
  粪土当年万户侯:意思是把当时的军阀官僚看得同粪土一样。粪土,作动词用,视……如粪土。万户侯,汉代设置的最高一级侯爵,食邑万户,享有万户农民的赋税。此借指大军阀,大官僚。万户,指侯爵封地内的户口,要向受封者缴纳租税,服劳役。
  中流: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
  击水:作者自注:“击水:游泳。那时初学,盛夏水涨,几死者数,一群人终于坚持,直到隆冬,犹在江中。当时有一篇诗,都忘记了,只记得两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这里引用祖逖(tì)的“中流击楫”典故。(祖逖因为国家政权倾覆,时刻怀着振兴光复的心志。元帝就让他担任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供给他一千人的军粮,三千匹布,但不给战衣和兵器,让他自行招募士众。祖逖仍就率领随自己流亡的部属一百多家,渡过长江,到江心时他扣击船桨发誓说:“我祖逖不能平定中原并再次渡江回来的话,就像长江的水一去不返!”言辞激昂神色悲壮,众人都为他的誓言感慨赞叹。)这里指游泳。
  遏(è):阻止。
  飞舟:如飞之舟,言其迅速。
  【翻译】
  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鹰在广阔的天空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这样的命运由谁来主宰呢?
  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评论国家大事http://www.slkj.org/b/8767.html,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还记得吗?那时我们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了疾驰而来的船。
  【鉴赏】
  《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作于1925年12月。当时的毛泽东时年33岁。一月党的“四大”在上海召开,八月从韶山到长沙,九月毛泽东在广州参与国民党“二大”的筹备工作,十月被推选为国民党代理宣传部长。在长沙逗留期间重游橘子洲,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便以“长沙”为题写下了这首《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抒发了对中华民族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毛泽东在1925年秋写的《沁园春长沙》,意思是正值青年朋友意气风发。当时在毛泽东同志离开湖南前往当时革命活动的中心广州时所写的,毛泽东同志从1911年到1925年,曾数度在长沙学习、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在这峥嵘岁月里,作者和他的同学蔡和森、何叔衡等立志救国的知识青年,正值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面对万山红遍的美景,他们既赞叹锦绣河山的壮美,又悲愤大好河山的沉沦。于是,发表激浊扬清的文章,抨击黑暗,宣扬真理,鄙视当时的“万户侯”——军阀如粪土,这一段描写形象地概括了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和其战友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大意是:在深秋的季节,我独自一人站在橘子洲头,望着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大意是:远望群山,重重叠叠的树林点染如画;近看满江的秋水碧绿清澈,无数船只争相行驶。仰视,雄鹰在天空中展翅高飞;俯看,鱼儿在江水中轻快地畅游。宇宙中的万物都在秋天里生气勃勃地自由舒展、蓬勃生长。诗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这七句,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诗人思绪万端,不禁问道: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消长兴衰命运的真正主人呢?这一问道出了诗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
  《沁园春长沙》上阕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大意是:就在这橘子洲上,曾经和许多革命战友聚会、游赏,度过了一段不平凡而有意义的岁月。诗人从上片的独往旧地重游,自然引起对往昔生活的回忆。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一个“恰”字,统领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大意是:那时候,同学们正当青春年少,意气风发,才华横溢,激情奔放,敢说敢做,革命斗志十分旺盛。面对祖国大好河山,指点评论,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把主宰一方的军阀统治者看得如粪土一般。[5]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中流”,江水中间。“击水”,作者曾自注:“游泳:那时初学,盛夏水涨,几死者数,一群人终于坚持,直到隆冬,犹在江中。当时有一篇诗,都忘记了,只记得两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见《毛泽东诗词鉴赏辞典》)遏,遏止,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认为是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把飞快行驶的船只都阻挡住了;一种认为“浪遏飞舟”是“到中流击水”的条件。如果按照后一种理解,这三句大意是:还记得吗?当年我们一同到江心游泳,尽管风浪巨大,连船只行进也很困难,但我们这些人却以同汹涌的急流拼搏为乐。这里以设问结尾,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
  《沁园春长沙》下阕回忆了往昔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

沁园春长沙相关古诗词

  • ·古诗《晚秋夜·碧空溶溶月华静》--  《晚秋夜·碧空溶溶月华静》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白居易。其古诗全文如下:   碧空溶溶月华静,月里愁人吊孤影。   花开残菊傍疏篱,叶下衰桐落寒井。   塞鸿飞急觉秋尽,邻鸡鸣迟知夜永。   凝情不语空所思,风吹白露衣裳冷。   【前言】   《晚秋夜》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流畅爽口,通脱雅致,清淡幽丽,宁静悠远,是一首雅俗共赏的杰作。   【翻译】   月光如水,残菊傍...
  • ·古诗《秋雨夜眠》--  《秋雨夜眠》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白居易。其古诗全文如下: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前言】   《秋雨夜眠》是古人写得腻熟的题材。白居易却能开拓意境,抓住特定环境中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细致的描写,成功地刻画出一个安适闲淡的老翁形象。   【注释】   ⑴三秋:指秋季。七月称孟秋、八月称仲秋、九...
  • ·古诗《寒闺怨·寒月沉沉洞房静》--  《寒闺怨·寒月沉沉洞房静》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白居易。其古诗全文如下:   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   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   【前言】   《寒闺怨》,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七言绝句。此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情。其写情,是通过对事物的细致感受来表现的。此诗前两句用写景铺垫手法,描写主人公独居的冷清孤寂,扣信诗题“寒闺怨”。后两句用情景交融...
  • ·古诗《养竹记》--  《养竹记》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白居易。其古诗全文如下:   【原文】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
  • ·古诗《清夜琴兴》--  《清夜琴兴》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白居易。其古诗全文如下:   月出鸟栖尽,寂然坐空林。   是时心境闲,可以弹素琴。   清泠由木性,恬澹随人心。   心积和平气,木应正始音。   响馀群动息,曲罢秋夜深。   正声感元化,天地清沉沉。   【鉴赏】   偶然读到这首诗,读罢不禁惊叹:白居易对音乐太有感觉了!白居易绝对是一位懂琴玩音乐的人!这首诗,他写在山林中,秋夜里,众鸟都已经栖林,万籁俱寂,一片wWw.SL...
  • ·古诗《题岳阳楼》--  《题岳阳楼》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白居易。其古诗全文如下:   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阑。   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   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   此地唯堪画图障,华堂张与贵人看。   【前言】   这是元和十四年( 819)春,白居易自江州赴忠州刺史任,经过岳阳时所作的诗歌。诗人几经贬谪,不堪流离漂泊之苦,所以在他描写湖光山色的风景诗中,也透露出淡谈的哀怨和对京城的眷...
  • ·古诗《冷泉亭记》--  《冷泉亭记》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白居易。其古诗全文如下:   【前言】   《冷泉亭记》是唐代大文学家白居易的名作之一,作于长庆三年(823年)秋杭州刺史任上。此记介绍了冷泉亭景色为杭州灵隐之最,冷泉亭景色之宜人。   【原文】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   春之日,吾爱其草薰薰,木欣...
  • ·古诗《西湖留别》--  《西湖留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白居易。其古诗全文如下:   征途行色惨风烟,祖帐离声咽管弦。   翠黛不须留五马,皇恩只许住三年。   绿藤阴下铺歌席,红藕花中泊妓船。   处处回头尽堪恋,就中难别是湖边。   【前言】   白居易任杭州刺史三年,对西湖充满了感情,写下了许多关于西湖的诗篇,都是赞美西湖的美景,表达对西湖的留恋之情。   【注释】   湖:即指西湖。   【鉴赏】   这首诗写西...
  • ·古诗《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作者为当代文学家毛泽东。其古诗全文如下: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前言】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1925年秋末,离
  • ·古诗《寿阳曲·远浦帆归》--  《寿阳曲·远浦帆归》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马致远。其古诗全文如下:   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前言】   《寿阳曲·远浦帆归》是元代散曲名家马致远的作品。这支小令描绘的是一幅江村渔人晚归图,表现出向往宁静生活的主题。全曲境界清淡闲远,远浦、酒旗、断桥、茅舍,远景近景,相得益彰,显得清疏而又淡雅。   【注释】   ⑴双调:宫调名...
  • ·古诗《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  《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作者为清朝诗人、文学家龚自珍。其古诗全文如下:   漠漠春芜春不住,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偏是无情偏解舞,蒙蒙扑面皆尺絮。   绣院深沉谁是主,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莫怨无人来折枝,花开不合阳春暮。   【前言】   《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是清代龚自珍的词作。自幼即博通多才的龚自珍,公元1810年(嘉庆十五年)应顺天乡试竟只中了个副榜,三年后再试又落...
  • ·古诗《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作者为文学家荀子。其古诗全文如下:   【原文】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
  • ·古诗《论语七则》--  论语七则第一则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①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②也。君子去仁,恶乎③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④仁,造次⑤必于是,颠沛⑥必于是。”   翻译   孔子说:“富贵和显贵,这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如果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君子是不会享有的。贫穷与低贱,这是人人都厌恶的,如果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君子是不会躲避的。君子离开...
  • ·古诗《季氏将伐颛臾》--  文言文《季氏将伐颛臾》选自高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前言】   《季氏将伐颛臾》选自《论语·季氏》篇,文中指出孔子的政治主张”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及治国策略:”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原文】   季氏将伐颛(zhuān)臾(yú)。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zhuān)臾(yú)。”   孔...
  • ·古诗《人间词话七则》--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境...
  • ·古诗《闻蛩·幽虫侵暮急》--  《闻蛩·幽虫侵暮急》作者为宋代文学家怀古。其古诗全文如下:   幽虫侵暮急,断续苦相亲。   夜魄沉荒垒,寒声出壤邻。   霜清空思切,秋永几愁新。   徒感流年鬓,茎茎暗结银。   【注释】   ①幽虫:此处指躲藏在幽秘之处的蛩,即蟋蟀。侵暮急:暮夜中鸣叫得很是急迫,不停地鸣叫。相亲:指蛩鸣之声不停地传入耳来,似乎蛩与人很是亲近。   ②夜魄:月光。魄通“霸”,指月初上或将没...
  • ·古诗《寄内·试说途中景》--  《寄内·试说途中景》作者为宋代文学家孔平仲。其古诗全文如下:   试说途中景,方知别后心。   行人日暮少,风雪乱山深。   【前言】   这首诗可能作于诗人赴慧州途中,题为《寄内》,是寄给妻子的诗。他的别后心情,所谓“黯然消魂”者,在这首小诗里有充分而含蓄的表现。   【鉴赏】   以途中景色,见别后离情,这是古代诗词中最常用的抒情方法,即以实处见虚,则实处皆虚。不说&l...
  • ·古诗《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作者为当代文学家毛泽东。其古诗全文如下: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前言】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1925年秋末,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