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避雨

  课文《山中避雨》出自七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其原文如下:
  【课文】
  前天同了两女孩到西湖山中游玩,天忽下雨。我们仓皇奔走,看见前方有一小庙,庙门口有三家村,其中一家是开小茶店而带卖香烟的。我们趋之如归。茶店虽小,茶也要一角钱一壶。但在这时候,即使两角钱一壶,我们也不嫌贵了。
  茶越冲越淡,雨越落越大。最初因游山遇雨,觉得扫兴;这时候山中阻雨的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牵引了我的感兴,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所谓“山色空蒙雨亦奇”,我于此体会了这种境界的好处。然而两个女孩子不解这种趣味,她们坐在这小茶店里躲雨,只是怨天尤人,苦闷万wWW.Slkj.OrG状。我无法把我所体验的境界为她们说明,也不愿使她们“大人化”而体验我所感的趣味。
  茶博士坐在门口拉胡琴。除雨声外,这是我们当时所闻的唯一的声音。拉的是《梅花三弄》,虽然声音摸得不大正确,拍子还拉得不错。这好像是因为顾客稀少,他坐在门口拉这曲胡琴来代替收音机作广告的。可惜他拉了一会就罢,使我们所闻的只是嘈杂而冗长的雨声。为了安慰两个女孩子,我就去向茶博士借胡琴。“你的胡琴借我弄弄好不好?”他很客气地把胡琴递给我。
  我借了胡琴回茶店,两个女孩很欢喜。“你会拉的?你会拉的?”我就拉给她们看。手法虽生,音阶还摸得准。因为我小时候曾经请我家邻近的柴主人阿庆教过《梅花三弄》,又请对面弄内一个裁缝司务大汉教过胡琴上的工尺。阿庆的教法很特别,他只是拉《梅花三弄》给你听,却不教你工尺的曲谱。他拉得很熟,但他不知工尺。我对他的拉奏望洋兴叹,始终学他不来。后来知道大汉识字,就请教他。他把小工调、正工调的音阶位置写了一张纸给我,我的胡琴拉奏由此入门。现在所以能够摸出正确的音阶者,一半由于以前略有摸violin的经验,一半仍是根基于大汉的教授的。在山中小茶店里的雨窗下,我用胡琴从容地(因为快了要拉错)拉了种种西洋小曲。两女孩和着了歌唱,好像是西湖上卖唱的,引得三家村里的人都来看。一个女孩唱着《渔光曲》,要我用胡琴去和她。我和着她拉,三家村里的青年们也齐唱起来,一时把这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我曾经吃过七八年音乐教师饭,曾经用piano伴奏过混声四部合唱,曾经弹过Beethoven的sonata。但是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
  两部空黄包车拉过,被我们雇定了。我付了茶钱,还了胡琴,辞别三家村的青年们,坐上车子。油布遮盖我面前,看不见雨景。我回味刚才的经验,觉得胡琴这种乐器很有意思。Piano笨重如棺材,violin要数十百元一具,制造虽精,世间有几人能够享用呢?胡琴只要两三角钱一把,虽然音域没有violin之广,也尽够演奏寻常小曲。虽然音色不比violin优美,装配得法,其发音也还可听。这种乐器在我国民间很流行,剃头店里有之,裁缝店里有之,江北船上有之,三家村里有之。倘能多造几个简易而高尚的胡琴曲,使像《渔光曲》—般流行于民间,其艺术陶冶的效果,恐比学校的音乐课广大得多呢。我离去三家村时,村里的青年们都送我上车,表示惜别。我也觉得有些儿依依。(曾经搪塞他们说:“下星期再来!”其实恐怕我此生不会再到这三家村里去吃茶且拉胡琴了。)若没有胡琴的因缘,三家村里的青年对于我这路人有何惜别之情,而我又有何依依于这些萍水相逢的人呢?古语云:“乐以教和。”我做了七八年音乐教师没有实证过这句话,不料这天在这荒村中实证了。
  1935年秋日作。
  【前言】
  《山中避雨》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语文出版社版》七年级上册,是丰子恺先生的一篇意趣幽远的散文。文章写作者和两个女孩在西湖游山,忽然遇雨。在避雨过程中作者体会到了“山中阻雨的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而两个女孩却“苦闷万状”。后来作者借来了胡琴拉了起来,不仅女孩唱起了歌,连三家村的青年们也唱了起来。作者感到“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直至后来与众人惜别,还依依不舍,这证实了中国古代“乐以教和”的艺术思想。
  【学习目标】
  1. 在不断的朗读中,整体感知课文;
  2. 引导学生理清记叙六要素,把握山中避雨全过程;
  3. 引导学生深刻把握课文中人物思想感情发展变化这一主线,进而弄清文章中心;
  4. 引导学生理解"乐以教和"的主张,联系自己生活感受体验音乐在人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设计】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话题设置:
    如果你和家里人或同学们作好了一切准备,兴致勃勃地到某个地方游玩,不料中途遇到天下大雨,你们不得不停留在某个地方,你的心情会怎样?你会干些什么?
    (学生们就这个问题发言交流)
    教师总结,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走近作者:
    教师课件展示有关"作者介绍"的图文(教师用书P35页)
  三、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速读,或师生合作,分工读),要求学生边读边做到:
   1. 对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进行圈点批注;
   2. 思考:整篇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你概述山中避雨的全过程。
  四、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1):
   1.学生边读(边听),边圈点批注,思考问题。
   2.学生以同桌或小组为单位,就生字词提出来进行交流,相互帮助解答。
   3.老师将有代表性问题投影到屏幕上,大家一同解决。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学生没有涉及到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怎样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如:第二段引用的诗句是谁的?你能背会全诗吗?
   4. 讨论问题:整篇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你概述山中避雨的全过程。
     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阅读有关文字,先同桌交流,再小组交流。
     学生按男女生各推荐一名代表发言(也可以自愿举手发言),其他学生补充。
  五、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2):
    课件展示问题:
    在山中避雨的整个过程中,作者以及两个女孩的心境分别发生了哪些变化?每一次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阅读有关文字,先同桌交流,再小组交流。
    学生按男女生各推荐一名代表发言(也可以自愿举手发言),其他学生补充。
    最后教师总结(也可以让学生总结)。
  六、设置情景,深入探究:
    教师播放《梅花三弄》曲,师生合作读选定的文段,感悟、体会文章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学生边读边听边思考,探究以下问题:
   1. 作者说:"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了解。
   2. 作者将胡琴与钢琴、小提琴作比较,想说明什么?这样写与表达"乐以教和"的主张又有什么关联?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交流,然后派代表在全班发言。教师注意加以引导。
     最后分别指名学生对刚才的问题做总结陈述(有遗漏的大家共同补充)
  七、体验活动:
    教师导入:
    音乐可以调节心绪、陶冶情操,还有助于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人们和谐相处。好的音乐尤其如此。
    下面请大家欣赏一段古代名曲,然后谈谈你听曲时所产生的联想或感受。
    教师播放曲子,学生听后发言交流。
  八、教师小结本节课内容,重申文章主题,再引入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九、布置作业:
   1.抄写课后"字词积累"的词语,并用后三个词语造句。
   2.你有没有和作者类似的经历?如雨中登山、雨中游园……请你试着把当时的情景以及你的感受写出来。 

课文《山中避雨》相关信息

  • ·课文《往事依依》--  课文《往事依依》出自七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其原文如下:   【课文】   年华似流水。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
  • ·课文《为你打开一扇门》--  课文《为你打开一扇门》出自七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其原文如下:   【课文】   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着的门。每一扇门里,都有一个你不了解的世界。求知和阅世的过程,就是打...
  • ·课文《最大的麦穗》--  课文《最大的麦穗》出自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课文】   古希腊有一位大学者,名叫苏格拉底。一天,他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麦地边。那正是大熟的季节。地里满...
  • ·课文《只要翻过那座山》--  课文《只要翻过那座山》出自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课文】   只要翻过那座山,就能看见大海。   少年一大早就上路了。山道上笼罩着蒸人的湿气。由于一刻不...
  • ·课文《在学校的最后一天》--  课文《在学校的最后一天》出自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课文】   “好啦,孩子们,咱们在一起已经两年了,待一会儿下课铃一响,咱们就该说‘再见’...
  • ·课文《勇攀高峰》--  课文《勇攀高峰》出自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课文】   邓亚萍5岁时就在父亲的指导下,背着沙袋蹦着练打乒乓球。在她连续获得河南省和中南五省少年乒乓球赛冠...
  • ·课文《因小失大》--  课文《因小失大》出自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课文】   那时,我是个七岁的孩子。在一个假日里,同伴们往我口袋里装满了铜板。我立即向儿童玩具店跑去。路上,我...
  • ·课文《烟台的海》--  课文《烟台的海》出自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课文】   中国的沿海城市,东面或南面临海的居多,北面临海的却很少。烟台恰是北面临海,所以便有了一份独特的海上...
  • ·课文《山中避雨》--  课文《山中避雨》出自七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其原文如下:   【课文】   前天同了两女孩到西湖山中游玩,天忽下雨。我们仓皇奔走,看见前方有一小庙,庙门口有三家村,其中
  • ·课文《十三岁的际遇》--  课文《十三岁的际遇》出自七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其原文如下:   【课文】   第一次知道这世界上存在着一个“北大”,是在我七岁的时候。那天,偶尔从抽屉里翻...
  • ·课文《本命年的回想》--  课文《本命年的回想》出自七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其原文如下:   【课文】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村风乡俗中,四时二十四节色...
  • ·课文《冰心诗三首》--  课文《冰心诗三首》出自七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其原文如下:   【课文】   母亲   母亲呵!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
  • ·课文《伟人细胞》--  课文《伟人细胞》出自七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其原文如下:   【课文】   贾里清楚伟人应该豁达洒脱,但是伟人绝不是那种既不动怒又迎合别人的老好人。一句话,应该旗帜鲜...
  • ·课文《两弹元勋邓稼先》--  课文《两弹元勋邓稼先》出自七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其原文如下:   【课文】   1985年7月的一天,在解放军三○一医院的走廊上,国防部长张爱萍正焦急地等待医院的化验结...
  • ·课文《三颗枸杞豆》--  课文《三颗枸杞豆》出自四年级上册语文书课文,其原文如下:   【原文】   我是一个植物学家。   好多人很羡慕我,要我谈谈小时候刻苦学习的故事。其实,那时我是一个出名的...
  • ·课文《吆喝》--  课文《吆喝》出自八年级下册语文书课文,其原文如下:   【课文】   一位二十年代在北京作寓公的英国诗人奥斯伯特. 斯提维尔写过一篇《北京的声与色》,把当时走街串巷的小...
  • ·课文《林中小溪》--  课文《林中小溪》出自九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练习册答案,其原文如下:   【前言】   今天教的是九年级上的《林中小溪》,文章语言充满诗意,既不乏优美,又蕴含深刻的哲理,WWW.Sl...
  • ·课文《山中避雨》--  课文《山中避雨》出自七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其原文如下:   【课文】   前天同了两女孩到西湖山中游玩,天忽下雨。我们仓皇奔走,看见前方有一小庙,庙门口有三家村,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