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姑苏台记

  文言文《游姑苏台记》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予再莅吴将四载,欲访姑苏如未果。丙子五月廿四日,雨后,自胥江泛舟出日晖桥,观农夫插莳,妇子满田塍,泥滓被体,桔槔与歌声相答,其劳苦殊甚。
  迤逦过横塘,群峰翠色欲滴。未至木渎二里许,由别港过两小桥,遂抵如下。山高尚不敌虎丘,望之又一荒阜耳。舍舟乘竹舆,缘山麓而东,稍见村落,竹树森蔚,稻畦相错如乡。山腰小赤壁,水石颇幽,仿佛虎丘剑池。夹道稚松丛棘,薝葡点缀其间如残雪,香气扑鼻。时正午,赤日炎歊,从者皆喘汗。予兴愈豪,褰衣贾勇如猿踏而上。陟其巅,黄沙平衍,南北十馀丈,阔数丈,相会即胥台故址也,颇讶不逮所闻。吾友汪钝翁《记》称:“方石中穿,传为吴王用以竿旌者”。又“矮松寿藤,类一二百年物”。今皆无有。独见震泽掀夭陷日,七十二峰出没于晴云皛淼中。环望穹窿WwW.SlKJ.orG、灵岩、尧峰诸山一一献奇于台之左右。而霸业销沉,美人黄土欲问夫差之遗迹,而山中无人能言之者,不禁三叹。
  从山北下,抵留云庵。庵小,有泉石,僧贫而无世法酌泉烹茗以进。山中方采杨梅,买得一筐,众皆饱啖,仍携其馀返舟中。时已薄暮,饭罢,乘风容与而归。
  待行者,幼子筠、孙韦金、外孙侯晸。六日前,子至方应该北上,不得与同游。赋诗纪事,怅然者久之。
  【注释】
  (1)再莅吴将四载:宋荦于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曾任江苏布政使,1692年(康熙三十一年)六月由江西巡抚调任江苏巡抚,任职地点皆在苏州,故说“再莅吴”。至作此文时的1696年(康熙三十五年)五月,将近四年。
  (2)胥江:苏州胥门外的一条河。
  (3)横塘:《姑苏志》卷一八《乡都》:“吴县……镇五。……横塘,去县西南十三里有柜塘桥,风景特胜。”
  (4)木渎:镇名,在江苏吴县西南。
  (5)虎丘:山名,在江苏吴县西北七里。上有虎丘塔、剑池、千人石、真娘墓等古迹。
  (6)薝(zhān詹)葡:栀子花。
  (7)炎歊(xiāo消):热气。
  (8)胥台:即姑苏台,在姑苏山上。相会为吴王阖闾所筑。
  (9)汪钝翁:汪琬。《记》指《姑苏台记》,其中说:“台址皮面平衍,有方石中穿,俗谓吴王用以竿旌者。其旁石壁直下数十尺,矮松寿藤相盘络,类一二百年物。壁上流泉数处,汇为池,其泉清泓可鉴。池畔皆石坡,土人呼为‘小赤壁’。”
  (10)震泽:即太湖。
  (11)七十二峰:太湖中有七十二座山峰。皛淼(xiàomiǎo):形容湖水深远广阔。
  (12)穹窿:山甸,在苏州西南。灵岩:山名,在吴县木渎镇西北。吴王夫差作馆娃宫于此,以安置西施,今灵岩寺即其故址。另有响屉廊、吴王井、西施洞、琴台等古迹。高峰、尧峰:均为苏州西南郊太湖畔山峰名。
  (13)世法:世俗的礼法。无世法即不能依世俗礼法予以盛大的招待。
  (14)幼子筠:宋筠,字兰挥,康熙年间(1736—1796)进士,着有《绿波园诗集》。
  (15)子至:儿子宋至,字山言,康熙年间(1736—1796)进士,官编修,着有《苇萧草堂诗》。他这一年往北京应顺天府乡试,只中副榜。
  【翻译】
  我再次到苏州任职将近四年了,一直想去探访姑苏台却没有结果。丙子五月二十四日,雨后,我们乘小船从胥江出了日晖桥,看到农夫在插稻秧,田间的畦埂上到处是妇女儿童,农夫满身都是泥沙,桔槔汲水的转动声与歌声相互应和,他们的劳作特别辛苦。小船缓缓地过了横塘,我们看到两岸群山郁郁青青,一片浓绿。不到木渎两里左右,我们由别的水港过了两座小桥,就到了姑苏台下了。
  姑苏台山还抵不上虎丘山高,远远望去,仅仅是一座荒凉的小土丘罢了。我们下船乘上了竹轿,沿着山脚向东走,渐渐地看见了村落,只见竹树茂盛,稻田相互交错犹如锦绣。山腰上的小赤壁,水石颇为幽静,仿佛是虎丘、剑池。道路两旁生长着矮松和荆棘,栀子花点缀在这些植物之间,就好像星星点点的残雪,香气扑鼻而来。当时已经正午了,赤日炎炎,热气蒸腾,跟随的人都气喘流汗。我兴致更加高涨,撩起衣襟,鼓足勇气,如猿猱跳跃似地轻松而上。登上山顶,(只见是)黄沙平坦宽广,南北有十丈多,东西几丈阔,相传这里就是姑苏台旧址,我很惊讶它不及平时听说的那么宏伟。
  我的朋友汪钝翁在《记》中写到:“方石在中间穿孔,相传是吴王用以插旗杆挂旗帜的东西。”又记载“矮松寿藤,好像是一二百年的植物”。现在都没有了。只看见那太湖波涛翻涌,似有掀开天空吞陷太阳的气势,七十二座山峰在这广阔的湖水与天空之间忽隐忽现,环望穹隆、灵岩、尧峰等高山,它们一一在胥台左右显现出它们的奇特。而吴王夫差当年企图称霸的事业消散埋没终成泡影,绝代美人西施也掩埋于黄土之下,想探问吴王夫差的遗迹,但山中没有能说清楚的人,不禁再三感叹。
  从山北下来,到了留云庵,庵小,有泉水,和尚贫寒不能依世俗礼法予以盛大的招待,他们汲取泉水煮茶来进献给客人。山中刚采的杨梅,我们买了一筐,大家都饱吃一顿,还带着剩余的回到了船中。当时已近黄昏,吃饭以后,乘着风坐着小船而回。
  陪侍探访的,有幼子宋筠、孙子宋韦金,外孙侯晸。六天前,儿子宋至正好北上应试去了,不能与我们一起游览。我赋诗纪事,惆怅了很久。

文言文《游姑苏台记》相关文章

  • ·文言文《陈平任相》--  文言文《陈平任相》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陈涉起而王陈,使周市略定魏地,立魏咎为魏王,与秦军相攻于临济。陈平从少年②往事魏王咎于临济。魏王以为太仆。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   平遂至修武降汉...
  • ·文言文《海瑞字汝贤,琼山人》--  文言文《海瑞字汝贤,琼山人》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票①,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县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戚去。   时世宗享国日久,不亲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贺。廷臣无敢言时...
  • ·文言文《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出自文言文《宋史黄庭坚传》,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举进士,调叶县尉。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超轶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时课颁盐策,诸县争占...
  • ·文言文《宋史黄庭坚传》--  文言文《宋史黄庭坚传》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举进士,调叶县尉。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超轶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时课颁盐策,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
  • ·文言文《苏秦游秦,秦不用之而归》--  “苏秦游秦,秦不用之而归”出自文言文《苏秦游秦》,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苏秦游秦,秦不用之而归,金尽裘敝。至家中,妻不下机,父母不与言。秦及夜出书读之。夜深欲睡,以锥刺其股。一年而学成,遂为六国相。   【注释】   (1)苏秦:战国时洛阳人,著名策士。合纵:战国时东方的齐,赵,燕等六国联合起来抗秦。连横:秦国用远交近攻的方法逐个击破东方六国   (2)说(shuì):劝说,游说。秦...
  • ·文言文《苏秦游秦》--  文言文《苏秦游秦》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苏秦游秦,秦不用之而归,金尽裘敝。至家中,妻不下机,父母不与言。秦及夜出书读之。夜深欲睡,以锥刺其股。一年而学成,遂为六国相。   【注释】   (1)苏秦:战国时洛阳人,著名策士。合纵:战国时东方的齐,赵,燕等六国联合起来抗秦。连横:秦国用远交近攻的方法逐个击破东方六国   (2)说(shuì):劝说,游说。秦惠王:公元前336至公元前311...
  • ·文言文《宋名臣言行录》--  文言文《宋名臣言行录》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家世,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饘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注释】   1、孤: 幼年失去父亲,现指孤儿失去双亲   2、再适长山...
  • ·文言文《三朝名臣言行录》--  文言文《三朝名臣言行录》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释】   (1)   【翻译】   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
  • ·文言文《游姑苏台记》--  文言文《游姑苏台记》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予再莅吴将四载,欲访姑苏如未果。丙子五月廿四日,雨后,自胥江泛舟出日晖桥,观农夫插莳,妇子满田塍,泥滓被体,桔槔与歌声相答,其劳苦殊甚。   迤逦过横塘,群峰翠色欲滴。未至木渎二里许,由别港过两小桥,遂抵如下。山高尚不敌虎丘,望之又一荒阜耳。舍舟乘竹舆,缘山麓而东,稍见村落,竹树森蔚,稻畦相错如乡。山腰小赤壁,水石颇幽,仿佛
  • ·文言文《于谦字廷益,钱塘人》--  文言文《于谦字廷益,钱塘人》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初,三杨在政府,雅重谦。谦所奏,朝上夕报可,皆三杨主持。而谦每议事京师,空橐以入,诸权贵人不能无望。及是,三杨已前卒,太监王振方用事。适有御史姓名类谦者,尝忤振。谦入朝,荐参政王来、孙原贞自代。通政使李锡阿振指,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
  • ·文言文《王旦雅量可敬》--  文言文《王旦雅量可敬》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寇准数短旦,旦专称准。帝谓旦曰:“卿虽称其美,彼专谈卿恶。”旦曰:“理固当然。臣在相位久,政事阙失必多。准对陛下无所隐,益见其忠直,此臣所以重准也。”帝以是愈贤旦。中书有事送密院,违诏格,准在密院,以事上闻。旦被责,第拜谢,堂吏皆见罚。不逾月,密院有事送中书,亦违诏格,堂吏欣然呈旦,旦令送还密院。准大...
  • ·文言文《王旦与寇准》--  文言文《王旦与寇准》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寇准数短(王)旦,旦专称准。帝谓旦曰:“卿虽称其美,彼专谈卿恶。”旦曰:“理固当然。臣在相位久,政事阙失必多。准对陛下无所隐,益见其忠直。此臣所以重准也。”帝以是愈贤旦。中书有事送密院,违诏格,准在密院,以事上闻,旦被责,第拜谢,堂吏皆见罚。不逾月,密院有事送中书,亦违招格,堂吏欣然呈旦,旦令送还密院。准大...
  • ·文言文《郭子仪智退回纥兵》--  文言文《郭子仪智退回纥兵》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永泰元年,仆固怀恩卒,诸蕃犯京畿,子仪统众御之。至泾阳,而虏已合。子仪率甲士二千出入。虏见而问曰:“此何人也?”报曰:“郭令公。”回纥曰:“令公在乎?(乎原作曰,据明抄本改。)怀恩谓吾,天可汗已弃四海,令公殂谢,中国无主,故某来。今令公在,天可汗在乎?”子仪报曰:皇帝万寿无疆。回纥皆曰:“...
  • ·文言文《王存字正仲》--  文言文《王存字正仲》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王存字正仲,润州丹阳人。幼善读书,年十二,辞亲从师于江西,五年始归。时学者方尚雕篆,独为古文数十篇,乡老先生见之,自以为不及。   庆历六年,登进士第,调嘉兴主簿,擢上虞令。豪姓杀人,久莫敢问,存至,按以州吏受赇,豪赂他官变其狱,存反为罢去。治平中,入为国子监直讲。存故与王安石厚,安石执政,数引与论事,不合,即谢不往。   元丰元年,神...
  • ·文言文《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也》--  文言文《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也》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也。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秦昭王四十年,太子死。其四十二年,以其次子安国君为太子。安国君有子二十余人。安国君有所甚爱姬,立以为正夫人.号日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安国君中男名子楚,子楚母日夏姬,毋爱。。子楚为秦质子于赵。秦数攻赵,赵不甚礼子楚。   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
  • ·文言文《北齐书高长恭传》--  文言文《北齐书高长恭传》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兰陵武王长恭,文襄第四子也,累迁并州刺史。突厥入晋阳,长恭尽力击之。邙山之败,长恭为中军,率五百骑再入周军,遂至金墉之下,被围甚急,城上人弗识,长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武士共歌谣之,为《兰陵王入阵曲》是也。历司州牧、青瀛二州,颇受财货。后为太尉,与段韶讨柏谷,又攻定阳。韶病,长恭总其众。   邙山之捷,后主...
  • ·文言文《徐邈传》--  文言文《徐邈传》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徐邈字景山,燕国蓟人也。太祖平河朔,召为丞相军谋掾,试守奉高令,入为东曹议令史。魏国初建,为尚书郎。时科禁酒,而邈私饮至于沉醉。校事赵达问以曹事,邈曰:“中圣人。”达白之大祖,大祖甚怒。度辽将军鲜于辅进曰:“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邈性修慎,偶醉言耳。”竟坐得免刑。后领陇西大守,转为南安。  ...
  • ·文言文《游姑苏台记》--  文言文《游姑苏台记》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予再莅吴将四载,欲访姑苏如未果。丙子五月廿四日,雨后,自胥江泛舟出日晖桥,观农夫插莳,妇子满田塍,泥滓被体,桔槔与歌声相答,其劳苦殊甚。   迤逦过横塘,群峰翠色欲滴。未至木渎二里许,由别港过两小桥,遂抵如下。山高尚不敌虎丘,望之又一荒阜耳。舍舟乘竹舆,缘山麓而东,稍见村落,竹树森蔚,稻畦相错如乡。山腰小赤壁,水石颇幽,仿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