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不远人,远人非道

【原文】
  子日:“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1)’执柯以伐柯,睨(2)而视之,犹以为远。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
  “忠恕违道不远(3),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庸(4)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5)?”
  【注释】
  (1)伐柯伐柯,其则不远:引自《诗经·豳风·伐柯》。伐柯,砍削斧柄。柯,斧柄。则,法则,这里指斧柄的式样。
  (2)睨:斜视。
  (3)违道:离道。违,离。
  (4)庸:平常。
  (5)胡:何、怎么。慥慥(zao),忠厚诚实的样子。
  【翻译】
  孔子说:“道并不排斥人。如果有人实行道却排斥他人,那就不可以实行道了。”
  “《诗经》说:‘砍削斧柄,砍削斧柄,斧柄的式样就在眼前。’握着斧柄砍削斧柄,应该说不会有什么差异,但如果你斜眼一看,还是会发现差异很大。所以,君子总是根据不同人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办法治理,只要他能改正错误实行道就行。”
  “一个人做到忠恕,离道也就差不远了。什么叫忠恕呢?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要施加给别人。”
  “君子的道有四项,我孔丘连其中的一项也没有能够做到:作为一个儿子应该对父亲做到的,我没有能够做到;作为一个臣民应该对君王做到的,我没有能够做到;作为一个弟弟应该对哥哥做到的wWw.slKJ.Org,我没有能够做到;作为一个朋友应该先做到的,我没有能够做到。平常的德行努力实践,平常的言谈尽量谨慎。德行的实践有不足的地方,不敢不勉励自己努力;言谈却不敢放肆而无所顾忌。说话符合自己的行为,行为符合自己说过的话,这样的君子怎么会不忠厚诚实呢?…”
  【读解】
  道不可须臾离的基本条件是道不远人。换言之,一条大道,欢迎所有的人行走,就像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欢迎所有的人学习、实践,社会主义的金光大道欢迎所有的人走一样。相反,如果只允许自己走,而把别人推得离道远远的,就像鲁迅笔下的假洋鬼子只准自己“革命”而不准别人(阿Q)“革命”,那自己也就不是真正的革命者了。
  推行道的另一条基本原则是从实际出发,从不同人不同的具体情况出发,使道既具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性,又能够适应不同个体的特殊性。这就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
  既然如此,就不要对人求全责备,而应该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地为他人着想,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要施加给他人。因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要说人家,就是自己,不也还有很多应该做到的而没有能够做到吗?所以,要开展批评,也要开展自我批评。圣贤如孔子,不就从四大方面对自己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吗?那就更不要说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了,哪里没有这样或那样的毛病呢?说不定还深沉得很呢。
  不过也不要紧,只要你做到忠恕,也就离道不远了。说到底,还是要“言顾行,行顾言”,凡事不走偏锋,不走极端,这就是“中庸”的原则,这就是中庸之道。[

道不远人,远人非道相关信息

  • ·《君子之道费而隐》--  【原文】   君子之道费而隐(1)。夫妇(2)之愚,可以与知焉(3),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4)。《》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5)。”言其上下察也(6)。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7),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注释】   (1)费:广大。隐:精微。   (2)夫妇:匹夫匹妇,指普通男女。   (3)与:动词,参与...
  • ·《正道直行,默默无闻也不后悔》--  【原文】   子曰:“素隐行怪(1),后世有述焉(2),吾弗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3)。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4),唯圣者能之。”   【注释】   (1)素:据《汉书》,应为“索”。隐:隐僻。怪:怪异。   (2)述:记述。   (3)已:止,停止。   (4)见知:被知。见,被。   【翻译】   孔子说:“寻找隐僻的歪歪道理,做些怪诞的事情来欺世盗名,后世也许会有人来记述他,为他立传,但...
  • ·《什么是真正的强》--  【原文】   子路问强(1)。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2)宽柔以教,不报无道(3),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4)。衽金革(5),死而不厌(6),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7),强哉矫(8)!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9),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注释】   (1)子路:名仲由,孔子的学生。   (2)抑:选择性连词,意为“还是”。而:代词,你。与:疑问语气词。   (3)报:报...
  • ·《白刃可蹈,中庸难得》--  【原文】   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1),爵禄可辞也(2),白刃可蹈(3)也,中庸不可能也。”   【注释】   (1)均:即平,指治理。   (2)爵,爵值,禄:官吏的薪俸。辞:放弃。   (3)蹈:踏。   【翻译】   孔子说:“天下国家可以治理,官爵傣禄可以放弃,雪白的刀 刃可以践踏而过,中庸却不容易做到。”   【读解】   孔子对中庸之道持高扬和捍卫态度。事实上,一般人对中庸的理解往往过于肤浅wWw.slK...
  • ·《牢牢抓住不要放弃》--  【原文】   子日:“回(1)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2)而弗失之矣。”   【注释】   (1)回:指孔子的学生颜回。   (2)拳拳服膺:牢牢地放在心上。拳拳,牢握但不舍的样子,引申为恳切。服,着,放置。膺,胸口。   【翻译】   孔子说:“颜回就是这样一个人,他选择了中庸之道,得到了它的好处,就牢牢地把它放在心上,再也不让它失去。”   【读解】   这是针对前一章所说的那些不能...
  • ·《聪明反被聪明误》--  【原文】   子日:“人皆日:‘予(1)知。’驱而纳诸罟护陷阶之中(2),而莫之知辟也(3)。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4)守也。”   【注释】   (1)予:我。   (2)罟(gu):捕兽的网。护(huo):装有机关的捕兽的木笼。   (3)辟(bi):同“避”。   (4)期月:一整月。   【翻译】   孔子说:“人人都说自己聪明,可是被驱赶到罗网陷阶中去却不知躲避。人人都说自己聪明...
  • ·《隐恶扬善,执两用中》--  【原文】   子日:“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1),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2)!”   【注释】   (1)迩言,浅近的话。迩,近。   (2)其斯以为舜乎,这就是舜之所以为舜的地方吧!其,语气词,表示推测。斯,这。“舜”字的本义是仁义盛明,所以孔子有此感叹。   【翻译】   孔子说:“舜可真是具有大智慧的人啊!他喜欢向人问问题,又善于分析别人浅近话语里的含...
  • ·《谁能食而知其味》--  【原文】   子曰:“道(1)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2)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3)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注释】   (1)道:即中庸之道。   (2)知者:即智者,与愚者相对,指智慧超群的人。知,同“智”,   (3)不肖者:与贤者相对,指不贤的人。   【翻译】   孔子说:“中庸之道不能实行的原因,我知道了:聪明的人自以为是,认识过了头;愚蠢的人智...
  • ·《道不远人,远人非道》--【原文】   子日:“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1)’执柯以伐柯,睨(2)而视之,犹以为远。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   “忠恕违道不远(3),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庸(4)德之行,
  • ·《素位而行,安分守己》--  【原文】   君子素其位(1)而行,不愿乎其外。   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2),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3)而不自得焉。   在上位,不陵(4)下;在下位,不援(5)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6)人。   故君子居易(7)以俟命(8),小人行险以侥幸。子曰:“射(9)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10),反求诸其身。”   【注释】   (1)素其位:安于现在所处的地位。素,平素。现在的意思,这里作动...
  • ·《行远自迩,登高自卑》--  【原文】   君子之道,辟(1)如行远,必自迩(2);辟如登高,必自卑(3)。《》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帑(4)。”子曰:“父母其顺矣乎!”   【注释】   (1)辟:同“譬”。   (2)迩:近。   (3)卑:低处。   (4)“妻子好合……”:引自《诗经·小雅·常棣》。妻子,妻与子。好合,和睦。鼓,弹奏。翕(xi),和顺,融洽。耽,《诗经...
  • ·《无所不在的道》--  【原文】   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1),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2)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掩(3)如此夫!”   【注释】   (1)齐(zhai):通“斋”,斋戒。明,洁净。盛服:即盛装。   (2)“神之格思……”:引自《诗经;大雅。抑》。格,来临。思,语气...
  • ·《天生我材必有用》--  【原文】   子曰:“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1),子孙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2)而笃(3)焉。故栽者培之(4),倾者覆之(5)。《》曰:‘嘉乐君子,宪宪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6)故大德者必受命。”   【注释】   (1)宗庙:古代天子、诸侯祭祀先王的地方。飨(xiang):一种祭祀形式,祭先王。之,代词...
  • ·《治国平天下的法则》--  【原文】   哀公(1)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2)。其人存(3),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4)。人道敏(5)政,地道敏树。夫政也者,蒲卢也(6)。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7),尊贤之等, 礼所生也。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
  • ·《诚则明,明则诚》--  【原文】   自诚明(1),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2)明矣,明则诚矣。   【注释】   (1)自:从,由。明:明白。(2)则:即,就。   【翻译】   由真诚而自然明白道理,这叫做天性;由明白道理后做到真诚,这叫做人为的教育。真诚也就会自然明白道理,明白道理后 也就会做到真诚。   【读解】   无论是wWw.slKJ.Org天性还是后天人为的教育,只要做到了真诚,二者也 就合一了。革命不分先后,明道向善不问先天后天。从...
  • ·《至诚可参天地》--  【原文】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1);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 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大地之化育(2);可 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3)。   【注释】   (1)尽其性:充分发挥本性。   (2)赞:赞助。化育:化生和养育。   (3)参天地:与天地并列力三。参,并列。   【翻译】   只有天下极端真诚的人能充分发挥他的本性;能充分发挥他的本性,就能充分发挥众人的本性;能充分发挥众人的本性...
  • ·《从一个方面下功夫》--  【原文】   其次致曲(1),曲能有诚。诚则形(2),形则着(3),着则明(4),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5)。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注释】   (1)其次:次一等的人,即次于”自诚明”的圣人的人,也就是贤人。致曲:致力于某一方面。曲,偏。   (2)形:显露,表现。   (3)着:显著。   (4)明:光明。   (5)化:即化育。   【翻译】   比圣人次一等的贤人致力于某一方面,致力于某一方面也能做到真诚。做到了真诚就会表现出来,表...
  • ·《道不远人,远人非道》--【原文】   子日:“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1)’执柯以伐柯,睨(2)而视之,犹以为远。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   “忠恕违道不远(3),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庸(4)德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