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骹直上一千尺,天静无风声更干

  “鸣骹直上一千尺,天静无风声更干”出自唐朝诗人柳开的作品《塞上·鸣骹直上一千尺》,其古诗全文如下:
  鸣骹直上一千尺,天静无风声更干
  碧眼胡儿三百骑,尽提金勒向云看
  【注释】
  ①鸣骹:响箭
  ②勒:有嚼口的马络头
  【翻译】
  响箭鸣叫着冲上云霄,草原之上无风,天地间一片安宁,显得响箭的声音更加清脆洪亮。数百个(有着碧绿眼珠的)矫健的外族骑士纷纷提着带金勒向云端看去。
  【鉴赏】
  《塞上》诗主要描写剽悍的北方少数民族的能骑善射。万里晴空之下,辽阔草原之上,数百名健儿纵马驰骋。忽然,一枝响箭穿向云天,大家不约而同地立刻勒马伫立,昂首放目,凝神远望。诗人仿佛是一名技艺超群的摄影师,迅速抓住这瞬间的景象,拍下一个精彩无比的镜头,并且贯注了诗人炽热的主观感情。
  在这首诗中,诗人先用“鸣骹直上一千尺,天静无风声更干”两句来描写一枝飞箭风驰电掣地刺入高空。“鸣骹”同“鸣髇”,也叫“鸣镝”,一种发出响声的箭,古称“嚆矢”。《汉书·匈奴传上》:“冒顿乃作鸣镝。”可知响箭是北方少数民族习用的武器,“直上”,表现箭射出后的锐不可当之势。“一千尺”,形容箭的射程之远。“天静无风”,不单写出了草原上空的清明宁谧,也写出了“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寥廓无边。因而那飞箭的呼啸之声就掠过大地,响彻云霄,传送得更加清晰、更加嘹亮、更加遥远——“声更干”。云气潮涩,回音必滞,器物浸润,发音必沉;于是诗人以表现燥性的“干”,来形容箭声的轻脆、尖厉,可谓一字传神。刘克庄《黄蘖诗》说“疏林霜下叶声干”(《后村大全集》卷五),联系落叶的飘然而下的形态,“干”字就用得不是地方,倒不如“萧萧”二字能曲尽其妙。与刘克庄同时略早的徐玑在其《晓》诗中说“犹干竹叶声”(《二薇亭集》),以“干”状风竹之飒飒作响,亦不尽妥帖。惟独形容“天静无风”中“鸣骹”之声用“干”为逼肖。这里,诗人扣着“鸣骹”绘影绘声:上句“直上一千尺”,属于视觉感受,侧重写高,箭身一点,箭影如线;下句“无风声更干”,属于听觉感受,侧重写远,箭声震荡于旷野之上,而这旷野之上的天幕,又恰为箭身、箭影的深色点、线提供了面的浅色背景,点、线、面相互结合而成天然精巧的构图。
  写了天上的“鸣骹”之后,诗人紧接着写地下仰看“鸣骹”的人,这就是诗的后两句:“碧眼胡儿三百骑,尽提金勒向云看。”“碧眼”在这里既突出了北方某些少数民族的生理特征,又切合此时抬头望箭的规定场景,还因为眼睛作为心灵的窗户,人物的内在情感与外在风采,都可以通过它来集中体现,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这个,指眼珠)中”(东晋画家顾恺之语)。“胡儿”,犹言胡人小伙子。后来王安石的《明妃曲》诗说“明妃初嫁与胡儿”(《王文公文集》卷四十),欧阳修的和诗也说“维将汉女嫁胡儿”(《欧阳文忠公文集》卷八《明妃曲和王介甫作》),都以“胡儿”称外族年轻人。而在柳开诗中则更包含着亲切的语调。“骑”,骑兵,这里指骑在马上的人。“提”提收、提控,这里指拉紧马的缰绳。“金勒”,金属制作、装饰的带有嚼口的马笼头。“碧眼胡儿三百骑”,描绘一队少数民族的年轻骁骑,句中虽只排列名词,实是以静写动,使人想像那眉宇间流露着威武气概的草原汉子们扬鞭跃马、奔逐追驰www.slkj.org的热烈场面。“尽提金勒向云着”,则又以动写静:拉紧了马缰,抬起了望眼,一个接一个的动作霎时聚落在全体骑手的屏气凝视中;正见喧腾,忽归沉静,“向云看”的“三百骑”深深被“直上一千尺”的“鸣骹”所吸引,全神贯注、目不转睛,宛如戏曲舞台上的角色亮相,具有一种雕塑型的美。唐人李益有一首题为《从军北征》的边塞诗:“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这末二句,写“征人”因闻笛思乡始翘首望月,情原非由所“看”之“月”引起,“月”仅作为乡心之寄托,故而茫然“回首”,格调低沉、色彩灰暗,且无雕塑型的美。对照起来,柳开诗可谓青出于蓝了。因为是一首绝句,字数有限,诗中就难以面面俱到地展开一个全过程。诗人恰能利用短小篇幅,舍弃次要情节,捕捉最为精彩动人的意象,将北方少数民族的剽悍性格与尚武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不愧为宋代边塞诗的“压卷”之作。
  柳开生活在北宋初年,宋诗尚未形成铺陈直述,以议论说理见着的特色。同样的内容,在欧阳修诗里却是“胡人以鞍马为家,射猎为俗,泉甘草美无常处,鸟惊兽骇争驰逐”(《明妃曲和王介甫作》)的质直表现。后来苏辙出使辽国时,在《虏帐》诗中也是“舂粮煮雪安得饱,击兔射鹿夸强雄”,“钓鱼射鹅沧海东”,“弯弓射猎本天性”(《栾城集》卷十六)的夹叙夹议。比较起来,柳开此诗犹有唐人风韵,空灵蕴藉,情辞丰腴。在以意趣气骨、拗折瘦劲取胜的宋诗中,也应算是别具一格的了。而柳开曾经“部送军粮至涿州”,“使河北”,“知代州”,又“徙忻州刺史”,并且“善射”、“倜傥重义”(《宋史?柳开传》),则又可以使我们知道《塞上》诗写得如此成功,乃是与诗人身历其境,具有实际生活体验紧密相关的。

鸣骹直上一千尺,天静无风声更干相关信息

  • ·《来取图书安枕里,便驱鸡犬向山行》--  “来取图书安枕里,便驱鸡犬向山行”出自唐朝诗人武元衡的作品《赠道者》,其古诗全文如下:   窗中忽有鹤飞声,方士因知道欲成。   来取图书安枕里,便驱鸡犬向山行。   花开深洞仙门小,路过悬桥羽节轻。   送客自伤身易老,不知何处待先生。   【注释】   ⑴赠道者:一作“赠送”   ⑵麻衣如雪:语出《诗经·曹风·蜉蝣》,此处借用来描绘女子一身如雪的白衣 ...
  • ·《窗中忽有鹤飞声,方士因知道欲成》--  “窗中忽有鹤飞声,方士因知道欲成”出自唐朝诗人武元衡的作品《赠道者》,其古诗全文如下:   窗中忽有鹤飞声,方士因知道欲成。   来取图书安枕里,便驱鸡犬向山行。   花开深洞仙门小,路过悬桥羽节轻。   送客自伤身易老,不知何处待先生。   【注释】   ⑴赠道者:一作“赠送”   ⑵麻衣如雪:语出《诗经·曹风·蜉蝣》,此处借用来描绘女子一身如雪的白衣 ...
  • ·《荒郊春草遍,故垒野花开》--  “荒郊春草遍,故垒野花开”出自唐朝诗人李端的作品《过宋州》,其古诗全文如下:   睢阳陷虏日,外绝救兵来。   世乱忠臣死,时清明主哀。   荒郊春草遍,故垒野花开。   欲为将军哭,东流水不回。   【注释】   ⑴宋州: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南,唐时为睢阳郡治所在地,又名宋城   ⑵睢阳:即宋州   ⑶外绝:与外面断绝了联系,指贺兰进明未能给睢阳增派援军之事   ⑷世乱:指安史之乱。忠臣:指...
  • ·《睢阳陷虏日,外绝救兵来》--  “睢阳陷虏日,外绝救兵来”出自唐朝诗人李端的作品《过宋州》,其古诗全文如下:   睢阳陷虏日,外绝救兵来。   世乱忠臣死,时清明主哀。   荒郊春草遍,故垒野花开。   欲为将军哭,东流水不回。   【注释】   ⑴宋州: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南,唐时为睢阳郡治所在地,又名宋城   ⑵睢阳:即宋州   ⑶外绝:与外面断绝了联系,指贺兰进明未能给睢阳增派援军之事   ⑷世乱:指安史之乱。忠臣:指...
  • ·《胡腾儿,胡腾儿,家乡路断知不知》--  “胡腾儿,胡腾儿,家乡路断知不知”出自唐朝诗人李端的作品《胡腾儿》,其古诗全文如下:   胡腾身是凉州儿,肌肤如玉鼻如锥。   桐布轻衫前后卷,葡萄长带一边垂。   帐前跪作本音语,拈襟摆袖为君舞。   安西旧牧收泪看,洛下词人抄曲与。   扬眉动目踏花毡,红汗交流珠帽偏。   醉却东倾又西倒,双靴柔弱满灯前。   环行急蹴皆应节,反手叉腰如却月。   丝桐忽奏一曲终,呜呜画角城头...
  • ·《丝桐忽奏一曲终,呜呜画角城头发》--  “丝桐忽奏一曲终,呜呜画角城头发”出自唐朝诗人李端的作品《胡腾儿》,其古诗全文如下:   胡腾身是凉州儿,肌肤如玉鼻如锥。   桐布轻衫前后卷,葡萄长带一边垂。   帐前跪作本音语,拈襟摆袖为君舞。   安西旧牧收泪看,洛下词人抄曲与。   扬眉动目踏花毡,红汗交流珠帽偏。   醉却东倾又西倒,双靴柔弱满灯前。   环行急蹴皆应节,反手叉腰如却月。   丝桐忽奏一曲终,呜呜画角城...
  • ·《桐布轻衫前后卷,葡萄长带一边垂》--  “桐布轻衫前后卷,葡萄长带一边垂”出自唐朝诗人李端的作品《胡腾儿》,其古诗全文如下:   胡腾身是凉州儿,肌肤如玉鼻如锥。   桐布轻衫前后卷,葡萄长带一边垂。   帐前跪作本音语,拈襟摆袖为君舞。   安西旧牧收泪看,洛下词人抄曲与。   扬眉动目踏花毡,红汗交流珠帽偏。   醉却东倾又西倒,双靴柔弱满灯前。   环行急蹴皆应节,反手叉腰如却月。   丝桐忽奏一曲终,呜呜画角城...
  • ·《胡腾身是凉州儿,肌肤如玉鼻如锥》--  “胡腾身是凉州儿,肌肤如玉鼻如锥”出自唐朝诗人李端的作品《胡腾儿》,其古诗全文如下:   胡腾身是凉州儿,肌肤如玉鼻如锥。   桐布轻衫前后卷,葡萄长带一边垂。   帐前跪作本音语,拈襟摆袖为君舞。   安西旧牧收泪看,洛下词人抄曲与。   扬眉动目踏花毡,红汗交流珠帽偏。   醉却东倾又西倒,双靴柔弱满灯前。   环行急蹴皆应节,反手叉腰如却月。   丝桐忽奏一曲终,呜呜画角城...
  • ·《鸣骹直上一千尺,天静无风声更干》--  “鸣骹直上一千尺,天静无风声更干”出自唐朝诗人柳开的作品《塞上·鸣骹直上一千尺》,其古诗全文如下:   鸣骹直上一千尺,天静无风声更干。   碧眼胡儿三百骑,尽提金勒向云看。   【注释】   ①鸣骹:响箭   ②勒:有嚼口的马络头   【翻译】   响箭鸣叫着冲上云霄,草原之上无风,天地间一片安宁,显得响箭的声音更加清脆洪亮。数百个(有着碧绿眼珠的)矫健的外族骑士
  • ·《碧眼胡儿三百骑,尽提金勒向云看》--  “碧眼胡儿三百骑,尽提金勒向云看”出自唐朝诗人柳开的作品《塞上·鸣骹直上一千尺》,其古诗全文如下:   鸣骹直上一千尺,天静无风声更干。   碧眼胡儿三百骑,尽提金勒向云看。   【注释】   ①鸣骹:响箭   ②勒:有嚼口的马络头   【翻译】   响箭鸣叫着冲上云霄,草原之上无风,天地间一片安宁,显得响箭的声音更加清脆洪亮。数百个(有着碧绿眼珠的)矫健的外族骑士纷纷提...
  • ·《披君貂襜褕,对君白玉壶》--  “披君貂襜褕,对君白玉壶”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秋浦清溪雪夜对酒客有唱山鹧鸪者》,其古诗全文如下:   披君貂襜褕,对君白玉壶。   雪花酒上灭,顿觉夜寒无。   客有桂阳至,能吟山鹧鸪。   清风动窗竹,越鸟起相呼。   持此足为乐,何烦笙与竽。   【注释】   ⑴秋浦,县各,唐时隶池州。清溪在其北。《乐府诗集》:“《山鹧鸪》,羽调曲也。”   ⑵君,一作“我&rdq...
  • ·《雪花酒上灭,顿觉夜寒无》--  “雪花酒上灭,顿觉夜寒无”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秋浦清溪雪夜对酒客有唱山鹧鸪者》,其古诗全文如下:   披君貂襜褕,对君白玉壶。   雪花酒上灭,顿觉夜寒无。   客有桂阳至,能吟山鹧鸪。   清风动窗竹,越鸟起相呼。   持此足为乐,何烦笙与竽。   【注释】   ⑴秋浦,县各,唐时隶池州。清溪在其北。《乐府诗集》:“《山鹧鸪》,羽调曲也。”   ⑵君,一作“我&rdq...
  • ·《张公多逸兴,共泛沔城隅》--  “张公多逸兴,共泛沔城隅”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泛沔州城南郎官湖》,其古诗全文如下:   张公多逸兴,共泛沔城隅。   当时秋月好,不减武昌都。   四座醉清光,为欢古来无。   郎官爱此水,因号郎官湖。   风流若未减,名与此山俱。   【注释】   ⑴沔州:州治在今湖北武汉市汉阳。郎官湖:原名南湖,在今汉阳城内东南隅,明正德以后渐涸。   ⑵夜郎:今贵州省桐梓县一带。   ⑶张谓:...
  • ·《当时秋月好,不减武昌都》--  “当时秋月好,不减武昌都”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泛沔州城南郎官湖》,其古诗全文如下:   张公多逸兴,共泛沔城隅。   当时秋月好,不减武昌都。   四座醉清光,为欢古来无。   郎官爱此水,因号郎官湖。   风流若未减,名与此山俱。   【注释】   ⑴沔州:州治在今湖北武汉市汉阳。郎官湖:原名南湖,在今汉阳城内东南隅,明正德以后渐涸。   ⑵夜郎:今贵州省桐梓县一带。   ⑶张谓:...
  • ·《双桨来时,有人似、旧曲桃根桃叶。歌扇轻约飞花,蛾眉正奇绝》--  “双桨来时,有人似、旧曲桃根桃叶。歌扇轻约飞花,蛾眉正奇绝”出自宋朝诗人姜夔的作品《琵琶仙·双桨来时》,其古诗全文如下:   双桨来时,有人似、旧曲桃根桃叶。歌扇轻约飞花,蛾眉正奇绝。春渐远、汀洲自绿,更添了几声啼鴂。十里扬州,三生杜牧,前事休说。   又还是、宫烛分烟,奈愁里、匆匆换时节。都把一襟芳思,与空阶榆荚。千万缕、藏鸦细柳,为玉尊、起舞回雪。想见西出阳关,...
  • ·《春渐远、汀洲自绿,更添了几声啼鴂》--  “春渐远、汀洲自绿,更添了几声啼鴂”出自宋朝诗人姜夔的作品《琵琶仙·双桨来时》,其古诗全文如下:   双桨来时,有人似、旧曲桃根桃叶。歌扇轻约飞花,蛾眉正奇绝。春渐远、汀洲自绿,更添了几声啼鴂。十里扬州,三生杜牧,前事休说。   又还是、宫烛分烟,奈愁里、匆匆换时节。都把一襟芳思,与空阶榆荚。千万缕、藏鸦细柳,为玉尊、起舞回雪。想见西出阳关,故人初别。   【注释】 ...
  • ·《又还是、宫烛分烟,奈愁里、匆匆换时节。都把一襟芳思,与空阶榆》--  “又还是、宫烛分烟,奈愁里、匆匆换时节。都把一襟芳思,与空阶榆荚”出自宋朝诗人姜夔的作品《琵琶仙·双桨来时》,其古诗全文如下:   双桨来时,有人似、旧曲桃根桃叶。歌扇轻约飞花,蛾眉正奇绝。春渐远、汀洲自绿,更添了几声啼鴂。十里扬州,三生杜牧,前事休说。   又还是、宫烛分烟,奈愁里、匆匆换时节。都把一襟芳思,与空阶榆荚。千万缕、藏鸦细柳,为玉尊、起舞回雪。想见西...
  • ·《鸣骹直上一千尺,天静无风声更干》--  “鸣骹直上一千尺,天静无风声更干”出自唐朝诗人柳开的作品《塞上·鸣骹直上一千尺》,其古诗全文如下:   鸣骹直上一千尺,天静无风声更干。   碧眼胡儿三百骑,尽提金勒向云看。   【注释】   ①鸣骹:响箭   ②勒:有嚼口的马络头   【翻译】   响箭鸣叫着冲上云霄,草原之上无风,天地间一片安宁,显得响箭的声音更加清脆洪亮。数百个(有着碧绿眼珠的)矫健的外族骑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