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浩传

  殷浩,字深源,陈郡长平县人。父殷羡,字洪乔,就任豫章太守时,京城人士托他带往豫章的书信达百余封。行至石头时,将所带书信尽投入水中,说:“沉下去的自沉,浮上来的自浮,殷洪乔不做送信的邮差。”其资质性情孤高如此。死时为光禄勋。

  殷浩见识度量清明高远,年少负有美名,尤其精通玄理,与叔父殷融都酷爱《老子》、《易经》。殷融舌战辩论斗不过殷浩,著书立说则胜过殷浩。殷浩因此为那些风流辩wwW.SLkj.oRg士们所推崇。有人问殷浩:“将要做官而梦见棺材,将要发财而梦见大粪,这是为何?”殷浩回答说:“官本是臭腐之物,所以将要做官而梦见死尸;钱本是粪土,所以将要发财而梦见粪便。”时人以为这是至理名言。

  太尉、司徒、司空三府征召为官,殷浩都推辞不就。征西将军庾亮召为记室参军,后迁司徒左长史。安西将军庾翼又请做司马。任命为侍中、安西军司,殷浩都称病不就职。隐居荒山,将近十年,时人把他比做管仲、诸葛亮。王氵蒙、谢尚还探察他的出仕和退隐的动向,来预卜江东的兴亡。二人一同去看望殷浩,知道殷浩有坚定的避世志向。返回后,叹道:“殷浩不问世事,如何面对江东百姓!”庾翼给殷浩写信说:“当今江东社稷安危,内政委托褚裒、何充等诸位重臣,外事依仗庾氏、桓氏等几户大族,只怕难保百年无忧,国家破灭,危在旦夕。足下少负美名,十余年间,内外任职,而如今却想隐退世外,不问国事,这于理不合。再说,当代的大业,还须靠当代的杰士去完成,为什么一定要盲目追寻古人的风范!王夷甫是前朝的风流人物,但我始终鄙薄他追求虚名的行为。若以为当今世道非虞夏盛世,那么一开始就该超然物外不问乱世之事,然而王夷甫却极力谋取高位,树立名望,既是名位显赫,就该努力光大名教,全心治理天下,使乱世得以安定,可此时的王夷甫却又高谈老庄,说空终日,不务实际,虽说谈道,实长浮华空谈之风。及至晚年,声望犹存,却贪图安逸,害怕动乱,专谋自保,终为石勒所虏,身首异地。凡是明德君子,难道赞成这样做吗?而世人都认为他是对的。由此可知当今名实不符,空谈浮华之恶习未除。”殷浩执意不出山。

  建元初年(343),庾冰兄弟及何充等相继死去。简文帝当时为诸侯王,开始入朝执掌朝政。卫将军褚裒推荐殷浩,殷浩被征召为建武将军、扬州刺史。殷浩上疏辞让,并写信给简文帝,陈明心愿。简文帝答复道:“国家正当危难,衰败已到极点,幸而时有英才,不必寻访隐居奇贤。足下见识广博,才思练达,为国所用,足以经邦济世。如若再存谦让之心,一意孤行,我担心天下大事从此将要完结。如今国家衰微,朝纲不振,一旦亡国,恐怕死无葬身之所。由此说来,足下的去就关系到时代的兴废,时代的兴废事关社稷存亡。足下长思静算,就可以鉴别其中的得失。希望足下废弃隐居之心,遵循众人之愿。”殷浩再三辞让,从三月直至七月,才接受征召。

  其时,桓温平定了蜀地,威势大振,朝廷害怕他。简文帝因为殷浩极负盛名,朝野推戴,所以视殷浩为心腹之臣,以与桓温抗衡,于是殷浩与桓温彼此猜疑,相互不和。适逢殷羡病故,殷浩离职守孝。朝廷命蔡谟代管扬州,等待殷浩。殷浩服丧期满,朝廷征为尚书仆射,不就职。依旧为建武将军、扬州刺史,参与朝政。颍川人荀羡少负美名,殷浩召为部属,命他镇守义兴、吴郡,作为羽翼。王羲之私下劝说殷浩、荀羡,希望他们与桓温团结和好,不要内部制造矛盾,殷浩不听。

  石季龙死后,胡中大乱,朝廷想趁机收复关中、黄河一带的失地,于是以殷浩为中军将军、假节,都督扬、豫、徐、衮、青五州军事。殷浩接受朝廷之命,以收复中原为己任,上书北征许昌、洛阳。出发前,坠于马下,时人都以为不吉利。不久,殷浩以淮南太守陈逵、衮州刺史蔡裔为前锋,安西将军谢尚、北中郎将荀羡为督统,开始北伐,并开垦江西荒田千余顷,以备军粮。

  大军驻扎寿阳,殷浩暗中利诱苻健的大臣梁安、雷弱儿等,使他们刺杀苻健,事成后许以关右之地。当初,降将魏脱死后,其弟魏憬代领官职。姚襄杀魏憬,兼并其部众。殷浩十分反感,派龙骧将军刘启镇守谯郡,将姚襄迁到梁州。不久,魏氏子弟往来于寿阳,姚襄愈加猜疑惧怕。又不久,姚襄有些部下想归顺殷浩,为姚襄所诛杀,殷浩于是谋划除掉姚襄。适逢苻健杀大臣,苻健之侄苻眉从洛阳西逃,殷浩以为梁安等人刺杀苻健成功,请求进驻洛阳,修复陵园,命姚襄为前驱,冠军将军刘洽镇守鹿台,建武将军刘遁镇守仓垣,又请求解除他扬州刺史的职务,专镇洛阳,朝廷不许。殷浩到了许昌,正遇张遇反叛,谢尚又大败,只好退还寿阳。后又进军,驻扎山桑,又遇姚襄反叛,殷浩胆怯,丢下辎重,退守谯郡,器械军粮尽为姚襄所夺,士卒死伤、叛变者不计其数。殷浩派刘启、王彬之攻击姚襄于山桑,都被姚襄所杀。

  桓温素来忌恨殷浩,听说殷浩北伐失败,便上疏指责殷浩说:

  中军将军殷浩深受朝廷恩典,身居要职,朝廷对他宠信不疑,两次让他参与朝政,而他却不能恪守职分,擅自离任或超越他人职守,随心所欲。前司徒蔡谟,为人纯朴,坚持正义,位居台辅,为先帝之师、朝廷之元老,年至七十高龄,以礼请求隐退,即使天子临轩征召仍执意辞官,虽然不合朝廷旨意,但正足以显明谦让之风,弘扬优贤之礼。而殷浩无中生有,狡说诡辩,扰乱朝廷视听,致使蔡公险遭杀害。自羯胡衰亡以来,中原大地,群凶残杀不休,百姓涂炭,人人企盼官军去拯救他们。殷浩受命北伐,却无报仇雪耻之志,树立朋党,制造事端,终使仇敌大肆杀戮,奸逆蜂涌而起,华夏大地纷扰动乱,百姓困苦不堪。殷浩惧怕朝廷怪罪,为求恕罪,声张进讨敌寇。驻兵寿阳,却长期按兵不动,竭尽国库的资财、五州的人力,纠合无赖之徒,以求自强,封赏无定规,猜疑陷害无所顾忌。所以范丰之流反叛于芍陂,奇德、龙会作乱于身旁。羌帅姚襄率部归顺朝廷,将母弟送入京城做人质,殷浩不但不予以安抚,使之为朝廷效忠,反而设计陷害,两次派刺客行刺姚襄,被姚襄发觉。姚襄迫于无奈背叛朝廷。祸乱丛生,自殷浩开始。又不能乘势扫荡敌寇,放纵无能小人,施行残害奸计,致使朝廷大军惨败于梁国,自身狼狈于山桑,舟车焚烧,辎重丢弃一空,三军粮草,反而资助了敌寇,精甲利器,更是武装了盗贼。天怒人怨,成为大众所唾弃的对象,所带来的灾祸,将危及国家社稷,这正是臣之所以起居失措、惶恐不安的缘故。

  只有主持正义,才能训导人民,只有赏罚分明,才能众心同一。臣恭请陛下上追唐尧时代放逐的法典,下鉴春秋时代目中无君的事例。倘若陛下宽宏大量,不忍心诛杀殷浩,也应将他放逐到边远荒芜之地。这样做虽抵消不了殷浩弥天的罪责,但可以使后人引以为诫。

  殷浩竟被废为平民,迁至东阳郡信安县。

  殷浩年少时与桓温齐名,而两人却暗中争强斗胜。桓温曾经问殷浩:“你我相比,如何?”殷浩回道:“我与你交往非只一日,如果让我在你我之间选择的话,我宁愿做我自己。”桓温以豪杰自许,每每轻视殷浩,殷浩丝毫不惧怕桓温。到殷浩废为平民后,桓温对人说:“年幼时,我与殷浩共骑竹马,我抛弃离开,殷浩就上前拣取,因此殷浩不及我。”又对郗超说:“殷浩品格高洁,能言会道,假使让他做尚书令和仆射,足以成为朝廷百官的楷模,朝廷用才不当,以致有今日。”

  殷浩虽被放逐,但无任何怨言,神情坦然,一切听天由命,依旧不废谈道咏诗,即使自家亲人也看不出他有什么被流放的悲伤。只是整天用手在空中写“咄咄怪事”四个大字而已。殷浩的外甥韩伯,素来为殷浩所赏识和喜欢,他随殷浩同到放逐之地,一年后回京,殷浩送到水边,吟咏曹颜远的诗道:“富贵他人合,贫贱亲戚离。”吟罢竟然抽泣哽咽,潸然泪下。后桓温打算让殷浩作尚书令,派人送信给殷浩,殷浩欣然答应。摊开纸张准备写回信,顾虑其中有诈,心中犹豫不决,摊开纸张又闭合,再开再合,如此往复几十次,最终给桓温回了一封空白信函,使桓温大失所望,从此两人绝交。永和十二年(356),殷浩去世。

殷浩传相关信息

  • ·《何充传》--  何充,字次道,庐江郡县人,为曹魏光禄大夫何祯的曾孙。祖父何恽,做过豫州刺史。父何睿,做过安丰太守。何充风韵深沉高雅,以文章德行著称。最初任大将军王敦的属官,转任主簿。王敦之兄王含当时为庐江太守,贪污腐败,行为不检,王敦曾于座中向众人称道:“家兄在郡为官,肯定清廉,庐江人士倍加称赞。”何充正色道:“我何充wwW.SLkj.oRg就是庐江人,所听到的与大将军所言不同。”王敦默然不...
  • ·《顾众传》--  顾众,字长始,吴郡吴县人,为骠骑将军顾荣的族弟。父顾礻必,为交州刺史,有文武才干。顾众过继给伯父,伯父早死,侍奉伯母以孝闻名。光禄卿朱诞器重他。州府召他为主簿,举为秀才,任命为余杭、秣陵令,他一概不就。晋元帝为镇东将军时,召顾众为参军。因讨伐华轶有功,被封为东乡侯,任丞相掾。   顾皉死后,交州人立wwW.SLkj.oRg顾众之兄顾寿为刺史,不久顾寿为州里奸人所害。顾众前往交州奔丧,正遇上杜之乱,颠沛...
  • ·《王彪之传》--  王彪之,字叔武。二十岁时鬓发胡须皆变白,当时人称他王白须。最初拜官为佐著作郎、东海王文学。堂伯王导对他说:“吏部打算让你任尚书郎,你有希望做诸王的佐吏呀!”王彪之说:“职位的高低不足计较,自当在当朝任职。至于超格升迁,并非我的愿望。”于是王彪之就做了尚书郎。镇军将军、武陵王司马日希召他做司马,累迁wwW.SLkj.oRg为尚书左丞、司徒左长史、御史中丞、侍中、廷尉...
  • ·《王述传》--  王述,字怀祖。年幼死父,侍奉母亲享有孝子之名。安于贫困,节俭持家,不追求名誉和官爵。性格沉静,宾客们常纵情辩论,异端邪说并起,而王述却静静的不发一言。年少继承父亲的封爵。年至三十,还未出名,有人说他痴呆。司徒王导以本族门中之人召为中兵属。王述求见时,王导别无他言,只问江东的米价。王述瞪大两眼不予回答。王导说:“王掾wwW.SLkj.oRg不痴,人们为何说他痴呢?”平常见王导发言,满座宾...
  • ·《庾亮传》--  庾亮字元规,明穆皇后之兄。父亲庾琛,事迹在《外戚传》中。庾亮姿容俊美,善于言谈议论,又喜好老庄之学,为人严肃庄重,一举一动遵礼而行,即使闺阁之中,也并不需严教而自守礼法。当时人们将他和夏侯玄、陈群相比。十六岁时,东海王司马越要辟他为掾,没有接受,随其父住在会稽,俨然自守。人们都有些顾忌他的方正严峻,不敢随便接近他。   元帝为镇东大将军时,闻庾亮之名,辟为西曹掾。到相见时,看到庾亮的仪表...
  • ·《葛洪传》--  葛洪字稚川,丹杨句容人。祖父葛系,在吴国担任过大鸿胪。父亲葛悌,吴国灭后入仕晋,任过邵陵太守。葛洪从小就刻苦好学,家中贫穷,自己白天上山打柴以换取笔墨纸张,夜晚读书抄写记诵,于是以精通儒学而知名于世。他性格清淡寡欲,没有玩耍之类的爱好,不知道棋盘上有多少条线,也不知扌雩之类的赌具叫什么名称。葛洪为人木讷少言,不好名利wwW.SLkj.oRg,时常闭门不出,也很少有交游。他曾在余杭山见到何幼道和...
  • ·《郭璞传》--  郭璞字景纯,河东郡闻喜县人。父亲郭瑗,任尚书都令史。当时尚书杜预对朝廷制度进行了一些增减调整,郭瑗常常予以辩驳纠正,因此以公正端方著称,后死在建平wwW.SLkj.oRg太守任上。郭璞喜好经书学术,学问渊博而有大才,但不善于语言表达,他的词赋自中兴以来首屈一指。他喜好古文奇字,精通阴阳术数及历法算学。有一个叫郭公的人,客居于河东,精通卜筮之术,郭璞跟从他学习卜筮。郭公授予他《青囊中书》九卷...
  • ·《周硵传》--  周岂页字伯仁,是安东将军周浚的儿子。少年时便有很高的声誉,神采俊秀,虽同辈之人相互亲昵狎玩,但却不敢轻慢放肆地对待周岂页。同乡人司徒掾贲嵩有清高的节操,见到周岂页,惊叹道:“汝颍之地本来多生奇士,好久以来雅道不兴,今天又见到了周wwW.SLkj.oRg伯仁,将会重振风雅,清我邦族。”广陵戴若思是东南名士,有美名,举秀才后入洛阳,平时听到周岂页的大名,专门去拜见他,相对而坐好久,直到离开时,也...
  • ·《殷浩传》--  殷浩,字深源,陈郡长平县人。父殷羡,字洪乔,就任豫章太守时,京城人士托他带往豫章的书信达百余封。行至石头时,将所带书信尽投入水中,说:“沉下去的自沉,浮上来的自浮,殷洪乔不做送信的邮差。”其资质性情孤高如此。死时为光禄勋。   殷浩见识度量清明高远,年少负有美名,尤其精通玄理,与叔父殷融都酷爱《老子》、《易经》。殷融舌战辩论斗不过殷浩,著书立说则胜过殷浩。殷浩因此为那些风
  • ·《谢尚传》--  谢尚,字仁祖,为豫章太守谢鲲之子。从小就有孝亲之情。七岁丧兄长,其哀恸之态超出礼法,亲戚无不感到奇异。到八岁,显得聪明早熟。谢鲲曾携带谢尚为宾客饯行,有客人说:“这小儿乃是座中的颜回啊。”谢尚应声答道:“座中无仲尼,怎能辨别出颜回!”一席宾客无不惊叹。十余岁,逢父丧,丹杨尹温峤来家吊唁,谢尚号啕大哭,哀伤至极。之后擦干眼泪诉说经过,举止言语大异于寻常儿童,温峤十分看...
  • ·《谢安传》--  谢安,字安石,为谢尚的堂弟。父谢裒,官至太常卿。谢安四岁时,谯郡桓彝见之惊叹说:“此儿风神秀丽清朗,将来不会比王东海差。”到童年,神态沉着,思维敏捷,风度条畅,善于行书。少年时拜访王氵蒙,与王氵蒙清谈多时,离去后,王氵蒙之子wwW.SLkj.oRg王修说:“刚才谈话的客人是什么样的大人物?”王氵蒙说:“此客勤勉不倦,日后定将咄咄逼人。”王导也十分器重他。因此,谢安年少就负...
  • ·《谢琰传》--  谢琰,字瑗度。年轻时,以节操和才干著称,风姿俊美。与堂兄护军将军谢淡虽为近邻,但从不来往,同宗族里的子弟只与几个有才气负美名的交往。拜官著作郎,转任秘书丞,累迁散骑常侍、侍中。淝水之战,谢安认为谢琰具有军政才干,任命他为辅国将军,率精兵八千,与堂兄谢玄一道冲锋陷阵大破苻坚,以战功封望蔡公。不久逢父谢安去世而离职守孝,服丧期满,任命为征虏将军、会稽内史。不久,征召为尚书右仆射,兼太子詹事...
  • ·《谢玄传》--  谢玄,字幼度。年少时便聪慧过人,与堂兄谢朗皆为叔父谢安所器重。谢安曾训诫约束子侄们,说:“你们怎样参与世事,而且做得让人满意?”众子侄都不知如何回答。谢玄答道:“譬如芝兰玉树,我会尽力使它们生长在自家的堂前阶下。”谢安十分高兴。谢玄年少时喜欢佩带紫罗香囊,谢安为此忧虑,而又不想伤害谢玄的心,便采用赌博的方式赢得香囊,立即焚毁,自此谢玄就戒掉了这一嗜好。   年长...
  • ·《王羲之传》--  王羲之,字逸少,为司徒王导之侄。祖父王正,曾做过尚书郎。父亲王旷,做过淮南太守。元帝司马睿建立东晋之初,王旷有拥戴之功。王羲之年幼时说话有点口吃,人们并不觉得他有什么超出常人之处。十三岁时,曾去拜访周岂页,周岂页仔细打量他,深感他非同寻常。当时,酒席上烤牛心这道菜最为珍贵,客人们还未品尝,周岂页先割下一块递给王羲之,从此开始显名于世。成年后,能言善辩,以耿直刚正著称,尤其擅长隶书,达到前...
  • ·《王献之传》--  王献之,字子敬。少负盛名,高超不凡,放达不羁,虽终日在家闲居,但形貌举止并不显得懒散,才华气度超过同时代人。几岁时,曾观看门生扌雩,说:“南边将要失利。”门生说:“这小儿郎管中窥豹,略见一斑呢。”王献之发怒道:“我远的不及荀奉倩,近的比不上刘真长。”言罢拂袖而去。曾与兄长王徽之、王操之一wwW.SLkj.oRg起拜访谢安,两位兄长多谈世俗事,王献之只随便说了几句问候...
  • ·《桓宣传》--  桓宣,谯国钅至县人。祖父桓诩,做过义阳太守。父桓弼,官至冠军长史。桓宣志在创业济时,心地忠厚纯正,为晋元帝丞相舍人。   当时北方坞主张平自称豫州刺史,樊雅自号谯郡太守,各自占据一城,拥有部众数千人。晋元帝因桓宣忠厚讲信用,又与张平、樊雅同州同里,便改任桓宣为参军,让他去劝降张平、樊雅。张平、樊雅派军主簿随同桓宣到丞相府接受辖制,晋元帝封他们为四品将军,令他们各率其部众,防守北方边地...
  • ·《桓伊传》--  桓伊,字叔夏。父桓景,有用世济时之才干,官至侍中、丹杨尹、中领军、护军将军、长社侯。   桓伊有军事才略,聪慧过人,简朴真率,为王氵蒙、刘忄炎所器重,多次参与各州府军事,累迁大司马参军。当时前秦苻坚强盛,边郡多战事,朝廷选拔能御敌边疆的将帅,桓伊当选,被任命为淮南太守。因抚军御敌有方,晋升为都督豫州之十二郡扬州之江西五郡军事、建威将军、历阳太守,淮南太守之职依旧保留。与谢玄联合打败贼...
  • ·《殷浩传》--  殷浩,字深源,陈郡长平县人。父殷羡,字洪乔,就任豫章太守时,京城人士托他带往豫章的书信达百余封。行至石头时,将所带书信尽投入水中,说:“沉下去的自沉,浮上来的自浮,殷洪乔不做送信的邮差。”其资质性情孤高如此。死时为光禄勋。   殷浩见识度量清明高远,年少负有美名,尤其精通玄理,与叔父殷融都酷爱《老子》、《易经》。殷融舌战辩论斗不过殷浩,著书立说则胜过殷浩。殷浩因此为那些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