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曾传

  何曾字颖考,陈国阳夏人。父亲何夔,是魏朝太仆、阳武亭侯。何曾少年袭爵位,好学博闻,与同郡袁侃齐名。魏明帝做平原侯时,何曾为平原侯文学。魏明帝即位,多次升迁为散骑侍郎、汲郡典农中郎将、给事黄门侍郎。曾向皇帝上疏请求整顿地方官吏,以安百姓(原文略)。不久,迁为散骑常侍。

  宣帝司马懿将伐辽东,何曾向魏帝上疏请求派遣监军或副将同行,以防意外(原文略),魏帝没有接受这个意见。后来出补河内太守wWw.SLkj.oRg,在任期间素有威严的称誉。后征入朝中作侍中,母亲去世时,离职守丧。

  嘉平年间(249~254),为司隶校尉。抚军校事尹模,倚仗权势,作威作福,巧取豪夺,朝野人士都惧怕他,无人敢言。何曾上奏朝廷,弹劾尹模,受到朝中大臣的称赞。当时曹爽专权,宣帝以病为由不涉朝政,何曾也称病引退。曹爽被杀,他才起来履行公事。魏帝被废黜,何曾也参与了谋划。

  当时步兵校尉阮籍自负有才,行为放荡,为母居丧不守礼制。何曾在文帝司马昭面前当面质问阮籍说:“卿放纵情欲违背礼制,是伤风败俗之人,当今忠贤之臣执政,对臣僚要根据名实综合考核,像卿这种做法,是不可提倡的。”事后又对文帝说:“您正以孝治天下,却听凭阮籍守丧期间在您座旁饮酒吃肉。应该把他放逐到荒远的边疆,不要让他污染华夏。”文帝说:“此人如此瘦弱多病,君不能看在我面上容忍他吗?”何曾又引经据典,指责阮籍,辞理很严厉。文帝虽然没有听他的,当时人们颇为敬畏他。

  毋丘俭被杀,他的儿子毋丘甸、妻子荀氏应株连处死。荀氏的族兄荀岂页、族父荀虞都与景帝司马师有姻亲关系,共同向魏帝上表,乞求饶荀氏命。魏帝下诏让荀氏离婚。荀氏所生女毋丘芝为颍川太守刘子元妻,也株连判死刑,因怀孕囚于监中。荀氏去信向何曾求情说:“毋丘芝囚在廷尉狱中,命运可知,死亡计日可待。我请求去做官婢,以赎毋丘芝一命。”何曾哀怜他们母女,上递状辞请求复议,朝廷议论都以为何曾的意见正确,于是修改了法律条文。何曾等语在《刑法志》中。

  何曾在司隶任职多年,迁升为尚书。正元年间(254~256),为镇北将军、都督河北诸军事、假节。将要赴任,文帝让武帝司马炎、齐王司马攸送数十里。何曾为宾客准备了有太牢的丰盛宴席,侍从吏卒无不吃饱喝醉。武帝从何曾那里出去,又去拜访何曾的儿子何劭。何曾事先训诫儿子说:“客人一定会拜访你,你事先要做好周密准备。”何劭不戴冠不束带,让武帝留在他住处很久,何曾严厉训斥了何劭。何曾就是这样受到司马氏的器重。后来迁为征北将军,晋封为颍昌乡侯。咸熙初(264),拜为司徒,改封为朗陵侯。司马昭做晋王时,何曾与高柔、郑冲都是三公,入见晋王时,何曾独自下拜,以表示最高敬意,高、郑二人仅作揖罢了。

  司马炎继承晋王位,以何曾为晋丞相,加侍中,与裴秀、王沈等劝晋王称帝代魏。晋王受禅即帝位后,拜何曾为太尉,晋爵为公,食邑一千八百户。武帝泰始初年(265),皇帝下诏(诏文略),任命何曾为太保。过了很久,又让何曾以太保本官兼司徒。何曾坚决辞让,皇帝不许,派遣散骑常侍以圣旨告谕,何曾才就职。后又进位太傅。

  何曾因为年老,多次请求让位。皇帝下诏不许,并说:“鉴于司徒所掌管的事务繁多,不可久劳老臣,现晋何曾为太宰,侍中如故。朝会时可佩剑、穿薄底鞋、坐轿子上殿,如汉相国萧何、田千秋、魏太傅钟繇的例子。赐给钱一百万,绢五百匹,八尺的床一张,以及与床相配套的帐、席、褥。府中置长史、掾属、祭酒及员吏,按旧制行事。所供给的亲兵官骑和从前一样。主管此事的人按典制依次配置,务求优厚完备。”以后每次召见,令其自带平时喜欢的饮食衣服器物,使两个儿子侍从。

  咸宁四年(278),何曾死,终年八十岁。武帝在朝堂穿孝服哀悼,赐给棺材一副,朝服一具,衣服一套,钱三十万,布一百匹。将葬时让礼官议论何曾的谥号,博士秦秀提议谥为“缪丑”,武帝不采纳,下策命谥为“孝”。太康末年(289),何曾之子何劭自己上表改谥为“元”。

  何曾性极孝,闺房私事也很严谨,从少年至成年,不追求声色享受。年老之后,与妻子相见,总是衣冠整齐,相待如宾。自己南面而坐,妻子北面再拜,然后上酒,饮酒罢即出去。一年中如此见面应酬不过两三次。司隶校尉傅玄曾经撰文称赞何曾与荀岂页的孝行(傅文略)。

  然而何曾又喜好豪华奢侈,衣食陈设务求奢华。帷帐车服都奢华绮丽到极点,膳食滋味超过帝王之家。平时在宫中与皇帝聚会,不吃宫中太官所设的饮食,皇帝常派人到他家取他喜欢吃的食物。蒸饼上不做十字样的花纹就不吃。他的伙食一天要花一万钱,他还不满意,说:“没有值得下筷子的东西!”下边人呈报文书如用小纸,他就令记室不要上报。刘毅等人多次上奏弹劾何曾奢侈无度,武帝以为他是重臣,从不过问。

  都官从事刘享曾上书弹劾何曾奢华,用铜钩和丝带拉车,在牛的蹄角上装饰美玉。后来何曾征召刘享作掾属,有人劝刘享不要应征,刘享以为何曾会秉公办事,不会借公事报私怨,即应召。何曾借一件小事,用棍棒把刘享痛打一顿,作为惩罚。此人表面宽厚而内心刻毒,多有类似这样的例子。当时司空贾充权势可与皇帝相比,何曾便低三下四,依附于他。贾充与庾纯因饮酒发生争执,何曾在评议这件事时,偏袒贾充而压抑庾纯,因而受到正直人士的非议。何曾有两个儿子:何遵、何劭,何劭嗣爵。

何曾传相关信息

  • ·《王祥传》--  王祥字休征,琅王牙临沂人,是汉谏议大夫王吉的后代。祖父王仁是青州刺史。父亲王融,公府召他做官,未去就职。   王祥性情非常孝顺。母亲早死,继母朱氏对他不慈爱,多次在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所以父亲也不喜欢他,常使他打扫牛圈,王祥更加恭谨。父母有病时日夜伺候,不脱衣睡觉,汤药必自己先尝。母亲想吃鲜鱼,当wWw.SLkj.oRg时天寒冰冻,王祥脱下衣服,准备砸冰捕鱼,忽然冰块融化,跳出两条鲤鱼,王祥拿着鲤鱼回...
  • ·《康献褚皇后传》--  康献褚皇后名蒜子,河南阳翟人。父亲褚裒,见《外戚传》。皇后聪明有才识。少年时以名家女身份选为琅王牙王司马岳的妃子。康帝司马岳即位,立为皇后,封皇后母谢氏为寻阳乡君。   穆帝司马聃即位后,尊皇后为皇太后。当时穆帝年幼,未亲掌朝政。领司徒蔡谟等上奏说:“嗣位的皇帝自幼聪明过人,继承皇位,天下归心,万民仰赖。太后陛下为妇道规范,女中楷模,超过文王之妃太姒。昔日涂山氏使夏禹业绩光...
  • ·《武悼杨皇后传》--  武悼杨皇后名芷,字季兰,小字男胤,是杨元后的叔伯妹妹。父亲杨骏,另有传。咸宁二年(276)立为皇后。温顺有妇德,美名播于后宫,很得武帝宠爱。生渤海殇王,早死,后无子。太康九年(288),皇后率领内外夫人及受封命妇,亲自到西郊采桑养蚕,并赏赐给夫人们不同数量的绢帛。   太子妃贾氏性忌妒,武帝准备废她。皇后对武帝说:“贾充有功于社稷,即使数世之后,有过犹当宽恕,何况贾妃是其亲女,又是妇女之间的忌...
  • ·《宣穆张皇后传》--  宣穆张皇后名春华,河内平皋人。父亲张汪,是曹魏时粟邑县令;母亲河内山氏,是魏司徒山涛父亲的叔伯姊妹。皇后少年即有德行,智慧胆识超过常人,婚后生景帝司马师、文帝司马昭、平原王司马干、南阳公主。   宣帝司马懿开始拒绝魏武帝的招聘,装疯卖傻。一次,他在外面晒书,忽遇暴雨,忘记自己是“疯子”,起来收书,只有一个婢女看见此事,皇后怕事泄遭祸,于是便杀了这个婢女以灭口,而自己代替婢女烧...
  • ·《恭帝纪》--  恭帝名德文,字德文,是安帝的同母弟。初封琅王牙王,历任中军将军、散骑常侍、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领司徒、录尚书六条事。安帝元兴初年(402~404),迁为车骑大将军。桓玄执政时,进位为太宰,加衮冕之服,用绿色印带。桓玄篡位,以帝为石阳县公,与安帝一起住在寻阳。桓玄失败后随桓玄到江陵。桓玄被杀,桓振突然来到,跃马挥戈,直至阶下,目对安帝说:“我桓家有何对不起国家,而遭如此屠灭?”恭...
  • ·《安帝纪》--  安皇帝名叫司马德宗,字德宗,孝武帝的大儿子。太元十二年(387)八月十八日,立为皇太子。太元二十一年(396)九月二十日,孝武帝死。二十一日,太子登上皇帝位,大赦天下。二十三日,任司徒、会稽王司马道子为太傅,代理政事。十月初四,把孝武皇帝安葬在隆平陵。下大雪。   隆安元年(397)正月初一,天子加冠冕,文武官员增位一等。太傅、会稽王司马道子叩头归还朝政。任尚书左仆射王纂为尚书令,领军将军王国...
  • ·《孝武帝纪》--  孝武皇帝名曜,字昌明,是简文帝司马昱的第三个儿子。兴宁三年(365)六月十二日,始封为会稽王。   咸安二年(372)秋七月二十八,立为皇太子。这一天,简文帝驾崩,太子即皇帝位。下诏书说:“朕以不幸,忽逢丧事,呼天抢地,不知所诉。年龄幼弱,国势垂危,深深感到社稷之重,忧虑不能担当重任。仰赖祖宗显灵,积德享祀,先帝风俗敦厚古朴,圣明的道德教化,流传在民间。宰辅英明贤德,勋高德重。接受遗命,实赖众人匡...
  • ·《明帝纪》--  明皇帝名绍,字道畿,是元帝的长子。幼年聪明,受到元帝特殊的宠爱。年方数岁时,元帝闲坐,将他放置在膝前,正遇长安使者来,因问明帝说:“你说日与长安哪个远?”明帝回答说:“长安近,不曾听说过人从日边来,由此可以知道了。”元帝觉得奇异。第二天,群臣宴会时又问他这个问题,回答说:“日近。”元帝脸色一变说:“怎么和昨天说的不同呢?”明帝回答说:“抬头就望...
  • ·《何曾传》--  何曾字颖考,陈国阳夏人。父亲何夔,是魏朝太仆、阳武亭侯。何曾少年袭爵位,好学博闻,与同郡袁侃齐名。魏明帝做平原侯时,何曾为平原侯文学。魏明帝即位,多次升迁为散骑侍郎、汲郡典农中郎将、给事黄门侍郎。曾向皇帝上疏请求整顿地方官吏,以安百姓(原文略)。不久,迁为散骑常侍。   宣帝司马懿将伐辽东,何曾向魏帝上疏请求派遣监军或副将同行,以防意外(原文略),魏帝没有接受这个意见。后来出补河
  • ·《石崇传》--  石崇字季伦,生于青州,所以小名叫齐奴。小时敏捷聪明,有勇有谋。父亲石苞临终时将财物分给诸子,独不给石崇。母亲向石苞请求,石苞说:“这孩子虽小,以后他自己是能得到财富的。”二十多岁就做修武令,以有才能著名。后入京为散骑郎,迁为城阳太守。伐吴有功,封安阳乡侯。在郡时虽有职务,仍好学不倦。后因疾病自求解职。不久又拜wWw.SLkj.oRg为黄门郎。后迁为散骑常侍、侍中。   石崇兄石统...
  • ·《羊祜传》--  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祖辈世世代代做二千石一级的官,到羊祜已经九代,都以清廉而有德操著称于世。祖父羊续,在汉代做南阳太守,父亲羊磜,任上党太守。羊祜是汉末蔡邕的外孙,与景献皇后是同母姊弟。   羊祜十二岁时父亲去世,守孝超过一般礼制,后来侍奉叔父羊耽也很恭谨。羊祜少年时期曾在汶水河畔游玩,遇到一个老人对他说:“你这孩子相貌不凡,不到六十岁,必然为天下建立大功。”说完即离...
  • ·《杜预传》--  杜预字元凯,京兆杜陵人。祖父杜畿,是魏尚书仆射。父亲杜恕,是幽州刺史。杜预博学多所通晓,明于国家兴废之道,常说:“立德是我不能做到的,立功立言差不多可以做到。”当初,杜预的父亲与宣帝司马懿不和,被幽禁而死,所以杜预长久不得调升。   文帝嗣位,杜预娶文帝的妹妹高陆公主为夫人,开始拜为尚书郎,继承祖父丰乐亭侯的爵位。在职四年,转为参相府军事。钟会伐蜀,以杜预为镇西长史。钟会谋反...
  • ·《裴秀传》--  裴秀字季彦,河东闻喜人。祖父裴茂,是汉尚书令。父亲裴潜,是魏尚书令。裴秀少年好学,有风度节操,八岁能写文章。叔父裴徽有大名,宾客很多。裴秀年十余岁,有些拜访裴徽的客人,出来后又去拜访裴秀。然而裴秀母亲出身微贱,嫡母宣氏对她无礼,曾使她给客人端饭菜,客人见她后都站起来致礼。裴秀母亲说:“我这样微贱,客人致礼应当是为小儿的缘故啊。”宣氏知道此事后,就不再轻视她了。当时人们有句...
  • ·《裴磝传》--  裴輎字逸民,有雅量而见识高远,通古博今,从小知名于世。御史中丞周弼见到他感叹道:“裴輎像一座武库,各种兵器齐全,是当世的豪杰啊!”贾充是裴輎的姨父,上表说:“裴秀有辅佐王室的功勋,不幸嫡子早死,遗孤细弱。裴輎才德英茂,足以使嗣国兴隆。”皇帝下诏让裴輎袭爵,裴輎坚意辞让,皇帝不许。太康二年(281),征召为太子中庶子,迁为散骑常侍。惠帝即位,转任国子祭酒,兼右军将军。   当初,...
  • ·《卫磞传》--  卫馞字伯玉,河东安邑人。高祖卫诇,汉明帝时因精于儒学自代郡征召,行至河东安邑死于途中,皇帝将他死的地方赐给他做安葬的墓地,子孙也就在此地安家。父亲卫觊,是魏尚书。卫馞十岁丧父,尽孝道超过常人。性格正直沉静善辨事理,以明智多识清廉公允而著称。继承了父亲的爵位阌乡侯。二十岁为魏尚书郎。当时魏法苛严,母亲陈氏为他担心,经卫馞自己请求,转徙为通事郎,又转为中书郎。当时权臣专政,卫馞在权臣...
  • ·《张华传》--  张华字茂先,范阳方城人。父亲张平,是渔阳郡守。张华少年孤贫,自己牧羊,同郡人卢钦见了张华后很器重他。同乡人刘放也以为张华有奇才,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张华的学识优异而渊博,辞藻和顺而华丽,聪敏而多才,图卦谶纬方技之类的书无不详览。少年即注意修身,言行谨慎,举止必合乎礼度。见义勇为,周济危难。器量宽阔,胆识弘大,当时的人多不能测其高深。   开始未为人所知,作《鹪鹩赋》以自说,其辞为:   ...
  • ·《王沈传》--  王沈字处道,太原晋阳人。祖父王柔是汉时匈奴中郎将,父亲王机是魏东郡太守。王沈少年失去父母,为叔父司空王昶所收养,侍奉叔父和父亲一样,尽心侍奉继母与寡嫂,以孝义著称。好读书,善写文章。大将军曹爽征召为掾属。多次迁升至中书门下侍郎。曹爽被杀,因为王沈是曹爽的故吏,被免职。后来又被起用治书侍御史,转为秘书监。魏正元年间(254~256),迁为散骑常侍、侍中,掌管著作。与荀岂页、阮籍共同编撰《魏...
  • ·《何曾传》--  何曾字颖考,陈国阳夏人。父亲何夔,是魏朝太仆、阳武亭侯。何曾少年袭爵位,好学博闻,与同郡袁侃齐名。魏明帝做平原侯时,何曾为平原侯文学。魏明帝即位,多次升迁为散骑侍郎、汲郡典农中郎将、给事黄门侍郎。曾向皇帝上疏请求整顿地方官吏,以安百姓(原文略)。不久,迁为散骑常侍。   宣帝司马懿将伐辽东,何曾向魏帝上疏请求派遣监军或副将同行,以防意外(原文略),魏帝没有接受这个意见。后来出补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