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战

  【原文】
  凡战,若敌众我寡,敌强我弱,兵势不利;彼或远来,粮饷不绝,皆不可与战,宜坚壁持久以敝之,则敌可破。法曰:“不战在我。”①唐武德中,太宗帅兵渡河东讨刘武周。江夏王李道宗②时年十七,从军,与太宗登玉壁城③观贼阵,顾谓道宗曰:“贼恃其众,来邀我战,汝谓如何?”对曰:“群贼锋不可当,易以计屈,难以力争。今深沟高垒,以挫其锋,乌合之徒,莫难持久,粮运将竭,当自离散,可不战而擒也。”太宗曰:“汝见识与我相合。”后果食尽夜遁,追入介州④,一战败之。⑥
  【注释】
  ①不战在我:语出《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卷下,但与原文略异。原文为:“夫不战者,在我。”②李道宗:唐宗室东平王李韶之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封略阳郡公;次年,从李世民讨刘武周有功,拜为灵州总管。贞观初,从李靖破突厥功着,升任礼部尚书,改封江夏王。③玉壁城:军事重镇。故址在今山西稷山西南。④介州:州名。故址在今山西介休。⑤本篇史例出自《旧唐书·李道宗传》;又见《新唐书·李道宗传》。
  【翻译】
  大凡战争,如果处于敌众我寡、敌强我弱,兵力对比于我不利的形势下,或者敌人虽远道而来但粮饷供应源源不断,对于此种敌人我都不可立即与其进行决战,而应当坚守壁垒,持久防御以消耗和拖垮敌人。这样,就可以最后打败敌人。诚如兵法所说:“不轻易与敌决战的主动权要牢牢掌握在我手中。”唐朝武德二年,秦王李世民奉命率军东渡黄河讨伐割据势力刘武周。江夏王李道宗当时十七岁,随军从征,与李世民一道登上玉壁城,观察当面敌人阵势。世民回过头来问道宗说:“敌人依仗其兵多势众,企图与我军决战,你说我们应当怎么办?”道宗回答说:“敌人锋芒正锐不可直接抵挡,但容易以计谋屈服它,难以单凭武力同它争胜。现在我们采取固守深沟高垒的方针,便可挫杀敌人锋芒;敌人虽多但属乌合之众,不能持久作战,等到其粮草耗尽,必定自然离散,那时我们将不战而擒获敌人。”世民称赞地说:“你的见解与我的想法完全相合。”其后,敌人果然粮尽而连夜北逃,李世民率军追到介州,一战而把刘武周军打得大败。
  【解析】
  本篇以《不战》为题,乃取“不急于决战”之意,其要旨是阐述何种条件下采取持久防御作战的问题。它认为,对于兵力强大之敌,或是远道而来且粮饷供应充足的进攻之敌,不可马上同它进行决战,应当凭垒固守,持久防御,以待敌敝而反攻之,就可打败敌人。本篇所引“不战在我”系《唐李问对》中的李靖语。这里所说的“不战”,是就把握与敌决战的时机而言,并非是指不与敌人作战。就是说,根据敌我双方力量对比和战场的WWw.slkj.oRg实际态势,已经知道自己不能一下子打败敌人,就应当避免与敌速战速决,采取持久防御的方针,固守壁垒以消耗和疲惫敌人,从而为最终反攻歼敌创造有利条件。显而易见,本篇这种根据战争的客观实际,主动把握决战时机的思想,是值得肯定的。唐高祖武德二年(公元619年)九月,唐将裴寂率军进攻刘武周,败于度索原(今山西介休东南),刘武周乘势率军进逼河东地区。同年十一月,秦王李世民奉命率军东渡黄河拒之,进至柏壁。刘武周恃众寻找唐军决战,李世民识破其企图,乃采取“深沟高垒,以挫其锋”的持久防御方针,以消耗和疲惫敌人。经过半年时间,迫使刘武周军力疲粮尽而不得不撤退北遁。李世民见反攻决战时机已经成熟,于是连夜率军紧追不舍,并于介州一战而歼灭之,创造了坚壁不战、持久疲敌的成功战例。

不战相关信息

  • ·《归战》--  【原文】   凡与敌相攻,若敌无故退归,必须审察,果力疲粮竭,可选轻锐蹑之。若是归师,则不可遏也。法曰:“归师勿遏。”①汉献帝建安三年,曹操围张绣②于穣③。刘表④遣兵救之,绣欲安众⑤守险,以绝军后。操军不得进,前后受敌,夜乃凿险〔为地道〕伪遁,伏兵以待。绣悉兵来追,操纵奇兵〔步骑〕夹攻,大败之。谓荀彧⑥曰:“虏遏我归师,而与吾死地〔战〕,吾是以〔知〕胜矣。”⑦   【注...
  • ·《逐战》--  【原文】   凡追奔逐北,须审真伪。若旗齐鼓应,号令如一,纷纷纭纭,虽退走,非败也,必有奇也,须当虑之。若旗参差而不齐,鼓大小而不应,号令喧嚣而不一,此真败却也,可以力逐。法曰:“凡从勿怠,敌人或止于路,则虑之。”①唐武德元年,太宗征薛仁杲②,其将宗罗睺拒之,大破于浅水原③。太宗帅骑追之,直趋折墌④围之。仁杲将多临阵来降,复还取马,太宗纵遣之。须臾,各乘马至。太宗具知仁杲虚实,乃进兵合围...
  • ·《气战》--  【原文】   夫将之所以战者,兵也;兵之所以战者,气也;气之所以盛①者,鼓也。能作士卒之气,则不可太频,太频则气易衰;不可太远,太远则力易竭。须度敌人之至六七十步之内,乃可以鼓,令士卒进战。彼衰我盛,败之必矣。法曰:“气实则斗,气夺则走。”②春秋,齐师伐鲁,庄公将战,曹刿③请从,公与之同乘,战于长勺④。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鼓之,齐师败绩。...
  • ·《怒战》--  【原文】   凡与敌战,须激励士卒,使忿怒而后出战。法曰:“杀敌者,怒也。”①汉光武建武四年,诏将军王霸②、马武②讨周建④于垂惠⑤。苏茂将兵四千余救建,先遣精骑遮击马武军粮,武往救之。建于城中出兵夹击武,武恃霸援,战不甚力,为茂、建所败,过霸营,大呼求救。霸曰:“贼兵势盛,出必两败,努力而已。”乃闭营坚壁。军吏皆争之。霸曰:“茂兵精锐,其众又多,吾吏士心恐,而〔捕虏〕...
  • ·《合战》--  【原文】   凡兵散则势弱,聚则势强,兵家之常情也。若我兵分屯数处,敌若以众攻我,当合军以击之。法曰:“聚不聚为孤旅。”①开元②时,吐善③入寇,报新城④之役,晨压官军,众寡不敌,(师人皆惧焉)。王忠嗣⑤策马而进,左右驰突,如此无不辟易⑥,出而复合,杀数百人,贼众遂乱。三军翼而击之,吐蕃大败。⑦   【注释】   ①聚不聚为孤旅:语出《唐太宗李卫公问对》。②开元:唐玄宗的年号。③吐蕃:中国...
  • ·《分战》--  【原文】   凡与敌战,若我众敌寡,当择戍平易宽广之地以胜之。若五倍于敌,则三术为正,二术为奇;三倍于敌,二术为正,一术为奇。所谓一以当其前,一以攻其后。法曰:“分不分为縻军。”①梁将陈霸先②、王僧辩③讨侯景④,军于张公洲⑤。高旗巨舰,截江蔽空,乘潮顺流。景登石头⑥,望之不悦,曰:“彼军士有如是之气,不可易也。”帅铁骑万人,鸣鼓而前。霸先谓僧辩曰:“善用兵者,如常山之...
  • ·《乱战》--  【原文】   凡与敌战,若敌人行阵不整,十卒喧哗,宜急出兵以击之,则利。法曰:“乱而取之。”①唐段志玄②从刘文静③拒屈突通④于潼关⑤,文静为通将桑显和所败,军营已溃,志玄率二十骑赴之,击杀数十人而还;还为流矢中足,虑众心动,忍而不言,更入贼阵者再三。显和军乱,大军因而复振,击大破之。〔及屈突通之遁,志玄与诸将追而擒之。〕⑥   【注释】   ①乱而取之:语出《孙子兵法·计篇...
  • ·《整战》--  【解析】   本篇以《整战》为题,旨在阐述对于阵势严整之敌作战时应当注意掌握的指导原则。它认为,作战中如果遇到行阵严整、士卒镇静的敌人,不可轻率与之交战,应当等待其发生变化之时,再不失时机地攻击它,就能打败敌人。这里引自《孙子兵法》的“无邀正正之旗”,邀,阻截;正正,谓整齐严密之状。整个句意是,不要去截击旗帜整齐、队伍严密的敌人。显而易见,本篇依据孙子的思想,通过对阵势...
  • ·《不战》--  【原文】   凡战,若敌众我寡,敌强我弱,兵势不利;彼或远来,粮饷不绝,皆不可与战,宜坚壁持久以敝之,则敌可破。法曰:“不战在我。”①唐武德中,太宗帅兵渡河东讨刘武周。江夏王李道宗②时年十七,从军,与太宗登玉壁城③观贼阵,顾谓道宗曰:“贼恃其众,来邀我战,汝谓如何?”对曰:“群贼锋不可当,易以计屈,难以力争。今深沟高垒,以挫其锋,乌合之徒,莫难持久,粮运将竭,当自离散,可不战而擒
  • ·《必战》--  【原文】   凡兴师深入敌境,若彼坚壁不与我战,欲老我师,当攻其君主,捣其巢穴,截其归路,断其粮草,彼必不得已而须战,我以锐卒击之,可败。法曰:“我欲战,敌虽深沟高垒,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①三国魏明帝景初二年,召司马懿于长安诣京师,使将兵往辽东讨公孙渊。帝曰:“四千里征伐,虽云用奇②,亦当任力,不当稍计役费③。度渊以何计得策?”懿曰:“弃城预走,上计也;〔据辽水以...
  • ·《避战》--  【原文】   凡战,若敌强我弱,敌初来气锐,且当避之,伺其疲敝而击之,则胜。法曰:“避其锐气,击其情归。”①汉灵帝中平五年,凉州②贼王国③围陈仓④,以皇甫嵩讨之。董卓请速进,嵩曰:“百战百胜,不如不战而屈之。是以善用兵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陈仓虽小,城〔守〕固备,未易拔。王国虽强,攻陈仓不下,其众必疲,疲而击之,全胜之道也。”国攻之终不拔,其众疲敝解去。嵩进兵追击之。...
  • ·《围战》--  【原文】   凡围战之道,围其四面,须开一角,以示生路,使敌战不坚,则城可拔,军可破。法曰:“围师必缺。”①汉末,曹操围壶关②,攻之不拔。操曰:“城拔,皆坑之。”连月③不下。曹仁言于曹操曰:“围城必示活门,所以开其生路也。今公告之必死,使人人自为守。且城固而粮多,攻之则士卒伤,守之则延日久。今钝兵坚城下〔以〕攻必死之虏,非良策〔也〕。”操从仁言,乃拔其城。④  ...
  • ·《声战》--  【原文】   凡战,所谓声者,张虚声也。声东而击西,声彼而击此,使敌人不知其所备,则我所攻者,乃敌人所不守也。法曰:“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①后汉建武五年,耿弇与张步相拒,步使其弟蓝将精兵二万守西安②,诸郡太守合万余人守临淄③,相去四十余里。弇进兵画中④,居二城之间。弇视西安城小而坚,且蓝兵又精;临淄虽大而易攻,乃敕诸将会,俟五日攻西安。蓝闻之,日夜为备。至期,弇敕诸将夜半皆蓐食...
  • ·《和战》--  【原文】   凡与敌战,必先遣使约和。敌虽许诺,言语不一。因其懈怠,选锐卒击之,其军可败。法曰:“无约而请和者,谋也。”①秦末,天下兵起。沛公西入武关②,欲以二万人击峣关②,张良④曰:“秦兵尚强,未可轻。闻其将多屠、贾子⑤,易以利动。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⑥〔具食〕,且日益张旗帜为疑兵,而使郦生〔持重宝啖秦将⑦。〕”秦将果欲连和〔俱西袭咸阳⑧〕,沛公欲听...
  • ·《受战》--  【原文】   凡战,若敌众我寡,暴来围我,须相察众寡虚实之形,不可轻易遁去,恐为尾击。当圆阵外向,受敌之围,虽有缺处,我自塞之,以坚士卒心。四面奋击,必获其利。法曰:“敌若众,则相众而受敌。”①《北史》:魏普泰元年,高欢讨并州刺史②尔朱兆③。孝武帝永熙元年春,拔邺④。尔朱光⑤自长安,兆自并州⑥,度律⑦自洛阳,仲远⑧自东郡⑨,同会于邺,众二十万,挟洹水⑩而军。欢出顿紫陌⑾,马不满二千⑿,步不...
  • ·《降战》--  【原文】   凡战,若敌人来降,必要察其真伪。远明斥堠,日夜设备,不可怠忽。严令偏裨①,整兵以待之,则胜,不然则败。法曰:“受降如受敌。”②后汉建安二年,曹操讨张绣于宛,降之。〔绣〕既而悔恨复叛,袭击曹操军,杀曹操长子昂③、〔弟子安民〕,操中流矢,师还舞阴④。绣将骑来〔抄〕,操击破之。绣奔穣,与刘表合。操谓诸将曰:“吾降⑤绣,失在不便取〔其〕质,以致如此。〔吾知所以败〕。诸将观...
  • ·《天战》--  【原文】   凡欲兴师动众,伐罪吊民,必在天时①,非孤虚向背②也。乃君暗政乱,兵骄民困,放逐贤人,诛杀无辜,旱蝗冰雹,敌国有此,举兵攻之,无有不胜。法曰:“顺天时而制征讨。”③东齐④后主纬隆化元年,擢用邪佞,陆令萱⑤、和士开⑥、高阿那肱⑦、穆提婆⑧、韩长鸾⑨等宰制天下,陈德信⑩、邓长颙、何洪珍⑾参预机权。各领亲党,升擢非次,官由财进,狱以赂成,乱政害人,使旱蝗、水潦、寇盗并起;又猜嫌...
  • ·《不战》--  【原文】   凡战,若敌众我寡,敌强我弱,兵势不利;彼或远来,粮饷不绝,皆不可与战,宜坚壁持久以敝之,则敌可破。法曰:“不战在我。”①唐武德中,太宗帅兵渡河东讨刘武周。江夏王李道宗②时年十七,从军,与太宗登玉壁城③观贼阵,顾谓道宗曰:“贼恃其众,来邀我战,汝谓如何?”对曰:“群贼锋不可当,易以计屈,难以力争。今深沟高垒,以挫其锋,乌合之徒,莫难持久,粮运将竭,当自离散,可不战而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