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江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同好

  《新安江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同好》作者为南北朝诗人沈约。其古诗全文如下:
  眷言访舟客,兹川信可珍。
  洞澈随清浅,皎镜无冬春。
  千仞写乔树,万丈见游鳞。
  沧浪有时浊,清济涸无津。
  岂若乘斯去,俯映石磷磷。
  纷吾隔嚣滓,宁假濯衣巾。
  愿以潺湲水,沾君缨上尘。
  【赏析】
  据《梁书·沈约传》记载,公元494年(南齐隆昌元年),沈约除吏部郎,出为东阳太守。新安江源出安徽婺县,流经浙江,是自建康赴东阳的必由之路。这诗就是此行途中所作。
  首二句破题,诗人乘舟溯流,泛临新安江上,发现江上风景非常优美,心情为之一振,不由发出“兹川信可珍”的由衷感叹。接下四句,即承“兹川信可珍”意,铺陈描写。无论深处还是浅处,江水都清澈缥碧,略无一点一滴浑浊;无论春天还是秋天,江水都皎若明镜,不沾一丝一毫尘埃。江水简直清澈透了。所以,透过千仞江水,沿江山峰上苍松碧树的身影仍然清晰可见;俯视百丈水府,神情自若、倏忽往来的游鱼也络绎分明。“千仞”、“百丈”,极言江水之深——江水深深如许,而仍能映见乔树,忽闪游鱼,则一湾碧如玉清如月的新安江水,宛然可见。“写”、“见”二字,逼现水底奇景异观,直将江水之清莹缥碧反映出来。总此四句,诗人通过绘写江水之“深”,衬写出江水之“清”,以至使人感到虽深犹浅。这就是诗题中点出的“新安江至清浅,深见底”的韵致。新安江之“信可珍”,正在于它的“清”。
  京官外发,一般都具有贬的意味。沈约此后曾致书徐勉,中有“出守东阳,意在止足”之语(见《梁书》本传),颇有点自宽自慰自我解嘲的意思,可见当时他的心情还是比较低沉的。世事浑沌,祸福难倚,万物皆空矣,由此,修行励志、洁身自好的独善其身的念头便油然而生。接下六句便是抒发这一情怀。七、八二句分用两个典故。“沧浪”句源出一首童谣:“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见《孟子·离娄》)孔子从中抽绎出了人生的哲理:水清,则濯缨;水浊,则洗足——时世承平,则进而兼善天下;时运不济,则退而独善其身。“清济”句。意出《战国策·燕策》:“齐有清济浊河。”沈约用此二典,前句顺用,后句反用,都为一意:沧浪之水有混浊的时候,清济之水也有干涸的时候wWW.slkj.oRG。既然如此,那么“岂若乘斯去,俯映石磷磷。纷吾隔嚣滓,宁假濯衣巾?”诗人想到,既然自己时运如此不济,既然自己不能随世沉浮,那么,此次前往东阳,便与京师嚣世自然隔绝了,可以自由自在徜徉山水,泛咏皋壤,过上一段清静优闲的日子了,就不必还要假藉沧浪之水来洗濯衣巾、涤神爽志了。《文选》李善注此句:“谓去京师嚣尘之地以往东阳,自然隔越,亦不须濯衣巾。”正点出此旨。细加品味,诗人言语之间颇有些“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一般的庆幸之感。值得注意的是,自“沧浪”句以下,诗已转入抒情;但紧跟“岂若乘斯去”,却落“俯映石磷磷”一句,又回到写景,似颇突兀。实际上,这正是匠心独运之笔。抒情伊始,嵌入一句写景,首先便将诗意荡漾开去,在诗法上,恰似淡云出岫,显得舒展自如,张弛有度,而且,磷磷水中之石,棱角分明,自有一种清峻坚劲的品格在,诗人俯瞰其貌,不期然唤起了崇敬和向往之意,仿佛从中找到了自己的精神依托,映现出了自己的影子。所以,突入此句,实在是一种精神的宣言和戛戛独造的峥嵘品格的展现,暗寓了诗人此去东阳的人生追求。谓之神来之笔,殆不为过。最后,诗人似乎意犹未尽,寄语京城中的朋友:“愿以潺湲水,沾君缨上尘。”意思是说:我愿以此清莹净澈之水,来洗涤各位朋友帽子上的灰尘。言语之中,颇有“世人皆醉我独醒”的自得。此句收束全篇,照应诗题,显得周到而严密。诗人的精神似乎获得了解放,他不但洋溢出一种远离尘嚣的轻松愉快之情,更抑制不住透露出一种俯视人寰的超脱和自豪之感。
  诗人是久经官场沉浮了,对于一般的荣辱升迁,似乎并不那么特别究心。他以极平静的心情,欣赏新安江的清绮风光,描绘新安江水的清浅透澈,从而折射出诗人的清思洁想。而只是在游览的观想和反思之中,才逐渐流露出了身世之感和隐退之意,并由此反映出由苦闷、沉郁到解脱、轻松的复杂的思想历程,沉稳,老到。反映到文思上,便显得从容不迫,纡徐有致。从写景到抒情,从构句到用典,笔调细腻,婉转多姿,转换贴切自然,景、情、理络绎生辉。在庄重、澹淡的风貌中,显现出圆熟、深沉和隽永的神韵。

新安江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同好相关古诗词

  • ·古诗《昭君辞应诏》--  《昭君辞应诏》作者为南北朝诗人庾信。其古诗全文如下:   敛眉光禄塞,还望夫人城。   片片红颜落,双双泪眼生。   冰河牵马渡,雪路抱鞍行。   胡风入骨冷,夜月照心明。   方调琴上曲,变入胡笳声。   【前言】   《昭君辞应诏》是南北朝文学家庾信的诗作。此诗写昭君出塞途中越过胡汉边界时所见所感,表达了王昭君来到北方塞外之后,怀念家乡的心情。   【注释】   ①光禄塞:乃边塞上的一...
  • ·古诗《扶风歌·朝发广莫门》--  《扶风歌·朝发广莫门》作者为南北朝诗人应玚。其古诗全文如下:   朝发广莫门。暮宿丹水山。左手弯繁弱。右手挥龙渊。   顾瞻望宫阙。俯仰御飞轩。据鞍长叹息。泪下如流泉。   系马长松下。废鞍高岳头。烈烈悲风起。泠泠涧水流。   挥手长相谢。哽咽不能言。浮云为我结。归鸟为我旋。   去家日已远。安知存与亡。慷慨穷林中。抱膝独摧藏。   麋鹿游我前。猿猴戏我侧。资粮...
  • ·古诗《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  《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作者为南北朝诗人应玚。其古诗全文如下:   朝雁鸣云中,音响一何哀!问子游何乡?戢翼正徘徊。   言我寒门来,将就衡阳栖。往春翔北土,今冬客南淮。   远行蒙霜雪,毛羽日摧颓。常恐伤肌骨,身陨沉黄泥。   简珠堕沙石,何能中自谐。欲因云雨会,濯羽陵高梯。   良遇不可值,伸眉路何阶。公子敬爱客,乐饮不知疲。   和颜既已畅,乃肯顾细微。赠诗见存慰,小子非所宜。   为且...
  • ·古诗《驾出北郭门行》--  《驾出北郭门行》作者为南北朝诗人阮瑀。其古诗全文如下:   驾出北郭门,马樊不肯驰。下车步踟蹰,仰折枯杨枝。   顾闻丘林中,噭噭有悲啼。借问啼者出,何为乃如斯。   亲母舍我殁,后母憎孤儿。饥寒无衣食,举动鞭捶施。   骨消肌肉尽,体若枯树皮。藏我空室中,父还不能知。   上冢察故处,存亡永别离。亲母何可见,泪下声正嘶。   弃我于此间,穷厄岂有赀?传告后代人,以此为明规。   【前言】   《...
  • ·古诗《答刘桢诗》--  《答刘桢诗》作者为南北朝诗人徐干。其古诗全文如下:   与子别无几,所经未一旬。   我思一何笃,其愁如三春。   虽路在咫尺,难涉如九关。   陶陶朱夏德,草木昌且繁。   【前言】   《答刘桢诗》是汉魏之际文学家、哲学家、诗人,“建安七子”之一徐干,在收到刘桢写给自己《赠徐干》之后,而作的一首回赠诗。诗中作者谈及他与刘桢的分别并非很久,但却非常想念对方。他们尽管离得很...
  • ·古诗《斗鸡诗·丹鸡被华采》--  《斗鸡诗·丹鸡被华采》作者为南北朝诗人刘桢。其古诗全文如下:   丹鸡被华采,双距如锋芒。   愿一扬炎威,会战此中唐。   利爪探玉除,瞋目含火光。   长翘惊风起,劲翮正敷张。   轻举奋勾喙,电击复还翔。   【赏析】   在古代诗歌中,有一类表现娱乐的诗。刘桢的《斗鸡诗》就属此类。   斗鸡不知起于何时。如果《列子》的记载不误,则早在西周宣王时代,就已有“养斗鸡”...
  • ·古诗《见挽船士兄弟辞别诗》--  《见挽船士兄弟辞别诗》作者为南北朝诗人曹丕。其古诗全文如下:   郁郁河边树。青青野田草。   舍我故乡客。将适万里道。   妻子牵衣袂。抆泪沾怀抱。   还附幼童子。顾托兄与嫂。   辞诀未及终。严驾一何早。   负笮引文舟。饱渴常不饱。   谁令尔贫贱。咨嗟何所道。   【注释】   [1]郁郁:茂密。   [2]牵衣:牵拉着衣襟。袂mèi:袖子。   [3]抆:擦拭。   [4]还附:跑过来...
  • ·古诗《芙蓉池作诗》--  《芙蓉池作诗》作者为南北朝诗人曹丕。其古诗全文如下:   乘辇夜行游,逍遥步西园。   双渠相溉灌,嘉木绕通川。   卑枝拂羽盖,修条摩苍天。   惊风扶轮毂,飞鸟翔我前。   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   上天垂光采,五色一何鲜。   寿命非松乔,谁能得神仙。   遨游快心意,保己终百年。   【赏析】   首二句点明行游及游池的时间和地点,一“夜”字,突出了诗人的浓厚游兴,也是后文写...
  • ·古诗《新安江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同好》--  《新安江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同好》作者为南北朝诗人沈约。其古诗全文如下:   眷言访舟客,兹川信可珍。   洞澈随清浅,皎镜无冬春。   千仞写乔树,万丈见游鳞。   沧浪有时浊,清济涸无津。   岂若乘斯去,俯映石磷磷。   纷吾隔嚣滓,宁假濯衣巾。   愿以潺湲水,沾君缨上尘。   【赏析】   据《梁书·沈约传》记载,公元494年(南齐隆昌元年),沈约除吏部郎,出为东阳太守。新安江
  • ·古诗《有所思·谁言生离久》--  《有所思·谁言生离久》作者为南北朝诗人萧衍。其古诗全文如下:   谁言生离久,适意与君别。   衣上芳犹在,握里书未灭。   腰中双绮带,梦为同心结。   常恐所思露,瑶华未忍折。   【前言】   《有所思·谁言生离久》是南朝梁武帝萧衍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构思巧妙,首两句出笔不凡,由分离不久,别时并不痛苦,即由不应相思或不太相思起,而后转入相思更苦,以别于生离日久,别时万...
  • ·古诗《有所思·西征登陇首》--  《有所思·西征登陇首》作者为南北朝诗人沈约。其古诗全文如下:   西征登陇首,东望不见家。   关树抽紫叶,塞草发青芽。   昆明当欲满,葡萄应作花。   流泪对汉使,因书寄狭斜。   【前言】   《有所思·西征登陇首》是南朝诗人沈约所作的一首和诗。这首诗写征夫怀念自己的家乡。首二句写征夫登上陇山之巅,向东遥望自己的家乡;中间四句写景,前两句写的是征夫眼中所见的边塞春...
  • ·古诗《留真人东山还》--  《留真人东山还》作者为南北朝诗人沈约。其古诗全文如下:   连峰竟无已,积翠远微微。   寥戾野风急,芸黄秋草腓。   我来岁云暮,于此怅怀归。   霜雪方共下,宁止露沾衣。   待余两岐秀,去去掩柴扉。   【赏析】   诗人一方面为远离政治斗争的是非之地而感到庆幸,另一方面又因仕途坎坷颇觉痛苦,故其《登玄畅楼》云:“上有离群客,客有慕归心”;“信美非吾土,何事不抽簪。&rdqu...
  • ·古诗《秋晨羁怨望海思归》--  《秋晨羁怨望海思归》作者为南北朝诗人沈约。其古诗全文如下:   分空临澥雾,披远望沧流。   八桂暧如画,三桑眇若浮。   烟极希丹水,月远望青丘。   【注释】   ①羁怨:羁旅之怨。   ②澥雾:海雾。   ③沧流:青色的水流,此泛指海水。颜延之《车驾幸京口三月三日侍游曲阿后湖作》:“山祇跸峤路,水若警沧流。”   ④八桂:八株桂树。《山海经·海内南经》:‘桂林八树,在...
  • ·古诗《代陈思王京洛篇》--  《代陈思王京洛篇》作者为南北朝诗人鲍照。其古诗全文如下:   凤楼十二重,四户八绮窗。绣桷金莲花,桂柱玉盘龙。   珠帘无隔露,罗幌不胜风。宝帐三千所,为尔一朝容。   扬芬紫烟上,垂彩绿云中。春吹回白日,霜歌落塞鸿。   但惧秋尘起,盛爱逐衰蓬。坐视青苔满,卧对锦筵空。   琴瑟纵横散,舞衣不复缝。古来共歇薄,君意岂独浓?   唯见双黄鹄,千里一相从。   【赏析】   曹植封陈王,谥思,故世称陈...
  • ·古诗《代阳春登荆山行》--  《代阳春登荆山行》作者为南北朝诗人鲍照。其古诗全文如下:   旦登荆山头。崎岖道难游。早行犯霜露。苔滑不可留。   极眺入云表。穷目尽帝州。方都列万室。层城带高楼。   奕奕朱轩驰。纷纷缟衣流。日氛映山浦。暄雾逐风收。   花木乱平原。桑柘盈平畴。攀条弄紫茎。藉露折芳柔。   遇物虽成趣。念者不解忧。且共倾春酒。长歌登山丘。   【前言】   《代阳春登荆山行》是南北朝...
  • ·古诗《代结客少年场行》--  《代结客少年场行》作者为南北朝诗人鲍照。其古诗全文如下:   骢马金络头,锦带佩吴钩。失意杯酒间,白刃起相雠。   追兵一旦至,负剑远行游。去乡三十载,复得还旧丘。   升高临四关,表里望皇州。九衢平若水,双阙似云浮。   扶宫罗将相,夹道列王侯。日中市朝满,车马若川流。   击钟陈鼎食,方驾自相求。今我独何为,坎壈怀百忧。   【前言】   《结客少年场行》是写游侠题材的乐府旧题,本自曹植...
  • ·古诗《代北风凉行》--  《代北风凉行》作者为南北朝诗人鲍照。其古诗全文如下:   北风凉,雨雪雱。京洛女儿多严妆。   遥艳帷中自悲伤,沉吟不语若为忘。   问君何行何当归,苦使妾坐自伤悲。   虑年至,虑颜衰。情易复,恨难追。   【赏析】   此篇在《乐府诗集》中属《杂曲歌辞》。郭茂倩说:“鲍照《北风凉》、李白《烛龙栖寒门》,皆伤北风雨雪,而行人不归。”开篇二句,出自《诗经·邶风·北...
  • ·古诗《新安江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同好》--  《新安江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同好》作者为南北朝诗人沈约。其古诗全文如下:   眷言访舟客,兹川信可珍。   洞澈随清浅,皎镜无冬春。   千仞写乔树,万丈见游鳞。   沧浪有时浊,清济涸无津。   岂若乘斯去,俯映石磷磷。   纷吾隔嚣滓,宁假濯衣巾。   愿以潺湲水,沾君缨上尘。   【赏析】   据《梁书·沈约传》记载,公元494年(南齐隆昌元年),沈约除吏部郎,出为东阳太守。新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