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润州多景楼

  《题润州多景楼》作者为宋朝诗人刘过。其古诗全文如下:
  金山焦山相对起,挹尽东流大江水
  一楼坐断水中央,收拾淮南数千里
  西风把酒闲来游,木叶渐脱人间秋。
  烟尘茫茫路渺渺,神京不见双泪流。
  君不见王勃才名今盖世,当时未遇庸人尔。
  琴书落魄豫章城,腾王阁中悲帝子。
  又不见李白才思真天然,时人未省为谪仙。
  一朝放浪金陵去,凤凰台上望长安。
  我今四海行将遍,东历苏杭西汉沔。
  第一江山最上头,天下无人独登览。
  楼高思远愁绪多,楼乎楼乎奈汝何。
  安得李白与王勃,名与此楼长突兀。
  【前言】
  《题润州多景楼》是南宋诗人刘过创作的七言古诗。诗气势雄壮,把身世之叹,结合在登临怀古之中,由中原不见,恢复无望,引出家国之怨;由古人引出自己落落不偶。诗通篇充满牢骚,却又含融不露;通篇充满哀伤,却又慷爽高昂、豪宕激越,充分表达了诗人不甘落寞、勇于进取的雄心壮志。
  【注释】
  1 润州:今江苏镇江。
  2 多景楼:在镇江市东北北固山上,知州陈天麟建。
  3 金山焦山:在镇江西北及东北,均在江中,东西对峙。
  4 挹:汲取。
  5坐断:占据;把住。
  6 收拾:领略。
  7木叶:树叶。
  8 神京:神州京师。此指北宋京城汴京。
  9 王勃:唐诗人,初唐四杰之一。
  10 “琴书”二句:《唐摭言》载,王勃十四五岁到南方去看望父亲,经过豫章(今江西南昌)。当时太守新修滕王阁,设宴阁上,请客人作序文,实际上已让自己的女婿写好了。王勃也参加了宴会,他见座客纷纷谦让,轮到自己,毫不推辞,挥笔便成,文采惊人,在座的人无不钦佩。帝子,指滕王李元婴,唐高祖之子。王勃《滕王阁》诗有“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句。
  11 未省:未曾,没有。
  12 放浪:放情、浪游。
  13 凤凰台:在今南京市。李白作有《登金陵凤凰台》诗,有“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句。
  14 苏杭:苏州、杭州,指今江浙一带。
  15 汉沔:汉阳、沔阳,指今湖北一带。
  16 第一江山:梁武帝曾称北固山为“天下第一江山”。
  17 突兀:高耸的样子。
  【翻译】
  金山与焦山兀立江中,相对而起,面向着滔滔不绝东流的长江水。多景楼巍然矗立在水中央,眼前可望尽淮南数千里大好河山。在萧瑟的西风中我带酒乘闲到此一游,树叶渐渐黄落,时令已是初秋。烟雾尘沙弥漫了天空,北望是渺渺一片,我见不到昔日的京城,满怀忧愁。你没见到王勃的才名今天被认作盖世无双,他当时不为人知,被当成凡夫俗子,带着琴书流落到豫章;登上了滕王阁,写诗作赋www.slkj.org,感慨悲伤。你又不见李白的才思真是人间第一,人们不知道他是神仙下凡,一旦浪游到金陵,在凤凰台作诗高吟望长安。如今我也把四海都将走遍,西边到过汉沔,东边到过苏杭。如今站在北固山的最高处,眼前没一人,独自在这里骋目游览。楼高我的思绪深远、愁苦也多,楼啊我又能对你如何?怎能够像李白与王勃一样,名声与这楼永远高耸巍峨。
  【赏析】
  刘过是著名的豪放派词人,这首诗也写得很豪放。因为诗人处在国家多事之秋,对前途充满担忧,对中原沦丧充满伤感,所以豪放中又带有悲壮。
  诗前四句为一段,写多景楼的形势,起得很壮阔。诗以多景楼为中心,写它左右有金山、焦山峙立,地势险要,山下是滔滔不绝的江水,控制了淮南数千里。这样一写,为下文在多景楼上眺望抒怀作了铺垫。
  “西风把酒闲来游”起四句为一段,转入登楼远眺。诗写自己在秋天登上多景楼,极目远望,但是望不见已经沦陷的中原,悲从中来,泪流满面。这四句风格与前迥异,充满悲伤凄愁。刘过在多景楼写过好几首诗,每首都有这样的情怀,如《登多景楼》云:“北顾怀人频对酒,中原在望莫登楼。”也是写登楼远望缅怀中原怨愁。
  国家如此,眼前的局势又很紧张,诗人无由开怀,以下一大段便一泻而下,抒发自己胸中的抑郁之气。刘过是个爱国者,一直以抗敌复国为己任,光宗末年曾上书请求恢复中原被勒令还乡。他的诗中常常充满豪宕激越之气,渴望报国,如《夜思中原》云:“独有孤臣挥血泪,更无奇杰叫天阊。”又如《从军乐》云:“但期处死得其所,一死政自轻鸿毛。”在这里,诗人紧密切合“楼”的典故,举出王勃赋滕王阁、李白游凤凰台的故事,抒发感慨。诗尽管由楼而及滕王阁、凤凰台,因上接北望中原,总显得有所脱节,前人评刘过诗有粗疏之处,就是指这种情况。刘过这首诗在这里作了一个大的跳跃,诗表面上写阁台,实际注目在王勃、李白二人身上。王勃少年以诗文名,后落落不偶,刘过也是如此,四次参加科举不中;李白学书学剑,朝廷不加重用,刘过也出入戎马,终被摒弃。刘过正是为王勃、李白抱不平,同时结合自己身世,为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而忿忿不平。由古代文人的不偶,他想到自己也漂泊四海、浪游天下,如今登上多景楼,心中满腔愁绪,无从发泄。最后,诗仍以王勃、李白为喻,说自己今天在此吟诗,怎能如前人一样名传千古呢?诗感叹了自己目前的遭际,觉得实现抱负很难,所以寄希望于身后,希望也能像王勃、李白一样;可是这希望又很渺茫,他的哀怨便更进一步流露了出来。“楼高思远愁绪多”是全诗主题,也就是诗人在另一首《登多景楼》诗中所说的“景于多处最多愁”,他的愁仅仅这首诗又岂能包含一尽呢?
  全诗气势雄壮,把身世之叹,结合在登临怀古之中,由中原不见,恢复无望,引出家国之怨;由古人引出自己落落不偶,都很自然。通篇充满牢骚,却又含融不露;通篇充满哀伤,却又慷爽高昂、豪宕激越,充分表达了诗人不甘落寞、勇于进取的雄心壮志。正是这不可扼灭的志向,驱使他终身为恢复中原而奋斗。

题润州多景楼相关古诗词

  • ·古诗《水调歌头·弓剑出榆塞》--  《水调歌头·弓剑出榆塞》作者为宋朝诗人刘过。其古诗全文如下:   弓剑出榆塞,铅椠上蓬山。得之浑不费力,失亦匹如闲。未必古人皆是,未必今人俱错,世事沐猴冠。老子不分别,内外与中间。   酒须饮,诗可作,铗休弹。人生行乐,何自催得鬓毛斑?达则牙旗金甲,穷则蹇驴破帽,莫作两般看。世事只如此,自有识鸮鸾。   【赏析】   “弓剑出榆塞,铅椠上蓬山。得之浑不费力,失亦匹如闲。”词的...
  • ·古诗《贺新郎·弹铗西来路》--  《贺新郎·弹铗西来路》作者为宋朝诗人刘过。其古诗全文如下:   弹铗西来路。记匆匆、经行十日,几番风雨。梦里寻秋秋不见,秋在平芜远树。雁信落、家山何处?万里西风吹客鬓,把菱花、自笑人如许。留不住、少年去。   男儿事业无凭据。记当年、悲歌击楫,酒酣箕踞。腰下光芒三尺剑,时解挑灯夜语。谁更识、此时情绪?唤起杜陵风月手,写江东渭北相思句。歌此恨,慰羁旅。   【前言】   《贺新...
  • ·古诗《水龙吟·寄陆放翁》--  《水龙吟·寄陆放翁》作者为宋朝诗人刘过。其古诗全文如下:   谪仙狂客何如?看来毕竟归田好。玉堂无此,三山海上,虚无缥缈。读罢《离骚》,酒香犹在,觉人间小。任菜花葵麦,刘郎去后,桃开处、春多少。   一夜雪迷兰桌。傍寒溪、欲寻安道。而今纵有,新诗冰柱,有知音否?想见鸾飞,如椽健笔,檄书亲草。算平生白傅风流,未可向、香山老。   【赏析】   刘过是陆游的晚辈,他比陆游小近三十岁,但是&ldq...
  • ·古诗《念奴娇·宜雨亭咏千叶海棠》--  《念奴娇·宜雨亭咏千叶海棠》作者为宋朝诗人张镃。其古诗全文如下:   绿云影里,把明霞织就,千重文绣。紫腻红娇扶不起,好是未开时候。半怯春寒,半宜晴色,养得胭脂透。小亭人静,嫩莺啼破清昼。   犹记携手芳阴,一枝斜戴,娇艳双波秀。小语轻怜花总见,争得似花长久。醉浅休归,夜深同睡,明月还相守。免教春去,断肠空叹诗瘦。   【赏析】   南宋的咏物词讲究工巧尖新,富于文人化的情趣,集中反映...
  • ·古诗《昭君怨·月在碧虚中住》--  《昭君怨·月在碧虚中住》作者为宋朝诗人张镃。其古诗全文如下:   月在碧虚中住。人向乱荷中去。花气杂风凉。满船香   云被歌声摇动。酒被诗情掇送。醉里卧花心。拥红衾。   【赏析】   南宋小朝廷虽蜗居在“一勺西湖水”边,但大官僚家庭依旧是起高楼,宴宾客,修池苑,蓄声妓。据《齐东野语》记载,张镃家中,“园池、声妓、服玩之丽甲天下”,“姬侍无虑百...
  • ·古诗《满江红·典尽春衣》--  《满江红·典尽春衣》作者为宋朝诗人杨炎正。其古诗全文如下:   典尽春衣,也应是、京华倦客。都不记、麹尘香雾,西湖南陌。儿女别时和泪拜,牵衣曾问归时节。到归来、稚子已成阴,空头白。   功名事,云霄隔。英雄伴,东南拆。对鸡豚社酒,依然乡国。三径不成陶令隐,一区未有扬雄宅。问渔樵、学作老生涯,从今日。   【前言】   《满江红·典尽春衣》是宋代词人杨炎正晚年所作。是作者...
  • ·古诗《水调歌头·杖履觅春色》--  《水调歌头·杖履觅春色》作者为宋朝诗人杨炎正。其古诗全文如下:   杖履觅春色,行遍大江西。访花问柳,都自无语欲成蹊。不道七州三垒,今岁五风十雨,全是太平时。征辔晚乘月,渔钓夜垂丝。   诗书帅,坐围玉,尘挥犀。兴方不浅,领袖风月过花期。只恐梅梢青子,已露调羹消息,金鼎侍公归。回首滕王阁,空对落霞飞。...
  • ·古诗《惜奴娇·我已多情》--  《惜奴娇·我已多情》作者为宋朝诗人石孝友。其古诗全文如下:   我已多情,更撞着、多情底你。把一心、十分向你。尽他们,劣心肠、偏有你。共你。风了人,只为个你。   宿世冤家,百忙里、方知你。没前程、阿谁似你。坏却才名,到如今、都因你。是你。我也没星儿恨你。   【前言】   《惜奴娇·我已多情》是南宋词人石孝友的作品。本词是一首以独木桥体写的恋情词。全词采用口语...
  • ·古诗《题润州多景楼》--  《题润州多景楼》作者为宋朝诗人刘过。其古诗全文如下:   金山焦山相对起,挹尽东流大江水。   一楼坐断水中央,收拾淮南数千里。   西风把酒闲来游,木叶渐脱人间秋。   烟尘茫茫路渺渺,神京不见双泪流。   君不见王勃才名今盖世,当时未遇庸人尔。   琴书落魄豫章城,腾王阁中悲帝子。   又不见李白才思真天然,时人未省为谪仙。   一朝放浪金陵去,凤凰台上望长安。   我今四海
  • ·古诗《沁园春·卢蒲江席上时有新第宗室》--  《沁园春·卢蒲江席上时有新第宗室》作者为宋朝诗人刘过。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剑横空,飞过洞庭,又为此来。有汝阳琎者,唱名殿陛;玉川公子,开宴尊罍。四举无成,十年不调,大宋神仙刘秀才。如何好?将百千万事,付两三杯。   未尝戚戚于怀。问自古英雄安在哉?任钱塘江上,潮生潮落;姑苏台畔,花谢花开。盗号书生,强名举子,未老雪从头上催。谁羡汝、拥三千珠履,十二金钗!   【赏析】   词的基本结构是...
  • ·古诗《六州歌头·吊武穆鄂王忠烈庙》--  《六州歌头·吊武穆鄂王忠烈庙》作者为宋朝诗人刘过。其古诗全文如下:   中兴诸将,谁是万人英?身草莽,人虽死,气填膺,尚如生。年少起河北,剑三尺,弓两石,定襄汉,开虢洛,洗洞庭。北望帝京,狡兔依然在,良犬先烹。遇旧时营垒,荆鄂有遗民,忆故将军,泪如倾。   说当年事,知恨苦;不奉诏,伪耶真?臣有罪,陛下圣,可鉴临,一片心。万古分茅土,终不到,旧奸臣。人世夜,白日照,忽开明。衮佩冕圭百拜,九原下、荣感君恩。看...
  • ·古诗《临江仙·满院花香晴昼永》--  《临江仙·满院花香晴昼永》作者为宋朝诗人刘过。其古诗全文如下:   满院花香晴昼永,惜愔亭户无人。谁将心绪管青春。游丝知我懒,江柳也眉颦。   近水远山都积恨,可堪芳草如茵。何曾一日不思君。无书凭朔雁,有泪在罗巾。   【前言】   《临江仙·满院花香晴昼永》是刘过所写的一首词。该词写相思之苦,两地之情。这一主题在刘过的词中并非少见。词人一生飘泊,放浪江湖,对此当有...
  • ·古诗《江梅引·人间离别易多时》--  《江梅引·人间离别易多时》作者为宋朝诗人姜夔。其古诗全文如下:   人间离别易多时。见梅枝。忽相思。几度小窗,幽梦手同携。今夜梦中无觅处,漫徘徊。寒侵被、尚未知。   湿红恨墨浅封题。宝筝空、无雁飞。俊游巷陌,算空有、古木斜晖。旧约扁舟,心事已成非。歌罢淮南春草赋,又萋萋。漂零客、泪满衣。   【前言】   《江梅引·人间离别易多时》是南宋词人姜夔所作的一首词...
  • ·古诗《蓦山溪·题钱氏溪月》--  《蓦山溪·题钱氏溪月》作者为宋朝诗人姜夔。其古诗全文如下:   与鸥为客。绿野留吟屐。两行柳垂阴,是当日、仙翁手植。一亭寂寞。烟外带愁横,荷苒苒,展凉云,横卧虹千尺。   才因老尽,秀句君休觅。万绿正迷人,更愁入、山阳夜笛。百年心事,惟有玉阑知,吟未了,放船回,月下空相忆。   【前言】   姜夔此诗所述全都是围绕“仙宅”而展开。姜夔用白描的笔法把诗人的想象,观察所得融...
  • ·古诗《鬲溪梅令·好花不与殢香人》--  《鬲溪梅令·好花不与殢香人》作者为宋朝诗人姜夔。其古诗全文如下:   好花不与殢香人。浪粼粼。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   木兰双桨梦中云。小横陈。漫向孤山山下觅盈盈。翠禽啼一春。   【前言】   《鬲溪梅令·好花不与殢香人》是南宋词人姜夔所作的一阙词。该词上片以玉钿喻好花,遂幻出如花之美人,下片用盈盈喻好花,又由美人幻为好花。   【翻译】   好花...
  • ·古诗《点绛唇·金谷人归》--  《点绛唇·金谷人归》作者为宋朝诗人姜夔。其古诗全文如下:   金谷人归,绿杨低扫吹笙道。数声啼鸟。也学相思调。   月落潮生,掇送刘郎老。淮南好。甚时重到。陌上生春草。   【赏析】   这首词上片说聚首的欢愉,下片写离别的痛苦。上下片内容不是同时。欢聚或在春晚、夏初。离散似是冬季。   白石是一个至情至性之人,自从“当初不合种相思”,这种刻骨铭心的思恋便成为...
  • ·古诗《忆王孙·冷红叶叶下塘秋》--  《忆王孙·冷红叶叶下塘秋》作者为宋朝诗人姜夔。其古诗全文如下:   冷红叶叶下塘秋。长与行云共一舟。   零落江南不自由。两绸缪。料得吟鸾夜夜愁。   【前言】   《忆王孙·冷红叶叶下塘秋》是南宋著名词人姜夔的作品。此词写秋日登彭氏小楼,伤飘泊、怀远人。这首词的妙处在于将身世之感与怀人之思打并在一处,因而显得蕴藉含蓄,别绕风致。   【注释】   ①忆王孙:词牌...
  • ·古诗《题润州多景楼》--  《题润州多景楼》作者为宋朝诗人刘过。其古诗全文如下:   金山焦山相对起,挹尽东流大江水。   一楼坐断水中央,收拾淮南数千里。   西风把酒闲来游,木叶渐脱人间秋。   烟尘茫茫路渺渺,神京不见双泪流。   君不见王勃才名今盖世,当时未遇庸人尔。   琴书落魄豫章城,腾王阁中悲帝子。   又不见李白才思真天然,时人未省为谪仙。   一朝放浪金陵去,凤凰台上望长安。   我今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