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八月涛声吼地来

  《浪淘沙·八月涛声吼地来》作者为唐朝诗人刘禹锡。其古诗全文如下: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前言】
  《浪淘沙·八月涛声吼地来》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词作(有人认为是诗)。作品描写的是八月十八的钱塘江大潮涨落的壮观景象。前二句描写涨潮情形,后二句描写退潮情形,写涨潮固然写出其势,写退潮实亦写出其力,显得形象生动、丰满多姿。
  【注释】
  ①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形制又变。作品描写的是八月十八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②须臾:指极短的时间。
  ③海门:江海汇合之处。
  【翻译】
  八月十八的钱塘江海潮浪涛声如万马奔腾,吼地而来,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击回来,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似乎在片刻之间,潮水便退向江海汇合之处回归大海,但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却留了下来,在阳光照耀下像雪堆一样堆积在江岸。
  【鉴赏】
  这是刘禹锡《浪淘沙》第七首,写的是八月十八钱塘江海潮涨落的壮观景象。
  钱塘江,又称浙江。江口呈喇叭状,海潮倒灌,形成著名的钱塘潮。钱塘潮以每年的夏历八月十八在海宁所见者为最壮观。潮水涌来之时,潮头壁立,波涛汹涌,有如万马奔腾,成为古往今来自然界的一大奇观。
  此诗首句,“八月”点出大潮时节,“涛声吼地来”写潮来之势,由远而近,以一个动词“吼”字,突出涛声逼近的感觉。第二句写潮势达到顶点时的壮观场面。悍湍的潮头,昂扬着数丈高的身躯,撞击着两岸的山崖。一、二两句,以“吼地来”和“触山回”相对照,描写出潮涨潮退的全过程,语气上的急转,更衬托出潮势的奔腾急遽。据《海宁县志·浙江潮略说》,钱塘江口有两座山,www.slkJ.ORG其南曰龛,其北曰赭,并峙于江海汇合之处,即所谓海门。三、四两句写退潮的景象。
  第三句以“须臾”承接第二句,潮水应时而来,应时而退,来时凶猛,退去迅疾,似乎“须臾”之间。这里由开头的动境描写转入对潮去之后的静态描写。当潮水退出海门之后,呈现在诗人面前的是,汹涌的波涛以另一种形态展示出他的气概━━波涛卷起沙堆似雪堆座座。文字表面上看已不是写潮水,实际上恰恰正紧扣起句“吼地来”,以潮去后留下的又一奇景,更衬托出八月潮吼地而来、触山打游的壮观场面。全诗不事雕琢,流走飞动,而又紧凑洗练,显示出诗人高度的艺术才能。

浪淘沙·八月涛声吼地来相关古诗词

  • ·古诗《浪淘沙·日照澄洲江雾开》--  《浪淘沙·日照澄洲江雾开》作者为唐朝诗人刘禹锡。其古诗全文如下: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前言】   《浪淘沙·日照澄洲江雾开》,作者刘禹锡,属于七言绝句,创作年代唐代。此诗内容较丰富深刻,但用语简约。头两句寥寥十四字,就描绘出了一幅色彩鲜明的淘金妇女江中淘沙拣金的画面。   【鉴赏】   “浪淘沙”是...
  • ·古诗《浪淘沙·汴水东流虎眼纹》--  《浪淘沙·汴水东流虎眼纹》作者为唐朝诗人刘禹锡。其古诗全文如下:   汴水东流虎眼纹,清淮晓色鸭头春。   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前言】   《浪淘沙·汴水东流虎眼纹》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词作(有人认为是诗)。全篇四句二十八字,表达了作者的吊古伤今之情。   【注释】   ①汴水:起于今河南省荥阳县,东流经安徽,至江苏入淮河。虎眼纹:形容水波纹很细。   ②鸭...
  • ·古诗《杨柳枝词·塞北梅花羌笛吹》--  《杨柳枝词·塞北梅花羌笛吹》作者为唐朝诗人刘禹锡。其古诗全文如下: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鉴赏】   首句“梅花”,指汉乐府横吹曲中的《梅花落》曲,用笛子吹奏(羌笛是笛的一种),其曲调流行后世,南朝以至唐代文人鲍照、吴均、徐陵、卢照邻、沈佺期等都有《梅花落》歌词,内容都与梅花有关。(见《乐府诗集》卷二四)这句意...
  • ·古诗《踏歌词·日暮江头闻竹枝》--  《踏歌词·日暮江头闻竹枝》作者为唐朝诗人刘禹锡。其古诗全文如下:   日暮江头闻竹枝,南人行乐北人悲。   自从雪里唱新曲,直到三春花尽时。   【前言】   《踏歌词四首》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一组七言绝句。这四首歌词是刘禹锡学习民歌体写作的一组小诗,所写的是川江一带的民俗风情。诗人模拟当地民间情歌,以女性口吻咏唱对爱情的期待和追求,真切地反映了人类共同拥有的永难泯灭...
  • ·古诗《踏歌词·新词宛转递相传》--  《踏歌词·新词宛转递相传》作者为唐朝诗人刘禹锡。其古诗全文如下:   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   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   【前言】   《踏歌词四首》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一组七言绝句。这四首歌词是刘禹锡学习民歌体写作的一组小诗,所写的是川江一带的民俗风情。诗人模拟当地民间情歌,以女性口吻咏唱对爱情的期待和追求,真切地反映了人类共同拥有的永难泯灭...
  • ·古诗《踏歌词·桃蹊柳陌好经过》--  《踏歌词·桃蹊柳陌好经过》作者为唐朝诗人刘禹锡。其古诗全文如下:   桃蹊柳陌好经过,灯下妆成月下歌。   为是襄王故宫地,至今犹自细腰多。   【前言】   《踏歌词四首》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一组七言绝句。这四首歌词是刘禹锡学习民歌体写作的一组小诗,所写的是川江一带的民俗风情。诗人模拟当地民间情歌,以女性口吻咏唱对爱情的期待和追求,真切地反映了人类共同拥有的永难泯灭...
  • ·古诗《踏歌词·春江月出大堤平》--  《踏歌词·春江月出大堤平》作者为唐朝诗人刘禹锡。其古诗全文如下:   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   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鸪鸣。   【前言】   《踏歌词四首》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一组七言绝句。这四首歌词是刘禹锡学习民歌体写作的一组小诗,所写的是川江一带的民俗风情。诗人模拟当地民间情歌,以女性口吻咏唱对爱情的期待和追求,真切地反映了人类共同拥有的永难泯灭...
  • ·古诗《堤上行·长堤缭绕水徘徊》--  《堤上行·长堤缭绕水徘徊》作者为唐朝诗人刘禹锡。其古诗全文如下:   长堤缭绕水徘徊,酒舍旗亭次第开。   日晚出帘招估客,轲峨大艑落帆来。   【前言】   《堤上行三首》是唐代刘禹锡的三组七言绝句。《堤上行三首》选取了日暮争渡、月夜对歌、酒家迎客这三个场面,描绘了江中商船来往不绝、江边居民安居乐业的兴旺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这一派兴旺景象的赞美之情。在这三首诗中,诗人...
  • ·古诗《浪淘沙·八月涛声吼地来》--  《浪淘沙·八月涛声吼地来》作者为唐朝诗人刘禹锡。其古诗全文如下: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前言】   《浪淘沙·八月涛声吼地来》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词作(有人认为是诗)。作品描写的是八月十八的钱塘江大潮涨落的壮观景象。前二句描写涨潮情形,后二句描写退潮情形,写涨潮固然写出其势,写退潮实亦写出其力,显得形象生
  • ·古诗《浪淘沙·流水淘沙不暂停》--  《浪淘沙·流水淘沙不暂停》作者为唐朝诗人刘禹锡。其古诗全文如下: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   【前言】   《浪淘沙九首》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还是唐朝教坊曲名。第一首演绎神话传说;第二首用象征手法表现爱情经受磨难;第三首写世事流变之理;第四首写游子情怀;第五首描绘锦江风情;第六首揭示劳作与享受的不平;第七首描绘钱塘...
  • ·古诗《听旧宫中乐人穆氏唱歌》--  《听旧宫中乐人穆氏唱歌》作者为唐朝诗人刘禹锡。其古诗全文如下:   曾随织女渡天河,记得云间第一歌。   休唱贞元供奉曲,当时朝士已无多。   【前言】   《听旧宫中乐人穆氏唱歌》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写作者听旧宫中乐人唱歌,引发了对往事的感慨伤叹。全诗语言含蓄,意味深长,蕴含著作者对国事凋零的感伤,表达了作者关心国家命运的思想感情。   【注释】   ⑴织女...
  • ·古诗《思黯南墅赏牡丹》--  《思黯南墅赏牡丹》作者为唐朝诗人刘禹锡。其古诗全文如下:   偶然相遇人间世,合在增城阿姥家。   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   【前言】   《思黯南墅赏牡丹》是唐朝诗人刘禹锡所做的七言绝句。唐人牡丹诗中对于牡丹外在形质之美艳的描述与赞美连篇累牍,《思黯南墅赏牡丹》是其中比较著名的诗篇,是刘禹锡另一名作《赏牡丹》的姊妹篇。   【注释】   ①思黯:牛僧孺之字。贞元年...
  • ·古诗《同乐天登栖灵寺塔》--  《同乐天登栖灵寺塔》作者为唐朝诗人刘禹锡。其古诗全文如下:   步步相携不觉难,www.slkJ.ORG九层云外倚阑干。   忽然笑语半天上,无限游人举眼看。
  • ·古诗《和令狐相公别牡丹》--  《和令狐相公别牡丹》作者为唐朝诗人刘禹锡。其古诗全文如下:   平章宅里一栏花,临到开时不在家。   莫道两京非远别,春明门外即天涯。   【前言】   《和令狐相公别牡丹》是唐代诗人刘禹锡与宰相令狐楚唱和的一首七言绝句。大和三年(829)三月,令狐楚由长安赴洛阳,临别作《赴东都别牡丹》,刘禹锡以此诗与之唱和。诗人以牡丹入题,借物抒怀,写别牡丹而实叹别京国,一句“春明门外即天涯&rdq...
  • ·古诗《劝学·击石乃有火》--  《劝学·击石乃有火》作者为唐朝诗人孟郊。其古诗全文如下: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前言】   《劝学》是,唐代诗人孟郊所写,全诗四句四十个字,写出学习读书的重要。说不学习知识是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的。错过了学习的时间,少年还会回来吗。   【注释】   ⑴乃:才。   ⑵元:原本、本来。   ...
  • ·古诗《叹命·三十年来命》--  《叹命·三十年来命》作者为唐朝诗人孟郊。其古诗全文如下:   三十年来命,唯藏一卦中。   题诗还问易,问易蒙复蒙。   本望文字达,今因文字穷。   影孤别离月,衣破道路风。   归去不自息,耕耘成楚农。   【鉴赏】   作者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没有成功,该诗即是写的作者落第后的慨叹。《叹命》一诗写的十分悲观,在唐代的文人竟然写出:读书毫无用处,Www.slkJ.ORG还不如去耕地。这种近似...
  • ·古诗《悼亡三首其一》--  《悼亡三首其一》作者为宋朝诗人梅尧臣。其古诗全文如下:   结发为夫妇,于今十七年。   相看犹不足,何况是长捐。   我鬓已多白,此身宁久全。   终当与同穴,未死泪涟涟。   【前言】   《悼亡三首》是北宋诗人梅尧臣的五言律诗。这三首诗是为悼亡妻而作。第一首是总写悲痛之情,结发两句以总叙起,着重在“十七年”。前四句写悲情,后四句写去日几番转折,愈转而愈深。   【注释】...
  • ·古诗《浪淘沙·八月涛声吼地来》--  《浪淘沙·八月涛声吼地来》作者为唐朝诗人刘禹锡。其古诗全文如下: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前言】   《浪淘沙·八月涛声吼地来》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词作(有人认为是诗)。作品描写的是八月十八的钱塘江大潮涨落的壮观景象。前二句描写涨潮情形,后二句描写退潮情形,写涨潮固然写出其势,写退潮实亦写出其力,显得形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