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出夏门行

  《步出夏门行》作者为东汉诗人曹操。其古诗全文如下:
  【前言】
  《步出夏门行》是汉末文学家曹操用乐府旧题创作的组诗,作于建安十二年(207)作者北征乌桓胜利时。这组诗共分五部分,开头是序曲“艳”,下面是《观沧海》《冬十月》《土不同》《龟虽寿》四章。全诗描写河朔一带的风土景物,抒发个人的雄心壮志,反映了诗人踌躇满志、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作品意境开阔,气势雄浑。
  【原文】
  《艳》
  云行雨步,超越九江之皋。
  临观异同,心意怀犹豫,不知当复何从?
  经过至我碣石,心惆怅我东海。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冬十月》
  孟冬十月,北风徘徊,
  天气肃清,繁霜霏霏。
  鵾鸡WWW.sLKj.oRG晨鸣,鸿雁南飞,
  鸷鸟潜藏,熊罴窟栖。
  钱镈停置,农收积场。
  逆旅整设,以通贾商。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土不同》
  乡土不同,河朔隆冬。
  流澌浮漂,舟船行难。
  锥不入地,蘴藾深奥。
  水竭不流,冰坚可蹈。
  士隐者贫,勇侠轻非。
  心常叹怨,戚戚多悲。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
  ⑴碣石:原渤海边的一座山名,在今河北省昌黎县北。大约在6世纪中叶以后,碣石山前的近岸成为陆地而离渤海较远,使碣石山不再成为观海的胜地。
  ⑵沧海:大海。海水苍青色,因此称沧海。
  ⑶澹澹:水波动荡的样子。
  ⑷竦峙:挺拔。“竦”和“耸”相同。
  ⑸“幸甚”两句:这是为配合音乐的节律而附加的,每一章后面都有,跟正文没有什么关系。
  ⑹鵾鸡:古书上说的一种形似天鹅的大鸟。
  ⑺鸷鸟:凶猛的鸟。
  ⑻镈:古代锄类农具。
  ⑼流澌:江河解冻时流动的冰块。
  ⑽蘴:古同“葑”,芜菁。藾(lài):蒿类植物。
  ⑾神龟:古人将它作为长寿动物的代表。
  ⑿竟:终了。
  ⒀盈缩:指寿夭。盈,长。缩,短。
  【翻译】
  《艳》
  初意打算南征荆州,施泽惠给江南人民。面对北伐和南征两种不同意见,便犹豫起来,不知如何为好。到达碣石后,看到百姓所受的压迫,心情更加伤感。
  《观沧海》
  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眺望苍茫的大海。水波多么汹涌澎湃,山岛高高的耸立在水中。山岛上有丛生的树木,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生长的很茂盛。水面上吹起萧瑟的秋风,水中涌起了水花波浪。雄伟的太阳,灿烂的银河和皎洁的月亮,好像在大海里升起。雄伟的太阳,灿烂的银河和皎洁的月亮,好像出自大海里。(互文)喜悦高兴到了极点,用这首诗歌来抒发自己的心愿志向。
  《冬十月》
  初冬十月,北风呼呼地吹着,气氛肃杀,天气寒冷,寒霜又厚又密。鹍鸡鸟在清晨鸣叫着,大雁向南方远去,猛禽也都藏身匿迹起来,就连熊罴也都入洞安眠了。农民放下了钱、镈等农具不再劳作,收获的庄稼堆满了谷场,旅店正在整理布置,以供来往的客商住宿。我能到这里是多么的幸运啊,高诵诗歌来表达自己的这种感情。
  《土不同》
  这里的乡土与黄河以南的土地有很大不同。到了深冬,河里漂浮着冰块,舟船难以前行;地被冻得用锥子都扎不进去,田地荒芜长满干枯厚密的蔓菁和蒿草。河水冻结不流动,上面由坚硬的冰覆盖,人都可以行走。有识之士穷困潦倒,而好勇斗狠的人却不在乎随意犯法。我为此叹息怨恨,心中充满了悲伤和忧愁。
  《龟虽寿》
  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了的时候。腾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灰烬。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有远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只要自己保养得好,也可以益寿延年。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赏析】
  《观沧海》
  头二句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粗线条。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这儿,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前面的描写,是从海的平面去观察的,这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托现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这种“笼盖吞吐气象”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言为心声,如果诗人没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的。过去有人说曹操诗歌“时露霸气”(沈德潜语),指的就是《观沧海》这类作品。
  《冬十月》
  这首诗写于初冬十月,时间比前首稍晚。前八句写初冬的气候和景物。“鹍鸡”,鸟名,形状象鹤,羽毛黄白色。北风刮个不停,严霜又厚又密,鹍鸡晨鸣,大雁南飞,猛禽藏身匿迹,熊罴入洞安眠,肃杀严寒中透出一派平和安宁。中四句写人事。钱、镈,两种农具名,这里泛指农具。“逆旅”,客店。农具已经闲置起来,收获的庄稼堆满谷场,旅店正在整理布置,以供来往的客商住宿,这是一幅十分美妙的图景。诗篇反映了战后在局部地区人民过上的安居乐业的生活,及诗人要求国家统一、政治安定和经济繁荣的理想。朱干说:“《冬十月》,叙其征途所经,天时物候,又自秋经冬。虽当军行,而不忘民事也。”
  《土不同》
  这首诗说的是北伐乌桓之后,回到冀州,这里的乡土与黄河以南的土地有很大不同。到了深冬,河里漂浮着冰块,舟船难以前行;地被冻得用锥子都扎不进去,田地荒芜长满干枯厚密的蔓菁和蒿草。河水冻结不流动,上面由坚硬的冰覆盖,人都可以行走。有识之士穷困潦倒,而好勇斗狠的人却不在乎随意犯法。为此作者叹息怨恨,心中充满了悲伤和忧愁。全诗描写了河北由于袁绍的统治导致的民生凋敝,社会秩序不安定的现状。
  《龟虽寿》
  南朝钟嵘写了一部《诗品》,品评诗人,区分第等,把曹操的诗置于下品。可是,曹操的诗却有了一种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使后代无数英雄志士为之倾倒若狂。据《世说新语》记载:东晋时代重兵在握的大将军王敦,每酒后辄咏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击打唾壶为节,壶口尽缺。理论家的眼光同读者的赏爱竟如此大不相同,这是一个颇为发人深思的问题。
  王大将军击节赞赏的诗,就是曹操乐府诗《步出夏门行》的第四章《龟虽寿》。曹操当时击败袁绍父子,平定北方乌桓,踌躇满志,乐观自信,便写下这一组诗,抒写胸怀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不由想起了人生的路程,所以诗一开头便无限感慨地吟道: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庄子·秋水篇》说:“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曹操反其意而用之,说神龟纵活三千年,可还是难免一死呀!《韩非子·难势篇》记载:“飞龙乘云,腾蛇游雾,云罢雾霁,而龙蛇与同矣!”“腾蛇”和龙一样能够乘云驾雾,本领不可谓不大。然而,一旦云消雾散,就和苍蝇蚂蚁一样,灰飞烟灭了。古来雄才大略之主如秦皇汉武,服食求仙,亦不免于神仙长生之术的蛊惑,而独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清醒的认识,这在谶纬迷信猖炽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更可贵的是如何对待这有限的人生。曹操一扫汉末文人感叹浮生若梦、劝人及时行乐的悲调,慷慨高歌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他说,有志干一番事业的人,虽然到了晚年,但一颗勃勃雄心永不会消沉,一种对宏伟理想追求永不会停息啊!
  这首诗始于人生哲理的感叹,继发壮怀激烈的高唱,复而回到哲理的思辨: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曹操对人生的看法颇有一点辩证的思维,他首先讲尊重自然规律,人总是要死的。接着讲人在有限的生命里,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积极进取,建功立业。
  最后再谈到人在自然规律面前也不是完全无能为力的,一个人寿命的长短虽然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但也不是完全听凭上天安排。如果善自保养身心,使之健康愉快,也是可以延年益寿的。曹操所云“养怡之福”,不是指无所事事,坐而静养,而是说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壮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曹操以切身体验揭示了人的精神因素对健康的重要意义,从这方面来说,它又是一篇绝妙的养生论。
  《龟虽寿》更可贵的价值在于这是一首真正的诗歌,它开辟了一个诗歌的新时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汉代人的思想禁锢了三四百年,弄得汉代文人不会写诗,只会写那些歌颂帝王功德的大赋和没完没了地注释儒家经书,真正有感情,有个性的文学得不到发展。直到东汉末年天下分崩,风云扰攘,政治思想文化发生重大变化,作为一世之雄而雅爱诗章的曹操,带头叛经离道,给文坛带来了自由活跃的空气。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身边聚集了“建安七子”等一大批文人,他们都是天下才志之士,生活在久经战乱的时代,思想感情常常表现得慷慨激昂。正如《文心雕龙·时序》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慨而多气也。”尤其是曹操,鞍马为文,横槊赋诗,其诗悲壮慷慨,震烁古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种充满激情诗歌所表现出来的爽朗刚健的风格,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曹操是最突出的代表。千百年来,曹操的诗就是以这种“梗慨多气”风骨及其内在的积极进取精神,震荡着天下英雄的心灵。也正是这种可贵特质,使建安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闪灼着夺目光彩。钟嵘将曹操置于下品,主要是嫌其“古直”而少文彩,殊不知曹操这样一位豪气盖世的英雄,是不屑于雕章啄句的。钟嵘六朝时人,当时文学之士很讲究文彩华美,所谓“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钟嵘对曹操的评价过低,是时代风气使然。任何文学,包括诗歌在内,文采较之内容,毕竟是第二位的。关于曹操的文学地位,过去常为其政治业绩所掩,而不为人重视,其实,他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是有卓越贡献的人物,特别对建安文学有开创之功,实在是应当大书一笔的。

步出夏门行相关古诗词

  • ·古诗《月夜听卢子顺弹琴》--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作者为唐朝诗人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   闲夜坐明月,幽人弹素琴。   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   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前言】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是诗人李白的五言古诗,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82卷第16首。[1] 此诗写李白听幽人弹琴,运用铺叙、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慨叹知音难觅的忧伤之情,字里间处处充溢着诗人一生坎坷、...
  • ·古诗《燕喜亭记》--  《燕喜亭记》作者为唐朝诗人韩愈。其古诗全文如下:   【原文】   太原王弘中在连州,与学佛人景常、元慧游。异日,从二人者行于其居之后,丘荒之间,上高而望,得异处焉。斩茅而嘉树列,发石而清泉激,辇粪壤,燔椔翳3。却立而视之:出者突然成丘,陷者呀然成谷,洼者为池而缺者为洞,若有鬼神异物阴来相之。自是,弘中与二人者晨往而夕忘归焉,乃立屋以避风雨寒暑。   既成,愈请名之,其丘曰“竢德之丘&ldquo...
  • ·古诗《折杨柳·朝朝送别泣花钿》--  《折杨柳·朝朝送别泣花钿》作者为唐朝诗人鱼玄机。其古诗全wwW.SlKj.oRG文如下:   朝朝送别泣花钿,折尽春风杨柳烟。   愿得西山无树木,免教人作泪悬悬。
  • ·古诗《折杨柳·垂杨拂绿水》--  《折杨柳·垂杨拂绿水》作者为唐朝诗人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   垂杨拂绿水,摇艳东风年。   花明玉关雪,叶暖金窗烟。   美人结长想,对此心凄然。   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   【前言】   《折杨柳》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诗歌,属乐府《横吹曲辞》旧题。此首抒写的是女子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触景生情,引起了对征戍在外的丈夫的思念之情。   【注释】   ①摇艳:美丽的枝条随风...
  • ·古诗《入塞曲·将军带十围》--  《入塞曲·将军带十围》作者为唐朝诗人耿湋。其古诗全文如下:   将军带十围,重锦制戎衣。   猿臂销弓力,虬须长剑威。   首登平乐宴,新破大宛归。   楼上诛姬笑,门前问客稀。   暮烽玄兔急,秋草紫骝肥。   未奉君王诏,高槐昼掩扉。   【前言】   《入塞曲》是唐代诗人耿湋的作品。此诗写立下赫赫战功的将军得不到朝廷任用,以致门可罗雀,连家中小妾都耻笑他。在深表同情的同时,也对...
  • ·古诗《横吹曲辞前出塞九首》--  《横吹曲辞前出塞九首》作者为唐朝诗人杜甫。其古诗全文如下:   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公家有程期,亡命婴祸罗。   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弃绝父母恩,吞声行负戈。   出门日已远,不受徒旅欺。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   走马脱辔头,手中挑青丝。捷下万仞冈,俯身试搴旗。   磨刀呜咽水,水赤刃伤手。欲轻肠断声,心绪乱已久。   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功名图麒麟,战骨当速朽。   送徒既有...
  • ·古诗《横吹曲辞陇头水》--  《横吹曲辞陇头水》作者为唐朝诗人王建。其古诗全文如下:   陇水何年陇头别,不在山中亦呜咽。   征人塞耳马不行,未到陇头闻水声。   谓是西流入蒲海,还闻北海绕龙城。   陇东陇西多屈曲,野麋饮水长簇簇。   胡兵夜回水傍住,忆着来时磨剑wwW.SlKj.oRG处。   向前无井复无泉,放马回看陇头树。...
  • ·古诗《横吹曲辞长安道》--  《横吹曲辞长安道》作者为唐朝诗人崔颢。其古诗全文如下:   长安甲第高入云,谁家居住霍将军。   日晚朝回拥宾从,路傍拜揖何纷纷。   莫言炙手手可热,须臾火尽灰亦灭。   莫言贫贱即可欺,人生富贵自有时。   一朝天子赐颜色,世上悠悠wwW.SlKj.oRG应始知。...
  • ·古诗《步出夏门行》--  《步出夏门行》作者为东汉诗人曹操。其古诗全文如下:   【前言】   《步出夏门行》是汉末文学家曹操用乐府旧题创作的组诗,作于建安十二年(207)作者北征乌桓胜利时。这组诗共分五部分,开头是序曲“艳”,下面是《观沧海》《冬十月》《土不同》《龟虽寿》四章。全诗描写河朔一带的风土景物,抒发个人的雄心壮志,反映了诗人踌躇满志、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作品意境开阔,气势雄浑。  
  • ·古诗《土不同·乡土不同》--  《土不同·乡土不同》作者为东汉诗人曹操。其古诗全文如下:   乡土不同,河朔隆冬。   流澌浮漂,舟船行难。   锥不入地,蘴藾深奥。   水竭不流,冰坚可蹈。   士隐者贫,勇侠轻非。   心常叹怨,戚戚多悲。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   流澌:江河解冻时流动的冰块   蘴:古同“葑”,芜   菁藾:蒿类植物。   【翻译】   这里的乡土与黄河以南的土地有很大不同。到...
  • ·古诗《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作者为宋朝诗人王安石。其古诗全文如下:   【前言】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是北宋王安石所作奏议。全文以扬为抑,褒中有贬,在探究北宋立国以来百余年间太平无事的原因的同时,剖析了宋仁宗统治时的种种弊病;透过“百年无事”的表象揭示出危机四伏的实质,犀利地指出因循守旧、故步自封的危害;并就吏治、教育、科举、农业、财政、军事等诸方面的改革提出了自己...
  • ·古诗《曾公讳致尧,抚州南丰人也》--  文言文《曾公讳致尧,抚州南丰人也》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曾公,讳致尧,抚州南丰人也。少知名江南。太平兴国八年,举进士及第,为符离主簿,累迁光禄寺丞、监越州酒税。数上书言事,太宗奇之,召拜著作佐郎。使行视汴河漕运,称旨,迁秘书丞,为两浙转运使。   谏议大夫魏庠知苏州,恃旧恩,多不法,吏莫敢近。公劾其状以闻,太宗惊曰:“是敢治魏庠,可畏也!”卒为公罢庠。洛苑使杨...
  • ·古诗《万宝常,不知何许人也》--  文言文《万宝常,不知何许人也》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万宝常,不知何许人也。父大通,从梁将王琳归于齐。后复谋还江南,事泄,伏诛。由是宝常被配为乐户①,因而妙达钟律②,遍工八音③。造玉磬以献于齐。又尝与人方食,论及声调时无乐器,宝常因取前食器及杂物,以箸扣之,品其高下,宫商④毕备,谐于丝竹,大为时人所赏。然历周洎隋,俱不得调。   开皇⑤初,沛国公郑译等知乐,初为黄钟调。...
  • ·古诗《褚遂良,字登善》--  文言文《褚遂良,字登善》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褚遂良,字登善。贞观中,累迁起居郎。博涉文史,工隶楷。太宗尝叹曰:“虞世南死,无与论书者。”魏征白见遂良,帝令侍书。帝方博购王羲之故帖,天下争献,然莫能质真伪。遂良独论所出,无舛冒者。   迁谏议大夫,兼知起居事。帝曰:“卿记起居,大抵人君得观之否?”对曰:“今之起居,古左右史也,善恶必记,戒人主不...
  • ·古诗《书灵筵手巾》--  《书灵筵手巾》作者为唐朝诗人李煜。其古诗全文如下:   浮生共憔悴,壮岁失婵娟。   汗手遗香渍,痕眉染黛烟。   【前言】   《书灵筵手巾》是南唐后主李煜的五言绝句作品,怀念亡后,睹物思人,抒发哀感,诗里述说了自己壮年失妻的痛苦,描写了对亡妻遗物的无限爱惜之情。虽只有短短四句,但却内含巨大的悲恸和哀伤.   【注释】   ①灵筵:供亡灵的几筵。人死后,生者为祭奠死者而设立的几案,用以供...
  • ·古诗《醉妆词·只是寻花柳》--  《醉妆词·只是寻花柳》作者为唐朝诗人李衍。其古诗全文如下:   者边走,那边走,只是寻花柳。   那边走,者边走,莫厌金杯酒。
  • ·古诗《朱鹭·翩翩兮朱鹭》--  《朱鹭·翩翩兮朱鹭》作者为唐朝诗人张籍。其古诗全文如下:   翩翩兮朱鹭,来泛春塘栖绿树。   羽毛如翦色如染,远飞欲下双翅敛。   避人引子入深堑,动处水纹Www.SLKj.oRG开滟滟。   谁知豪家网尔躯,不如饮啄江海隅。
  • ·古诗《步出夏门行》--  《步出夏门行》作者为东汉诗人曹操。其古诗全文如下:   【前言】   《步出夏门行》是汉末文学家曹操用乐府旧题创作的组诗,作于建安十二年(207)作者北征乌桓胜利时。这组诗共分五部分,开头是序曲“艳”,下面是《观沧海》《冬十月》《土不同》《龟虽寿》四章。全诗描写河朔一带的风土景物,抒发个人的雄心壮志,反映了诗人踌躇满志、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作品意境开阔,气势雄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