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文言文《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任,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匍匐。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坐法当斩。信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翻译】
  淮阴侯韩信是淮阴人,当初还是平民的时候,家里贫穷又放荡不检点,未能被推选为地方官吏,又不会做生意维持生活。经常依靠别人来糊口度日,人们都讨厌他。他曾多次到下乡南昌亭亭长家里去要饭吃,一吃就是几个月,亭长的妻子对这事也很头疼。于是就早早地在床上把饭给吃了。到吃饭的时候韩信来了,就不再给他准备饭了。韩信也明白他们的用意,很生气,从此就和他们断绝了关系,离开了他家。
  韩信没事就在城北钓鱼,很多妇女都在河边洗衣服,有一个女人看韩信饿了,就给他些饭吃,一连几十天都是如此。韩信很高兴,对这个女人说:“我一定会很好地报答您。”女人听了很生气,说:“大丈夫不能自己谋生,(真是可悲),我是可怜公子你,才给你饭吃,哪是指望你报答我呢!”
  淮阴的屠户中有个年轻人侮辱韩信说:“你虽然长得高大,喜欢带刀佩剑,其实内心是很胆怯的。”并且当众侮辱韩信说:“你果真不怕死就用剑来刺我,怕死就从我的胯下钻过去。”于是韩信看了他很久,低下身子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街上的人都嘲笑韩信,认为他是个胆小鬼。
  当项梁渡淮北上的时候,韩信带剑投奔了项梁,做了项梁的部下,没有什么名气。项梁被战败后,他又归属项羽,项羽任他为郎中。他曾多次向项羽献策,项羽都没有采用。汉王刘邦入蜀时,韩信又逃离楚军归附了汉王。后来他犯法当处斩刑。说:“汉王不是想统一天下吗?为什么要斩杀壮士呢?”滕公听了他的话后感到惊奇,又见他相貌非凡,于是就把他释放了。和他交谈了一番,很欣赏他。并把此事告诉了汉王,汉王任命他为治粟都尉,但并没有感到他有什么与众不同www.slkj.orG的地方。
  韩信曾多次与萧何谈论事情,萧何很赏识他。在去南郑的途中,萧何听说韩信逃走以后,来不及向汉王报告就亲自去追赶韩信。有人向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听了非常生气。隔了一两天,萧何来拜见汉王,汉王又生气又高兴,骂萧何说:“你为什么逃走?”萧何说:“我不敢逃走,我是去追逃跑的人。”汉王说:“你去追的是谁?”萧何回答说:“韩信。”汉王又骂道:“将领中已逃跑了数十个你都没有去追,追韩信,这是骗人。”萧何说:“那些将领容易得到,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是国家中独一无二的人才。大王如果只想长期称王于汉中,那就可以不用韩信,如果决心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没有能与您共计大事的人了。”汉王说:“我也想向东扩展,怎么能忧愁苦闷地久居于此?” 萧何说:“如果大王决心向东扩展,能起用韩信,韩信就会留下来。如果不能起用韩信,韩信终归还是要逃走的。”汉王说:“我看在你的面子上就任命他为将领。”萧何说:“虽然你任命他为将领,但韩信仍然不会留下来。”汉王说:“那就任何他为大将。” 萧何说:“太好了。”于是汉王就要召见韩信任命他为大将军。等到任命大将军时,原来是韩信,全军都感到惊讶。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相关古诗词

  • ·古诗《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  文言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①间乎?”左右皆笑之...
  • ·古诗《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出自文言文《张养浩行义》,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及选授堂邑县尹。首毁淫祠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
  • ·古诗《张养浩行义》--  文言文《张养浩行义》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及选授堂邑县尹。首毁淫祠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
  • ·古诗《周公安民》--  文言文《周公安民》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周武王克殷,召邵公而曰:“殷之士众,奈何处之?”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武王曰:“不可。”邵公出,周公入。武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更旧新,惟仁是亲。”武王曰:“善哉!”乃从周公之言。   【注释】   克:攻下   更:改变   ...
  • ·古诗《枭将东徙》--  文言文《枭将东徙》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 ”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 ”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注释】   枭(xiāo):同“鸮”(xiāo),又称鸺鹠,猫头鹰,是传说中的一种不吉祥的鸟。因其鸣声多在夜半时分,而且...
  • ·古诗《桓南郡小儿时》--  文言文《桓南郡小儿时》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桓南郡小儿时,与诸从兄弟各养鹅共斗。南郡鹅每不如,甚以为忿。乃夜往鹅栏间,取诸兄弟鹅悉杀之。既晓,家人咸以惊骇,云是变怪,以白车骑。车骑曰:“无所致怪,当是南郡戏耳!”问,果如之。   【注释】   ①白:告诉   ②车骑:车骑将军桓冲   【翻译】   南郡公桓玄还是小孩时,和堂兄弟们各自养鹅来斗。桓玄因为鹅...
  • ·古诗《陆庐峰市砚》--  文言文《陆庐峰市砚》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明有陆公庐峰,于京城待用。尝于市遇一佳砚,议价未定。既还邸,使仆往,以一金易归。仆持砚归,公讶其不类。门人坚称其是。公曰:“向观砚有鸲鹆眼,今何无之?”答曰:“吾嫌其微凸,路值石工,幸有余银,令磨而平之。”公甚惋惜。盖此砚佳于鸲鹆眼也。   【注释】   ①待用:等待朝廷任用。   ②既:已经。   ③...
  • ·古诗《宋王偃伐楚》--  文言文《宋王偃伐楚》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宋王偃恶楚威王,好言楚之非,旦日视朝,必诋楚以为笑,且曰:“楚之不能若是,甚矣,吾其得楚乎!”群臣和之,如出一口。于是行旅之自楚适宋者,必构楚短以为容。国人大夫传以达于朝,狃而扬,遂以楚为果不如宋,而先为其言者亦惑焉。于是谋伐楚,大夫华犨谏曰:“宋之非楚敌之旧矣,犹犪牛之于鼢鼠也。使诚如王言,楚之力犹足以...
  • ·古诗《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文言文《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任,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
  • ·古诗《鹿亦有知》--  文言文《鹿亦有知》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博山李氏者,以伐薪为生。一日,于山坳得一鹿仔,携家喂养。鹿稍长,甚驯,见人则呦呦鸣。其家户外皆山,鹿出,至暮必归。时值秋祭,例用鹿。官府督猎者急,限期送上,然旬日间无所获,乃向李氏求之,李氏不与。猎者固(坚持)请。李氏迟疑曰:“待吾虑之。”是夜鹿去,遂不归。李氏深悔之。   【注释】   1者:……的人。 ...
  • ·古诗《伊犁凿井》--  文言文《伊犁凿井》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伊犁城中无井,皆汲水于河。一佐领曰:“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今城中多老树,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乃拔木就根下凿井,果具得泉,但汲水以修绠耳。知古称雍州厚土水深,灼然不谬也。   【注释】   (1)伊犁:古地名,在今新疆境内。在清朝时,曾被攻占,后收复。   (2)汲:取水。   (3)佐领:清朝八旗兵的官名。   (4)就:靠近。...
  • ·古诗《陆贽论人才》--  文言文《陆贽论人才》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人之才行,自昔罕全,苟有所长,必有所短。若录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责短舍长,则天下无不弃之士。加以情有爱憎,趣有异同,假使圣如伊、周,贤如墨、杨,求诸物议,孰免讥嫌?昔子贡问于孔子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
  • ·古诗《张齐贤用人》--  文言文《张齐贤用人》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宋张齐贤,尝为江南转运使。一日家宴,一奴窃银器数件,齐贤于帘下熟视而不问。尔后张齐贤为宰相,门下奴仆皆得升迁,为此奴不沾禄。奴乘间再拜而告曰:“吾侍相公久矣,门下奴仆皆已得官,相公独遗吾也?”因泣下不止。齐贤悯然曰:“予欲不言,尔则怨我。尔忆当年江南日,盗吾银器数件乎?我怀之三十年,不以告人,尔亦应知...
  • ·古诗《读书要三到》--  文言文《读书要三到》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朗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 ·古诗《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出自文言文《读书要三到》,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朗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
  • ·古诗《师旷问学》--  文言文《师旷问学》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秉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注释】   (1...
  • ·古诗《卫人束氏,举世之物》--  “卫人束氏,举世之物”出自文言文《卫人束氏》,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卫人束氏,举世之物,咸无所好,唯好畜狸狌(shēng)。狸狌,捕鼠兽也。畜至百余,家东西之鼠捕且尽。狸狌无所食,饥而嗥,束氏日市肉啖(dàn)之。狸狌生子若孙,以啖肉故,竟不知世之有鼠;但饥辄(zhe,阳平二声)唪,唪则得肉食。   南郭有士病鼠,鼠群行有堕瓮者,急从束氏假狸狌以去。   狸狌见鼠双耳耸,眼突露如漆,赤鬃,意...
  • ·古诗《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文言文《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任,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