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出自文言文《张养浩行义》,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及选授堂邑县尹。首毁淫祠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英宗即位,命参议中书省事。会元夕,帝欲于内庭张灯为鳌山,即上疏于左丞相拜住。拜住袖其疏入谏,其略曰:“世祖临御三十余年,每值元夕,闾阎之间,灯火亦禁;况阙庭之严,宫掖之邃,尤当戒慎。今灯山之构,臣以为所玩者小,所系者大;所乐者浅,所患者深。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帝大怒,既览而喜曰:“非张希孟不敢言。”即罢之,仍赐尚服金织币一、帛一,以旌其直。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时斗米直十三缗,民持钞出粜,稍昏即不用,诣库换易,则豪猾党蔽,易十与五,累日不可得,民大困。乃检库中未毁昏钞文可验者,得http://wWw.SlKJ.OrG/b/20477.html一千八十五万五千余缗,悉以印记其背,又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数以易之,于是吏弊不敢行。又率富民出粟,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
  到官四月,末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每一念至,则抚膺痛苦,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翻译】
  张养浩,宇希孟,济南人。张养浩从小就有德行和节义。有一次他出门,碰到一个人,那人把钞票遗失在路上,当张养浩发现的时候,那个人已经走了,张养浩就追上去把钱还给他。张养浩从来都不放弃读书,他的父母担心他过于辛劳,制止了他这样做。(张养浩)一天到晚不停地读书,他白天默默地背诵,到了夜晚就关上房门,点上灯,独自读书。
  山东按察使焦听说了这件事,推荐他为东平学正。后来他被选授为堂邑县尹。(张养浩)带头捣毁了滥设的神祠三十多所,免除了有强盗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审讯检查的规定,张养浩说:“他们都是善良的百姓,因为生活困难,被饥寒所迫,不得已而去做了强盗。已经用刑法处罚了他们,还把他们当强盗看待,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强盗们感动得流了眼泪,他们相互劝戒说;“不要对不起张公。”有一个叫李虎的人,曾经杀过人,他的同党也都是暴虐残忍,危害百姓,百姓不堪忍受,从前的县尹都不敢过问这件事。张养浩到这里以后,将他们全部依法惩处,老百姓非常高兴。张养浩调离堂邑十年,百姓仍然为他立碑,歌颂他的恩德。
  元英宗继承皇位后,命令张养浩参与中书省的工作。适逢元宵节,皇帝打算在宫禁之内张挂花灯做成鳌山,张养浩就上奏给左丞相拜住。拜住将奏疏藏在袖子里入宫谏阻,奏疏大概说:“元世祖执政三十多年,每当元宵佳节,民间尚且禁灯;威严的宫廷中更应当谨慎。现在皇帝打算在宫禁之内张挂花灯,我认为玩乐事小,影响很大;快乐得少,忧患很多。我希望(皇上)把崇尚节俭思虑深远作为准则,把喜好奢侈及时行乐作为警戒。皇帝大怒,看过奏疏之后又高兴地说:“不是张希孟不敢这样说。”于是取消了点燃花灯的计划。就赏赐给张养浩钱财布匹,来表彰他的正直。
  天历二年,陕西大旱,饥饿的老百姓人吃人,朝廷特派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张养浩接到任命后,立即把自己家里的财产都分给村里的穷人,自己便登上车子向陕西进发,碰到饥饿的灾民就赈济他们,看到饿死的灾民就埋葬他们。路过华山,就到西岳庙去求雨,哭拜在地上都爬不起来,这时,天空忽然阴云密布,一连下了两天雨。等到张养浩到了官府,又到土地庙里去求雨,结果大雨如注,下了三尺深才停下来,庄稼由此长起来了,陕西的民众十分高兴。当时一斗米值十三贯钱,百姓拿着钞票出去买米,钞票稍有不清或破损就不能用,拿到府库中去调换,那些奸刁之徒营私舞弊,百姓换十贯只给五贯,而且等了好几天还是换不到,老百姓处境非常困难。于是张养浩检查府库中那些没有损毁、图纹可以看得清的钞票,得到一千八百五十多万贯,全部在它的背面盖上印记,又刻十贯和五贯的小额钞票发给穷人,命令米商凭钞票上的印记把米卖给他们,到府库验明数目便可换取银两,于是那些奸商污吏再也不敢营私舞弊。张养浩又率领富人家出卖粮食,为此又向朝廷上奏章请求实行纳粮补官的法令。张养浩听到民间有人为了奉养母亲而杀死自己儿子的事,为此大哭了一场,并拿出自己的钱救济了这户人家。
  张养浩到陕西做官四个月,从来没有回到自己家里住过,一直住在官府,晚上便向上天祈祷,白天就出外救济灾民,一天到晚没有丝毫的懈怠。每想到一件牵挂的事,就按着胸,感到痛苦,于是卧病不起,去世的时候才六十岁。陕西的老百姓,悲哀的程度像失去了父母。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相关古诗词

  • ·古诗《张养浩行义》--  文言文《张养浩行义》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及选授堂邑县尹。首毁淫祠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
  • ·古诗《周公安民》--  文言文《周公安民》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周武王克殷,召邵公而曰:“殷之士众,奈何处之?”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武王曰:“不可。”邵公出,周公入。武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更旧新,惟仁是亲。”武王曰:“善哉!”乃从周公之言。   【注释】   克:攻下   更:改变   ...
  • ·古诗《枭将东徙》--  文言文《枭将东徙》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 ”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 ”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注释】   枭(xiāo):同“鸮”(xiāo),又称鸺鹠,猫头鹰,是传说中的一种不吉祥的鸟。因其鸣声多在夜半时分,而且...
  • ·古诗《桓南郡小儿时》--  文言文《桓南郡小儿时》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桓南郡小儿时,与诸从兄弟各养鹅共斗。南郡鹅每不如,甚以为忿。乃夜往鹅栏间,取诸兄弟鹅悉杀之。既晓,家人咸以惊骇,云是变怪,以白车骑。车骑曰:“无所致怪,当是南郡戏耳!”问,果如之。   【注释】   ①白:告诉   ②车骑:车骑将军桓冲   【翻译】   南郡公桓玄还是小孩时,和堂兄弟们各自养鹅来斗。桓玄因为鹅...
  • ·古诗《陆庐峰市砚》--  文言文《陆庐峰市砚》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明有陆公庐峰,于京城待用。尝于市遇一佳砚,议价未定。既还邸,使仆往,以一金易归。仆持砚归,公讶其不类。门人坚称其是。公曰:“向观砚有鸲鹆眼,今何无之?”答曰:“吾嫌其微凸,路值石工,幸有余银,令磨而平之。”公甚惋惜。盖此砚佳于鸲鹆眼也。   【注释】   ①待用:等待朝廷任用。   ②既:已经。   ③...
  • ·古诗《宋王偃伐楚》--  文言文《宋王偃伐楚》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宋王偃恶楚威王,好言楚之非,旦日视朝,必诋楚以为笑,且曰:“楚之不能若是,甚矣,吾其得楚乎!”群臣和之,如出一口。于是行旅之自楚适宋者,必构楚短以为容。国人大夫传以达于朝,狃而扬,遂以楚为果不如宋,而先为其言者亦惑焉。于是谋伐楚,大夫华犨谏曰:“宋之非楚敌之旧矣,犹犪牛之于鼢鼠也。使诚如王言,楚之力犹足以...
  • ·古诗《杀虎救驾》--  文言文《杀虎救驾》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开泰五年秋,大猎,帝射虎以马驰太速矢不用发虎怒奋势将犯跸。左右辟易,昭衮舍马,捉虎两耳骑之。虎骇,且逸。上命卫士追射,昭衮大呼止之。虎虽轶山,昭衮终不堕地。伺便,拔佩刀杀之。辇至上前,慰劳良久。   【注释】   跸:帝王的车驾。   辟易:惊退。   轶:逃。   辇:帝王所乘之车。   【翻译】   开泰五年秋天,大规模围猎。...
  • ·古诗《董遇读书有三余》--  文言文《董遇读书有三余》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兴平中,关中扰乱,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采稆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闲习读,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从学者云:“苦渴无日。&rdq...
  • ·古诗《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出自文言文《张养浩行义》,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及选授堂邑县尹。首毁淫祠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
  • ·古诗《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  文言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①间乎?”左右皆笑之...
  • ·古诗《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文言文《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任,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
  • ·古诗《鹿亦有知》--  文言文《鹿亦有知》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博山李氏者,以伐薪为生。一日,于山坳得一鹿仔,携家喂养。鹿稍长,甚驯,见人则呦呦鸣。其家户外皆山,鹿出,至暮必归。时值秋祭,例用鹿。官府督猎者急,限期送上,然旬日间无所获,乃向李氏求之,李氏不与。猎者固(坚持)请。李氏迟疑曰:“待吾虑之。”是夜鹿去,遂不归。李氏深悔之。   【注释】   1者:……的人。 ...
  • ·古诗《伊犁凿井》--  文言文《伊犁凿井》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伊犁城中无井,皆汲水于河。一佐领曰:“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今城中多老树,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乃拔木就根下凿井,果具得泉,但汲水以修绠耳。知古称雍州厚土水深,灼然不谬也。   【注释】   (1)伊犁:古地名,在今新疆境内。在清朝时,曾被攻占,后收复。   (2)汲:取水。   (3)佐领:清朝八旗兵的官名。   (4)就:靠近。...
  • ·古诗《陆贽论人才》--  文言文《陆贽论人才》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人之才行,自昔罕全,苟有所长,必有所短。若录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责短舍长,则天下无不弃之士。加以情有爱憎,趣有异同,假使圣如伊、周,贤如墨、杨,求诸物议,孰免讥嫌?昔子贡问于孔子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
  • ·古诗《张齐贤用人》--  文言文《张齐贤用人》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宋张齐贤,尝为江南转运使。一日家宴,一奴窃银器数件,齐贤于帘下熟视而不问。尔后张齐贤为宰相,门下奴仆皆得升迁,为此奴不沾禄。奴乘间再拜而告曰:“吾侍相公久矣,门下奴仆皆已得官,相公独遗吾也?”因泣下不止。齐贤悯然曰:“予欲不言,尔则怨我。尔忆当年江南日,盗吾银器数件乎?我怀之三十年,不以告人,尔亦应知...
  • ·古诗《读书要三到》--  文言文《读书要三到》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朗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 ·古诗《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出自文言文《读书要三到》,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朗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
  • ·古诗《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出自文言文《张养浩行义》,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及选授堂邑县尹。首毁淫祠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