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气第四十二

【原文】
昔王充著述,制养气之篇,验己而作①,岂虚造哉!夫耳目鼻口,生之役也②;心虑言辞,神③之用也。率志委和,则理融而情畅;钻砺④过分,则神疲而气⑤衰:此性情之数也。夫三皇辞质,心绝于道华;帝世始文,言贵于敷奏;三代春秋,虽沿世弥缛,并适分胸臆⑥,非牵课⑦才外也。战代权诈⑧,攻奇饰说;汉世迄今,辞务日新,争光鬻采,虑亦竭矣。故淳言以比浇辞,文质悬乎千载;率志以方竭情,劳逸差于万里;古人所以余裕⑨,后进所以莫遑也。

【注释】
①验己而作:经过自己的检验的作品。
②生:生命。役:仆役。
③神:精神。
④钻砺:钻研磨砺。
⑤气:元气,人体维持其生命的功能。
⑥适分:适合于作者的本分、个性。胸臆:心胸。
⑦牵课:牵连,勉强。
⑧权诈:诡诈、权谲。
⑨余裕:从容不迫。裕,宽。

【翻译】
从前王充着《养性》书,写作了论述养气的篇章。那完全是自己体验后写出的,难道是凭空造作吗?耳、目、鼻、口五官,是为人的生存服务的;心思言语,是属于精神活动的。要是心意情志自然谐和,那就会事理融洽而情意舒畅;钻研磨砺用心过分,那就会使精神疲劳而气力衰竭,这是属于体气性情方面的变化。“三皇”时代文辞朴质,思想和华靡绝缘。“五帝”时代开始具有文采,敷陈进奏时很重视语言。从夏商周三代到春秋时代,虽然各代相沿愈来愈讲究文采繁缛,但思想还都是从心中发出,分量恰当,不是勉强扯到才力外去。战国时代思想分歧而好诡诈的技能,专门研究奇谲的道理和文饰游说的言辞。从汉代到今天,修饰文辞每天都务求新奇,竞逐光华,炫耀文采,心思也用空了。所以用淳厚质朴的言辞来和华丽浮夸的文辞相比,文采和质朴相差千里;用顺着心志写作和竭尽思虑苦写比较,劳累和安逸要相差万里。这是古人所以从容,后代所以忙碌的原因。

【原文】
凡童少①鉴浅而志盛,长艾②识坚而气衰,志盛者思锐以胜劳③,气衰者虑密以伤神,斯实中人之常资④,岁时之大较也⑤。若夫器分⑥有限,智用无涯⑦,或惭凫企鹤,沥辞镌思,于是精气内销,有似尾闾之波;神志外伤,同乎牛山之木:怛惕之盛疾,亦可推⑧矣。至如仲任置砚以综述,叔通怀笔以专业,既暄之以岁序,又煎之以日时;是以曹公⑨惧为文之伤命,陆云叹用思之困神,非虚谈也。

【注释】
①少:古代以三十岁以前为少,即青少年。
②艾:头发灰白为艾,古人五十岁为艾,即老年人。
③胜劳:胜任疲劳。
④中人:平常人。资:资质、禀赋。
⑤岁时:年龄。大较:大概情况。
⑥器分:才分。
⑦涯:边。
⑧推:类推、推想。
⑨曹公:指曹操。他的话不详。

【翻译】
大凡青少年阅历较浅而志气旺盛,年长的人识力坚定而体气衰弱。志气旺盛的人因文思敏锐而不感劳累,体气衰弱的人因思虑周到便损伤精神,这实是一般人经常的资质,由于年龄的大小而出现的大概情况。至于各人的才能天分是有限的,智力的运用是无穷的,有的对自己的足胫像鸭一样短感到惭愧,羡慕鹤足胫的长,练辞运意,呕心沥胆,于是使精气消耗,好像水波流到无底洞中;神志斫伤,如同牛山上的树木被砍光一样,这样因悲苦惊恐造成疾病,也是可以推想的。至于像王充着《论衡》那样在住宅内到处放着笔墨纸砚,像曹褒专门研究礼仪那样睡觉时也怀抱纸笔,既按年按季来自己督促自己,又按日按时来自己煎熬自己,因此曹操惧怕做文章会缩短生命,陆云感叹运思的伤害精神,并非空话。

【原文】
夫学业在勤,功庸弗怠①,故有锥股自厉;和熊以苦之人志于文也,则有申写郁滞:故宜从容率情,优柔适会。若销铄②精胆,蹙迫和气,秉牍以驱龄,洒翰以伐性,岂圣贤之素心,会文之直理哉!且夫思有利钝,时有通塞③,沭则心覆,且或反常,神之方昏,再三愈黩。是以吐纳文艺,务在节宣,清和④其心,调畅其气,烦而即舍,勿使壅滞;意得则舒怀以命笔,理伏则投笔以卷怀,逍遥以针劳,谈笑以药倦。常弄闲于才锋⑤,贾余于文勇,使刃发如新,凑理无滞,虽非胎息之迈术⑥,斯亦卫气之一方也。

【注释】
①功庸弗怠:这四字和下面的“和熊以苦之人”是后人的增补。
②销铄:熔化。
③通塞:思路的通畅与阻塞。
④清和:清静和谐。
⑤才锋:才华锋芒。
⑥胎息:即气功。迈:作“万”。万术:多种技术,指技术。

【翻译】
学问的事业在于勤奋,所以有用锥子刺股来激励自己的;至于做文章则不相同,那要舒畅心头的郁闷,应当从容不迫地顺着感情,宽舒不急地去适应时会。倘使消耗精力,损伤和顺的体气,拿着纸张去驱催性命,挥洒着笔墨来损害本性,难道这是圣人贤人平素的本心,做文章的正确理论吗?况且作者的文思有的锐敏有的迟钝,写作的时机有时通畅有时阻塞,这正像洗头的时候弯着身子心的位置翻覆,甚至会违反常情去考虑问题一样,在神志正昏 的时候,如果再三用它做文章,只会越加的昏乱。所以抒写文辞,务必在调节疏导上下工夫,使内心清明和顺,性气调和畅通,如果心烦意乱就立即放开,不要使思路壅塞阻滞,心情舒畅时便命笔写作,文思潜伏时,就把笔放下不再思索,用逍遥自在的方法来解除劳累,用谈笑风生的方法来赶走疲倦。这样常常超脱有闲暇来培养才华的锋芒,在写作上保持多余的精力,使自己的笔锋像新磨过的刀刃一样,宰牛时解开肌肉的纹理没有一点迟钝,这虽然不是气功的技术,也是养气的一个方法。

【原文】
赞曰:纷哉万象,劳矣千想。玄神①宜宝,素气资养②。水停以鉴③,火静而朗④。无扰文虑,郁此精爽。

【注释】
①玄神:精神。
②素:平素。资:靠。
③鉴:镜,引申为明。
④朗:明亮。

【翻译】
总结:
纷繁复杂啊万事万物,
劳累啊创作的千思百想。
玄妙的精神应当珍惜,
恒常的精气有待保养。
水流停止不动可以更加的清明,
火焰平静那便更加的明亮。
不要扰乱创作的思虑,
应当保持文思茂盛精神清爽。

【评析】
《养气》的“养”是保护修Www.SlKJ.Org养的意思,“气”是与人的精神密不可分的。“养气”即保护修养精神性气。本篇讲保持旺盛的创作精神的问题,使创作的活力常在的原则和方法。
全篇分三部分:一、从一般规律和实际创作两个方面来说明“养气”的必要。二、论神衰气伤的危害。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用之过度,就会造成神衰气伤。三、根据文学创作的特点讲“养气”的原则和方法。
《神思篇》曾提出关于养气的主张,《养气篇》对此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他的“养气”的原则是“率志委和”,反对“钻砺过分”,即写作要自然,不可过分的雕琢伤气。其具体主张就是写作要“清和其心,调畅其气,烦而即舍,勿使壅滞,意得则舒怀以命笔,理伏则投笔以卷怀,逍遥以针劳,谈笑以药倦”。但同时又肯定“锥股自励”的精神,提倡学习应该刻苦钻研。因为只有平时的刻苦学习,写作时才会“从容率情,优柔适会”。

养气第四十二相关信息

  • ·《指瑕第四十一》--【原文】 管仲有言:“无翼而飞者声也,无根而固者情也。”然则声不假①翼,其飞甚易;情不待根,其固匪难;以之垂文②,可不慎欤?古来文才,异世争驱;或逸才以爽迅,或精思以纤密,而虑动难圆③,鲜无瑕病。陈思④之文,群才之俊也,而武帝诔⑤云,“尊灵永蛰⑥”,明帝颂云,“圣体浮轻⑦”。浮轻有似于蝴蝶,永蛰颇疑于昆虫,施之尊极⑧,岂其当乎?左思七讽⑨,说孝而不从,反道若斯,余不足观矣。潘岳⑩...
  • ·《隐秀第四十》--【原文】 夫心术之动远矣,文情①之变深矣,源奥而派生,根盛而颖峻②,是以文之英蕤,有秀有隐。隐也者,文外之重旨③者也;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隐以复意④为工,秀以卓绝⑤为巧。斯乃旧章之懿绩⑥,才情之嘉会也。夫隐之为体⑦,义主文外,秘响傍⑧通,伏采⑨潜发,譬爻象之变互体,川渎之韫⑩珠玉也。故互体变爻,而化成四象;珠玉潜水,而澜表方圆11。始正而末奇,内明而外润,使玩之者无穷,味之者不厌矣。彼波起辞间,是谓之...
  • ·《练字第三十九》--【原文】 夫文象列而结绳移,鸟迹明而书契作①,斯乃言语之体貌,而文章之宅宇②也。仓颉造之,鬼哭粟飞;黄帝用之,官治民察③。先王声教,书必同文,輶轩之使,纪言殊俗,所以一字体,总异音。周礼保氏④,掌教六书⑤。秦灭旧章⑥,以吏为师。乃李斯删籀而秦篆兴⑦,程邈造隶而古文废。 【注释】 ①鸟迹:相传黄帝的史官仓颉根据兽蹄鸟迹的形状创造象形文字。书契:文字。契,刻。 ②宅宇:住所。指文章寄托于文字。 ③官治民察:见...
  • ·《事类第三十八》--【原文】 事类者,盖文章之外①,据事以类义,援②古以证今者也。昔文王繇易,剖判爻位③。既济九三,远引高宗之伐,明夷六五,近书箕子之贞④:斯略举人事,以征⑤义者也。至若胤征羲和,陈政典之训⑥;盘庚诰民,叙迟任之言:此全引成辞,以明理者也。然则明理引乎成辞,征义举乎人事,乃圣贤之鸿谟⑦,经籍之通矩也。大畜之象⑧,“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⑨”,亦有包于文矣。 【注释】 ①文章之外:文采辞藻之外。 ②援:引用...
  • ·《夸饰第三十七》--【原文】 夫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神道①难摹,精言不能追其极;形器易写,壮辞可得喻②其真:才非短长,理自难易耳。故自天地以降,豫③入声貌,文辞所被,夸饰恒存。虽诗书雅言④,风格⑤训世,事必宜广,文亦过焉。是以言峻则嵩高极天,论狭则河不容舠,说多则子孙千亿,称少则民靡孑遗;襄陵举滔天之目,倒戈立漂杵之论;辞虽已甚,其义无害也。且夫鸮音之丑,岂有泮林而变好;荼味之苦,宁以周原而成饴;并意深褒赞,故义成...
  • ·《比兴第三十六》--【原文】 诗文弘奥,包韫六义①,毛公述传,独标兴体②,岂不以风通而赋同,比显而兴隐哉③?故比者,附也;兴者,起④也。附理者,切类⑤以指事,起情者,依微⑥以拟议。起情故兴体以立,附理故比例以生。比则畜愤以斥言⑦,兴则环譬以记讽。盖随时之义不一,故诗人之志有二也⑧。 【注释】 ①韫:藏。六义:即风、赋、比、兴、雅、颂。其中风、雅、颂指诗的类型,赋、比、兴是表现手法。赋是直接铺陈,比是比喻,兴是因物起兴。 ②独...
  • ·《丽辞第三十五》--【原文】 造化赋形,支①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夫心生文辞,运裁百虑,高下相须②,自然成对。唐虞之世,辞未极文,而皋陶赞云:“罪疑惟轻,功疑惟重③。”益陈谟云:“满招损,谦受益④。”岂营丽辞,率然⑤对尔。易之文系⑥,圣人之妙思也。序干四德,则句句相衔;龙虎类感,则字字相俪⑦;乾坤易简,则宛转相承;日月往来,则隔行悬合:虽句字或殊,而偶意一也。至于诗人偶章,大夫联辞,奇偶⑧适变,不劳经营。...
  • ·《章句第三十四》--【原文】 夫设情有宅,置言有位;宅情曰章①,位言曰句。故章者,明也;句者,局②也。局言者,联字以分疆;明情者,总义以包体③。区畛相异,而衢路交通矣④。夫人之立言⑤,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⑥,积章而成篇。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明靡⑦,句无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振本而末从⑧,知一而万毕⑨矣。 【注释】 ①宅情:即分章。章:本是音乐的一段,这里指诗文的章节。 ②局:局限,划定疆界,即把语言分化成多少句子。 ③体:整体,指各...
  • ·《养气第四十二》--【原文】 昔王充著述,制养气之篇,验己而作①,岂虚造哉!夫耳目鼻口,生之役也②;心虑言辞,神③之用也。率志委和,则理融而情畅;钻砺④过分,则神疲而气⑤衰:此性情之数也。夫三皇辞质,心绝于道华;帝世始文,言贵于敷奏;三代春秋,虽沿世弥缛,并适分胸臆⑥,非牵课⑦才外也。战代权诈⑧,攻奇饰说;汉世迄今,辞务日新,争光鬻采,虑亦竭矣。故淳言以比浇辞,文质悬乎千载;率志以方竭情,劳逸差于万里;古人所以余裕⑨,后进所以莫遑也
  • ·《附会第四十三》--【原文】 何谓附会①?谓总文理②,统首尾,定与夺③,合涯际④,弥纶⑤一篇,使杂而不越⑥者也。若筑室之须基构⑦,裁衣之待缝缉⑧矣。夫才量⑨学文,宜正体制,必以情志为神明⑩,事义为骨髓,辞采为肌肤,宫商为声气,然后品藻玄黄,摛振金玉,献可替否,以裁厥中。斯缀思之恒数也。 【注释】 ①附会:附辞会义。附辞,调整辞语,使语言Www.SlKJ.Org不混杂重复。附,附着。会义,安排情意,使情意有条理不颠倒。 ②文理:文章义理,指主题。...
  • ·《总术第四十四》--【原文】 今之常言,有文有笔①,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夫文以足言,理兼诗书②,别目两名,自近代③耳。颜延年以为“笔之为体,言之文④也;经典则言而非笔,传记则笔而非言⑤。”请夺彼矛,还攻其楯矣。何者?易之文言⑥,岂非言文?若笔不言文,不得云经典非笔矣。将以立论,未见其论立也。予以为发口为言⑦,属笔曰翰,常道曰经,述经曰传⑧。经传之体,出言入笔,笔为言使,可强可弱。六经以典奥为不刊,非以言笔...
  • ·《时序第四十五》--【原文】 时运交移,质文代变①,古今情理,如可言乎!昔在陶唐,德盛化钧②,野老吐何力之谈,郊童含不识之歌③。有虞继作,政阜民暇④,薰风诗于元后,烂云歌于列臣⑤。尽其美者,何乃心乐而声泰也!至大禹敷土⑥,九序咏功,成汤圣敬⑦,猗欤作颂。逮姬文⑧之德盛,周南勤而不怨;大王⑨之化淳,邠风乐而不淫;幽厉昏而板荡怒,平王微而黍离哀。故知歌谣文理,与世推移,风动于上,而波震于下者也。 【注释】 ①质文:质朴和文华,朴实和文采...
  • ·《物色第四十六》--【原文】 春秋代序①,阴阳惨舒②,物色之动,心亦摇焉。盖阳气萌而玄驹步③,阴律凝而丹鸟羞④,微虫犹或入感,四时之动物深矣。若夫珪璋挺其惠⑤心,英华⑥秀其清气,物色相召,人谁获安?是以献岁发春,悦豫之情畅;滔滔孟夏,郁陶⑦之心凝;天高气清,阴沉之志远;霰雪无垠,矜⑧肃之虑深。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⑨。一叶且或迎意,虫声有足引心。况清风与明月同夜,白日与春林共朝哉! 【注释】 ①春秋:这里用春秋来代...
  • ·《才略第四十七》--【原文】 九代之文,富矣盛矣;其辞令华采,可略而详也。虞夏文章,则有皋陶六德①,夔序八音,益则有赞,五子作歌,辞义温雅,万代之仪表也。商周之世,则仲虺垂诰,伊尹敷训②,吉甫之徒,并述诗颂,义固为经,文亦足师矣。及乎春秋大夫,则修辞聘会,磊落如琅??裕瑹j耀似缛锦之肆,薳敖③择楚国之令典,随会讲晋国之礼法,赵衰以文胜从飨,国侨以修辞捍郑,子太叔④美秀而文,公孙挥善于辞令,皆文名之标者也。战代任武,而文士不绝:诸子以...
  • ·《知音第四十八》--【原文】 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①,千载其一乎。夫古来知音,多贱同而思古,所谓“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也。昔储说始出,子虚初成,秦皇汉武,恨不同时②;既同时矣,则韩囚而马轻,岂不明鉴同时之贱哉!至于班固傅毅,文在伯仲,而固嗤③毅云“下笔不能自休”。及陈思论才,亦深排孔璋,敬礼请润色,叹以为美谈④,季绪好诋诃,方之于田巴,意亦见矣。故魏文称“文人相轻”...
  • ·《程器第四十九》--【原文】 周书①论士,方之梓材②,盖贵器用而兼文采也。是以朴斫成而丹雘施③,垣墉立而雕杇附④。而近代⑤词人,务华弃实。故魏文⑥以为“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⑦”,韦诞所评,又历诋群才;后人雷同,混之一贯,吁可悲矣! 【注释】 ①《周书》:《尚书·梓材》属《周书》。 ②方:比。《梓材》:告诫康叔,讲执政治国的道理像木工选材制造木器、修建房屋一样。梓材,木匠把木料制成木器和修建房屋。梓,木匠...
  • ·《序志第五十》--【原文】 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昔涓子琴心,王孙巧心①,心哉美矣,故用之焉。古来文章,以雕缛成体,岂取驺奭之群言雕龙也?夫宇宙绵邈,黎献②纷杂,拔萃出类,智术而已。岁月飘忽,性灵不居,腾声飞实,制作而已。夫人肖貌天地,禀性五才③,拟耳目于日月,方声气乎风雷,其超出万物,亦已灵矣。形同草木之脆,名逾金石之坚,是以君子处世,树德建言,岂好辩哉?不得已也! 【注释】 ①王孙:即王孙子是儒家,着有《巧心》。 ②黎献:黎,黎民...
  • ·《养气第四十二》--【原文】 昔王充著述,制养气之篇,验己而作①,岂虚造哉!夫耳目鼻口,生之役也②;心虑言辞,神③之用也。率志委和,则理融而情畅;钻砺④过分,则神疲而气⑤衰:此性情之数也。夫三皇辞质,心绝于道华;帝世始文,言贵于敷奏;三代春秋,虽沿世弥缛,并适分胸臆⑥,非牵课⑦才外也。战代权诈⑧,攻奇饰说;汉世迄今,辞务日新,争光鬻采,虑亦竭矣。故淳言以比浇辞,文质悬乎千载;率志以方竭情,劳逸差于万里;古人所以余裕⑨,后进所以莫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