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句第三十四

【原文】
夫设情有宅,置言有位;宅情曰章①,位言曰句。故章者,明也;句者,局②也。局言者,联字以分疆;明情者,总义以包体③。区畛相异,而衢路交通矣④。夫人之立言⑤,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⑥,积章而成篇。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明靡⑦,句无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振本而末从⑧,知一而万毕⑨矣。

【注释】
①宅情:即分章。章:本是音乐的一段,这里指诗文的章节。
②局:局限,划定疆界,即把语言分化成多少句子。
③体:整体,指各句组成章的整体。
④交通:互相通达,指句、章关系是密切相通的。
⑤立言:写文章,著书立说。
⑥成章:作“为章”。
⑦靡:细致。
⑧振本而末从:本、末,树根和树梢,比喻字句和篇章的关系。
⑨知一而万毕:《庄子·天地篇》:“记曰:‘通于一而万事毕。’”一,道;毕,全部。

【翻译】
创作要把情意安排在合适的处所,语言安置在适宜的位置上。把情意内容安顿在一定的地方叫做分章,把语言安顿好就叫做造句。所以,“章”就是明白的意思;“句”就是分界的意思。把语言分界,就是把一个个字词联缀起来构成各自分别的单位;把情意内容叙述明白,就是总括所要包容的思想,把它蕴涵在选定的体裁之中。这样句和章的区域界限虽然互相不同,可是却像有道理连接那样彼此相通。人们的写作,用字造句,积累句子成为章,积累章成为一篇。全篇写的昭明卓著,也是由于每章都没有瑕疵;每章都写得明白而细致,是因为每个句子都没有毛病;句子写的清新挺拔,也是由于每个字词都不乱用。这就像振摇树木的根本枝叶就会随之而摆动一样,懂得事物的根本原则,各种各样的事例都可以概括进去了。

【原文】
夫裁文匠笔,篇有大小;离章①合句,调有缓急:随变适会,莫见定准。句司数字,待相接以为用;章总一义,须意穷而成体②。其控引情理,送迎际会③,譬舞容回环,而有缀兆④之位;歌声靡曼⑤,而有抗坠⑥之节也。寻诗人拟喻,虽断章取义⑦,然章句在篇,如茧之抽绪,原始要终⑧,体必鳞次⑨。启行之辞,逆萌⑩中篇之意;绝笔之言,追媵11前句之旨;故能外文绮交,内义脉注12,跗萼13相衔,首尾一体。若辞失其朋,则羁旅14无友;事乖其次,则飘寓15而不安。是以搜句忌于颠倒,裁章贵于顺序,斯固情趣之指归,文笔之同致也。

【注释】
①离章:分章。
②体:即“总义以包体”的“体”。
③际会:遇合,指取舍得当。际,边际。会,合。
④缀:舞蹈时的行列。兆:表位子。
⑤靡曼:细致而拉长,指摇曳。
⑥抗坠:指高下。抗,同“亢”,高。坠,下降。
⑦断章取义:摘取全篇中的一章或几句借来表达自己的情意,不管它原来的意思。春秋时的外交使臣,念诗句来表达自己的心意往往断章取义。但就创作言,需要前后文相互联系。
⑧原始要终:见于《周易·系辞下》。原意为探讨事物的始末,这里指写作的从头到尾。
⑨鳞次:如鱼鳞排列。
⑩逆萌:预先萌生,即伏笔。逆,预先考虑到。萌,萌芽。
11追媵:追上文做陪衬,指作呼应。
12脉注:如咏贯注,指文章内在的条理、逻辑。
13跗(fū):花萼下的房。萼:花瓣外部下面的一圈绿色小片。
14羁旅:滞留外乡。
15寓:寄居。

【翻译】
创作韵文和散文,作品的篇幅有大有小;作品的章句或者分离或者合一,它们的声调有缓有急。这些Www.SlKJ.Org都要随文章的内容变化而加以调配,没有一定的规矩。一个句子不管有多少个字词,要把字词相互连接才能发挥作用;作品的一章总括一个完整的意思,必须把一个意思表达完整了才能成为一个段落。其中要掌握所表达的情意,有时放开,有时接住,要切合命意。例如舞蹈的回旋环绕,要有一定的行列和位子;又好比歌声婉柔摇曳,要有忽高忽低的节奏。考查诗人用诗句来比拟譬喻,虽然是断章取义,然一章一句都在全篇之中,好比蚕茧抽出丝绪一样。诗文从开始到结束,在体制上必须像鱼鳞一样按秩序紧密排列。行文开始的言辞,就要为中篇埋下伏笔;结尾的言辞,要呼应前文语句的意旨,所以能够做到文字像织绮的花纹那样交接,内在的意义一脉贯通,好像花房和花萼一样相互衔接,首尾连成一个整体。倘若辞句没有配合恰当,上下脱节,那就好像羁留异乡的旅客孤独无友;叙述要是违反了顺序,那就像漂泊寓居在外的人一样不安定。因此造句切忌颠倒,裁断分章要重视行文有顺序,这本来是表达情意的要求,无论韵文和散文写作中共同一致的要求。

【原文】
若夫笔句无常,而字有条数①:四字密而不促,六字格而非缓,或变之以三五,盖应机之权节②也。至于诗颂大体,以四言为正,唯祈父肇禋③,以二言为句。寻二言肇于黄世,竹弹④之谣是也;三言兴于虞⑤时,元首⑥之诗是也;四言广于夏年,洛汭之歌⑦是也;五言见于周代,行露之章是也;六言七言,杂出诗骚⑧;两体⑨之篇,成于两汉:情数运周⑩,随时代用矣。

【注释】
①条数:分条述说,分别说明。
②权节:权宜、变通的节拍。《诗经》以四言为主,三字五字句只是适应情势,加以变通。
③祈父:《诗经·小雅》中的一篇。诗的第一句是“祈父,予王之爪牙”。祈父即圻父,官名,镇守封圻(边疆)军队的司马。爪牙,指虎士,比喻武臣。肇禋:开始祭祀。《诗经·周颂·维清》中有“肇禋,迄用有成,维周之桢”。
④竹弹:指传为黄帝时的弹歌。
⑤虞:舜。
⑥元首:《尚书·虞书》载有《元首歌》,“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喜”、“起”、“熙”押韵,所以说是三言。股肱:指大臣。股,大腿;肱,胳膊。元首,指舜。百工:即百官。
⑦洛汭之歌:即《五子歌》,共五首,基本是四言,夏时国君太康的弟弟在洛水边上唱的歌。
⑧“六言七言”二句:《诗经》《楚辞》中已有六言、七言的句子。如《诗经·大雅·召曼》:“维昔之富不如时,维今之疚不如兹。”《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兮”是助词,不算字数。
⑨两:疑当作“二”。两体:指六言、七言这两种诗体。
⑩情数:指作品内容的多种多样。数,屡,指复杂。运周:运转不停。周,周详。

【翻译】
至于章、句的变化虽没有一定的常规,而一句之中字数多少的作用可以分别说明:四字的句短,虽然密凑但音节并不急促,六字句长,虽然宽裕但音节并不迂缓。有时变成三言、五言的句子,大概是适应情势变化的权宜节拍。至于《诗经》中《雅》《颂》这一类郑重的体裁,以四言诗为正宗,唯有《小雅·祈父》《周颂·维清》,用了二言的句子。考查二言诗开始于黄帝时代,《竹弹谣》就是二言的歌谣;三言诗是从虞舜时代兴起的,《元首诗》就是三言的诗歌;四言诗在夏朝时候多用,《洛汭之歌》便是四言的诗歌;五言诗出现在周代,《行露》便是五言诗歌。六言诗和七言诗,夹杂在《诗经》和《楚辞》中间,运用这两种句式的诗歌体裁,到西汉时才发展成为完整的诗篇。由于情势趋向于复杂,表达要求得更周详,随着时代的发展,复杂长句的运用就逐渐代替了简单的短句。

【原文】
若乃改韵从调,所以节①文辞气。贾谊枚乘,两韵辄易;刘歆、桓谭,百句不迁②:亦各有其志也。昔魏武论赋,嫌于积韵③,而善于资代。陆云亦称“四言转句,以四句为佳④。”观彼制韵,志同枚贾。然两韵辄易,则声韵微躁⑤,百句不迁,则唇吻⑥告劳;妙才激扬,虽触思利贞⑦,曷若折之中和,庶保无咎⑧。

【注释】
①节:调节。
②“刘歆、桓谭”二句:刘歆、桓谭二人一韵到底的作品已失传。迁,变,转。
③积韵:重复用同一个韵,即“百句不迁”。
④“陆云亦称”三句:陆云论韵的话见其《与兄平原(陆机)书》。四言诗句一韵,四句两个韵脚,他也主张两个韵脚就转韵。陆云,陆机的弟弟。
⑤躁:急。
⑥唇吻:嘴。吻,嘴唇。
⑦触思利贞:构思顺利。贞,正。
⑧庶:将近,差不多。咎:过失。

【翻译】
至于辞赋的改换音韵使适合情调,是为了调节文辞,配合气势。贾谊和枚乘的作品,喜欢用两韵脚之后就改韵;刘歆和桓谭的作品,写了一百句也不换韵。这也是各有自己的用意和志趣啊!从前魏武帝曹操论诗,对同韵的字用多了表示不满,却赞美换韵。陆云也说,四言诗的转韵,以四句一转为好。看他对用韵的主张,同枚乘和贾谊是相同的。可是用两韵之后即改韵,存声韵上就显得稍微有些急躁;如果一百句都不换韵又太单调,读起来嘴巴也会感到疲劳。富有才华的作家能使音韵激荡抑扬,这样虽然在用韵上很好地触动思想,有利表达真诚的感情,但不如加以折中,根据具体情况变换音韵,这样几乎可以保证在用韵上没有过失。

【原文】
又诗人以兮字入于句限,楚辞用之,字出于句外①。寻兮字成句,乃语助余声。舜咏南风②,用之久矣,而魏武弗好,岂不以无益文义耶!至于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之而于以者,乃扎句③之旧体;乎哉矣也,亦送末之常科④。据事似闲⑤,在用实切。巧者回运⑥,弥缝文体,将令数句之外,得一字之助矣。外字⑦难谬,况章句欤?

【注释】
①句外:指“兮”字在韵脚后,所以说句外。如《楚辞·橘颂》:“年岁虽少,可师长兮。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长”、“像”是韵脚。其“兮”字在韵脚之外。
②南风:《尚书·虞书》中记载有《南风歌》,其歌辞为:“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③扎:削竹刺入,嵌进。扎句:指嵌入句中的助词。
④常科:常用的形式。
⑤闲:空,没有实际的作用。
⑥回运:婉转灵活的运用。
⑦外字:实字之外的字,指虚字。

【翻译】
再有《诗经》作者在句内用“兮”字,《楚辞》中大量用了“兮”字,而且“兮”字已可以用在句子之外。考查“兮”字构成句子,作为承接语气的成分,乃是一种语助词,用来延缓语气的。虞舜咏唱的《南风歌》里,早就用了“兮”字了,可是魏武帝曹操却不喜欢用“兮”字,难道不是他认为“兮”字在文义上没有什么作用吗?至于夫、惟、盖、故这些虚词,是句子开头的发语词;之、而、于、以,是造句中的常用虚词;乎、哉、矣、也这些虚词,是句末的常用助词。照叙议的事理来看这些虚词似乎是闲余的,就作用而言它们却很实在管用。巧妙的作者善于回环婉转地运用,使文辞更加严密,将要在使用实词构成几句外,又得到一个虚词的帮助。实字之外的虚字的运用都不允许有谬误,何况是实字构成的章句呢!

【原文】
赞曰:断章有检,积句不恒①。理资配主,辞忌失朋。环情草调,宛转相腾。离合同异②,以尽厥能。

【注释】
①恒:久,有定。
②离合:即“离章(分章)合句(造句)”。同异:有同有异,指章句的千变万化。

【翻译】
总结:
断分章节有一定的法度,
积句成章却没有常规。
每个章节的内容要配合主题,
用辞切忌不注意关系变得孤立。
围绕思想感情来安排韵调,
使文辞抑扬婉转相互发扬。
从实际需要出发分章遣句,
尽量发挥章句的功能。

【评析】
《章句》的“章”,沿用了《诗经》乐章的“章”,用以指作品表达了某一内容的段落。“句”是古代说话时一个停顿单位,不是现代汉语中所说的句。本篇讲文章写作中的分章造句。
全篇分三部分:一、讲章、句的定义和意义,以及分章造句的基本原理。二、讲章、句组织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三、讲章、句中的长短、字数、押韵及虚词运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本篇中,刘勰强调章、句是构成文学作品的细胞,是写作的基础;要求文采交织于外,脉络贯注于内,结构严密,首尾一体;围绕这几点,刘勰对句子的长短、语气的缓急、韵调的改从、虚字的运用等都作了探讨。

章句第三十四相关信息

  • ·《声律第三十三》--【原文】 夫音律所始,本于人声者也。声含宫商,肇自血气①,先王因之,以制乐歌。故知器写人声②,声非学器者也。故言语者,文章关键,神明③枢机,吐纳律吕,唇吻④而已。古之教歌,先揆⑤以法,使疾呼中宫,徐呼中征⑥。夫商征响高,宫羽声下⑦;抗喉矫舌之差,攒唇激齿之异⑧,廉肉⑨相准,皎然可分。今操琴不调,必知改张,摘文乖张⑩,而不识所调。响在彼弦,乃得克谐,声萌我心,更失和律,其故何战?良由外听易为察,内听难为聪也。故外...
  • ·《熔裁第三十二》--【原文】 情理设位,文采行乎其中。刚柔以立本,变通以趋时①。立本有体,意或偏长;趋时无方②,辞或繁杂。蹊要所司,职③在熔裁,檃括情理,矫揉④文采也。规范本体⑤谓之熔,剪截浮词⑥谓之裁。裁则芜秽不生,熔则纲领昭⑦畅,譬绳墨之审分,斧斤之斫削矣⑧。骈拇枝指,由侈于性;附赘悬疣,实侈于形⑨。一意两出,义之骈枝也;同辞重句,文之疣赘也。 【注释】 ①“刚柔”二句:刚柔,刚健柔婉,指文章的风格体势。本,根本...
  • ·《情采第三十一》--【原文】 圣贤书辞,总称文章①,非采而何!夫水性虚而沦漪结②,木体实而花萼振:文附质也③。虎豹无文,则鞟④同犬羊;犀兕⑤有皮,而色资丹漆⑥:质待文也。若乃综述性灵⑦,敷写器象,镂心鸟迹之中⑧,织辞鱼网之上⑨,其为彪炳,缛采名矣。故立文之道⑩,其理有三:一曰形文,五色是也;二曰声文,五音11是也;三曰情文,五性是也。五色杂而成黼黻,五音比而成韶夏12,五情发而为辞章,神理之数也。 【注释】 ①文章:绘画与刺绣上交错的彩...
  • ·《定势第三十》--【原文】 夫情致异区,文变殊术①,莫不因情立体,即体成势②也。势者,乘利而为制也。如机③发矢直,涧曲湍回,自然之趣④也。圆者规体⑤,其势也自转;方者矩⑥形,其势也自安:文章体势,如斯而已。是以模经为式者⑦,自入典雅之懿;效骚命篇者⑧,必归艳逸⑨之华;综意浅切者,类乏酝藉⑩;断辞辨约者,率乖繁缛11:譬激水不漪,槁木无阴,自然之势也。 【注释】 ①殊术:不同的方法方式。 ②势:体势,指文体的特点构成的自然趋势、势态。...
  • ·《通变第二十九》--【原文】 夫设文之体有常,变文之数无方①,何以明其然耶?凡诗赋书记,名理相因②,此有常之体也;文辞气力,通变则久,此无方之数也。名理有常,体必资于故实③;通变无方,数必酌于新声;故能骋无穷之路,饮不竭之源。然绠短者衔渴④,足疲者辍⑤途,非文理之数尽,乃通变之术疏⑥耳。故论文之方,譬诸草木,根干丽土而同性,臭味晞阳⑦而异品矣。 【注释】 ①数:术数,方法。无方:没有定规。 ②名理:文体的名称及其写作的原则、原理。...
  • ·《风骨第二十八》--【原文】 诗总六义,风冠其首①,斯乃化感之本源,志气之符契也②。是以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沉吟③铺辞,莫先于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④。结言端直⑤,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⑥,则文风清焉。若丰藻克赡⑦,风骨不飞,则振采失鲜⑧,负声无力。是以缀虑裁篇,务盈守气,刚健既实,辉光乃新,其为文用,譬征鸟之使翼也。 【注释】 ①风冠其首:“六义”的次序按照《毛诗序》是风、赋、比、兴、雅、...
  • ·《体性第二十七》--《体性》是《文心雕龙》的第二十七篇,从作品风格(“体”)和作者性格(“性”)的关系来论述文学作品的风格特色。 全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文学创作的根本问题谈起,指出创作是作者有了某种情感的冲动,才发而为文的。所以作者的才、气、学、习等等,就都和作品所表现出来的风格特征有着一定的关系。刘勰认为作品的风格是:“各师成心,其异如面。”因此,不同的作者有不同...
  • ·《神思第二十六》--【原文】 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①,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②,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③,神居胸臆,而志气④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⑤。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⑥心。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⑦,疏瀹五藏,澡雪⑧精神;积学以储宝⑨,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⑩,驯...
  • ·《章句第三十四》--【原文】 夫设情有宅,置言有位;宅情曰章①,位言曰句。故章者,明也;句者,局②也。局言者,联字以分疆;明情者,总义以包体③。区畛相异,而衢路交通矣④。夫人之立言⑤,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⑥,积章而成篇。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明靡⑦,句无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振本而末从⑧,知一而万毕⑨矣。 【注释】 ①宅情:即分章。章:本是音乐的一段,这里指诗文的章节。 ②局:局限,划定疆界,即把语言分化成多少句子。 ③体:整
  • ·《丽辞第三十五》--【原文】 造化赋形,支①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夫心生文辞,运裁百虑,高下相须②,自然成对。唐虞之世,辞未极文,而皋陶赞云:“罪疑惟轻,功疑惟重③。”益陈谟云:“满招损,谦受益④。”岂营丽辞,率然⑤对尔。易之文系⑥,圣人之妙思也。序干四德,则句句相衔;龙虎类感,则字字相俪⑦;乾坤易简,则宛转相承;日月往来,则隔行悬合:虽句字或殊,而偶意一也。至于诗人偶章,大夫联辞,奇偶⑧适变,不劳经营。...
  • ·《比兴第三十六》--【原文】 诗文弘奥,包韫六义①,毛公述传,独标兴体②,岂不以风通而赋同,比显而兴隐哉③?故比者,附也;兴者,起④也。附理者,切类⑤以指事,起情者,依微⑥以拟议。起情故兴体以立,附理故比例以生。比则畜愤以斥言⑦,兴则环譬以记讽。盖随时之义不一,故诗人之志有二也⑧。 【注释】 ①韫:藏。六义:即风、赋、比、兴、雅、颂。其中风、雅、颂指诗的类型,赋、比、兴是表现手法。赋是直接铺陈,比是比喻,兴是因物起兴。 ②独...
  • ·《夸饰第三十七》--【原文】 夫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神道①难摹,精言不能追其极;形器易写,壮辞可得喻②其真:才非短长,理自难易耳。故自天地以降,豫③入声貌,文辞所被,夸饰恒存。虽诗书雅言④,风格⑤训世,事必宜广,文亦过焉。是以言峻则嵩高极天,论狭则河不容舠,说多则子孙千亿,称少则民靡孑遗;襄陵举滔天之目,倒戈立漂杵之论;辞虽已甚,其义无害也。且夫鸮音之丑,岂有泮林而变好;荼味之苦,宁以周原而成饴;并意深褒赞,故义成...
  • ·《事类第三十八》--【原文】 事类者,盖文章之外①,据事以类义,援②古以证今者也。昔文王繇易,剖判爻位③。既济九三,远引高宗之伐,明夷六五,近书箕子之贞④:斯略举人事,以征⑤义者也。至若胤征羲和,陈政典之训⑥;盘庚诰民,叙迟任之言:此全引成辞,以明理者也。然则明理引乎成辞,征义举乎人事,乃圣贤之鸿谟⑦,经籍之通矩也。大畜之象⑧,“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⑨”,亦有包于文矣。 【注释】 ①文章之外:文采辞藻之外。 ②援:引用...
  • ·《练字第三十九》--【原文】 夫文象列而结绳移,鸟迹明而书契作①,斯乃言语之体貌,而文章之宅宇②也。仓颉造之,鬼哭粟飞;黄帝用之,官治民察③。先王声教,书必同文,輶轩之使,纪言殊俗,所以一字体,总异音。周礼保氏④,掌教六书⑤。秦灭旧章⑥,以吏为师。乃李斯删籀而秦篆兴⑦,程邈造隶而古文废。 【注释】 ①鸟迹:相传黄帝的史官仓颉根据兽蹄鸟迹的形状创造象形文字。书契:文字。契,刻。 ②宅宇:住所。指文章寄托于文字。 ③官治民察:见...
  • ·《隐秀第四十》--【原文】 夫心术之动远矣,文情①之变深矣,源奥而派生,根盛而颖峻②,是以文之英蕤,有秀有隐。隐也者,文外之重旨③者也;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隐以复意④为工,秀以卓绝⑤为巧。斯乃旧章之懿绩⑥,才情之嘉会也。夫隐之为体⑦,义主文外,秘响傍⑧通,伏采⑨潜发,譬爻象之变互体,川渎之韫⑩珠玉也。故互体变爻,而化成四象;珠玉潜水,而澜表方圆11。始正而末奇,内明而外润,使玩之者无穷,味之者不厌矣。彼波起辞间,是谓之...
  • ·《指瑕第四十一》--【原文】 管仲有言:“无翼而飞者声也,无根而固者情也。”然则声不假①翼,其飞甚易;情不待根,其固匪难;以之垂文②,可不慎欤?古来文才,异世争驱;或逸才以爽迅,或精思以纤密,而虑动难圆③,鲜无瑕病。陈思④之文,群才之俊也,而武帝诔⑤云,“尊灵永蛰⑥”,明帝颂云,“圣体浮轻⑦”。浮轻有似于蝴蝶,永蛰颇疑于昆虫,施之尊极⑧,岂其当乎?左思七讽⑨,说孝而不从,反道若斯,余不足观矣。潘岳⑩...
  • ·《养气第四十二》--【原文】 昔王充著述,制养气之篇,验己而作①,岂虚造哉!夫耳目鼻口,生之役也②;心虑言辞,神③之用也。率志委和,则理融而情畅;钻砺④过分,则神疲而气⑤衰:此性情之数也。夫三皇辞质,心绝于道华;帝世始文,言贵于敷奏;三代春秋,虽沿世弥缛,并适分胸臆⑥,非牵课⑦才外也。战代权诈⑧,攻奇饰说;汉世迄今,辞务日新,争光鬻采,虑亦竭矣。故淳言以比浇辞,文质悬乎千载;率志以方竭情,劳逸差于万里;古人所以余裕⑨,后进所以莫遑也。...
  • ·《章句第三十四》--【原文】 夫设情有宅,置言有位;宅情曰章①,位言曰句。故章者,明也;句者,局②也。局言者,联字以分疆;明情者,总义以包体③。区畛相异,而衢路交通矣④。夫人之立言⑤,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⑥,积章而成篇。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明靡⑦,句无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振本而末从⑧,知一而万毕⑨矣。 【注释】 ①宅情:即分章。章:本是音乐的一段,这里指诗文的章节。 ②局:局限,划定疆界,即把语言分化成多少句子。 ③体: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