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章宅里一栏花,临到开时不在家

  “平章宅里一栏花,临到开时不在家”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作品《和令狐相公别牡丹》,其古诗全文如下:
  平章宅里一栏花,临到开时不在家
  莫道两京非远别,春明门外即天涯
  【注释】
  ①此诗作于大和三年(829)三月。《旧唐书·文宗纪上》:“(大和三年三月)幸已朔,以户部尚书令狐楚为东都留守。”
  ②平章宅:平章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或“同平章事”的简称,亦指宰相。《新唐书·百官志一》:“贞观八年,仆射李靖以疾辞位。诏疾小瘳,三两日一至中书门下平章事。”中唐之后,凡任宰相,均加此衔。
  ③两京:指当时的上都长安和东都洛阳,此处因旧习以西京称长安东京称洛阳,合而称两京。
  ④春明门:唐代长安城外郭东面正中的城门。《唐六典》云:“京师东面三门,中曰春明。”亦见《唐两京城坊考》卷二。楚自长安东出赴洛阳,出此门,即离开长安城,故举此为言。
  ⑤天涯:天边,意极遥远。唐代诗人王建罢官后,卜居长安西南“百里”之遥的原上,曾赋诗“长安无旧识,百里是天涯。”(《原上新居十三首》其三)。
  【翻译】
  宰相的家中有一栏牡丹花,待到开花时主人却不在家。不要说什么洛阳不算遥远,出了春明门处处皆是天涯。
  【鉴赏】
  此诗是刘禹锡以牡丹为题的唱和诗作。刘禹锡不是单单描写牡丹的国色,因这种花盛开于京城,故而牡丹也寄托了诗人心中复杂的感慨。
  诗作前句与令狐楚唱和,从其诗意点明了临到开放主人却不在的创作背景,平铺直叙不起一字波澜。值得体会的,是诗人借别牡丹写别家别京城的写作手法,以牡丹的鲜明形象寄托了家和京国的含义在其中,字在牡丹而意属别离,使得诗意委婉清新。而紧随话锋突转:“莫道两京非远别,春明门外即天涯”。“莫道”两字戳破“两京非远别”之谬,用否定的句式表达出作者强烈的情感。“春明门”则以小处着眼,以出春明门这离京赴东都的必经之门代指离京去国。“即”字是言离京一步便是天涯,情感强烈,笔法夸张。从“一栏花”之小,到“天涯”之大;以“春明门”之近,到“天涯”之远。作者用鲜明的对比、强烈的句式、借代夸张的修辞手法十分精炼的表达了离京的深深感慨。前句委婉清新,后句却尽意抒怀,前后情感强度反差也使诗中情感愈加鲜明,更是将离京之凄楚眷怀诉说的淋漓尽致。全诗借牡丹为题,言在牡丹,韵系离愁,道尽去京国赴天涯的沉浮感慨,是一篇借物抒怀之佳作。
  刘禹锡唱和之作较令狐楚诗情感更强烈,能言令狐楚所未能言,此宜结合作者生平体会。刘禹锡因“永贞革新”失败连贬远州司马,又受尽谗言所害,Www.slkJ.ORG一生多数时间都是远离京国的逐放生涯。故而尽管是写令狐楚离京,刘禹锡唱和为友不平,又何尝不是杂糅了刘禹锡对自己坎坷仕途的感慨,此诗非是为一人而不平。

平章宅里一栏花,临到开时不在家相关信息

  • ·《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  “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作品《思黯南墅赏牡丹》,其古诗全文如下:   偶然相遇人间世,合在增城阿姥家。   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   【注释】   ①思黯:牛僧孺之字。贞元年间问进士。文宗时,曾任东都留守等职。   ②南墅:牛僧孺为东都留守时,于洛阳南郭归仁里,经营一座别墅。刘禹锡在诗《和思黯忆南庄见示》中说“丞相新家伊水头&r...
  • ·《偶然相遇人间世,合在增城阿姥家》--  “偶然相遇人间世,合在增城阿姥家”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作品《思黯南墅赏牡丹》,其古诗全文如下:   偶然相遇人间世,合在增城阿姥家。   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   【注释】   ①思黯:牛僧孺之字。贞元年间问进士。文宗时,曾任东都留守等职。   ②南墅:牛僧孺为东都留守时,于洛阳南郭归仁里,经营一座别墅。刘禹锡在诗《和思黯忆南庄见示》中说“丞相新家伊水头&r...
  • ·《休唱贞元供奉曲,当时朝士已无多》--  “休唱贞元供奉曲,当时朝士已无多”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作品《听旧宫中乐人穆氏唱歌》,其古诗全文如下:   曾随织女渡天河,记得云间第一歌。   休唱贞元供奉曲,当时朝士已无多。   【注释】   ⑴织女:即织女星。此喻指郡主。唐时,太子的女儿称郡主。天河:银河。   ⑵云间:天上,喻宫廷。第一歌:喻极美妙的歌曲。   ⑶贞元:唐德宗年号。供奉曲:宫廷内演奏的歌曲。   ⑷当时:一作&ld...
  • ·《曾随织女渡天河,记得云间第一歌》--  “曾随织女渡天河,记得云间第一歌”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作品《听旧宫中乐人穆氏唱歌》,其古诗全文如下:   曾随织女渡天河,记得云间第一歌。   休唱贞元供奉曲,当时朝士已无多。   【注释】   ⑴织女:即织女星。此喻指郡主。唐时,太子的女儿称郡主。天河:银河。   ⑵云间:天上,喻宫廷。第一歌:喻极美妙的歌曲。   ⑶贞元:唐德宗年号。供奉曲:宫廷内演奏的歌曲。   ⑷当时:一作&ld...
  • ·《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  “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作品《浪淘沙·流水淘沙不暂停》,其古诗全文如下: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   【注释】   潇湘:潇水和湘水在今湖南省零陵县北会合。此借潇湘泛指湖南带。刘禹锡曾谪居朗州十年,此云"忽忆",可知此诗作于其后。   迎神:迎神曲,www.slkJ.ORG湖南一带民间祀神歌曲。   ...
  •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作品《浪淘沙·流水淘沙不暂停》,其古诗全文如下: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   【注释】   潇湘:潇水和湘水在今湖南省零陵县北会合。此借潇湘泛指湖南带。刘禹锡曾谪居朗州十年,此云"忽忆",可知此诗作于其后。   迎神:迎神曲,www.slkJ.ORG湖南一带民间祀神歌曲。   ...
  •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作品《浪淘沙·八月涛声吼地来》,其古诗全文如下: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注释】   ①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形制又变。作品描写的是八月十八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②须臾:指极短的时间。   ③海门:江海汇合之处。   【翻...
  •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作品《浪淘沙·八月涛声吼地来》,其古诗全文如下: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注释】   ①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形制又变。作品描写的是八月十八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②须臾:指极短的时间。   ③海门:江海汇合之处。   【翻...
  • ·《平章宅里一栏花,临到开时不在家》--  “平章宅里一栏花,临到开时不在家”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作品《和令狐相公别牡丹》,其古诗全文如下:   平章宅里一栏花,临到开时不在家。   莫道两京非远别,春明门外即天涯。   【注释】   ①此诗作于大和三年(829)三月。《旧唐书·文宗纪上》:“(大和三年三月)幸已朔,以户部尚书令狐楚为东都留守。”   ②平章宅:平章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或&ld
  • ·《莫道两京非远别,春明门外即天涯》--  “莫道两京非远别,春明门外即天涯”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作品《和令狐相公别牡丹》,其古诗全文如下:   平章宅里一栏花,临到开时不在家。   莫道两京非远别,春明门外即天涯。   【注释】   ①此诗作于大和三年(829)三月。《旧唐书·文宗纪上》:“(大和三年三月)幸已朔,以户部尚书令狐楚为东都留守。”   ②平章宅:平章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或“...
  •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作品《劝学·击石乃有火》,其古诗全文如下: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注释】   ⑴乃:才。   ⑵元:原本、本来。   ⑶始:方才。   ⑷道:事物的法则、规律。这里指各种知识。   ⑸非:不是。   ⑹自然:天然。   ⑺运:运用。   ⑻贤:...
  •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作品《劝学·击石乃有火》,其古诗全文如下: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注释】   ⑴乃:才。   ⑵元:原本、本来。   ⑶始:方才。   ⑷道:事物的法则、规律。这里指各种知识。   ⑸非:不是。   ⑹自然:天然。   ⑺运:运用。   ⑻贤:...
  •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作品《劝学·击石乃有火》,其古诗全文如下: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注释】   ⑴乃:才。   ⑵元:原本、本来。   ⑶始:方才。   ⑷道:事物的法则、规律。这里指各种知识。   ⑸非:不是。   ⑹自然:天然。   ⑺运:运用。   ⑻贤:...
  •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作品《劝学·击石乃有火》,其古诗全文如下: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注释】   ⑴乃:才。   ⑵元:原本、本来。   ⑶始:方才。   ⑷道:事物的法则、规律。这里指各种知识。   ⑸非:不是。   ⑹自然:天然。   ⑺运:运用。   ⑻贤:...
  • ·《结发为夫妇,于今十七年》--  “结发为夫妇,于今十七年”出自宋朝诗人梅尧臣的作品《悼亡三首其一》,其古诗全文如下:   结发为夫妇,于今十七年。   相看犹不足,何况是长捐。   我鬓已多白,此身宁久全。   终当与同穴,未死泪涟涟。   【注释】   ⑴十七年:梅尧臣与其夫人谢氏于天圣六年(1028)结婚,至庆历四年(1044)妻子去世,一共十七年。   ⑵长捐:这里指永远失去。捐,抛弃,舍弃,丢弃。   ⑶鬓:本指耳边的头发,这里...
  • ·《相看犹不足,何况是长捐》--  “相看犹不足,何况是长捐”出自宋朝诗人梅尧臣的作品《悼亡三首其一》,其古诗全文如下:   结发为夫妇,于今十七年。   相看犹不足,何况是长捐。   我鬓已多白,此身宁久全。   终当与同穴,未死泪涟涟。   【注释】   ⑴十七年:梅尧臣与其夫人谢氏于天圣六年(1028)结婚,至庆历四年(1044)妻子去世,一共十七年。   ⑵长捐:这里指永远失去。捐,抛弃,舍弃,丢弃。   ⑶鬓:本指耳边的头发,这里...
  • ·《我鬓已多白,此身宁久全》--  “我鬓已多白,此身宁久全”出自宋朝诗人梅尧臣的作品《悼亡三首其一》,其古诗全文如下:   结发为夫妇,于今十七年。   相看犹不足,何况是长捐。   我鬓已多白,此身宁久全。   终当与同穴,未死泪涟涟。   【注释】   ⑷宁:难道。   ⑸同穴:同葬   ⑹涟涟:泪流不止的样子   【翻译】   我们成为结发夫妻,到如今一共有十七年。互相厮守还嫌不够,何况现在是永远失去!我鬓发已多见...
  • ·《平章宅里一栏花,临到开时不在家》--  “平章宅里一栏花,临到开时不在家”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作品《和令狐相公别牡丹》,其古诗全文如下:   平章宅里一栏花,临到开时不在家。   莫道两京非远别,春明门外即天涯。   【注释】   ①此诗作于大和三年(829)三月。《旧唐书·文宗纪上》:“(大和三年三月)幸已朔,以户部尚书令狐楚为东都留守。”   ②平章宅:平章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或&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