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出自唐朝诗人温庭筠的古诗作品《过分水岭》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注释】
  ⑴分水岭:汉水与嘉陵江之分水岭
  ⑵潺湲:指溪水慢慢流动的样子和声音
  【翻译】
  溪水本是无情的,但入山这三天里,得到了它的同行,便有了情感。前边就是分头之处了,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涌起依依惜别之情。
  【赏析】
  化无情之物为有情,往往是使平凡事物富于诗意美的一种艺术手段。这首短诗,很能说明这一点。
  诗中所写的分水岭,大约是今陕西略阳县东南的嶓冢山。这是秦蜀或秦梁间往来必经之地,在唐代是著名的交通要道,故一般径称分水岭而不必冠以所在地。题称“过分水岭”,实际上写的是在过分水岭的行程中与溪水的一段因缘,以及由此引起的诗意感受。
  此诗语言朴素而似散文,然而却颇富情趣。不仅把一条山间溪流拟人化了,而且拟的还是个痴情的小女生,她不辞辛苦的送行三日,离别前夜终于忍不住呜咽起来,给人感觉既可爱,又有情,甚至惹人想温言而又轻柔的替飞卿去抚慰她。可以想象,此条溪流必然是娟秀而温婉的,而且和飞卿一路相处愉快,否则飞卿大概也不会有这般佳兴。
  首句就从溪水写起。溪水是没有感情的自然物,但眼前这条溪水,却又似乎有情。在这里,“无情”是用来引出“有情”、突出“有情”的。“有情”二字,是一篇眼目,下面三句都是围绕着它来具体WwW.SlkJ.org描写的。“似”字用得恰到好处,它暗透出这只是诗人时或浮现的一种主观感觉。换成“却”字,便觉过于强调、坐实,可是能够肯定并强调溪水的有情,赋予溪水一种动人的人情美;改成“亦”字,又不免掩盖主次,使“无情”与“有情”平分秋色。只有这个“似”字,语意灵动轻妙,且与全诗平淡中见深情的风格相统一。这一句在点出“有情”的同时,也就设置了悬念,引导读者去注意下面的解答。
  次句叙事,暗点感到溪水“似有情”的原因。嶓冢山是汉水与嘉陵江的分水岭,因为山深,所以“入山三日”方能到达岭头。山路蜿蜒曲折,缘溪而行,故而行旅者感到这溪水一直在自己侧畔同行。其实,入山是向上行,而水流总是向下,溪流的方向和行人的方向并不相同,但溪水虽不断向相反方向流逝,而其潺湲声却一路伴随。因为深山空寂无人,旅途孤孑无伴,这一路和旅人相伴的溪水便变得特别亲切,仿佛是有意不离左右,以它的清澈面影、流动身姿和清脆声韵来慰藉旅人的寂寞。读者从“得同行”的“得”字中,可以体味到诗人在寂寞旅途中邂逅良伴的欣喜;而感于溪水的“有情”,也于“得”字中见出。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在“入山三日”,相伴相依的旅程中,“溪水有情”之感不免与日俱增,因此当登上岭头,就要和溪水分头而行的时候,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涌起依依惜别之情。但却不从自己方面来写,而是从溪水方面来写,以它的“惜别”进一步写它的“有情”。岭头处是旅途中的一个站头,诗人这一晚就在岭头住宿。在寂静的深山之夜,耳畔只听到岭头流水,仍是潺湲作响,彻夜不停,仿佛是在和自己这个同行三日的友伴殷勤话别。这“潺湲一夜声”五字,暗补“三日同行”时日夕所闻。溪声仍是此声,而当将别之际,却极其自然地感觉这溪水的“潺湲一夜声”如同是它的深情的惜别之声。在这里,诗人巧妙地利用了分水岭的自然特点,由“岭头”引出旅人与溪水的“分头”,又由“分头”引出“惜别”,因惜别而如此体会溪声。联想的丰富曲折和表达的自然平易,达到了和谐的统一。写到这里,溪水的“有情”已经臻于极致,诗人对溪水的深情也自在不言中了。
  分水岭下的流水,潺湲流淌,千古如斯。看到过这条溪水的旅人,何止万千,但似乎还没有人从这个平凡景象中发现美,发现诗。由于温庭筠对羁旅行役生活深有体验,对朋友间的情谊分外珍重,他才能发现溪水这样的伴侣,并赋予它一种动人的人情美。这里,与其说是客观事物的诗意美触发了诗人的感情,不如说是诗人把自己美好的感情移注到了客观事物身上。化无情为有情,前提是诗人自己有情。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相关信息

  • ·《爱尔多古峭,不到人间行》--  “爱尔多古峭,不到人间行”出自唐朝诗人刘叉的古诗作品《爱碣石山》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碣石何青青,挽我双眼睛。   爱尔多古峭,不到人间行。   【注释】   1、尔:指碣石山   2、古峭:古老险峻   3、不到:该句意为:碣石山不愿置于人间热闹繁华的地方   【解说】   这首诗中所描写的山峭拔锋利,含有激愤不平之气。通过作者本人借此所抒发的思想、性格来看,他之所以这么喜爱...
  • ·《碣石何青青,挽我双眼睛》--  “碣石何青青,挽我双眼睛”出自唐朝诗人刘叉的古诗作品《爱碣石山》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碣石何青青,挽我双眼睛。   爱尔多古峭,不到人间行。   【注释】   1、碣(jié)石山:在河北昌黎城北。该县现属河北秦皇岛市   2、何:多么   3、青青(jīng):形容草木繁盛的样子   4、挽:挽留,此指吸引住   【解说】   这首诗中所描写的山峭拔锋利,含有激愤不平之气。通过作者本...
  • ·《别离已昨日,因见古人情》--  “别离已昨日,因见古人情”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作品《送远》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   带甲满天地,胡为君远行。   亲朋尽一哭,鞍马去孤城。   草木岁月晚,关河霜雪清。   别离已昨日,因见古人情。   【注释】   1、无   【解说】   杜甫在战火纷飞的时刻,离秦州,入蜀道,却并无一个明确的目的。离别时虽然亲朋同声“一哭”,却无人以诗相送,情景是颇为凄凉的。为了自...
  • ·《草木岁月晚,关河霜雪清》--  “草木岁月晚,关河霜雪清”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作品《送远》第五六句,其全文如下:   带甲满天地,胡为君远行。   亲朋尽一哭,鞍马去孤城。   草木岁月晚,关河霜雪清。   别离已昨日,因见古人情。   【注释】   1、无   【解说】   杜甫在战火纷飞的时刻,离秦州,入蜀道,却并无一个明确的目的。离别时虽然亲朋同声“一哭”,却无人以诗相送,情景是颇为凄凉的。为了自...
  • ·《亲朋尽一哭,鞍马去孤城》--  “亲朋尽一哭,鞍马去孤城”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作品《送远》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带甲满天地,胡为君远行。   亲朋尽一哭,鞍马去孤城。   草木岁月晚,关河霜雪清。   别离已昨日,因见古人情。   【注释】   1、无   【解说】   本诗歌运用了白描手法将浓浓的离别情写的入木三分,用浓浓的情谊来衬托尘世的悲凉和离别的那份无奈孤寂的心境。对社会当时的衰败景象看的非...
  • ·《带甲满天地,胡为君远行》--  “带甲满天地,胡为君远行”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作品《送远》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带甲满天地,胡为君远行。   亲朋尽一哭,鞍马去孤城。   草木岁月晚,关河霜雪清。   别离已昨日,因见古人情。   【注释】   1、无   【解说】   本诗歌运用了白描手法将浓浓的离别情写的入木三分,用浓浓的情谊来衬托尘世的悲凉和离别的那份无奈孤寂的心境。对社会当时的衰败景象看的非...
  • ·《安危大臣在,何必泪长流》--  “安危大臣在,何必泪长流”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作品《去蜀》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   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   如何关塞阻,转作萧湘游。   万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   安危大臣在,何必泪长流。   【注释】   1、大臣:指郭子仪   【解说】   在艺术上,首联对偶,不但开启了诗歌的审美境界,而且为诗人情感抒发奠定了基础。同时,诗歌中,诗人运用反问和反语,不但增强了诗歌的抒情...
  • ·《万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  “万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作品《去蜀》第五六句,其全文如下:   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   如何关塞阻,转作萧湘游。   万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   安危大臣在,何必泪长流。   【注释】   1、万事:从前之事   2、残生:后半生   【解说】   在艺术上,首联对偶,不但开启了诗歌的审美境界,而且为诗人情感抒发奠定了基础。同时,诗歌中,诗人运用反问和反语,不...
  •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出自唐朝诗人温庭筠的古诗作品《过分水岭》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注释】   ⑴分水岭:汉水与嘉陵江之分水岭   ⑵潺湲:指溪水慢慢流动的样子和声音   【翻译】   溪水本是无情的,但入山这三天里,得到了它的同行,便有了情感。前边就是分头之处了,心中便不由自
  •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出自唐朝诗人温庭筠的古诗作品《过分水岭》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注释】   ⑴分水岭:汉水与嘉陵江之分水岭   ⑵潺湲:指溪水慢慢流动的样子和声音   【翻译】   溪水本是无情的,但入山这三天里,得到了它的同行,便有了情感。前边就是分头之处了,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涌...
  • ·《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出自唐朝诗人李群玉的古诗作品《书院二小松》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注释】   1、无   【解说】   松树是诗歌中经常歌咏的题材,容易写得落套,而此诗却能翻出新意,别具情味,这就有赖于诗人独到的感受和写新绘异的艺术功力了。   【赏析】   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或将...
  •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出自唐朝诗人李群玉的古诗作品《书院二小松》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注释】   1、无   【解说】   松树是诗歌中经常歌咏的题材,容易写得落套,而此诗却能翻出新意,别具情味,这就有赖于诗人独到的感受和写新绘异的艺术功力了。   【赏析】   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或将...
  •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出自唐朝诗人司空曙的古诗作品《江村即事》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注释】   ⑴即事:以当前的事物为题材所做的诗   ⑵罢:完了;系:系好。不系船:《庄子》曰“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即以“不系之舟”为无为思想的象...
  •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出自唐朝诗人司空曙的古诗作品《江村即事》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注释】   ⑴即事:以当前的事物为题材所做的诗   ⑵罢:完了;系:系好。不系船:《庄子》曰“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即以“不系之舟”为无为思想的象...
  • ·《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  “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出自唐朝诗人储光羲的古诗作品《钓鱼湾》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   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   【注释】   1、无   【解说】   这首诗写一个青年小伙子,以“垂钓”作掩护,在风光宜人的钓鱼湾,焦急地等待着情人的到来。这首清新的小诗,将春天、春水、春花、春树与青春融为一体,为读者描...
  • ·《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出自唐朝诗人储光羲的古诗作品《钓鱼湾》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   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   【注释】   1、无   【解说】   诗就在袅袅的余情、浓郁的春光中结束了。在夕阳的反照下,绿柳依依,扁舟轻荡,那小伙子时而低头整理着钓丝,时而深情凝望着远处闪闪的波光—他心上的情人。   【...
  • ·《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  “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出自唐朝诗人储光羲的古诗作品《钓鱼湾》第五六句,其全文如下:   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   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   【注释】   1、无   【解说】   前四句明明写垂钓情景,而却偏说是写爱情,这并不是附会。因为诗的最后两句点明:“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诗人不把这两句点明爱情的诗,开门见山地放到篇首...
  •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出自唐朝诗人温庭筠的古诗作品《过分水岭》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注释】   ⑴分水岭:汉水与嘉陵江之分水岭   ⑵潺湲:指溪水慢慢流动的样子和声音   【翻译】   溪水本是无情的,但入山这三天里,得到了它的同行,便有了情感。前边就是分头之处了,心中便不由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