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

  《题西林壁》作者是宋朝文学家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前言】
  《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不相同。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说,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全诗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注释】
  ⑴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山西麓。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⑵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侧:侧面。
  ⑶各不同:各不相同。
  ⑷不识:不能认识,辨别。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形状。
  ⑸缘:因为;由于。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翻译】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赏析】
  此诗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结尾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这两句奇思妙发,整个意境浑然托出,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回味经验、驰骋想象的空间。这不仅仅是游历山水才有这种理性认识。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http://www.slkj.org/b/476.html。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首小诗激起人们无限的回味和深思。所以,《题西林壁》不单单是诗人歌咏庐山的奇景伟观,同时也是苏轼以哲人的眼光从中得出的真理性的认识。由于这种认识是深刻的,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所以诗中除了有谷峰的奇秀形象给人以美感之外,又有深永的哲理启人心智。因此,这首小诗格外来得含蓄蕴藉,思致渺远,使人百读不厌。
  这首诗寓意十分深刻,但所用的语言却异常浅显。深入浅出,这正是苏轼的一种语言特色。苏轼写诗,全无雕琢习气。诗人所追求的是用一种质朴无华、条畅流利的语言表现一种清新的、前人未曾道的意境;而这意境又是不时闪烁着荧荧的哲理之光。从这首诗来看,语言的表述是简明的,而其内涵却是丰富的。也就是说,诗语的本身是形象性和逻辑性的高度统一。诗人在四句诗中,概括地描绘了庐山的形象的特征,同时又准确地指出看山不得要领的道理。鲜明的感性与明晰的理性交织一起,互为因果,诗的形象因此升华为理性王国里的典型,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千百次的把后两句当作哲理的警句的原因。
  如果说宋以前的诗歌传统是以言志、言情为特点的话,那么到了宋朝尤其是苏轼,则出现了以言理为特色的新诗风。这种诗风是宋人在唐诗之后另辟的一条蹊径,用苏轼的话来说,便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形成这类诗的特点是:语浅意深,因物寓理,寄至味于淡泊。《题西林壁》就是这样的一首好诗。

题西林壁相关古诗词

  • ·古诗《惠崇春江晚景》--  《惠崇春江晚景》作者是宋朝文学家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前言】   《惠崇春江晚景》,是一首题画诗,是苏轼1085年(元丰八年)于汴京所作。原诗共两首。惠崇是宋朝著名的画家、僧人,即欧阳修所谓“九僧”之一。他能诗善画,特别是画鹅、雁、鹭鸶、小景尤为拿手。《春江晚景》是他的名作。苏轼根据画意,妙笔...
  •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饮湖上初晴后雨》作者是宋朝文学家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前言】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赞美西湖美景的七绝,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其中第二首广为流传,此诗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写概括品评,尤其是后二句,被认为是对西湖的恰当评...
  • ·古诗《大秦寺·晃荡平川尽》--  《大秦寺·晃荡平川尽》作者是宋朝文学家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晃荡平川尽,坡陀翠麓横。   忽逢孤塔迥,独向乱山明。   信足幽寻远,wwW.Slkj.org临风却立惊。   原田浩如海,衮衮尽东倾。
  • ·古诗《和子由踏青》--  《和子由踏青》作者是宋朝文学家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春风陌上惊微尘,游人初乐岁华新。   人闲正好路旁饮,麦短未怕游车轮。   城中居人厌城郭,喧阗晓出空四邻。   歌鼓惊山草木动,箪瓢散野乌鸢驯。   何人聚众称道人,遮道卖符色怒瞋。   宜蚕使汝茧如瓮,宜畜使汝羊如麇。   路人未必信此语,强为买服禳新春。   道人得钱径沽酒,醉倒自谓吾符神。   【前言】   《和子由踏青》是宋...
  • ·古诗《守岁·欲知垂尽岁》--  《守岁·欲知垂尽岁》作者是宋朝文学家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wwW.Slkj.org,虽勤知奈何。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 ·古诗《磻溪石·墨突不暇黔》--  《磻溪石·墨突不暇黔》作者是宋朝文学家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墨突不暇黔,孔席未尝暖。   安知渭上叟,跪石留双骭。   一朝婴世故wwW.Slkj.org,辛苦平多难。   亦欲就安眠,旅人讥客懒。
  • ·古诗《石鼻城·平时战国今无在》--  《石鼻城·平时战国今无在》作者是宋朝文学家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平时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不闲。   北客初来试新险,蜀人从此送残山。   独穿暗月朦胧里wwW.Slkj.org,愁渡奔河苍茫间。   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
  • ·古诗《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  《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作者是宋朝文学家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前言】   《海棠》这首绝句写于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期间。前两句写环境,后两句写爱花心事。题为“海棠”,而起笔却对海棠不做描绘,这是一处曲笔。   【注释】   东风:春风。   海棠:昔明皇召贵妃同宴,而...
  • ·古诗《题西林壁》--  《题西林壁》作者是宋朝文学家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前言】   《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从远处和近
  • ·古诗《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出自宋词三百首,其作者是宋朝文学家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抵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欲报倾...
  • ·古诗《浣溪沙》--  《浣溪沙》作者是宋朝文学家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注释】   ⑴浣溪沙:词牌名。   ⑵蕲(qí)水:县名,今湖北浠水县。清泉寺:寺名,在蕲水县城外。   【翻译】   山下溪水潺潺,岸边的兰草刚刚伸出嫩绿的芽儿。松林间的沙路,仿佛刚洗过,一尘不染,异常洁净。蒙蒙细雨中传来了子规清...
  • ·古诗《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  《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作者是宋朝文学家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注释】   ⑴春宵:春夜   ⑵一刻:刻,计时单位,古代用漏壶记时,一昼夜共分为一百刻。一刻,比喻时间短暂   ⑶花有清香:意思是花朵散发出清香   ⑷月有阴:指月光在花下投射出朦胧的阴影   ⑸歌管:歌声和管乐声   【翻译】   春天的夜晚因短...
  • ·古诗《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  《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作者是宋朝文学家陶渊明。其古诗全文如下: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注释】   南山:指庐山。   稀:稀少。   兴:起床。   荒秽:形容词作名词,指豆苗里的杂草。秽:肮脏。这里指田中杂草   荷锄:扛着锄头。荷,扛着。   晨兴理荒秽:早晨起来到田里清除野草。   狭...
  • ·古诗《饮酒·结庐在人境》--  《饮酒·结庐在人境》作者是宋朝文学家陶渊明。其古诗全文如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前言】   《饮酒其五》是晋朝大诗人陶渊明创作的组诗《饮酒二十首》的第五首诗。这首诗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写诗人于劳动之余,饮酒至醉之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山岚的...
  • ·古诗《杂诗·飘如陌上尘》--  《杂诗·飘如陌上尘》作者是宋朝文学家陶渊明。其古诗全文如下: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wwW.Slkj.org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 ·古诗《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作者是宋朝文学家陶渊明。其古诗全文如下:   【前言】   《桃花源记》是东晋伟大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 ·古诗《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辞》作者是宋朝文学家陶渊明。其古诗全文如下:   【前言】   《归去来兮辞》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抒情小赋,也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这篇文章作于作者辞官之初,叙述了他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表现了作者对官场的认识以及对人生的思索,表达了他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情操。作品通过描写具体的景物和活动,创造出一种宁静恬适、乐天自然的意境,寄托...
  • ·古诗《题西林壁》--  《题西林壁》作者是宋朝文学家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前言】   《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从远处和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