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寒蝉凄切

  《雨霖铃·寒蝉凄切》出自宋词三百首,其作者为宋朝文学家柳永。其古诗全文如下: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前言】
  《雨霖铃·寒蝉凄切》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此词上片细腻刻画了情人离别的场景,抒发离情别绪;下片着重摹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状。全词遣词造句不着痕迹,绘景直白自然,场面栩栩如生,起承转合优雅从容,情景交融,蕴藉深沉,将情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堪称抒写别情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婉约词的代表作。
  【注释】
  ①长亭:古代在交通要道边每隔十里修建一座长亭供行人休息,又称“十里长亭”。靠近城市的长亭往往是古人送别的地方。
  ②凄切:凄凉急促。
  ③骤雨:急猛的阵雨。
  ④都门:国都之门。这里代指北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⑤帐饮:在郊外设帐饯行。
  ⑥无绪:没有情绪。
  ⑦兰舟:古代传说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南朝梁任昉《述异记》。这里用做对船的美称。
  ⑧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⑨去去:重复“去”字,表示行程遥远。
  ⑩暮霭:傍晚的云雾。沉沉:即“沉沉”,深厚的样子。楚天:指南方楚地的天空。
  【翻译】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http://www.slkj.org/b/4134.html。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
  【鉴赏】
  此词当为词人从汴京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柳永因作词忤仁宗,遂“失意无俚,流连坊曲”,为歌伶乐伎撰写曲子词。由于得到艺人们的密切合作,他能变旧声为新声,在唐五代小令的基础上,创制了大量的慢词,使宋词开始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首词调名《雨霖铃》,盖取唐时旧曲翻制。据《明皇杂录》云,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避地蜀中,于栈道雨中闻铃音,起悼念杨贵妃之思,“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王灼《碧鸡漫志》卷五云:“今双调《雨霖铃慢》,颇极哀怨,真本曲遗声。”在词史上,双调慢词《雨霖铃》最早的作品,当推此首。柳永充分利用这一词调声情哀怨、篇幅较长的特点,写委婉凄侧的离情,可谓尽情尽致,读之令人于悒。
  词的上片写一对恋人饯行时难分难舍的别情。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点明了地点和节序。《礼记·月令》云:“孟秋之月,寒蝉鸣。”可见时间大约在农历七月。然而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时当秋季,景已萧瑟;且值天晚,暮色阴沉;而骤雨滂沱之后,继之以寒蝉凄切: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加之当中“对长亭晚”一句,句法结构是一、二、一,极顿挫吞咽之致,更准确地传达了这种凄凉况味。
  前三句通过景色的铺写,也为后两句的“无绪”和“催发”设下伏笔。“都门帐饮”,语本江淹《别赋》:“帐饮东都,送客金谷。”他的恋人在都门外长亭摆下酒筵给他送别,然而面对美酒佳肴,词人毫无兴致。可见他的思绪正专注于恋人,所以词中接下去说:“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七个字完全是写实,然却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的矛盾冲突何其尖锐!林逋《相思令》云:“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欲平。”仅是暗示船将启碇,情人难舍。刘克庄《长相思》云:“烟迢迢,水迢迢,准拟江边驻画挠,舟人频报潮。”虽较明显,但仍未脱出林词窠臼。可是这里的“兰舟催发”,却以直笔写离别之紧迫,虽没有他们含蕴缠绵,但却直而能纤,更能促使感情的深化。于是后面便迸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二句。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如在眼前。寥寥十一字,真是力敌千钧!后来传奇戏曲中常有“流泪眼看流泪眼,断肠人对断肠人”的唱词,然却不如柳词凝炼有力。那么词人凝噎在喉的是什么话呢?“念去去”二句便是他的内心独白。词是一种依附于音乐的抒情诗体,必须讲究每一个字的平仄阴阳,而去声字尤居关键地位。这里的去声“念”字用得特别好。清人万树《词律发凡》云:“名词转折跌荡处,多用去声,何也?三声之中,上、入二者可以作平,去则独异。……当用去者,非去则激不起。”此词以去声“念”字作为领格,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转,下启“千里”以下而一气流贯。“念”字后“去去”二字连用,则愈益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遂觉去路茫茫,道里修远。“千里”以下,声调和谐,景色如绘。既日“烟波”,又日“暮霭”,更曰“沉沉”,着色可谓浓矣;既曰“千里”,又曰“阔”,空间可谓广矣。在如此广阔辽远的空间里,充满了如此浓密深沉的烟霭,其离愁之深,令人可以想见。
  上片正面话别,到此结束;下片则宕开一笔,先作泛论,从个别说到一般,得出一条人生哲理:“多情自古伤离别”。意谓伤离惜别,并不自我始,自古皆然。接以“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则为层层加码,极言时当冷落凄凉的秋季,离情更甚于常时。“清秋节”一辞,映射起首三句,前后照应,针线极为绵密;而冠以“更那堪”三个虚字,则加强了感情色彩,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为明显、深刻。“今宵”三句蝉联上句而来,是全篇之警策,后来竟成为苏轼相与争胜的对象。据俞文豹《吹剑录》云:“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日:‘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这三句本是想象今宵旅途中的况味:一舟临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整个画面充满了凄清的气氛,客情之冷落,风景之清幽,离愁之绵邈,完全凝聚在这画面之中。比之上片结尾二句,虽同样是写景,写离愁,但前者仿佛是泼墨山水,一片苍茫;这里却似工笔小帧,无比清丽。词人描绘这清丽小帧,主要采用了画家所常用的点染笔法。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点染之间,不得有他语相隔,隔则警句亦成死灰矣。”也就是说,这四句密不可分,相互烘托,相互陪衬,中间若插上另外一句,就破坏了意境的完整性,形象的统一性,而后面这两个警句,就将失去光彩。
  “此去经年”四句,构成另一种情境。因为上面是用景语,此处则改用情语。他们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总感到欢娱;可是别后非止一日,年复一年,纵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赏的兴致,只能徒增帐触而已。“此去”二字,遥应上片“念去去”;“经年”二字,近应“今宵”,在时间与思绪上均是环环相扣,步步推进,可见结构之严密。“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益见钟情之殷,离愁之深。而归纳全词,犹如奔马收缰,有住而不住之势;又如众流归海,有尽而未尽之致。其以问句作结,更留有无穷意味,耐人寻绎。
  耆卿词长于铺叙,有些作品失之于平直浅俗,然而此词却能做到“曲处能直,密处能疏,鼻处能平,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冯煦《六十一家词选例言》论柳永词)。像“兰舟催发”一语,可谓兀傲排鼻,但其前后两句,却于沉郁之中自饶和婉。“今宵”三句,寄情于景,可称曲笔,然其前后诸句,却似直抒胸臆。前片自第四句起,写情至为缜密,换头却用提空之笔,从远处写来,便显得疏朗清远。词人在章法上不拘一格,变化多端,因而全词起伏跌宕,声情双绘,付之歌喉,亦能奕奕动人。

雨霖铃·寒蝉凄切相关古诗词

  • ·古诗《立秋·乳鸦啼散玉屏空》--  《立秋·乳鸦啼散玉屏空》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翰。其古诗全文如下: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落阶梧叶月明中。   【前言】   诗歌《立秋》是宋代诗人刘翰的一首绝句。这首诗写诗人在夏秋季节交替时的细致入微的感受,整首诗歌紧扣题意,构思巧妙。   【注释】   乳鸦:幼小的乌鸦   啼散:啼叫着飞散了   玉屏:比较精致的屏风;玉屏空,指屋子显得空寂   秋...
  • ·古诗《八声甘州》--  《八声甘州》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永。其古诗全文如下: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前言】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此词抒写了作者漂泊...
  • ·古诗《公子行·锦衣红夺彩霞明》--  《公子行·锦衣红夺彩霞明》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宾于。其古诗全文如下:   锦衣红夺彩霞明,侵晓春游向野庭。   不识农夫辛苦力,骄骢踏烂麦青青。   【前言】   《公子行》是唐朝孟宾于所写。诗前面以火红的彩霞、明媚的春光描绘了一幅春景图画;后面勾画的则是一片马蹄踏过麦田、青青的麦苗被踩烂的残破景象。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彩霞春光的映衬下,后面的残破景象更显得伤心惨目...
  • ·古诗《梦游春七十韵》--  《梦游春七十韵》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元稹。其古诗全文如下:   昔岁梦游春,梦游何所遇。梦入深洞中,果遂平生趣。   清泠浅漫流,画舫兰篙渡。过尽万株桃,盘旋竹林路。   长廊抱小楼,门牖相回互。楼下杂花丛,丛边绕鸳鹭。   池光漾霞影,晓日初明煦。未敢上阶行,频移曲池步。   乌龙不作声,碧玉曾相慕。渐到帘幕间,裴回意犹惧。   闲窥东西合,奇玩参差布。隔子碧油糊,驼钩紫金镀。   逡巡日渐高,影...
  • ·古诗《晓日·天际霞光入水中》--  《晓日·天际霞光入水中》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韩偓。其古诗全文如下:   天际霞光入水中,水中天际一时红。   直须日观三更后,首送金乌上碧空。   【注释】   ①天际:天边。   ②直:只要   ③须:等到。   ④日观:泰山东南山顶名日观峰,为观日出处。   ⑤首:第一。   ⑥金乌:太阳,古代神话传说太阳为三脚乌。   【翻译】   天边霞光映入水中,一时水中映出的天际一片通红。只要在泰山日...
  • ·古诗《冬柳·柳汀斜对野人窗》--  《冬柳·柳汀斜对野人窗》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陆龟蒙。其古诗全文如下:   柳汀斜对野人窗,零落衰条傍晓江。   正是霜风飘断处,寒鸥惊起一双双。   【前言】   《冬柳》一诗描写的是在寒风中零落枯槁的冬柳,作者陆龟蒙并不袭故蹈常,写出了一些新意。诗词中也用到动静结合的手法,让人仿佛感受到冬天早晨江边的寒洌、冷清。   【翻译】   水汀边一行行的柳树斜对着我的窗口,衰败的枝条...
  • ·古诗《昌谷北园新笋·斫取青光写楚辞》--  《昌谷北园新笋·斫取青光写楚辞》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贺。其古诗全文如下:   斫取青光写楚辞,腻香春粉黑离离。   无情有恨何人见,露压烟啼千万枝。   【前言】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其二》是一首咏物诗。从头至尾写竹,却又无处没有诗人自己的面目精神在。竹的愁颜宛如人的愁颜,竹的哀情也与人的哀情相通。写竹又似写人,其旨趣在有意无意之间,扑朔迷离,使人捉摸不定,然而风神高雅,兴寄...
  • ·古诗《昌谷北园新笋》--  《昌谷北园新笋》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贺。其古诗全文如下:   箨落长竿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   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   【前言】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其一》是一首咏物诗。从头至尾写竹,却又无处没有诗人自己的面目精神在。竹的愁颜宛如人的愁颜,竹的哀情也与人的哀情相通。写竹又似写人,其旨趣在有意无意之间,扑朔迷离,使人捉摸不定,然而风神高雅,兴寄深微,远非一般直抒胸臆的...
  • ·古诗《雨霖铃·寒蝉凄切》--  《雨霖铃·寒蝉凄切》出自宋词三百首,其作者为宋朝文学家柳永。其古诗全文如下: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前言】   《雨霖铃·寒蝉凄切》
  • ·古诗《农家·一只雏鹅一树柳》--  《农家·一只雏鹅一树柳》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冉长春。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只雏鹅一树柳,半亩方塘半掩舟。   谁说清风不识字,翠竹吟诗自点头。   【翻译】   在诗中,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次去农村感受到的乡村美景:一弯清流,一座瓦房,河中小鹅游弋,河畔柳枝低垂。清风徐来,农家小儿随着绿竹唱和,读诵自乐,点头吟哦。这是一幅典型的川东幸福农居图,有着江南水乡的韵味,诗人被这美好和谐的新农...
  • ·古诗《清明·无花无酒过清明》--  《清明·无花无酒过清明》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魏野。其古诗全文如下: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都来似野僧。   昨日邻翁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前言】   《清明》是北宋诗人魏野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写作者在无花无酒,孤独一人,萧然无味的清明节时,从邻家乞来新火,作者却依然在穷困之中专心苦学,表现了寒士过清明时的凄凉及独特的过节方法,和作者生活的贫苦。   【注释】   ...
  • ·古诗《夜夜曲·浮云吐明月》--  《夜夜曲·浮云吐明月》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欧阳修。其古诗全文如下:   浮云吐明月,流影玉阶阴。   千里虽共照,安知夜夜心。   【前言】   《夜夜曲》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写独处深闺的女子,静夜明月灿烂,由月光引起思念远方的恋人的情思。   【注释】   ⑴夜夜曲:属乐府杂曲歌辞,多描写思妇怨女的情怀。   ⑵流影:形容月光清柔流动。   【翻译】   薄薄...
  • ·古诗《夜夜曲·河汉纵且横》--  《夜夜曲·河汉纵且横》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沈约。其古诗全文如下:   河汉纵且横,北斗横复直。   星汉空如此,宁知心有忆。   孤灯暧不明,寒机晓犹织。   零泪向谁道,鸡鸣徒叹息。   【前言】   《夜夜曲》是南朝文学家沈约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诗歌描写思妇彻夜不眠,盼望久出不归的心上人的悲愁情景,语言凝练,且具有浓厚的民歌色彩。此诗讲求声律,体现了“永明体”的艺术风格...
  • ·古诗《夏意·别院深深夏席清》--  《夏意·别院深深夏席清》作者为唐朝文学家苏舜钦。其古诗全文如下: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前言】   《夏意》是北宋诗人苏舜钦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虽写炎热盛夏,却句句显清凉静谧、清幽朦胧的气氛,表现了诗人悠闲旷达,虚怀若谷的心境。   【注释】   ⑴别院:正院旁侧的小院。夏簟(diàn):夏天的竹席。清:清凉。   ...
  • ·古诗《别长安·暂来还复去》--  《别长安·暂来还复去》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司马光。其古诗全文如下:   暂来还复去,梦里到长安。   可惜终南色,临行子细看。   【前言】   《别长安》是北宋政治家司马光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表现了一个儒家政治家的风貌,以及他对国家的赤诚之心,对朝廷的不舍之情。此诗语言自然朴质,用情至深,含义深刻。   【注释】   ⑴长安:今陕西西安市。   ⑵暂:犹偶然。不复去:不愿离去。...
  • ·古诗《题齐安驿》--  《题齐安驿》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安石。其古诗全文如下:   日净山如染,风暄草欲熏。   梅残数点雪,麦涨一川云。   【前言】   《题齐安驿》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小诗描绘了四幅各自独立的画面,展现了齐安驿春天的山川风物,显示了春天蓬勃生机及诗人对春天的赞赏,意境浑融,兴寄高远。   【注释】   ⑴齐安:在湖北麻城西南。   ⑵日净:日光明净。染:被色彩晕染。   ...
  • ·古诗《栖禅暮归书所见》--  《栖禅暮归书所见》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唐庚。其古诗全文如下:   雨在时时黑,春归处处青。   山深失小寺,湖尽得孤亭。   【前言】   《栖禅暮归书所见二首》是宋代诗人唐庚的组诗作品。此诗作于宋徽宗政和二年壬辰(1112 年),描写的是唐庚在一次春游栖禅山暮归时所见的景色风光。第一首诗由天气写到山容湖景,第二首诗由湖景写到变幻的天气和绿野紫山。两首诗在写法上偏于实写刻画,与唐代绝句...
  • ·古诗《雨霖铃·寒蝉凄切》--  《雨霖铃·寒蝉凄切》出自宋词三百首,其作者为宋朝文学家柳永。其古诗全文如下: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前言】   《雨霖铃·寒蝉凄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