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素传

  文言文《危素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危素字太仆,金溪人,唐抚州刺史全讽之后。少通《五经》,游吴澄、范梈门。至正元年用大臣荐授经筵检讨。修宋、辽、金三史及注《尔雅》成,赐金及宫人,不受。由国子助教迁翰林编修。纂后妃等传,事逸无据,素买饧饼馈宦寺,叩之得实,乃笔诸书,卒为全史。迁太常博士、兵部员外郎、监察御史、工部侍郎,转大司农丞、礼部尚书。
  时乱将亟,素每抗论得失。十八年参中书省事,请专任平章定住总西方兵,毋迎帝师误军事,用普颜不花为参政,经略江南,立兵农宣抚使司以安畿内,任贤守令以抚流窜之民。且曰:“今日之事,宜卧薪尝胆,力图中兴。”寻进御史台治书侍御史。二十年拜参知政事,俄除翰林学士承旨,出为岭北行省左丞,言事不报,弃官居房山。
  素为人侃直,数有建白,敢任事。上都宫殿火,敕重建大安、睿思二阁,素谏止之。请亲祀南郊,筑北郊,以斥合祭之失。因进讲陈民间疾苦,诏为发钱粟振河南、永平民。淮南兵乱,素往廉问,假便宜发楮币,振维扬、京口饥。
  居房山者四年。明师将抵燕,淮王帖木儿不花监国,起为承旨如故。素甫至而师入,乃趋所居报恩寺,入井。寺僧大梓力挽起之,曰:“国史非公莫知。公死,是死国史也。”素遂止。兵迫史库,往告镇抚吴勉辈出之,《元实录》得无失。
  洪武二年授翰林侍讲学士,数访以元兴亡之故,且诏撰《皇陵碑》文,皆称旨。顷之,坐失朝,被劾罢。居一岁,复故官,兼弘文馆学士,赐小库,免朝谒。尝偕诸学士赐宴,屡遣内官劝之酒,御制诗一章,以示恩宠,命各以诗进,素诗最后成,帝独览而善之曰:“素老成,有先忧之意。”时素已七十wWw.sLkJ.oRG余矣。御史王着等论素亡国之臣,不宜列侍从,诏谪居和州,守余阙庙,岁余卒。
  先是,至元间,西僧嗣古妙高欲毁宋会稽诸陵。夏人杨辇真珈为江南总摄,悉掘徽宗以下诸陵,攫取金宝,裒帝后遗骨,瘗于杭之故宫,筑浮屠其上,名曰镇南,以示厌胜,又截理宗颅骨为饮器。真珈败,其资皆籍于官,颅骨亦入宣政院,以赐所谓帝师者。素在翰林时,宴见,备言始末。帝叹息良久,命北平守将购得颅骨于西僧汝纳所,谕有司厝于高坐寺西北。其明年,绍兴以永穆陵图来献,遂敕葬故陵,实自素发之云。
  【翻译】
  危素,字太仆,是金溪人,唐代抚州刺史危全讽的后裔。少年时精通《五经》,游学于吴澄、范梈门下。至正元年,由于大臣推荐任用为经筵检讨。编纂宋、辽、金三史并完成《尔雅》的注释,赏赐金银以及宫女给他,他不接受。由国子助教升迁为翰林编修。编纂后妃等传,事迹亡佚无所凭据,危素买来糖饼馈赠给宦官,叩问得到实情,就记载在书中,终于编纂成完整的史书。升迁为太常博士、兵部员外郎、监察御史、工部侍郎,转任大司农丞、礼部尚书。
  当时动乱将更加危急,危素常常直言陈述时政得失。至正十八年,参与中书省事务,建议专任平章定住总领西部之兵,不要迎接皇帝所率部队而贻误军事,建议任用普颜不花为参政,经营江南,设立兵农宣抚使司来安定畿内,任用有德才的地方官来安抚流窜的百姓。并且说:“今日之事,应当卧薪尝胆,力图中兴。”不久进用为御史台治书侍御史。至正二十年,授任参知政事,旋即授予翰林学士承旨职务,出京担任岭北行省左丞。上书言事,皇帝不答复,于是弃官居住在房山。
  危素为人刚毅正直,屡有建言,敢于承担大事。上都宫殿失火,敕令重新修建大安、睿思二阁,危素进谏阻止了这件事。请皇帝亲自祭祀南郊,筑坛北郊,来驳斥南北郊合祭的悖礼做法。趁机进言陈说民间疾苦,皇帝下诏发放钱粮赈济河南、永平的百姓。淮南发生兵乱,危素前往察问,借机发放楮币(一种纸币),赈济维扬、京口一带的饥荒。
  在房山住了四年。明朝的军队将要抵达燕地,淮王帖木儿不花监国,起用他仍然(像以前那样)担任翰林学士承旨。危素刚到任,明军就攻入,他便跑回所居的报恩寺,跳入井中。寺里僧人大梓奋力拉起他,说:“国朝历史除了您没有人知道。假如您死了,这是让国朝历史丧失啊。”危素才停止。军队逼近史库,他前去禀告镇抚吴勉等人使军队退走了,《元实录》得以保全。
  洪武二年,授任翰林侍讲学士,皇帝多次拿元朝兴亡的原因询问他,并且诏令他撰写《皇陵碑》文,都能符合皇帝的意旨。不久,因为失朝被弹劾罢免。闲居一年,恢复了以前的官职,兼任弘文馆学士,赐给他小车,免去朝谒。曾经偕同诸学士参加赐宴,皇帝多次派内官劝他饮酒,并作诗一首,来显示恩宠,敕令各人写诗进献,危素的诗最后写成,皇帝唯独看了他的诗称赞说:“危素年老有德,诗里有先忧后乐之意。”当时危素已经七十多岁了。御史王着等人弹劾危素是亡国之臣,不应当列为侍从,皇帝下诏贬谪他到和州,守护余阙庙,一年多后去世。
  在这之前,至元年间,西方僧人嗣古妙高想要火烧宋朝会稽诸皇陵。夏人杨辇真珈担任江南总摄,悉数挖掘宋徽宗以下诸皇陵,攫取其中的金银珠宝,收集皇帝皇后的遗骨,埋葬在杭州的故宫,在上面修建佛塔,取名叫镇南,以此显示压服;又截取宋理宗颅骨作为饮酒器具。真珈失败,他的资产全部被没收入官(被官府登记没收),颅骨也被收入宣政院,把它赐给所谓皇帝老师的人。危素在翰林时,在宴会上见过,因而详细叙说事情始末。皇帝叹息了很久,命令北平守将从西方僧人汝纳那里购得颅骨,告谕有关部门安放在高坐寺西北。第二年,绍兴献来永穆陵图,于是敕令安葬颅骨在旧陵墓,这事实际是从危素倡议的。

文言文《危素传》相关文章

  • ·文言文《韩偓字致光,京兆万年人》--  《韩偓字致光,京兆万年人》出自文言文《韩偓传》,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   【原文】   韩偓,字致光,京兆万年人。擢进士第,佐河中幕府。召拜左拾遗,以疾解。宰相崔胤判度支,表以自副。王溥荐为翰林学士。偓尝与胤定策诛刘季述,昭宗反正,为功臣。帝疾宦人骄横,欲尽去之。偓曰:“陛下诛季述时,余皆赦不问,今又诛之,谁不惧死?宦人忠厚可任者,假以恩幸,使自翦其党,蔑有不济。今食度支者乃八千人,虽诛六七...
  • ·文言文《韩偓传》--  文言文《韩偓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韩偓字致光,京兆万年人。擢进士第,佐河中幕府。召拜左拾遗,以疾解。宰相崔胤判度支,表以自副。王溥荐为翰林学士。偓尝与胤定策诛刘季述,昭宗反正,为功臣。帝疾宦人骄横,欲尽去之。偓曰:“陛下诛季述时,余皆赦不问,今又诛之,谁不惧死?宦人忠厚可任者,假以恩幸,使自翦其党,蔑有不济。今食度支者乃八千人,虽诛六七巨魁,未见有益,适...
  • ·文言文《刘之遴字思贞,南阳涅阳人也》--  《刘之遴字思贞,南阳涅阳人也》出自文言文《刘之遴列》,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   【原文】   刘之遴,字思贞,南阳涅阳人也。父虬,齐国子博士,谥文范先生。之遴八岁能属文,十五举茂才对策,沈约、任昉见□异之。起家宁朔主簿。吏部尚书王瞻尝候任昉,值之遴在坐,昉谓瞻曰:“此南阳刘之遴,学优未仕,水镜所宜甄擢。”瞻即辟为太学博士。时张稷新除尚书仆射,托昉为让表,昉令之遴代作,操笔立成。昉曰...
  • ·文言文《刘之遴列》--  文言文《刘之遴列》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刘之遴字思贞,南阳涅阳人也。父虬,齐国子博士,谥文范先生。之遴八岁能属文,十五举茂才对策,沈约、任昉见□异之。起家宁朔主簿。吏部尚书王瞻尝候任昉,值之遴在坐,昉谓瞻曰:“此南阳刘之遴,学优未仕,水镜所宜甄擢。”瞻即辟为太学博士。时张稷新除尚书仆射,托昉为让表,昉令之遴代作,操笔立成。昉曰:“荆南秀气,果...
  • ·文言文《种皓字景伯,河南洛阳人》--  《种皓字景伯,河南洛阳人》出自文言文《种皓传》,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   【原文】   种皓字景伯,河南洛阳人,仲山甫之后也。父为定陶令,有财三千万。父卒,皓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其有进趣名利,皆不与交通。(汉)顺帝末,为侍御史。帝擢皓监太子于承光宫。中常侍高梵从中单驾出迎太子,时太傅杜乔等疑不欲从,惶惑不知所为。皓乃手剑当车,曰:“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
  • ·文言文《种皓传》--  文言文《种皓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种皓字景伯,河南洛阳人,仲山甫之后也。父为定陶令,有财三千万。父卒,皓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其有进趣名利,皆不与交通。(汉)顺帝末,为侍御史。帝擢皓监太子于承光宫。中常侍高梵从中单驾出迎太子,时太傅杜乔等疑不欲从,惶惑不知所为。皓乃手剑当车,曰:“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
  • ·文言文《许文岐字我西,仁和人》--  《许文岐字我西,仁和人》出自文言文《许文岐传》,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   【原文】   许文岐,字我西,仁和人。祖子良,巡抚贵州右佥都御史。父联枢,广西左参政。文岐,崇祯七年进士。历南京职方郎中。贼大扰江北,佐尚书范景文治戎备,景文甚倚之。迁黄州知府,射杀贼前锋一只虎,夺大纛而还。狱有重囚七人,纵归省,克期就狱,皆如约至,乃请于上官贷之。   十三年迁下江防道副使,驻蕲州。贼魁贺一龙、蔺养成等...
  • ·文言文《许文岐传》--  文言文《许文岐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许文岐字我西,仁和人。祖子良,巡抚贵州右佥都御史。父联枢,广西左参政。文岐,崇祯七年进士。历南京职方郎中。贼大扰江北,佐尚书范景文治戎备,景文甚倚之。迁黄州知府,射杀贼前锋一只虎,夺大纛而还。狱有重囚七人,纵归省,克期就狱,皆如约至,乃请于上官贷之。   十三年迁下江防道副使,驻蕲州。贼魁贺一龙、蔺养成等萃蕲、黄间,文...
  • ·文言文《危素传》--  文言文《危素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危素字太仆,金溪人,唐抚州刺史全讽之后。少通《五经》,游吴澄、范梈门。至正元年用大臣荐授经筵检讨。修宋、辽、金三史及注《尔雅》成,赐金及宫人,不受。由国子助教迁翰林编修。纂后妃等传,事逸无据,素买饧饼馈宦寺,叩之得实,乃笔诸书,卒为全史。迁太常博士、兵部员外郎、监察御史、工部侍郎,转大司农丞、礼部尚书。   时
  • ·文言文《危素字太仆,金溪人》--  《危素字太仆,金溪人》出自文言文《危素传》,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   【原文】   危素,字太仆,金溪人,唐抚州刺史全讽之后。少通《五经》,游吴澄、范梈门。至正元年用大臣荐授经筵检讨。修宋、辽、金三史及注《尔雅》成,赐金及宫人,不受。由国子助教迁翰林编修。纂后妃等传,事逸无据,素买饧饼馈宦寺,叩之得实,乃笔诸书,卒为全史。迁太常博士、兵部员外郎、监察御史、工部侍郎,转大司农丞、礼部尚书。...
  • ·文言文《贺循传》--  文言文《贺循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贺循字彦先,会稽山阴人也。族高祖纯,博学有重名,汉安帝时为侍中,避安帝父讳,改为贺氏。循少婴家难,流放海隅,吴平,乃还本郡。操尚高厉,童龀不群,言行进止,必以礼让,国相丁乂请为五官掾。刺史嵇喜举秀才,除阳羡令,以宽惠为本,不求课最。后为武康令,俗多厚葬,及有拘忌回避岁月,停丧不葬者,循皆禁焉。政教大行,邻城宗之。然无援于朝,久不进序...
  • ·文言文《贺循字彦先,会稽山阴人也》--  《贺循字彦先,会稽山阴人也》出自文言文《贺循传》,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   【原文】   贺循,字彦先,会稽山阴人也。族高祖纯,博学有重名,汉安帝时为侍中,避安帝父讳,改为贺氏。循少婴家难,流放海隅,吴平,乃还本郡。操尚高厉,童龀不群,言行进止,必以礼让,国相丁乂请为五官掾。刺史嵇喜举秀才,除阳羡令,以宽惠为本,不求课最。后为武康令,俗多厚葬,及有拘忌回避岁月,停丧不葬者,循皆禁焉。政教大行,邻城宗之。然...
  • ·文言文《盲者说》--  文言文《盲者说》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前言】   《盲者说》是清代文学家戴名世的一篇散文,出自《南山集》。这篇文章文辞简明扼要,笔墨生动,对桐城派的文章有一定影响。作者的用意是借盲者之言,悲吊世人。   【原文】   里中有盲童,操日者①术,善鼓琴。邻有某生,召而吊之曰:“子年几何矣?”曰:“年十五矣。”“以何时而眇?”曰:“三岁耳...
  • ·文言文《里中有盲童,操日者术善鼓琴》--  《里中有盲童,操日者术善鼓琴》出自文言文《盲者说》,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   【原文】   里中有盲童,操日者①术,善鼓琴。邻有某生,召而吊之曰:“子年几何矣?”曰:“年十五矣。”“以何时而眇?”曰:“三岁耳。”“然则子之盲也且十二年矣!昏昏然而行,冥冥焉而趋。不知天地之大,日月之光,山川之流峙,容貌之妍丑,宫室之宏丽,无乃甚可悲矣乎?吾方以为吊也!&rd...
  • ·文言文《周美传》--  文言文《周美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周美字之纯,灵州回乐人。少隶朔方军,以才武称。赵保吉陷灵州,美弃其族,间走归京师。天子召见,隶禁军。契丹犯边,真宗幸澶州,御敌城北门,美慷慨自陈,愿假数骑缚契丹将至阙下,帝壮之,常令宿卫。   天圣初,德明部落寇平凉方渠,美以军侯戍边,与州将追战,破之于九井原、乌仑河,斩首甚众。累迁天武都虞侯。元昊反,陕西用兵,经略使夏竦荐其...
  • ·文言文《颜师鲁传》--  文言文《颜师鲁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颜师鲁字几圣,漳州龙溪人。绍兴中,擢进士第,历知莆田、福清县。尝决水利滞讼。岁大侵,发廪劝分有方而不遏籴价,船粟毕凑,市籴更平。郑伯熊为常平使,荐于朝,帅陈俊卿尤器重之。   寻改使浙西。役法敝甚细民至以鸡豚罂榻折产力遇役辄破家师鲁下教属邑预正流水籍稽其役之序宽比限免代输咸便安之。盐课岁百钜万,本钱久不给,亭...
  • ·文言文《颜师鲁字几圣,漳州龙溪人》--  《颜师鲁字几圣,漳州龙溪人》出自文言文《颜师鲁传》,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   【原文】   颜师鲁,字几圣,漳州龙溪人。绍兴中,擢进士第,历知莆田、福清县。尝决水利滞讼。岁大侵,发廪劝分有方而不遏籴价,船粟毕凑,市籴更平。郑伯熊为常平使,荐于朝,帅陈俊卿尤器重之。   寻改使浙西。役法敝甚细民至以鸡豚罂榻折产力遇役辄破家师鲁下教属邑预正流水籍稽其役之序宽比限免代输咸便安之。盐课岁百...
  • ·文言文《危素传》--  文言文《危素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危素字太仆,金溪人,唐抚州刺史全讽之后。少通《五经》,游吴澄、范梈门。至正元年用大臣荐授经筵检讨。修宋、辽、金三史及注《尔雅》成,赐金及宫人,不受。由国子助教迁翰林编修。纂后妃等传,事逸无据,素买饧饼馈宦寺,叩之得实,乃笔诸书,卒为全史。迁太常博士、兵部员外郎、监察御史、工部侍郎,转大司农丞、礼部尚书。   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