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谔字士恢,赵郡人也

  《李谔字士恢,赵郡人也》出自文言文《李谔传》,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
  【原文】
  李谔,字士恢,赵郡人也。博学解属文。仕齐,为中书舍人,有口辩,每接对陈使。周平齐,拜天官都上士。谔见隋文帝有奇表,深自结纳。及帝为丞相,甚见亲待,访以得失。时兵革屡动,国用虚耗,谔上《重谷论》以讽焉。帝纳之。
  上谓群臣曰:“朕昔为大司马,每求外职,李谔陈十二策,苦劝不许,朕遂决意在内。今此事业,谔之力也。”赐物二千段。
  谔见礼教凋弊,公卿薨亡,其爱妾侍婢,子孙辄嫁卖之,遂成风俗,乃上书曰:“臣闻追远慎终,人德归厚,三年无改,方称为孝。如闻大臣之内,有父祖亡没,日月未久,子孙无赖,引其妓妾,嫁卖取财,有一于此,实损风化。妾虽微贱,亲承衣履,服斩三年,古今通式。岂容遽褫衰绖,强傅铅华,泣辞灵几之前,送付他人之室?凡在见者,犹致伤心,况乎人子,能堪斯忍!复有朝廷重臣,位望通贵,平生交旧,情若弟兄。及其亡没,杳同行路,朝闻其死,夕规其妾,方便求娉,以得为限。无廉耻之心,弃友朋之义。且居家理务,可移于官,既不正私,何能赞务?”上览而嘉之。
  谔又以时文体尚轻薄,流宕忘反,上书曰:臣闻古先哲王之化人也,必变其视听,防其嗜欲,塞其邪放之心,示以淳和之路。五教六行,为训人之本,《诗》、《书》、《礼》、《易》,为道义之门。故能家复孝慈,人知礼让,正俗调风,莫大于此。其有上书献赋,制诔镌铭,皆以褒德序贤,明勋证理。苟非惩劝,义不徒然。降及后代,风教渐落。魏之三祖,更尚文词,忽君人之大道,好雕虫之小艺。下之从上,有同影响,竞骋文华,遂成风俗。江左齐、梁,其弊弥甚,贵贱贤愚,唯务吟咏。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至如羲皇、舜、禹之典,伊、傅、周、孔之说,不复关心,何尝入耳。
  及大隋受命,圣道聿兴,屏黜浮词,遏止华伪。自非怀经抱持,志道依仁,不得引预搢绅,参厕‚缨冕。开皇四年,普诏天下,公私文翰,并宜实录。其年九月,泗州刺史司马幼之文表华艳,付所司推罪。自是公卿大臣感知正道,莫不钻仰坟集,弃绝华绮,择先王之令典,行大道于兹世。
  【注释】
  ①引预:引荐
  ②参Www.sLkJ.oRG厕:参与;置身
  【翻译】
  李谔字士恢,赵郡人。好学,知道作文章。仕北齐为中书舍人,有口才,常常接待陈国使者。北周武帝平定北齐后,拜授他为天官都上士。李谔见隋高祖有奇异面貌,于是深深与之结交。高祖为北周丞相后,很亲近他,问他为政的得失。那时战争连年,国库空虚,李谔上《重谷论》,以讽劝高祖,高祖全然采纳。
  高祖对群臣说:“我过去当大司马时,常求放外任。李谔陈述十二策,苦劝我不要到外地任职,我于是决意在朝内作官。如今这番事业,是李谔出的力啊。”赐他缣丝二千段。
  李谔见礼教凋敝,公卿刚死,其爱妾、侍婢,就被子孙嫁掉、卖掉,于是形成了风俗。李谔上书说:“我听说,追念远逝的人,善始善终,民德才能归于忠厚;三年之丧无改,才称为孝顺。我听说朝中大臣,有父亲祖父去世,日月还不久,其子孙为无赖之徒,就瓜分他们的的女妓爱妾,嫁了、卖了,以取钱财。  即使只有一个事例在如今,就实在有损风化。爱妾虽然微贱,但亲自承接先人的衣服和鞋子,为之服丧三年,这是古今的通例。岂能容忍急急脱下丧服,强迫施上粉黛,让她们在先人的灵牌前哭泣告辞,送到他人的房里去?凡是看到的旁人,尚且伤心,何况还是人子,怎能如此忍心?又有朝廷大臣,位高爵重,他们之间平生交好,情如兄弟。但到朋友死后,却把朋友当作路人,早晨听到朋友死了,傍晚就劝朋友的爱妾改嫁,方便时甚至自己去求聘,以得到他人爱妾为目的,毫无廉耻之心,抛弃朋友的情义。而且,治家之法,可拿到官府上,既不能正家,又怎能有助于治国?”皇上看了表章,很赞赏。
  李谔又因写作文章的人,崇尚轻薄,转相师法仿效,流宕他途而忘记返回正道,于是上书道:我听说,古代的先贤圣哲教化人民,必须改变他们的视听,防备他们的嗜好欲望,堵住他们的邪恶放肆的心,显示他们以淳朴平和的道路。五教六行,是训导人民的根本;《诗》、《书》、《礼》、《易》,是崇尚道义的门径。所以能够恢复孝顺慈爱,让人人都知道礼让,调正民风民俗,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了。凡有上书献赋,写诔文刻铭文的,都是用来褒扬功德,赞扬贤能,注明功勋,证明大理。如非惩恶扬善,于道义上,不让白写白刻这些东西。到了后代,风俗教化逐渐差了。曹魏的三祖,更是崇尚文辞,忽视治国大道,喜好雕虫小技。下面跟从上头,就如影之随形,响之从声,竞比文采,于是成了风俗。江东的齐、梁二朝,其弊病就更重,无论贵贼贤愚,只求吟诗咏词,竞比一韵之奇,争比一字之巧。
  当大隋王朝承受天命之后,圣人之道很快(开始)振兴,屏退贬黜轻浮(之风),大力阻止华丽虚伪(之习)。假如不是心怀经典,怀抱朴质,志存于道,心依于仁(的人),(就)不能引荐入仕途。开皇四年,广泛地诏示天下,官府的、私人的文章书信,都应该是符合实际的记载。这一年的九月,泗州刺史所写的公文表章华美艳丽,被送到有关的部门问罪。自此以后,公卿大臣都感觉道了(文章的)正路,没有谁不深入研究古代典籍,彻底抛弃华丽绮艳(的文风),选择先王的完美典籍,在当今之世倡行大道。

文言文《李谔字士恢,赵郡人也》相关文章

  • ·文言文《李谔传》--  文言文《李谔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李谔字士恢,赵郡人也。博学解属文。仕齐,为中书舍人,有口辩,每接对陈使。周平齐,拜天官都上士。谔见隋文帝有奇表,深自结纳。及帝为丞相,甚见亲待,访以得失。时兵革屡动,国用虚耗,谔上《重谷论》以讽焉。帝纳之。   上谓群臣曰:“朕昔为大司马,每求外职,李谔陈十二策,苦劝不许,朕遂决意在内。今此事业,谔之力也。”赐物二...
  • ·文言文《汤斌字孔伯,河南睢州人》--  《汤斌字孔伯,河南睢州人》出自文言文《汤斌传》,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   【原文】   汤斌,字孔伯,河南睢州人。明末流贼陷睢州,母赵殉节死,事具《明史列女传》父契祖,挈斌避兵浙江衢州,顺治二年,奉父还里。   九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授国史院检计。万议修明史,斌应诏言“宋史修于元至正,而不讳文天祥、谢枋得之忠;元史修于明洪武,而亦着丁好礼、巴颜布哈之义,顺浩元、二年间,前明诸臣有抗节不屈、...
  • ·文言文《汤斌传》--  文言文《汤斌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汤斌字孔伯,河南睢州人。明末流贼陷睢州,母赵殉节死,事具《明史列女传》父契祖,挈斌避兵浙江衢州,顺治二年,奉父还里。   九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授国史院检计。万议修明史,斌应诏言“宋史修于元至正,而不讳文天祥、谢枋得之忠;元史修于明洪武,而亦着丁好礼、巴颜布哈之义,顺浩元、二年间,前明诸臣有抗节不屈、临危致命者,不可...
  • ·文言文《胡母班传》--  文言文《胡母班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胡母班,字季友,泰山人也。曾至泰山之侧,忽于树间逢一绛衣驺(穿红衣服的骑士),呼班云:“泰山府君(招收魂魄的神)召。”班惊楞,逡巡未答。复有一驺出呼之,遂随行。数十步,驺请班暂瞑,少顷,便见宫室,威仪甚严。班乃入阁拜谒,主为设食,语班曰:“欲见君,无他,欲附书与女婿耳。”班问:“女郎何在?”曰:“女...
  • ·文言文《于中丞》--  文言文《于中丞》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于中丞成龙,按部至高邮。适巨绅家将嫁女,装奁甚富,夜被穿窬席卷而去。刺史无术。公令诸门尽闭,止留一门放行人出入,吏目守之,严搜装载。又出示,谕阖城户口各归第宅,候次日查点搜掘务得赃物所在乃阴属吏目设有城门中出入至再者捉之。   过午得二人,一身之外,并无行装。公曰:“此真盗也。”二人诡辩不已。公令解衣搜之...
  • ·文言文《张起岩字梦臣。其先章丘人》--  《张起岩字梦臣。其先章丘人》出自文言文《张起岩传》,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   【原文】   张起岩,字梦臣。其先章丘人。高祖迪,以元帅右监军权济南府事,徙家济南。幼从其父学,年弱冠,以察举为福山县学教谕,值县官捕蝗,移摄县事。久之,听断明允,其民相率曰:“若得张教谕为真县尹,吾属何患焉。”中延佑乙卯进士,首选,除同知登州事,特旨改集贤修撰,进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选为监察御史。  ...
  • ·文言文《张起岩传》--  文言文《张起岩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张起岩字梦臣。其先章丘人。高祖迪,以元帅右监军权济南府事,徙家济南。幼从其父学,年弱冠,以察举为福山县学教谕,值县官捕蝗,移摄县事。久之,听断明允,其民相率曰:“若得张教谕为真县尹,吾属何患焉。”中延佑乙卯进士,首选,除同知登州事,特旨改集贤修撰,进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选为监察御史。   中书参政杨廷玉以...
  • ·文言文《上欧阳内翰第一书》--  文言文《上欧阳内翰第一书》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洵布衣穷居,尝窃有叹,以为天下之人,不能皆贤,不能皆不肖,故贤人君子之处于世,合必离,离必合。往者天子方有意于治,而范公在相府,富公为枢密副使,执事与余公、蔡公为谏官,尹公驰骋上下,用力于兵革之地。方是之时,天下之人,毛发丝粟之才,纷纷然而起,合而为一。而洵也自度其愚鲁无用之身,不足以自奋于其间,退而养其心,幸其道之将...
  • ·文言文《李谔字士恢,赵郡人也》--  《李谔字士恢,赵郡人也》出自文言文《李谔传》,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   【原文】   李谔,字士恢,赵郡人也。博学解属文。仕齐,为中书舍人,有口辩,每接对陈使。周平齐,拜天官都上士。谔见隋文帝有奇表,深自结纳。及帝为丞相,甚见亲待,访以得失。时兵革屡动,国用虚耗,谔上《重谷论》以讽焉。帝纳之。   上谓群臣曰:“朕昔为大司马,每求外职,李谔陈十二策,苦劝不许,朕遂决意在内。今此事业,谔之力也
  • ·文言文《冯晖传》--  文言文《冯晖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冯晖,魏州人也。为效节军卒,以功迁队长。董璋反东川,晖从晋高祖讨璋,军至剑门,剑门兵守,不得入,晖从佗道出其左,击蜀守兵殆尽。会晋高祖班师,拜晖澶州刺史。   天福中,范延光反魏州,遣晖袭滑州,不克,遂入于魏,为延光守。已而出降,拜义成军节度使,徙镇灵武。灵武自唐明宗已后,市马籴粟,招来部族,给赐军士,岁用度支钱六千万,自关以西,转输供...
  • ·文言文《冯晖,魏州人也》--  《冯晖,魏州人也》出自文言文《冯晖传》,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   【原文】   冯晖,魏州人也。为效节军卒,以功迁队长。董璋反东川,晖从晋高祖讨璋,军至剑门,剑门兵守,不得入,晖从佗道出其左,击蜀守兵殆尽。会晋高祖班师,拜晖澶州刺史。   天福中,范延光反魏州,遣晖袭滑州,不克,遂入于魏,为延光守。已而出降,拜义成军节度使,徙镇灵武。灵武自唐明宗已后,市马籴粟,招来部族,给赐军士,岁用度支钱六千万,自关以西...
  • ·文言文《东园翁家传》--  文言文《东园翁家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东园翁马勖者,字文远,长洲甫里人。翁蚤孤,事其母甚谨,出入必告。初好内典,有卖饧者劝令读儒书,遂通诗、易、史传。洪武中,凉国公①得罪,尸于市。翁时游京师,衷之,往观叹焉,几为逻卒所缚。大理寺少卿胡概,巡抚苏州,翁为乡老。胡卿对众有谑语,翁谏,以为非大人在上者所宜,胡卿乃谢之。邑民虞宗蛮,以豪皆簿录。时巡抚无行院,居瑞光寺,胡...
  • ·文言文《典论论文》--  文言文《典论论文》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前言】   《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文学专论,作者曹丕即魏文帝。《典论》是他在建安后期为魏太子时所撰的一部政治、社会、道德、文化论集。全书由多篇专文组成。《论文》是其中的一篇《典论·论文》是魏文帝曹丕所写的二十篇文章之一,按照“子”书的形式写成,是曹丕关于国家大事一系列的...
  • ·文言文《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出自文言文《典论论文》,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   【原文】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   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
  • ·文言文《夏侯渊传》--  文言文《夏侯渊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夏侯渊字妙才,惇族弟也。太祖居家,曾有县官事,渊代引重罪,太祖营救之,得免。太祖起兵,以别部司马、骑都尉从。   十七年,太祖乃还邺,以渊行护军将军,督朱灵、路招等屯长安,击破南山贼刘雄,降其众。围遂、超余党梁兴于鄠,拔之,斩兴,封博昌亭侯。马超围凉州刺史韦康于冀。渊救康,未到,康败。十九年,赵衢、尹奉等谋讨超,姜叙起兵卤城...
  • ·文言文《夏侯渊字妙才,惇族弟也》--  《夏侯渊字妙才,惇族弟也》出自文言文《夏侯渊传》,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   【原文】   夏侯渊字妙才,惇族弟也。太祖居家,曾有县官事,渊代引重罪,太祖营救之,得免。太祖起兵,以别部司马、骑都尉从。   十七年,太祖乃还邺,以渊行护军将军,督朱灵、路招等屯长安,击破南山贼刘雄,降其众。围遂、超余党梁兴于鄠,拔之,斩兴,封博昌亭侯。马超围凉州刺史韦康于冀。渊救康,未到,康败。十九年,赵衢、尹奉等谋讨...
  • ·文言文《张伯行传》--  文言文《张伯行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张伯行字孝先,河南仪封人。康熙二十四年进士,考授内阁中书,改中书科中书。   丁父忧归,建请见书院,讲明正学。仪封城北旧有堤,三十八年六月,大雨,溃,伯行募民囊土塞之。河道总督张鹏翮行河,疏荐堪理河务。四十二年,授山东济宁道。值岁饥,即家运钱米,并制棉衣,拯民饥寒。上命分道治赈,伯行赈汶上、阳谷二县,发仓谷二万二千六百石有...
  • ·文言文《李谔字士恢,赵郡人也》--  《李谔字士恢,赵郡人也》出自文言文《李谔传》,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   【原文】   李谔,字士恢,赵郡人也。博学解属文。仕齐,为中书舍人,有口辩,每接对陈使。周平齐,拜天官都上士。谔见隋文帝有奇表,深自结纳。及帝为丞相,甚见亲待,访以得失。时兵革屡动,国用虚耗,谔上《重谷论》以讽焉。帝纳之。   上谓群臣曰:“朕昔为大司马,每求外职,李谔陈十二策,苦劝不许,朕遂决意在内。今此事业,谔之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