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虹堤记

  文言文《偃虹堤记》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有自岳阳至者,以滕侯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愿有所记。”予发书按图,自岳阳门西距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曰偃虹堤。问其作而名者,曰:“吾滕侯之所为也。”问其所以作之利害,曰:“洞庭天下之至险,而岳阳,荆、潭、黔、蜀四会之冲也。昔舟之往来湖中者,至无所寓,则皆泊南津,其有事于州者远且劳,而又常有风波之恐,覆溺之虞。今舟之至者皆泊堤下,有事于州者,近而且无患。”问其大小之制,用人之力,曰:“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加二尺,而杀其上得厚三分之二,用民力万有五千五百工,而不逾时以成。”问其始作之谋,曰:“州以事上转运使,转运使择其吏之能者WWw.SlkJ.oRG行视可否,凡三反复,而又上于朝廷,决之三司,然后曰可,而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曰:“此君子之作也,可以书矣。”
  盖虑于民也深,则其谋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惠其民而及于荆、潭、黔、蜀,凡往来湖中,无远迩之人皆蒙其利焉。且岳阳四会之冲,舟之来而止者,日凡有几!使堤土石幸久不朽,则滕侯之惠利于人物,可以数计哉?夫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坏。盖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继者常至于殆废。自古贤智之士,为其民捍患兴利,其遗迹往往而在。使其继者皆如始作之心,则民到于今受其赐,天下岂有遗利乎?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
  滕侯志大材高,名闻当世。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时,尝显用之。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乃为之书。
  庆历六年某月某日记。
  【注释】
  (1)滕侯:即滕子京,北宋人,屡遭贬黜,其时被贬,任岳州知州。
  (2)按图:按照地图。这里指看着地图。
  (3)利害:这里偏指好处。
  (4)荆、潭、黔、蜀:指荆州、潭州、贵州和四川。冲:交通要道。
  (5)虞:忧患。
  (6)急人:用人。
  (7)显用:重用。
  (8)愿有所记:愿:希望。
  (9)予发书按图:发:打开。
  (10)问其作而名者:名:命名。
  (11)至无所寓:寓:停泊。
  【翻译】
  有一个从岳阳来的客人,拿着滕子京太守的信和洞庭湖的地图来告诉我说:“请您写篇记叙的文字吧。”我打开信看着地图,看到从岳阳门往西到金鸡的右边,其外面有一个又高又长的建筑,叫做偃虹堤。问来人谋划建造此堤的人和为此堤起名字的人,客人说:“这都是我们滕太守做的。”又问他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回答说,洞庭湖是天下最险要的,岳阳又是荆州、湘潭、贵州和四川四个地方的要冲。过去往来于洞庭湖的船只,到了也没停泊的地方,只能在南津停泊,遇到需要到州中办事的又远又累,而且常常恐惧风波,担心船翻人被淹死。现在船到了全部停泊在堤下,有事到州里的,又近又不担心。”我问这个堤有多大,需要用多少人,回答说:“全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度越往下就加上二尺,到最上边能得到底部厚度的三分之二,需要用一万五千五百个工,如果不耽误时间可以完成。”我问他开始是如何谋划的,回答说:“州里把这个事上报给转运使,转运使选择有能力的官吏视察是否可行,反复了多次,最后上报朝廷,由三司来决定,三司决定说可行,他们都不能改变我们太守的主意。”然后催促我说:“这是有德行的人的举动,可以为此写篇文字。”
  大概深深考虑老百姓的人,在谋划一些事情时是精到的,所以能够用力少而取得的功效多。看那百步远的湖堤,可以抵挡天下的险阻和不可测量的担心,恩惠当地百姓并且遍及于荆州、湘潭、贵州、四川,凡是往来于湖中的人,不论是远是近都得到这个堤的利益。而且岳阳又是四个地方的要冲,往来的船只在此停泊的,一天要有多少呢!假使堤的土石有幸长久不坏,那么滕子京太守对人或物的恩惠,难道是可以用数计算的吗?事情不怕干不成,怕就怕容易坏。建造人开始并非不想让它长久完好,可是继承者倒常常把它废弃。自古以来的有才德的人,为了百姓兴利除弊,它们的遗迹到处都有。如果继承者都像建造者用心,那么百姓到当前仍然受惠,天下还有把有利的事物丢掉的吗?这也是滕太守担心的原因,所以让我写篇纪念文字给后人。
  滕太守志向大、能力强,在当世很有名。暂时正是朝廷用兵用人的时候,他曾经被朝廷任用过。但还没有功成名就,就退下来当一州的太守,并没有用他的全部才能,只是稍稍发挥,凭修这个堤来惠及百姓。他深思熟虑,事半功倍,这种作事的行为可以让后世的人效法,这是我第一个应该写此记的理由。不只是想着为当时的人赞誉,而是想为千秋万代获利,并且告诉后代不要废弃,这是我第二个写此记的理由。岳阳的百姓与洞庭湖中往来的人们,都想为滕太守写这个记,这是我第三个写此记的理由。有三个写记的理由而不能不写,于是就写下了此篇文字。
  庆历六年某月某日记。

文言文《偃虹堤记》相关文章

  • ·文言文《欧阳行周文集序》--  文言文《欧阳行周文集序》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欧阳君生于闽之里,幼为儿孩时,即不与众童亲狎,行止多自处。年十许岁,里中无爱者;每见河滨山畔有片景可采,心独娱之,常执卷一编,忘归于其间。逮风月清晖,或暮而尚留,窅不能释,不自知所由,盖其性所多也。未甚识文字,随人而问章句,忽有一言契于心,移日自得,长吟高啸,不知其所止也。父母不识其志,每尝谓里人曰:“此男子未知其...
  • ·文言文《于休烈,河南人也》--  《于休烈,河南人也》出自文言文《于休烈传》,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   【原文】   于休烈,河南人也。至性贞悫,机鉴敏悟。自幼好学,善属文。举进士,授秘书省正字。转比部员外郎,郎中。杨国忠辅政,排不附己者,出为中部郡太守。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休烈迁太常少卿,知礼仪事,兼修国史。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尝谓休烈曰:“君举必书,良史也。朕有过失,卿书之否?”对曰:“禹、汤罪己,其兴也勃...
  • ·文言文《于休烈传》--  文言文《于休烈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于休烈,河南人也。至性贞悫,机鉴敏悟。自幼好学,善属文。举进士,授秘书省正字。转比部员外郎,郎中。杨国忠辅政,排不附己者,出为中部郡太守。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休烈迁太常少卿,知礼仪事,兼修国史。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尝谓休烈曰:“君举必书,良史也。朕有过失,卿书之否?”对曰:“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
  • ·文言文《朱佑字仲先,南阳宛人也》--  《朱佑字仲先,南阳宛人也》出自文言文《朱佑传》,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   【原文】   朱佑字仲先,南阳宛人也。少孤,归外家复阳刘氏,往来舂陵,世祖与伯升皆亲爱之。伯升拜大司徒,以佑为护军。及世祖为大司马,讨河北,复以佑为护军,常见亲幸,舍止于中。佑侍宴,从容曰:“长安政乱,公有日角之相,此天命也。”世祖曰:“召刺奸收护军!”佑乃不敢复言。从征河北,常力战陷阵,以为偏将军,封安阳...
  • ·文言文《朱佑传》--  文言文《朱佑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朱佑字仲先,南阳宛人也。少孤,归外家复阳刘氏,往来舂陵,世祖与伯升皆亲爱之。伯升拜大司徒,以佑为护军。及世祖为大司马,讨河北,复以佑为护军,常见亲幸,舍止于中。佑侍宴,从容曰:“长安政乱,公有日角之相,此天命也。”世祖曰:“召刺奸收护军!”佑乃不敢复言。从征河北,常力战陷阵,以为偏将军,封安阳侯。世祖即位,拜...
  • ·文言文《王审琦字仲宝,其先辽西人》--  《王审琦字仲宝,其先辽西人》出自文言文《王审琦传》,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   【原文】   王审琦字仲宝,其先辽西人,后徙家洛阳。汉干佑初,隶周祖帐下,性纯谨,甚亲任之。从平李守贞,以功署厅直左番副将。广顺中,从世宗征刘崇,力战有功,迁东西班都虞候,改铁骑都虞候,转本军右第二军都校。世宗召禁军诸校宴射苑中,审琦连中的,世宗嘉之,赏赍有加。   亲征淮南,舒州坚壁未下,诏以郭令图领刺史,命审琦及司超以...
  • ·文言文《王审琦传》--  文言文《王审琦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王审琦字仲宝,其先辽西人,后徙家洛阳。汉干佑初,隶周祖帐下,性纯谨,甚亲任之。从平李守贞,以功署厅直左番副将。广顺中,从世宗征刘崇,力战有功,迁东西班都虞候,改铁骑都虞候,转本军右第二军都校。世宗召禁军诸校宴射苑中,审琦连中的,世宗嘉之,赏赍有加。   亲征淮南,舒州坚壁未下,诏以郭令图领刺史,命审琦及司超以精骑攻其城,一夕拔...
  • ·文言文《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  文言文《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严生足下:得生书,言为师之说,怪仆所作《师友箴》与《答韦中立书》,欲变仆不为师之志,而屈己为弟子。凡仆所为二文,其卒果不异。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实不可一日忘。仆聊歌以为箴,行且求中以益己,栗栗不敢暇,又不敢自谓有可师乎人者耳。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内不足为,外不足当,众口虽恳...
  • ·文言文《偃虹堤记》--  文言文《偃虹堤记》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有自岳阳至者,以滕侯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愿有所记。”予发书按图,自岳阳门西距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曰偃虹堤。问其作而名者,曰:“吾滕侯之所为也。”问其所以作之利害,曰:“洞庭天下之至险,而岳阳,荆、潭、黔、蜀四会之冲也。昔舟之往来湖中者,至无所寓,则皆泊南津,其有事于州者远且劳,
  • ·文言文《有自岳阳至者》--  《有自岳阳至者》出自文言文《偃虹堤记》,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   【原文】   有自岳阳至者,以滕侯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愿有所记。”予发书按图,自岳阳门西距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曰偃虹堤。问其作而名者,曰:“吾滕侯之所为也。”问其所以作之利害,曰:“洞庭天下之至险,而岳wwW.SlkJ.oRG阳,荆、潭、黔、蜀四会之冲也。昔舟之往来湖中者,至无所寓,则皆泊南津,其...
  • ·文言文《后二十九日复上宰相书》--  文言文《后二十九日复上宰相书》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三月十六日,前乡贡进士韩愈,谨再拜言相公阁下:   愈闻周公之为辅相,其急于见贤也,方一食,三吐其哺,方一沐,三握其发。当是时,天下之贤才皆已举用;奸邪谗佞欺负之徒皆已除去;四海皆已无虞;九夷八蛮之在荒服之外者,皆已宾贡;天灾时变、昆虫草木之妖,皆已销息;天下之所谓礼乐刑政教化之具,皆已修理;风俗皆已敦厚;动植之物、...
  • ·文言文《送高闲上人序》--  文言文《送高闲上人序》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苟可以寓其巧智,使机应于心,不挫于气,则神完而守固,虽外物至,不胶于心。尧、舜、禹、汤治天下,养叔治射,庖丁治牛,师旷治音声,扁鹊治病,僚之于丸,秋之于奕,伯伦之于酒,乐之终身不厌,奚暇外慕夫外慕徙业者,皆不造其堂,不哜其胾者也。   往时张旭善草书,不治他技。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
  • ·文言文《峡州至喜亭记》--  文言文《峡州至喜亭记》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蜀于五代为僭国,以险为虞,以富自足,舟车之迹不通乎中国者五十有九年。宋受天命,一海内,四方次第平,太祖改元之三年,始平蜀。然后蜀之丝织文之富,衣被于天下,而贡输商旅之往来者,陆辇秦、凤、水道岷江,不绝于万里之外。   岷江之来,合蜀众水,出三峡为荆江,倾折回直,捍怒斗激,束之为湍,触之为旅。顺流之舟顷刻数百里,不及顾视,一失...
  • ·文言文《刘敞传》--  文言文《刘敞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刘敞字原父。举庆历进士,廷试第一。编排官王尧臣,其内兄也,□亲嫌自列,乃以为第二。通判蔡州,直集贤院,判尚书考功。   奉使契丹,素习知山川道径,契丹导之行,自古北口至柳河,回屈殆千里,欲夸示险远。敞质译人曰:“自松亭趋柳河,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译相顾骇愧曰:“实然。但通好以来,置驿如是,不敢变...
  • ·文言文《刘敞字原父》--  《刘敞字原父》出自文言文《刘敞传》,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   【原文】   刘敞字原父。举庆历进士,廷试第一。编排官王尧臣,其内兄也,□亲嫌自列,乃以为第二。通判蔡州,直集贤院,判尚书考功。   奉使契丹,素习知山川道径,契丹导之行,自古北口至柳河,回屈殆千里,欲夸示险远。敞质译人曰:“自松亭趋柳河,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译相顾骇愧曰:“实然。但通好以来,置驿如是,不...
  • ·文言文《截冠雄鸡志》--  文言文《截冠雄鸡志》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翱至零口北,有畜鸡二十二者,七其雄十五其雌,且啄且饮而又狎乎人。翱甚乐之,遂掏粟投于地而呼之。有一雄鸡,人截其冠,貌若营群,望我而先来,见粟而长鸣,如命其众鸡。众鸡闻而曹奔于粟,既来而皆恶截冠雄鸡而击之。曳而逐出之,已而竞还啄其粟。   日之暮,又二十一其群栖于楹之梁。截冠雄鸡又来,如慕侣将登于梁且栖焉。而仰望焉,而...
  • ·文言文《詹鼎传》--  文言文《詹鼎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詹鼎字国器,宁海人也。其家素贱,父鬻饼市中,而舍县之大家。大家推吴氏最豪贵,舍其家,生鼎。鼎生六七年,不与市中儿嬉敖,独喜游学馆,听人读书,归,辄能言诸生所诵。吴氏爱之,谓其父令儿读书。鼎欣然,其父独不肯,骂曰:“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然鼎每自课习,夜坐饼灶下,诵不休。其父见其志不可夺,遣...
  • ·文言文《偃虹堤记》--  文言文《偃虹堤记》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有自岳阳至者,以滕侯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愿有所记。”予发书按图,自岳阳门西距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曰偃虹堤。问其作而名者,曰:“吾滕侯之所为也。”问其所以作之利害,曰:“洞庭天下之至险,而岳阳,荆、潭、黔、蜀四会之冲也。昔舟之往来湖中者,至无所寓,则皆泊南津,其有事于州者远且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