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之所以有韬晦者

  “物之所以有韬晦者”出自《英雄之言》,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
  【原文】
  物之所以有韬晦者(1),防乎盗也。故人亦然。夫盗亦人也,冠屡焉(2),衣服焉。其所以异者,退逊之心(3)、正廉之节(4),不常其性耳(5)。2视玉帛而取之者(6),则曰牵于寒饿(7);视家国而取之者,则曰救彼涂炭(8)。牵于寒饿者,无得而言矣。救彼涂炭者,则宜以百姓心为心。而西刘则曰:“居宜如是”(9),楚籍则曰“可取而代”(10)。意彼未必无退逊之心、正廉之节,盖以视其靡曼骄崇(11),然后生其谋耳。为英雄者犹若是,
  况常人乎?是以峻宇逸游(12),不为人所窥(13)者,鲜也。
  【注释】
  (1)物:物品,指贵重的物品。韬晦:隐藏不露。韬:藏匿。晦,晦迹,躲藏起来。
  (2)冠屦(jù):戴帽穿鞋。屦:鞋子、靴子,一作履。冠屦原是名词,这里作动词用。下文的“衣服焉”,也是同样的用法。
  (3)退逊之心:谦退忍让的心,指安分守己,不作非分之想。
  (4)正廉之节:正直不贪的品格。指做人的高尚人品。
  (5)不常其性:这种美好的本性不能永久保持。这是文言文常有的倒装句法,原意应是“其性不常”。不常,不能长久不变的意思。“常”是形容词作动词用。
  (6)玉:宝玉。帛:绸制品。玉帛在春秋时代作为诸侯会盟时的礼物,后代作为财宝的总称。
  (7)牵于:出于、受制于。这句可译作“受……所牵引”。晚唐作家写文章爱用生硬语或生僻语,这是一例。
  (8)涂炭:困苦。涂:泥土。炭:火烧成的黑炭。生灵WWw.SlkJ.orG涂炭就是人民的困苦像陷泥坠火一样。
  (9)西刘:指汉高祖刘邦,他建都长安,称为西汉。居宜如是:据《史记》和《汉书》所载,刘邦做泗水亭长的时候,去京城咸阳出差,见到秦始皇出游,叹息道:“大丈夫当如此也!”后来起兵,率先攻进咸阳,“欲止宫休舍”,打算住进秦皇宫殿,被樊哙、张良谏止。罗隐这里说刘邦讲过“居宜如是”的话,大概就是指的后一件事。
  (10)楚籍:西楚霸王项羽。项羽名籍,羽是他的字。“可取而代”:项羽年轻时,随叔父项梁在吴中(今苏州),一同观看秦始皇的出游,说道:“彼可取而代也!”见《史记·项羽本纪》。
  (11)盖:可能是、大概是。在文言文中,“盖”字一般用来承接上文,提起下文。靡曼骄崇:奢华尊贵。靡曼原意是奢侈华丽,骄崇有姿意尊贵享受的意思。
  (12)峻宇逸游:高大的宫室与放纵的游乐。指帝王的居住与游乐。
  (13)窥:窥视。这里指羡慕、觊觎。
  【翻译】
  物品之所以有隐藏不露的,是为了防备盗贼。所以人也是一样。
  盗贼也是人,同样要戴帽穿靴,同样要穿着衣服。他们与常人有所不同的,是安分忍让的心与正直不贪的品格,这种美好的本性不能长久保持不变罢了。
  看见财宝就要窃取的,说我这是出于寒冷饥饿;看见国家就要窃取的,说我这是拯救百姓的困苦。出于寒冷饥饿原因的人,不用去多说;拯救百姓困苦的人,应该以百姓的心为心。但是汉高祖刘邦却说:“我的住室应该像秦始皇这样。”楚霸王项羽也说:“秦始皇可以取而代之。”想来他们并不是没有安分忍让的心与正直不贪的品格,可能是因为看到了秦皇的奢华尊贵,然后产生了取而居之与取而代之的想法。像他们这样的英雄尚且如此,何况普通的人呢?因此说高大的宫室与放纵的游乐,却不被人们所羡慕觊觎,那是太少了。

文言文《物之所以有韬晦者》相关文章

  • ·文言文《吾恒恶世之人,不知推己之本》--  “吾恒恶世之人,不知推己之本”出自《三戒》,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   【原文】   吾恒恶世之人,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或依势以干非其类,出技以怒强,窃时以肆暴,然卒迨于祸。有客谈麋、驴、鼠三物,似其事,作《三戒》。   临江之麋   临江之人畋,得麋麑,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积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
  • ·文言文《太尉始为泾州刺史时》--  “太尉始为泾州刺史时”出自《段太尉逸事状》,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   【原文】   太尉始为泾州刺史时,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王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邠人偷嗜暴恶者,卒以货窜名军伍中,则肆志,吏不得问。日群行丐取于市,不嗛,辄奋击折人手足,椎釜鬲瓮盎盈道上,袒臂徐去,至撞杀孕妇人。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   太尉自州以状白府,愿计事。至则曰:&ldquo...
  • ·文言文《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出自《柳子厚墓志铭》,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   【原文】   子厚,讳宗元。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曾伯祖奭,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号为刚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
  • ·文言文《子厚,讳宗元》--  “子厚,讳宗元”出自《柳子厚墓志铭》,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   【原文】   子厚,讳宗元。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曾伯祖奭,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号为刚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谓柳氏...
  • ·文言文《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  “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出自《讳辩》,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   【原文】   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贺举进士有名,与贺争名者毁之,曰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士为是,劝之举者为非。听者不察也,和而唱之,同然一辞。皇甫湜曰:“若不明白,子与贺且得罪。”愈曰:“然。”   律曰:“二名不偏讳。”释之者曰:“谓若言‘征’不称‘在’,言&...
  • ·文言文《迟顿首陈将军足下:无恙,幸甚幸甚》--  “迟顿首陈将军足下:无恙,幸甚幸甚”出自《与陈伯之书》,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   【原文】   迟顿首陈将军足下:无恙,幸甚幸甚。将军勇冠三军,才为世出,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昔因机变化,遭遇明主;立功立事,开国称孤。朱轮华毂,拥旄万里,何其壮也!如何一旦为奔亡之虏,闻鸣镝而股战,对穹庐以屈膝,又何劣邪!   寻君去就之际,非有他故,直以不能内审诸己,外受流言,沉迷猖獗,以至于此。圣朝赦罪责...
  • ·文言文《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出自《别赋》,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   【原文】   黯然销魂者(1),唯别而已矣。况秦吴兮绝国(2),复燕宋兮千里(3)。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风兮蹔起(4)。是以行子肠断,百感凄恻。风萧萧而异响,云漫漫而奇色。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5),桌容与而讵前(6),马寒鸣而不息。掩金觞而谁御(7),横玉柱而沾轼(8)。居人愁卧,恍若有亡(9)。日下壁而沉彩(10),月上轩而飞光。见红兰之受露,望青楸之离...
  • ·文言文《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出自《洛神赋》,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   【原文】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辞曰:   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倾,车殆马烦。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俯则末察,仰以殊观,睹一丽人,于岩之畔。乃援御者而告...
  • ·文言文《物之所以有韬晦者》--  “物之所以有韬晦者”出自《英雄之言》,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   【原文】   物之所以有韬晦者(1),防乎盗也。故人亦然。夫盗亦人也,冠屡焉(2),衣服焉。其所以异者,退逊之心(3)、正廉之节(4),不常其性耳(5)。2视玉帛而取之者(6),则曰牵于寒饿(7);视家国而取之者,则曰救彼涂炭(8)。牵于寒饿者,无得而言矣。救彼涂炭者,则宜以百姓心为心。而西刘则曰:“居宜如是”(9),楚籍则曰“可取而代&rdqu
  • ·文言文《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出自《朋党论》,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   【原文】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位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
  • ·文言文《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出自《留侯论》,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   【原文】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
  • ·文言文《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出自《贾谊论》,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   【原文】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
  • ·文言文《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出自《方山子传》,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   【原文】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象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ldq...
  • ·文言文《当余之从师也》--  “当余之从师也”出自《送东阳马生序》,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   【原文】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 ·文言文《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  “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出自《卖柑者言》,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   【原文】   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置于市,贾十倍,人争鬻之。予贸得其一,剖之,如有烟扑口鼻,视其中,干若败絮。予怪而问之曰:“若所市于人者,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将炫外以惑愚瞽也?甚矣哉为欺也。”   卖者笑曰:“吾业是有年矣,吾赖是以食吾躯。吾售之,人取之,未...
  • ·文言文《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  “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出自《蔺相如完璧归赵论》,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   【原文】   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   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之则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   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
  • ·文言文《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出自《浣花溪记》,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   【前言】   《浣花溪记》是明代文学家钟惺游览成都浣花溪杜工部祠后写的一篇游记。文章以简洁清秀的笔调写出了浣花溪所经的自然风景、名胜古迹,之后又大发感想,对诗人杜甫在穷愁中犹能择胜境而居的安详胸怀表示赞赏。此文融写景、记叙、抒情、议论为一体,多用比喻,寓意深远,体现了作者抒写性灵、幽深孤峭的文风...
  • ·文言文《物之所以有韬晦者》--  “物之所以有韬晦者”出自《英雄之言》,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   【原文】   物之所以有韬晦者(1),防乎盗也。故人亦然。夫盗亦人也,冠屡焉(2),衣服焉。其所以异者,退逊之心(3)、正廉之节(4),不常其性耳(5)。2视玉帛而取之者(6),则曰牵于寒饿(7);视家国而取之者,则曰救彼涂炭(8)。牵于寒饿者,无得而言矣。救彼涂炭者,则宜以百姓心为心。而西刘则曰:“居宜如是”(9),楚籍则曰“可取而代&r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