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政第十四

【原文】
子贡问于孔子曰:“昔者齐君问政于夫子,夫子曰政在节财。鲁君问政于夫子,子曰政在谕臣①。叶公问政于夫子,夫子曰政在悦近而来远。三者之问一也,而夫子应之不同,然政在异端②乎?”
孔子曰:“各因其事也。齐君为国,奢乎台榭③,淫于苑囿④,五官伎乐⑤,不解于时,一旦而赐人以千乘⑥之家者三,故曰政在节财。鲁君有臣三人⑦,内比周以愚其君⑧,外距⑨诸侯之宾,以蔽其明,故曰政在谕臣。夫荆⑩之地广而都狭,民有离心,莫安其居,故曰政在悦近而来远。此三者所以为政殊矣。《》云:‘丧乱蔑资,曾不惠我师。’此伤奢侈不节以为乱者也。又曰:‘匪其止共,惟王之邛。’此伤奸臣蔽主以为乱也。又曰:‘乱离瘼矣,奚其适归?’此伤离散以为乱者也。察此三者,政之所欲,岂同乎哉!”

【注释】
①谕臣:了解大臣。谕:知道,了解。一说“谕”当作“论”,意为选择。
②异端:不同方面。
③台榭:楼台水榭。
④苑囿(yòu):宫室园林。
⑤五官伎乐:指声色享乐。五官:指眼、耳、鼻、舌、身五种感官。伎:歌女。
⑥千乘:《韩非子·难三》作:“三百乘”,《尚书大传》作“百乘”,“千乘”恐误。
⑦有臣三人:指孟孙、叔孙、季孙三家。
⑧比周:勾结。愚:愚弄。
⑨距:同“拒”,拒绝。
⑩荆:即楚国。
《诗》:此指《诗经·大雅·板》。
丧乱蔑资:国家混乱,国库空虚。旧注:“蔑,无也。资,财也。”
曾不惠我师:曾:副词,可译为竟然。师:众。旧注:“师,众也。夫为亡乱之政,重赋厚敛,民无资财,曾莫肯爱我众。”

【翻译】
子贡问孔子说:“从前齐国国君向您询问如何治理国家,您说治理国家在于节省财力。鲁国国君向您询问如何治理国家,您说在于了解大臣。叶公向您询问如何治理国家,您说治理国家在于使近处的人高兴,使远处的人前来依附。三个人的问题是一样的,而您的回答却不同,然而治国有不同的方法吗?”
孔子说:“按照各国不同的情况来治理。齐国君主治理国家,建造很多楼台水榭,修筑很多园林宫殿,声色享乐,无时无刻,有时一天就赏赐三个家族各一千辆战车,所以说为政在于节财。鲁国国君有三个大臣,在朝廷内相互勾结愚弄国君,在朝廷外排斥诸侯国的宾客,遮盖他们明察的目光,所以说为政在于了解大臣。楚国国土广阔而都城狭小,民众想离开那里,不安心在此居住,所以说为政在于让近处的人高兴,让远方的人来依附。这三个国家的情况不同,所以施政方针也不同。《诗经》上说:‘国家混乱国库空,从不救济我百姓。’这是哀叹奢侈浪费不节约资财而导致国家动乱啊。又说:‘臣子不忠于职守,使国君担忧。’这是哀叹奸臣蒙蔽国君而导致国家动乱啊。又说:‘兵荒马乱心忧苦,何处才是我归宿。’这是哀叹民众四处离散而导致国家动乱啊。考察这三种情况,根据政治的需要,方法难道能相同吗?”

【原文】
孔子曰:“忠臣之谏君,有五义①焉:一曰谲谏②,二曰戆谏③,三曰降谏④,四曰直谏,五曰风谏⑤。唯度主而行之,吾从其风谏乎。”

【注释】
①五义:五种方法。
②谲谏:直接指出问题而委婉地规劝。旧注:“正其事以谲谏其君。”
③戆谏:刚直地规劝。旧注:“戆谏,无文饰也。”
④降谏:低声下气地规劝。旧注:“卑降其体所以谏也。”
⑤风谏:《说苑·正谏》作“讽谏”,意为以婉言隐语规劝。旧注:“风谏,依违远罪避害者也。”

【翻译】
孔子说:“忠臣规劝君主,有五种方法:一是委婉而郑重地规劝,二是刚直地规劝,三是低声下气地规劝,四是直截痛快地规劝,五是用婉言隐语来规劝。这些方法需要揣度君主的心意来采用,我愿意采用婉言隐语的方法来规劝啊。”

【原文】
孔子谓宓子贱①曰:“子治单父②,众悦。子何施而得之也?子语丘所以为之者。”
对曰:“不齐之治也,父恤其子,其子恤诸孤,而哀丧纪③。”
孔子曰:“善!小节也,小民附矣,犹未足也。”
曰:“不齐所父事者三人,所兄事者五人,所友事者十一人。”
孔子曰:“父事三人,可以教孝矣;兄事五人,可以教悌矣;友事十一人,可以举善矣。中节也,中人附矣,犹未足也。”
曰:“此地民有贤于不齐者五人,不齐事之而禀度④焉,皆教不齐之道。”
孔子叹曰:“其大者乃于此乎有矣。昔尧舜听天下,务求贤以自辅。夫贤者,百福之宗也,神明⑤之主也,惜乎不齐之以所治者小也。”

【注释】
①宓子贱:春秋时鲁国人。名不齐,字子贱,孔子弟子。
②单父:地名。鲁国都邑,故址在今山东省单县南。
③“父恤其子”三句:《说苑·政理》作“父其父,子其子,恤诸孤而哀丧纪”,意为像对待自己的父亲那样对待百姓的父亲,像对待自己的儿子那样对待百姓的儿子,救济所有的孤儿办好丧事。据此,“其子恤诸孤”之“其”字当衍。
④禀度:受教。
⑤神明:明智如神。

【翻译】
孔子对宓子贱说:“你治理单父这个地方,民众很高兴。你采用什么方法而做到的呢?你告诉我都采用了什么办法。”
宓子贱回答说:“我治理的办法是,像父亲那样体恤百姓的儿子,像顾惜自己儿子那样照顾孤儿,而且以哀痛的心情办好丧事。”
孔子说:“好!这只是小节,小民就依附了,恐怕还不只这些吧。”
宓子贱说:“我像对待父亲那样事奉的有三个人,像兄长那样事奉的有五个人,像朋友那样交往的有十一个人。”
孔子说:“像父亲那样事奉这三个人,可以教民众孝道;像兄长那样事奉五个人,可以教民众敬爱兄长;像朋友那样交往十一个人,可以提倡友善。这只是中等的礼节,中等的人就会依附了,恐WWw.sLKJ.Org怕还不只这些吧。”
宓子贱说:“在单父这个地方,比我贤能的有五个人,我都尊敬地和他们交往并向他们请教,他们都教我治理之道。”
孔子感叹地说:“治理好单父的大道理就在这里了。从前尧舜治理天下,一定要访求贤人来辅助自己。那些贤人,是百福的来源,是神明的主宰啊。可惜你治理的地方太小了。”

【评析】
“子贡问”章可以看出孔子回答问题“各因其事”,具有针对性,很灵活。“五谏章”,孔子赞扬讽谏。“孔子谓宓子贱”章,讲求贤的重要。

辩政第十四相关信息

  • ·《贤君第十三》--【原文】 哀公问于孔子曰:“当今之君,孰为最贤?” 孔子对曰:“丘未之见也,抑有卫灵公乎①?” 公曰:“吾闻其闺门之内无别②,而子次之贤,何也?” 孔子曰:“臣语其朝廷行事,不论其私家之际③也。” 公曰:“其事何如?” 孔子对曰:“灵公之弟曰公子渠牟,其智足以治千乘,其信足以守之,灵公爱而任之。又有士曰林国者,见贤必进之,而退与分其禄,是以灵公无游放之士④,...
  • ·《弟子行第十二》--【原文】 卫将军文子①问于子贡曰:“吾闻孔子之施教也,先之以《》、《书》,而道之以孝悌,说之以仁义,观之以礼乐,然后成之以文德。盖入室升堂者,七十有余人,其孰为贤?”子贡对以不知。 文子曰:“以吾子常与学,贤者也,不知何谓?” 子贡对曰:“贤人无妄,知贤即难。故君子之言曰:智莫难于知人。是以难对也。” 文子曰:“若夫知贤,莫不难。今吾子亲游焉,是以敢问。” 子贡曰:&l...
  • ·《观周第十一》--【原文】 孔子谓南宫敬叔①曰:“吾闻老聃博古知今,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则吾师也,今将往矣。”对曰:“谨受命。” 遂言于鲁君曰:“臣受先臣之命云:‘孔子圣人之后也。灭于宋。其祖弗父何②,始有国而授厉公。及正考父③佐戴、武、宣,三命兹益恭。故其鼎铭④曰:“一命而偻,再命而伛⑤,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⑥。值于是,粥于是,以糊其口。”其恭俭也若此。&r...
  • ·《好生第十》--【原文】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昔者舜冠何冠乎?”孔子不对。公曰:“寡人有问于子,而子无言,何也?”对曰:“以君之问不先其大者,故方思所以为对。”公曰:“其大何乎?” 孔子曰:“舜之为君也,其政好生而恶杀,其任授贤而替不肖。德若天地而静虚①,化若四时而变物②。是以四海承风③,畅于异类④,凤翔麟至,鸟兽驯⑤德。无他,好生故也。君舍此道而冠冕是问,是以缓对。&rd...
  • ·《三恕第九》--【原文】 孔子曰:“君子有三恕①:有君不能事,有臣而求其使,非恕也;有亲不能孝,有子而求其报,非恕也;有兄不能敬,有弟而求其顺,非恕也。士能明于三恕之本,则可谓端身②矣。” 【注释】 ①恕:儒家的伦礼范畴之一,即推己及人。用孔子的话来说,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②端身:正身,使行为端正。 【翻译】 孔子说:“君子有三恕:有国君而不...
  • ·《致思第八》--【原文】 孔子北游于农山①,子路、子贡、颜渊侍侧②。孔子四望,喟然③而叹曰:“于斯致思④,无所不至矣。二三子各言尔志,吾将择焉。” 子路进曰:“由愿得白羽若月,赤羽若日,钟鼓之音上震于天,旖旗缤纷下蟠于地⑤。由当⑥一队而敌之,必也攘⑦地千里,搴旗执聝⑧。唯由能之,使二子者从我焉。” 夫子曰:“勇哉!” 子贡复进曰:“赐愿使齐、楚合战于漭漾⑨之野,两垒相望,尘埃相接,...
  • ·《五仪解第七》--【原文】 哀公问于孔子曰:“寡人欲论鲁国之士,与之为治,敢问如何取之?” 孔子对曰:“生今之世,志古之道;居今之俗,服古之服。舍此①而为非者,不亦鲜乎?” 曰:“然则章甫、绚履、绅带、缙笏者,皆贤人也?” 孔子曰:“不必然也。丘之所言,非此之谓也。夫端衣玄裳②,冕而乘轩者,则志不在于食荤;斩衰菅菲③,杖而歆粥者,则志不在于酒肉。生今之世,志古之道;居今之俗,服古之服,谓此类也。&...
  • ·《问礼第六》--【原文】 哀公问于孔子曰:“大礼①何如?子之言礼,何其尊也?”孔子对曰:“丘也鄙人,不足以知大礼也。”公曰:“吾子言焉!” 孔子曰:“丘闻之,民之所以生者,礼为大。非礼则无以节事天地之神焉,非礼则无以辨君臣上下长幼之位焉,非礼则无以别男女父子兄弟婚姻亲族疏数之交焉。是故君子此之为尊敬,然后以其所能教顺百姓,不废其会节②。既有成事,而后治其文章黼黻,以别尊卑上下...
  • ·《辩政第十四》--【原文】 子贡问于孔子曰:“昔者齐君问政于夫子,夫子曰政在节财。鲁君问政于夫子,子曰政在谕臣①。叶公问政于夫子,夫子曰政在悦近而来远。三者之问一也,而夫子应之不同,然政在异端②乎?” 孔子曰:“各因其事也。齐君为国,奢乎台榭③,淫于苑囿④,五官伎乐⑤,不解于时,一旦而赐人以千乘⑥之家者三,故曰政在节财。鲁君有臣三人⑦,内比周以愚其君⑧,外距⑨诸侯之宾,以蔽其明,故曰政在谕臣。夫荆
  • ·《六本第十五》--【原文】 孔子曰:“行己有六本焉①,然后为君子也。立身有义矣,而孝为本;丧纪有礼矣,而哀为本;战阵有列矣,而勇为本;治政有理矣,而农为本;居国有道矣,而嗣②为本;生财有时矣,而力为本。置本不固,无务农桑;亲戚不悦,无务外交;事不终始,无务多业;记闻而言,无务多说;比近不安,无务求远。是故反本修迩③,君子之道也。” 【注释】 ①行己:立身处世。本:根本。 ②嗣:子孙,这里指选定继位之君。 ③反本修迩:返回到事物的根...
  • ·《辩物第十六》--【原文】 孔子在陈,陈惠公宾之于上馆①。时有隼集陈侯之庭而死,楛矢②贯之石砮,其长尺有咫,惠公使人持隼如孔子馆而问焉。 孔子曰:“隼之来远矣,此肃慎氏③之矢。昔武王克商,通道于九夷百蛮,使各以其方贿④来贡,而无忘职业。于是肃慎氏贡楛矢石砮,其长WWw.sLKJ.Org尺有咫。先王欲昭其令德之致远物也,以示后人,使永鉴⑤焉,故铭其栝曰‘肃慎氏贡楛矢’,以分大姬。配胡公⑥,而封诸陈。古者分同...
  • ·《哀公问政第十七》--【原文】 哀公①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②。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天道敏生,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夫政者,犹蒲卢③也,待化以成,故为政在于得人。取人以身,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以生也。礼者,政之本也,是以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天下之达道④有五,其所以行之者三。...
  • ·《颜回第十八》--【原文】 鲁定公问于颜回曰:“子亦闻东野毕①之善御乎?”对曰:“善则善矣,虽然,其马将必佚②。”定公色不悦,谓左右曰:“君子固有诬③人也。” 颜回退。后三日,牧来诉之曰:“东野毕之马佚,两骖曳两服人于厩④。”公闻之,越席而起,促驾召颜回。回至,公曰:“前日寡人问吾子以东野毕之御,而子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不识吾子奚以知之?” 颜回对曰:&l...
  • ·《子路初见第十九》--【原文】 子路初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哉?”子路曰:“学岂益哉也?”孔子曰:“夫人君而无谏臣则失正,士而无教友则失听。御狂马不释策①,操弓不反檠②。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成?毁仁恶士,必近于刑。君子不可不学。” 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
  • ·《在厄第二十》--【原文】 楚昭王①聘孔子,孔子往拜礼焉,路出于陈、蔡②。陈、蔡大夫相与谋曰:“孔子圣贤,其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病。若用于楚,则陈、蔡危矣。”遂使徒兵距孔子③。 孔子不得行,绝粮七日,外无所通,藜羹④不充,从者皆病。孔子愈慷慨讲诵,弦歌不衰⑤。乃召子路而问焉,曰:“《⑥》云:‘匪兕匪虎⑦,率彼旷野⑧。’吾道非乎,奚为至于此?” 子路愠,作色而对曰:“君子无所困。意者⑨夫...
  • ·《入官第二十一》--【原文】 子张问入官①于孔子。孔子曰:“安身取誉为难。”子张曰:“为之如何?” 孔子曰:“己有善勿专,教不能勿怠,已过勿发②,失言勿掎,不善勿遂③,行事勿留。君子入官,有此六者,则身安誉至而政从矣。 “且夫忿数者,官狱所由生也;拒谏者,虑之所以塞也;慢易④者,礼之所以失也;怠惰者,时之所以后也;奢侈者,财之所以不足也;专独者,事之所以不成也。君子入官,除此六者,则身安誉至而政从矣。...
  • ·《困誓第二十二》--【原文】 子贡问于孔子曰:“赐倦于学,困于道矣,愿息而事君,可乎?”孔子曰:“《》①云:‘温恭朝夕②,执事有恪③。’事君之难也,焉可息哉!” 曰:“然则赐愿息而事亲。”孔子曰:“《诗》④云:‘孝子不匮⑤,永锡尔类⑥。’事亲之难也,焉可以息哉!” 曰:“然则赐请息于妻子。”孔子曰:“《诗》⑦云:‘刑于寡妻⑧,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 ·《辩政第十四》--【原文】 子贡问于孔子曰:“昔者齐君问政于夫子,夫子曰政在节财。鲁君问政于夫子,子曰政在谕臣①。叶公问政于夫子,夫子曰政在悦近而来远。三者之问一也,而夫子应之不同,然政在异端②乎?” 孔子曰:“各因其事也。齐君为国,奢乎台榭③,淫于苑囿④,五官伎乐⑤,不解于时,一旦而赐人以千乘⑥之家者三,故曰政在节财。鲁君有臣三人⑦,内比周以愚其君⑧,外距⑨诸侯之宾,以蔽其明,故曰政在谕臣。夫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