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贞传

  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晋太傅谢安九世孙。其祖父谢绥,为梁著作佐郎、太子舍人。父亲谢蔺,任正员外郎,兼散骑常侍。

  谢贞幼年聪慧敏捷,性情纯厚。祖母阮氏起先为风眩病所苦,每每发作便一二日不能饮食,谢贞当时才七岁,祖母不食,他也不食,历来如此,亲族都觉得他与众不同。母亲王氏,给谢贞讲《论语》、《孝经》,他读完便诵。八岁时,曾写《春日闲居》五言诗,从舅尚书王筠觉得他的诗赋有美好情趣,对他wWW.slKj.oRg的双亲说:“此儿将来可成大器,至如‘风定花犹落’,可以和惠连媲美。”自此那些名流望辈都知道他。十三岁时,谢贞略通《五经》大意,尤其熟悉《左氏传》,又擅长草隶虫篆。十四岁时,父亲离世,他顿首痛哭,数次哭得死去活来。当初,其父谢蔺居母阮氏丧期,茶水不进泣血而卒,家人宾客都担心谢贞又如此,叔父谢洽、族兄谢诇便去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谢贞讲道,又对谢贞说:“孝子既然无兄弟,极需自爱,如若因哀伤过度而亡,谁来侍养母亲呢?”以后谢贞才进少许粥。

  太清之乱,亲属离散亡失。谢贞所居的江陵陷没,谢诇逃难移居番禺,谢贞母亲出家到宣明寺。到了高祖受禅,诇回乡里,供养贞母近二十年。大建五年(573),谢贞才回朝,任智武府外兵参军事,旋陈书即迁任尚书驾部郎中,不久迁任侍郎。到了始兴王陈叔陵任扬州刺史时,召引祠部侍郎阮卓为记室,征辟谢贞为主簿,谢贞不得已才出任。不久迁任府录事参军,兼丹阳丞。谢贞猜度叔陵有谋反之心,便与阮卓一同主动与叔陵王疏远,每有陪宴,都称病推辞,未曾参预,叔陵很是敬重他,没有治罪。不久高宗崩,叔陵叛逆,府僚多因受牵连而被拘捕,只有谢贞和阮卓没定罪。

  后主接着诏令谢贞入掌中宫管记,迁任南平王友,加任招远将军,掌管记室事务。府长史汝南周确新任都官尚书,请谢贞写让官表,后主御览觉得此表文笔不同寻常。曾在宴席上问周确说:“卿表自己写的吗?”确回答说:“臣表为谢贞所作。”后主便敕令舍人施文庆说:“谢贞在王府,没有俸禄秩位,可赐米百石。”至德三年(585),因母亲去世离职,没过多久,敕令起身回府,又加任招远将军,掌记室。谢贞累次启请坚决推辞,敕令答曰:“览你奏表,你的心情我已知晓,虽然你内心伤痛,然而选拔官吏必因才施用,按礼法也有权且夺情除服之理。可整装立即回府。”谢贞因哀毁过度身体瘦弱不堪,最终没能回到官府。当时尚书右丞徐祚、尚书左丞沈客卿一同来探视谢贞。见谢贞骨瘦如柴,徐祚等人怆然叹息,徐祚规劝他说:“贤弟年岁已高,礼有常制,暂时应该节哀自保。”谢贞更是感伤悲痛,气断良久,徐、沈二人痛哭,不能自禁,忧郁不言而出。徐祚对客卿说:“的确,孝门出孝子。”客卿说:“谢公家传至孝,士大夫谁不仰望,此次恐怕不能起用,怎么办?”吏部尚书吴兴姚察与谢贞友情深厚,到了谢贞病重,姚察亲自探视,问及后事,谢贞说:“孤子遭遇不幸,将追随父亲入地下。同族兄弟之子谢凯等人刚刚自立,已上疏托付朝廷,这就不需再仰承厚德,劳您费事。说不定今天明天就不省人事,过不了多久,就要和你们永别。幼子今年才六岁,名靖,字依仁,感情所牵不能忘怀,冒昧相托。”当夜离世,敕令赐米一百斛、布三十匹,以办丧事。后主问姚察说:“谢贞有何亲属?”姚察便启禀说:“贞有一子才六岁。”马上敕令长期供给衣粮。

  当初,谢贞病重,遗书告族子谢凯说:“吾年少时遭逢不幸,十四岁丧父,十六岁适逢太清之祸,流离他国二十多年。呼天抢地,感动了天地,得以还家侍候,守先人坟墓,我已很满足了,不想朝廷提拔我不才之人,累次升迁了高位,纵然一死无以为报,今逢居丧,朝夕不保,即将撒手归阴,没有太多牵挂,气绝之后如果置弃草野之中,照僧家尸林法,是我所希望的,只怕你们不赞成我的做法。可用薄板藏身,放进灵车,盖上苇席,挖坑穴掩埋。又我终身少兄弟,无其他子孙,靖儿年幼小,不懂人情事故,只需三月之内摆小床,放些香水,以尽你们兄弟之间的和睦之情,立即撤除,无益之事不要做。”

  当初,谢贞在北周曾侍赵王读书,赵王为周武帝的爱弟,对谢贞以厚礼相待。赵王曾听左右说谢贞只要独处必昼夜啼哭,便私下派使查问,得知谢贞母亲年老,远在江南,便对谢贞说:“寡人若出京置王府,必当遣侍读回家供养。”数年后,赵王果然出京,在与周武帝辞别时,当面奏请说:“谢贞至孝而母亲年老,臣愿放贞回朝。”武帝觉得赵王异常仁爱便放了谢贞,于是谢贞随访臣杜子晖回国。所有文集,正值乱事之秋而没有保存下来。

谢贞传相关信息

  • ·《殷不害传》--  殷不害字长卿,陈郡长平人。祖父殷任,齐朝豫章王行参军。父亲殷高明,梁朝尚书中兵郎。殷不害性情特别孝顺,父丧期间过于毁顿,因此年少时就知名。持家勤俭节约,住所特别贫寒,有五个弟弟,都年小体弱,不害既要侍奉老母,又要抚养小弟,勤劳之至,当时士大夫因他行为重而称道他。   十七岁时,任梁朝廷尉平。殷不害擅长wWW.slKj.oRg于政事,同时修治儒家学术,礼制和法制或轻或重不适宜的,殷不害就上书言论,多被采...
  • ·《鲁广达传》--  鲁广达字遍览,吴州刺史鲁悉达的弟弟。广达少时气度不凡,立志追求功名,他虚心爱士,宾客自远方来归附他。当时江表将帅,各领私兵,动辄数千人,而以鲁氏最多。初任梁邵陵王国右常侍,迁任平南当阳公府中兵参军。侯景之乱,广达与兄悉达聚众保护新蔡。梁元帝接受陈霸先的指令制,授任他为假节、壮武将军、晋州刺史。王僧辩征讨侯景,广达出新蔡候迎他,并资助军需物品,僧辩对沈炯说:“鲁晋州也是王师东道...
  • ·《樊毅传》--  樊毅字智烈,南阳湖阳人。其祖父樊方兴,梁散骑常侍、仁威将军、司州刺史、鱼复县侯。父亲樊文炽,梁散骑常侍、信武将军、益州刺史、新蔡县侯。樊毅出自将门,少习武善射。侯景之乱,樊毅率家兵随叔父樊文皎援台城。文皎于青溪阵亡,樊毅带宗族子弟赴江陵,归属王僧辩,征讨河东王萧誉,因功授职为假节、威戎将军、右中郎将。樊毅代兄樊俊任梁兴太守,领三州游军,随宜丰侯萧循征讨陆陈书纳于湘州。军驻扎巴...
  • ·《任忠传》--  任忠字奉诚,乳名蛮奴,汝阴人。少时贫贱,乡里人看不起他。长大后,他多谋善变,体力过人,尤善骑射,乡里少年都归附他。梁鄱阳王萧范任合州刺史,闻其名声,招引他陪伴左右。侯景之乱,任忠率乡里数百人,随晋熙太守梅伯龙讨伐景将王贵显于寿春,每战必胜。当时土豪胡通聚众抢取强夺,萧范命任忠与主帅梅思立联军讨平胡通。接着随萧范长子萧wWW.slKj.oRg嗣率众入援,正赶上京师陷落,于是他即戍守晋熙。侯景乱平,任...
  • ·《萧摩诃传》--  萧摩诃字元胤,兰陵人。其祖父萧靓,梁右将军。父亲萧谅,梁始兴郡丞。摩诃随父到始兴郡,他数岁丧父,姑夫蔡路养当时在南康,收养了他。年龄稍大,他果敢坚毅勇力过人。侯景之乱,高祖赶赴京师援助,路养起兵拦截高祖,摩诃当时才十三岁,单枪匹马出战,军中没人能与他相比。等到路养失败,摩诃归附侯安都,安都待他甚厚,从此常随安都征讨。到了任约、徐嗣徽勾结北齐兵寇掠陈境,高祖遣安都北进在钟山尾部和北郊坛阻...
  • ·《傅纟宰传(附章华传)》--  傅纟宰字宜事,北地灵州人。父傅彝,梁临沂县令。   傅纟宰幼年聪慧,七岁诵古诗赋至十余万言。年长后十分好学,擅长作文。梁太清末,携母南奔避难,不久母丧,在战乱之中,居丧尽礼,哀毁至于形销骨立,士友们以此嘉许他。后投奔湘州刺史萧循,循特别喜欢交结士人,又广搜书册,傅纟宰纵情寻检搜读,因此博通群书。王琳闻其声名,招纳为府记室。琳败,傅纟宰随王琳部将孙回京。当时世祖派颜晃赐给孙wWW.slKj.oRg一些...
  • ·《顾野王传》--  顾野王字希冯,吴郡吴人。祖父顾子乔,为梁朝东中郎武陵王府参军事。父亲顾火亘,担任信威临贺王记室,兼本郡五官掾,因通晓儒术而知名。   顾野王年幼好学。七岁时,习读五经,略知大意。九岁时,能写文章,他曾作《日赋》,领军朱异看后觉得他不同寻常。十二岁时,他跟随父亲到建安,撰写了《建安地记》二篇。长大后他通览经文史籍,精心默记,天文地理,占卜占候,虫书大篆,无不精通。梁大同四年(538),担任wWW.slKj....
  • ·《陆琼传》--  陆琼字伯玉,吴郡吴县人。祖父陆完,梁琅邪、彭城二郡郡丞。父陆云公,梁给事黄门侍郎,掌著作。   陆琼幼年聪慧,富于才情,六岁作五言诗,颇有文采。大同末年,云公受梁武帝诏校定《棋品》,到溉、朱异以下都来了,陆琼时年八岁,当着客人之面复盘,从此京师称之为神童。朱异说给武帝听,武帝下令召见,陆琼风采照人,对答如流,举止周密审慎,皇上十分惊奇。十一岁时,因父丧过度哀伤而变得极度瘦弱,表现出天wWW.slKj.o...
  • ·《谢贞传》--  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晋太傅谢安九世孙。其祖父谢绥,为梁著作佐郎、太子舍人。父亲谢蔺,任正员外郎,兼散骑常侍。   谢贞幼年聪慧敏捷,性情纯厚。祖母阮氏起先为风眩病所苦,每每发作便一二日不能饮食,谢贞当时才七岁,祖母不食,他也不食,历来如此,亲族都觉得他与众不同。母亲王氏,给谢贞讲《论语》、《孝经》,他读完便诵。八岁时,曾写《春日闲居》五言诗,从舅尚书王筠觉得他的诗赋有美好情趣,对他wW
  • ·《司马睾传》--  司马诇字文升,河内温人,其高祖是晋侍中、光禄勋司马柔之,以南顿王之孙承袭齐文献王司马攸的封嗣。父亲司马子产,梁尚书水部侍郎、岳阳太守,是梁武帝的表兄。   幼时聪明机警,性情纯厚。十二岁时,母亲离世,思慕亲人过于毁顿,滴水不进,几达十天之久。每当哀哭,必然晕厥,所有的亲戚朋友,都担心他哀伤过度。父亲司马子产常规劝他,逼他吃点粥,然而还是因哀伤过度而瘦骨嶙峋。服丧期满,因他为姻亲子弟,wWW.sl...
  • ·《张昭传》--  张昭字德明,吴郡吴人。他幼时至孝,恭谨地孝养侍奉父母,毫无违乱之言行。父亲张赺,常患消渴症,嗜好鲜鱼,张昭便自制网捕鱼,朝夕供给,其弟张干,字玄明,聪敏博学,性情也纯厚。父亲离世后,兄弟俩不穿绵帛,不食盐醋,每天只吃一升麦粥度日。wWW.slKj.oRg每次感伤悲恸,必造成呕血,邻里听到他们的哭声,都为之流泪。父亲丧期未满,母陆氏又亡,兄弟便六年之内哀毁过度,他们面颜憔悴骨瘦如柴,亲友见了他们都认不出来了。...
  • ·《沈文阿传》--  沈文阿字国卫,吴兴武康人。父沈峻,以儒学闻名于梁代,授职为桂州刺史,未赴任。   文阿性情刚强,颇有体力,少时习学父业,精心研讨章句之学。外祖父太史叔明,舅父王慧兴均通晓经学,于是文阿颇受其传导。又博采先儒之异同,自己为之作义疏。治《三礼》、《三传》。经考察入选孝廉,任为梁临川王国侍郎,历任兼国子助教、五经博士。   梁简文帝为太子时,征引他为学士,深加礼遇,待到简文帝撰写《长春义记》时...
  • ·《沈洙传》--  沈洙字弘道,吴兴武康人。祖父沈休稚,梁余杭县令。父沈山卿,梁国子博士、中散大夫。   沈洙少时文雅大方,不与人滥行交游。治《三礼》、《春秋左氏传》。精通典籍,博闻强记,于《五经》章句、诸子史书,有问必能作答。初仕为梁湘东王国左常侍,转中军宣城王限内参军,板授为仁威临贺王记室参军,迁尚书祠部郎中,www.SlKj.oRg时年约二十岁出头。大同年间(535~546),学者多涉览文史,不好为章句之学,而沈洙独能...
  • ·《戚衮传》--  戚衮字公文,吴郡盐官人。祖父戚显,齐给事中。父戚霸,梁临贺王府中兵参军。   戚衮少时聪慧,到京师游学,受《三礼》于国子助教www.SlKj.oRg刘文绍,不出一两年,已大致通晓其大义。十九岁时,梁武帝下敕策考《孔子正言》及《周礼》、《礼记》义,戚衮之对答入选为优等。于是授职为扬州祭酒从事史。   到国子博士宋怀方处质询《仪礼》义,怀方是北方人,从魏国随身携来《仪礼》、《礼记》疏,秘藏而舍不得...
  • ·《郑灼传》--  郑灼字茂昭,东阳信安人。祖父郑惠,梁衡阳太守。父郑季徽,通直散骑侍郎、建安令。   郑灼幼时聪明敏慧,立志专心于儒学,少时受业于皇侃。梁中大通五年(533),出仕为奉朝请,累迁员外散骑侍郎、给事中、安东临川王府记室参www.SlKj.oRg军,转平西邵陵王府记室。简文帝在东宫时,十分喜爱经术,引荐郑灼为西省义学士。承圣年间(552~555),授职为通直散骑侍郎,兼国学博士。不久为威戎将军,兼中书通事舍人。高...
  • ·《张讥传》--  张讥字直言,清河武城人。祖父张僧宝,为梁朝散骑侍郎、太子洗马。父亲张仲悦,梁朝庐陵王府录事参军、尚书祠部郎中。   张讥年幼时聪明俊美,思辩能力强,十四岁时,通晓《孝经》、《论语》。笃好玄言,师从汝南周弘正,常有新见解,被同辈们推崇佩服。梁朝大同年间,征补为国子《正言》生。梁武帝曾到文德殿释解《干文言》、《坤文言》,张讥和陈郡袁宪等人在场,梁武帝诏令大家议论,诸儒都不敢先发言,只www....
  • ·《顾越传》--  顾越字思南,吴郡盐官人。家住新坡黄冈,世代办乡学,因此顾氏家族多儒学之人。   顾越少年丧父,以勤奋刻苦自立,聪明有辩论之才,www.SlKj.oRg讲《毛氏诗》,能旁通不同的义理,梁太子詹事周非常欣赏他。入仕为扬州议曹史,兼太子左率丞。顾越精通义理,尤其擅长立论,和会稽贺文发一起被梁南平王萧伟看重,纳为宾客。不久补任《五经》博士。绍泰元年(555),升为国子博士。世祖即位,任始兴王谘议参军,侍东宫读...
  • ·《谢贞传》--  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晋太傅谢安九世孙。其祖父谢绥,为梁著作佐郎、太子舍人。父亲谢蔺,任正员外郎,兼散骑常侍。   谢贞幼年聪慧敏捷,性情纯厚。祖母阮氏起先为风眩病所苦,每每发作便一二日不能饮食,谢贞当时才七岁,祖母不食,他也不食,历来如此,亲族都觉得他与众不同。母亲王氏,给谢贞讲《论语》、《孝经》,他读完便诵。八岁时,曾写《春日闲居》五言诗,从舅尚书王筠觉得他的诗赋有美好情趣,对他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