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战

  【原文】
  凡战,如我众敌寡,彼必畏我军势,不战而遁,切勿追之,盖物极则反也。宜整兵缓追,则胜。法曰:“穷寇勿迫。”①汉赵充国讨先零羌。充国兵至羌虏所,〔虏〕久屯聚,懈弛,望见大军,弃辎重,渡湟水②。道隘狭,充国徐行驱之。或曰:“逐利行迟③。”充国曰:“此穷寇不可迫也。缓之则走不顾,急之则还死战。”诸校曰:“善。”虏赴水溺死者数百,余皆奔溃。④
  【注释】
  ①穷寇勿迫:语出《孙子兵法·军争篇》。②湟水:马本及各本皆误作“泾水”,今据史校改。③逐利行迟:颜师古注云:“逐利宜疾,今行太迟。”意思是,追逐敌人利于行动迅速,现在行动太迟缓了。④本篇史例出自《汉书·赵充国传》。
  【翻译】
  大凡作战中,如果我军兵多、敌军兵少时,敌人必因惧怕我军势强,不敢与我交战而逃走。对于这种为保存实力而退走的敌人,切记不可贸然急追,因为物极必反,急了敌必反身死战,对我不利。应当以整个兵力对敌实施有条不紊地追击,只有这样,才能稳操胜券。诚如兵法所说:“对于困迫危殆且准备拚死一战的敌人,不可以追迫太急。”西汉宣帝时期,后将军赵充国奉命讨伐先零羌。充国率兵进至羌军驻扎的地方,发现羌兵因长期驻扎这里,已经非常麻痹松懈,远远望见朝廷大军便丢弃战车辎重,企图渡过湟水而西逃。因为所经道路险要狭窄,赵充国率军于后面缓慢地追逐羌军。有人对此提出意见说:“追逐敌人利于迅速,现在行动太迟缓了。”赵充国回答说:“这是陷于困迫危殆的敌人,不可WWw.slkj.oRg追击太急。因为,缓慢追击,敌人就会无所反顾地向前逃走;急速追击,就会迫使敌人反身与我拚死一战。”众校尉听后都赞同说:“讲得好。”羌兵因为慌忙逃走,故在争渡湟水时淹死数百人,其余的人都奔逃四散了。
  【解析】
  本篇以《穷战》为题,虽取“穷寇”之义,但全文所讲旨在阐述对于“不战而遁”之敌实施追击时应当注意掌握的问题。它认为,在我众敌寡的形势下,对于不战而逃之敌,不可急于追击,因为“物极则反”,欲速不达,应当调整兵力从容不迫地追击之。这样,就能取胜。本篇所引“穷寇匆迫”系孙子“用兵八则”之一。然而,什么是“穷寇”呢?《孙子兵法·行军篇》的解释是:“粟马肉食,军无悬甀,不返其舍者,穷寇也。”意思是,在两军交战中,用粮食喂马,杀牲口吃肉,损毁掉炊具,不再返回营舍的敌人,是准备决一死战的穷寇。可见,本篇所论之“不战而遁”的敌人,与孙子所讲的“穷寇”内涵是有所不同的。“不战而遁”之敌,意在保存实力以求一逞。对于此种敌人所以不要匆忙追击,是因为忙中往住虑事不周,而虑事不周则往往难以达成歼敌取胜的目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本篇提出了“物极则反”的命题,以儆中计取败。这无疑是有一定道理的。孙子所讲的“穷寇”,是指困迫危殆且准备拚死一斗的敌人。宋代学者梅尧臣在为“穷寇勿迫”句作注时指出:“困兽犹斗,物理然也。”但是,还应看到,“穷寇”既然如同“困兽”,则其斗力必定是有限的。强调认真对待“穷寇”犹斗的一面无疑是对的,但仅仅看到这一点,而忽视“穷寇”危困的一面,进而不分情况的一律主张对“穷寇”不要进迫,这就未免失之偏颇了。西汉宣帝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七月,后将军赵充国奉命率军进讨举兵反汉的先零羌,羌兵望见汉兵,不战而先退。赵充国采取“徐行驱之”的战法,其部下对此不理解,提出异议,他虽以“穷寇勿迫”加以解释,但羌兵并非困迫危殆且决一死战的“穷寇”,而是为了保存实力未战先退的弱军。赵充国作为深谋远虑的老将,之所以采取“徐行驱之”的战法,一方面是由于他看到了羌兵“急之则还死战”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是他根据“道隘狭”的地形特点所采取的稳妥可行的战术。因为,道路隘狭,不利于大兵团机动,而利于熟悉当地情况的羌兵设伏阻击汉军。对此有所考虑和预防,这正是老将赵充国用兵“尤能持重”(见《汉书·赵充国传》)特点的具体表现,而这又恰是汉军不受大的损失且能战胜羌兵的重要原因。

穷战相关信息

  • ·《疑战》--  【原文】   凡与敌对垒,我欲袭敌,须丛聚草木,多张旗帜,以为人屯,使敌备东,而我击其西,则必胜。或我欲退,伪为虚阵,设留而退,敌必不敢追我。法曰:“众草多障者,疑也。”①《北史》:周武帝东讨,以宇文宪②为前锋,守雀鼠谷③。帝亲临围晋州④,〔齐主闻晋州〕被围,亦自来援。时陈王纯⑤屯千里径⑥,大将军永昌公椿⑦屯鸡栖原⑧,大将军宇文盛⑨守汾水关⑩,并受宪节度。〔宪〕密谓椿曰:“兵者,诡道...
  • ·《饵战》--  【原文】   凡战,所谓饵者,非谓兵者置毒于饮食,但以利诱之,皆为饵兵也。如交锋之际,或乘牛马,或委财物,或舍辎重,切不可取之,取之必败。法曰:“饵兵勿食。”①汉献帝建安五年,袁绍遣兵攻白马,操击破之,斩其将颜良。遂解白马之围,徙其民〔循河〕而西。绍渡河追之,军至延津南。操勒兵驻营南坡下,令骑解鞍放马。是时,白马辎重就道。诸将以WWw.slkj.oRg为敌骑多,不如还保营。荀攸曰:“此所谓...
  • ·《离战》--  【原文】   凡与敌战,可密候邻国君臣交接有隙,乃遣谍者以间之。彼若猜贰,我以精兵乘之,必得所欲。法曰:“亲而离之。”①战国周赧王三十一年,燕上将乐毅②并将秦、魏、韩、赵之师伐齐,破之,湣王③出奔于莒④。燕军闻齐王在莒,合兵攻之。楚将淖齿将兵救齐。因为齐相⑤,欲与燕将分齐地,乃执湣王数其罪而诛之。复坚守莒城、即墨⑥以拒燕兵,数年⑦不下。乐毅并围之,即墨大夫战死,城中推田单...
  • ·《易战》--  【原文】   凡攻战之法,从易者始。敌若屯备数处,必有强弱众寡。我可远其强而攻其弱,避其众而击其寡,则无不胜。法曰:“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①《北史》:周武帝〔将〕伐齐之河阳②,〔谋及臣下〕,宇文?③〔进策〕曰:“〔今之用兵,须择其地〕。河阳冲要,精兵所聚,尽力攻围,恐难得志。〔如臣所见〕,彼汾之曲④,戍小山平,攻之易拔。”武帝不纳,师竟无功⑤。〔建德五年,大举伐齐,卒用?...
  • ·《难战》--  【原文】   凡为将之道,要在甘苦共众。如遇危险之地,不可舍众而自全,不可临难而苟免,护卫周旋,同其生死。如此,则三军之士岂忘己哉?法曰:“见危难,毋忘其众。”①魏曹操征孙权还,〔使〕张辽、乐进②、李典③将七千④余人屯合肥⑤。操征张鲁,教与护军薛悌书,题⑥其函曰:“敌至乃发。”俄而,权帅众围合肥,乃发此教,曰:“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城,护军勿与战。&rdq...
  • ·《人战》--  【原文】   凡战,所谓人者①,推人士②而破妖祥③也。行军之际,或枭④集牙旗,或杯酒变血,或麾竿毁折,唯主将决之。若以顺讨逆,以直伐曲,以贤击愚,皆无疑也。法曰:“禁祥去疑,至死无所之。”⑤唐武德六年,辅公祏⑥反,诏赵郡王李孝恭⑦等讨之。将发,与将士宴集,命取水,水〔忽〕变为血,在座皆失色,孝恭〔举止〕自若,〔徐谕之〕曰:“〔祸福无门,唯人所召〕。毋疑,诸君,此〔杯中血〕乃公祏授首⑧之...
  • ·《天战》--  【原文】   凡欲兴师动众,伐罪吊民,必在天时①,非孤虚向背②也。乃君暗政乱,兵骄民困,放逐贤人,诛杀无辜,旱蝗冰雹,敌国有此,举兵攻之,无有不胜。法曰:“顺天时而制征讨。”③东齐④后主纬隆化元年,擢用邪佞,陆令萱⑤、和士开⑥、高阿那肱⑦、穆提婆⑧、韩长鸾⑨等宰制天下,陈德信⑩、邓长颙、何洪珍⑾参预机权。各领亲党,升擢非次,官由财进,狱以赂成,乱政害人,使旱蝗、水潦、寇盗并起;又猜嫌...
  • ·《降战》--  【原文】   凡战,若敌人来降,必要察其真伪。远明斥堠,日夜设备,不可怠忽。严令偏裨①,整兵以待之,则胜,不然则败。法曰:“受降如受敌。”②后汉建安二年,曹操讨张绣于宛,降之。〔绣〕既而悔恨复叛,袭击曹操军,杀曹操长子昂③、〔弟子安民〕,操中流矢,师还舞阴④。绣将骑来〔抄〕,操击破之。绣奔穣,与刘表合。操谓诸将曰:“吾降⑤绣,失在不便取〔其〕质,以致如此。〔吾知所以败〕。诸将观...
  • ·《穷战》--  【原文】   凡战,如我众敌寡,彼必畏我军势,不战而遁,切勿追之,盖物极则反也。宜整兵缓追,则胜。法曰:“穷寇勿迫。”①汉赵充国讨先零羌。充国兵至羌虏所,〔虏〕久屯聚,懈弛,望见大军,弃辎重,渡湟水②。道隘狭,充国徐行驱之。或曰:“逐利行迟③。”充国曰:“此穷寇不可迫也。缓之则走不顾,急之则还死战。”诸校曰:“善。”虏赴水溺死者数百,余皆奔溃。④  
  • ·《风战》--  【原文】   凡与敌战,若遇风顺,致势而击之;若遇风逆,出不意而捣之,则无有不胜。法曰:“风顺致呼而从之,风逆坚阵以待之。”①《五代史》:晋②北面行营都招讨使③杜重威④等,与契丹战于阳城⑤,为虏所困,而军中无水,穿井辄崩;又东北风大起,虏顺风纵火扬尘以助其势。军士皆愤怒大呼曰:“都招讨何以用兵,令士卒枉死?”诸将请战,杜重威曰:“俟风少缓,徐观可否。”〔马步都监〕...
  • ·《雪战》--  【原文】   凡与敌人相攻,若雨雪①不止,觇敌不备,可潜兵击之,其势可破。法曰:“攻其所不戒。”②唐遣唐邓节度使李愬③讨吴元济④。先是愬遣将将千余骑巡逻,遇贼将丁士良,与战,擒之。士良,元济骁将,常为东边患,众请刳其心,愬许之。士良无惧色,遂命解其缚,士良请尽死以报其德,愬置为捉生将。士良言于愬曰:“吴秀琳据文城栅⑤,为贼左臂,官军不敢进者,有陈光洽为之主谋也。然光洽勇而轻,好自...
  • ·《养战》--  【原文】   凡与敌战,若我军曾经挫衄①,须审察士卒之气,气盛而激励再战;气衰则且养锐,待其可用而使之。法曰:“谨养〔而〕勿劳,并气积力。”②秦始皇③问李信曰:“吾欲取荆,度用几何人?”对曰:“不过二十万人。”及问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王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乃命信及蒙恬④将二十万人伐荆。翦因不用,遂谢病归频阳⑤。信〔攻平舆...
  • ·《畏战》--  【原文】   凡与敌战,军中有畏怯者,鼓之不进,未闻金先退,须择而杀之,以戒其众。若三军之士,人人皆惧,则不可加诛戮,重壮①军威。须假之以颜色,示以不畏,说以利害,喻以不死,则众心自安。法曰:“执戮禁畏,太畏则勿杀戮,示之以颜色,告之以所生。”②《南史》:陈武帝③讨王僧辩,先召文帝④与谋。时僧辩婿杜龛据吴兴⑤,兵甚众,武帝密令文帝速还长城⑥,立栅备之。龛遣将杜泰乘虚掩至,将士相视失色,帝言...
  • ·《书战》--  【原文】   凡与敌对垒,不可令军士通家书,亲戚往来,恐言语不一,众心疑惑。法曰:“信问通,则心有所恐;亲戚往来,则心有所恋。”①蜀将关羽屯江陵,吴以吕蒙代鲁肃②屯陆口。蒙初至,外倍修恩德,与羽厚结好。后蒙③袭收公安、南郡,而蜀将〔士仁、糜芳〕皆降于蒙。蒙入据城,得羽及将士家属,皆抚慰,令军卒不得干历④人家,有所取求。蒙麾下士,与蒙同汝南⑤人,取民一笠,以覆官铠,虽公,蒙犹以为犯军令,不...
  • ·《变战》--  【原文】   凡兵家之法,要在应变。好古知兵,举动必先料敌。敌无变动,则待之;乘其有变,随 而应之,乃利。法曰:“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① 五代梁②末,魏博③兵乱,〔囚〕贺德伦降晋④。庄宗⑤人魏〔州〕,梁将刘鄩⑥乃军 于莘县⑦,增垒浚池,自莘至河,筑甬道⑧〔以通〕饷。梁帝⑨诏鄩出战。〔鄩奏〕曰: “晋兵未易击,俟彼进取,苟得机便,岂敢坐滋患害?”帝遣使问鄩以决胜之策,对...
  • ·《好战》--  【原文】   夫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实不获已而用之。不可以国之大,民之众,尽锐征 伐,争战不止,终致败亡,悔无所追。然兵犹火也,弗戢,将有自焚之患;黩武穷兵,祸不 旋踵①。法曰:“国虽大,好战必亡。”② 隋之炀帝③,国非不大,民非不众,嗜武好战,日寻干戈,征伐不休,及事变兵败辽城 ④,祸起萧墙⑤,岂不为后世笑乎?吁,为人君者⑥,可不⑦慎哉!⑧   【翻译】   兵器是杀人害命的凶险器具,战争是违背...
  • ·《忘战》--  【原文】   凡安不忘危,治不忘乱,圣人之深诫也。天下无事,不可废武,虑有弗庭①,无以捍 御。必须内修文德,外严武备,怀柔远人,戒不虞也。四时讲武之礼,所以示国不忘战。不 忘战者,教民不离乎习兵也。法曰:“天下虽安,忘战必危。”② 唐玄宗时,承平日久,毁戈牧马,罢将销兵,国不知备,民不知战。及安史之乱,仓卒 变生于不图,文士不足以为将,市人不足以为战,而神器③几危,旧物④几失。吁,战岂可 忘乎哉...
  • ·《穷战》--  【原文】   凡战,如我众敌寡,彼必畏我军势,不战而遁,切勿追之,盖物极则反也。宜整兵缓追,则胜。法曰:“穷寇勿迫。”①汉赵充国讨先零羌。充国兵至羌虏所,〔虏〕久屯聚,懈弛,望见大军,弃辎重,渡湟水②。道隘狭,充国徐行驱之。或曰:“逐利行迟③。”充国曰:“此穷寇不可迫也。缓之则走不顾,急之则还死战。”诸校曰:“善。”虏赴水溺死者数百,余皆奔溃。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