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

  《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岑参。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
  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
  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
  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
  【前言】
  《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此诗先从自己从长安入安西着笔,说不远万里来到塞外;接着写道路难行,乡愁难禁;五六句写地处偏远,令人惊叹;最后两句点明送别。全诗语言朴实无华,仿佛胸臆流出,耐人咀嚼,情韵无限,为岑参边塞诗中的佳作之一。
  【注释】
  ⑴碛:沙石地,沙漠。这里指银山碛,又名银山,在今新疆库米什附近。李判官:不详其名。
  ⑵从远使:指在安西都护府任职。
  ⑶汉月:汉家的明月。借指故乡。乡泪:思乡的眼泪。
  ⑷费:一作“损”。
  ⑸寻河:借汉代通西域穷河源的故事表明自己到极边远的地区。
  ⑹家书:家人来往的书信。
  【翻译】
  我孤身一人奉命出使到万里之遥的安西。一路上,想起家乡的月,不免对月垂泪;踩着脚下的沙,更觉路途艰辛。漫漫长路,似乎要走到大地的尽头,正如当年张骞寻找黄河的源头。通过了沙漠,走在广阔的高原之上,天似乎也变得低了。今日你我于军中痛饮,你将走上我来时的路。我乘醉写下家书,就请你为我传递。
  【鉴赏】
  这首诗本为送李判官入京,却先从自己从长安入安西着笔。“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说自己在公元749年(天宝八年)受高仙芝之聘,不远万里,从长安来到安西。安西,在唐代是一个十分遥远、荒凉的所在,不少人视为畏途,而诗人为实现一身报国志心甘情愿地前往这个遥远荒凉的地方。在“一身”与“万里”的悬殊中,表现出作者惊人而又超人的胆魄和勇气;同时,“一身”也包含离别家乡亲人之意,为下文写乡愁埋下伏笔。“从”、“向”二字的连用,又表现出作者一往无前、义无反顾的气概。两句起得十分有力,着墨不多,但却内涵丰富而又形象鲜明,为下面具体描写安西情形作了自然的导引。
  中间两联,是全诗的重点,作者着重写了来安西途中的所见所感。颔联“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写星夜兼程赶路的情形。在长安与家人见惯了的一轮明月,此时却独挂在沙漠上,显得有几分愁惨,仿佛在对人垂泪一样。这里不说自己因对月思乡而垂泪,却反说明月对己垂泪。而自己的思乡之念,已形象地见于言外。这也是将明月拟人化,赋予无生命的月亮以活WwW.SLKj.Org泼的人格,给在沙漠上行进的孤身一人作陪衬,使得天上地下的景物融成一片,遥相对应,别有情致。在夜中行进,松软的沙子使坐骑格外吃力,“费马蹄”三字,既指对马蹄的磨损,更有沙软难行之意,足见行进的艰难,但作者仍然奋进不息。
  接着,颔联一方面承接颈联,继续写行进,同时又一转,从夜间过渡到白天:“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这一联景象十分逼真、壮阔。上句用张骞出使西域寻找黄河源头的典故,意喻简直要走到天地的尽头;通过沙漠时,觉得天也格外低矮了。这里面,既有对旅途艰辛的描写,但更多的却是从一个刚从内地来到西北边陲的人的眼中,以惊愕的神情,来描写那未曾见过的新奇而壮阔无比的景象,其中饱和著作者对新鲜生活的追求和对边疆的热爱,充满着由衷的激情。
  通过这样的层层转接,对万里西行的铺叙、描写,最后终于写到了给李判官送行,“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这最后的送行绝没有悲切之语,而是在军帐中与李判官痛饮,使临行前的聚会,充满着振奋人心的豪壮气概。诗人也没有写旅途珍重之语,因为此诗前三联已经叙述了自己西行时的种种情形,而李判官的东归,也是顺着这一条路线,在上面的描写中已经暗含旅途艰难、须多保重之意,这里无须再作赘语了。诗人此时更多的想到了自己远在长安的家人。他万里西行之后,那久已蕴蓄于心的深切乡思,此时一经李判官返京的触发,如火山喷发一样不可遏止,于是就趁痛饮酒酣之时,在军帐中作书,将心中的万语千言写出,托李判官带回长安家中。“家书醉里题”,一方面表现出诗人在醉中仍然没有忘记家乡和亲人,足见乡思之切、之深;另一方面也极为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在醺然中挥毫疾书、下笔不能自休的情景。一股豪气充满军帐,融注在全诗的字句中,给读者以深刻的感受。
  全诗气魄沉雄,在远行的豪情中有思乡的清泪,在艰辛的磨难中又表现出勇猛奋进的精神。且都是通过对安西的新奇而特有景物的描写,曲折表现出来的。诗句朴实无华,仿佛胸臆流出,耐人咀嚼,情韵无限,为岑参边塞诗中的佳作之一。

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相关古诗词

  • ·古诗《送宇文舍人出宰元城》--  《送宇文舍人出宰元城》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岑参。其古诗全文如下:   双凫出未央,千里过河阳。   马带新行色,衣闻旧御香。   县花迎墨绶,关柳拂铜章。   别后能为政,相思淇水长。   【注释】   1、未央:汉代长安宫殿,借代长安   2、双凫:当指县令   3、县花:元城县开放的百花   4、墨绶:县官所用的墨色丝带,也叫黑绶   5、铜章:铜印   【鉴赏】   古代文人聚会吟诗酬唱,有一种规矩叫&ldqu...
  • ·古诗《问舟子·向夕问舟子》--  《问舟子·向夕问舟子》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浩然。其古诗全文如下:   向夕问舟子,前程复几多。   湾头正堪泊,淮里足风波。   【前言】   《问舟子》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此诗通过向舟子询问“前程”,表达了诗人漂泊后的寂寞以及对所在世道的黯然之情。   【注释】   1、向夕:傍晚,黄昏。向:接近   2、几多:多少   3、泊:停泊   4、淮:淮河   【翻译】   黄昏时候...
  • ·古诗《檀溪寻故人》--  《檀溪寻故人》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浩然。其古诗全文如下:   花伴成龙竹,池分跃马溪。   田园人不见,疑向洞中栖。   【注释】   1、檀溪:在襄阳城西门外。故人:朋友,但不知何人。   2、“花伴”二句:友人的家在开满鲜花和长着成龙竹之处,是护城河外的檀溪村。成龙竹:一种竹,也称龙须竹。跃马溪:即刘备马跃檀溪处。《襄阳县志》载:“汉先主(刘备)屯樊城,刘表请先主宴会,蒯越、蔡瑁...
  • ·古诗《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浩然。其古诗全文如下: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前言】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诗人去洛阳寻访故人,不料挚友已经被贬江岭。诗人的心绪颇为复杂,不平、感伤、怀念交织在一起,但表现在诗里的却含蓄深沉,甚至很飘逸洒脱。用“才子”二字,表达对袁拾遗的倾慕。同时“才子&rd...
  • ·古诗《长安早春·旭日朱楼光》--  《长安早春·旭日朱楼光》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郊。其古诗全文如下:   旭日朱楼光,东风不惊尘。   公子醉未起,美人争探春。   探春不为桑,探春不为麦。   日日出西园,只望花柳色。   乃知田家春,不入五侯宅。   【前言】   《长安早春》是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描写了长安早春的景色。反映了阶级社会里不同阶级的人的思想感情的格格不入。   【翻译】   阳光照进朱...
  • ·古诗《奉和杜相公初发京城作》--  《奉和杜相公初发京城作》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岑参。其古诗全文如下:   按节辞黄阁,登坛恋赤墀。   衔恩期报主,授律远行师。   野鹊迎金印,郊云拂画旗。   叨陪幕中客,敢和出车诗。   【注释】   1、按:形声。从手,安声。本义:用手向下压或摁。   2、节:符节,古代使者所持以作凭证   3、黄阁:亦作"黄合"。汉代丞相、太尉和汉以后的三公官署避用朱门,厅门涂黄色,以区别于天子。唐时门下省亦称...
  • ·古诗《寄宇文判官》--  《寄宇文判官》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岑参。其古诗全文如下:   西行殊未已,东望何时还。   终日风与雪,连天沙复山。   二年领公事,两度过阳关。   相忆不可见,别来头已斑。   【前言】   《寄宇文判官》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此诗先言在西域的蹉跎岁月及艰苦、单调的工作环境;最后以头发斑白来表明对友人,亦是对家乡的思念。全诗语言朴实,感情真挚,于平淡中见真情,表达了难以遏制的哀伤之情。...
  • ·古诗《送勤照和尚往睢阳赴太守请》--  《送勤照和尚往睢阳赴太守请》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长卿。其古诗全文如下:   燃灯传七祖,杖锡为诸侯。   来去云无意,东西水自流。   青山春满目,白日夜随舟。   知到梁园下,苍生赖此游。   【前言】   《送勤照和尚往睢阳赴太守请》是唐代著名诗人刘长卿题赠给勤照禅师的诗作。该诗表达了诗人对勤照禅师广弘佛法、普渡众生的无私品质的赞扬之情。   【注释】   ①七祖:菏泽神会大师。...
  • ·古诗《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  《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岑参。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   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   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   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   【前言】   《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此诗先从自己从长安入安西着笔,说不远万里来到塞外;接着写道路难行,乡愁难禁;五六句写地处偏远,令人惊叹;最后两句点明送别。全诗语言朴实无华,仿
  • ·古诗《送崔全被放归都觐省》--  《送崔全被放归都觐省》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岑参。其古诗全文如下:   夫子不自炫,世人知者稀。   来倾阮氏酒,去着老莱衣。   渭北草新出,关东花欲飞。   楚王犹自惑,宋玉且将归。   【注释】   1、崔全:其人无考   2、归都:为回归东都洛阳   3、“衍”一作“炫”   4、觐省:省亲,探望父母的礼俗   5、“片玉”一作“宋玉”   【鉴赏】   夫...
  • ·古诗《送四镇薛侍御东归》--  《送四镇薛侍御东归》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岑参。其古诗全文如下:   相送泪沾衣,天涯独未归。   将军初得罪,门客复何依。   梦去湖山阔,书停陇雁稀。   园林幸接近,一为到柴扉。   【前言】   《送四镇薛侍御东归》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此诗剖析了诗人自己的哀伤,先言送别时的孤独之苦,次言主帅“得罪”、无所倚靠之恨,再言重山阻隔、音信南通之悲,最后言挚友远去之哀。诗中充满...
  • ·古诗《送人赴安西》--  《送人赴安西》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岑参。其古诗全文如下:   上马带胡钩,翩翩度陇头。   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万里乡为梦,三边月作愁。   早须清黠虏,无事莫经秋。   【前言】   《送人赴安西》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送朋友赴边疆卫国驱敌的诗。此诗充满着祝愿友人早日凯旋的殷切之情,洋溢着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   【注释】   1、钩:一种似剑而曲的兵器   2、翩翩:形容轻捷地...
  • ·古诗《登凉州尹台寺》--  《登凉州尹台寺》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岑参。其古诗全文如下:   胡地三月半,梨花今始开。   因从老僧饭,更上夫人台。   清唱云不去,弹弦风飒来。   应须一倒载,还似山公回。   【前言】   《登凉州尹台寺》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塞外踏春诗。此诗描写了北地边塞特殊的景色、特殊的建筑、特殊的人物,表现了漠北生活恬淡、放旷的一面。凉州指现在的甘肃武威。   【注释】   1、因:副词,...
  • ·古诗《登总持阁》--  《登总持阁》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岑参。其古诗全文如下:   高阁逼诸天,登临近日边。   晴开万井树,愁看五陵烟。   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   早知清净理,常愿奉金仙。   【前言】   《登总持阁》这首诗,穷极笔力,描写总持阁的雄伟高峻。诗里的高阁是总持寺里的建筑,因为它实在是太高了,所以被岑参写在了诗里。诗的逻辑依然是先写景色然后在结尾处加上个人感谓。一、二句以夸张手法来表现总...
  • ·古诗《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岑参。其古诗全文如下: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   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   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前言】   《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此诗以细腻、敏锐的笔触,描写了边塞表面安宁,内含干戈杀伐之气的独特景象;记叙了节日里,边廷豪迈粗犷的庆祝活动;表现了诗人安不忘危的谨慎和苦中作乐...
  • ·古诗《晚过盘石寺礼郑和尚》--  《晚过盘石寺礼郑和尚》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岑参。其古诗全文如下:   暂诣高僧话,来寻野寺孤。   岸花藏水碓,溪水映风炉。   顶上巢新鹊,衣中带旧珠。   谈禅未得去,辍桌且踟蹰。   【鉴赏】   此诗八句,层次井然。首联交代缘起。“暂”,暂且,有忙里偷闲的意味。“诣”字表明作者对郑和尚的尊敬、膜拜之情。“高僧”即指郑和尚。赞美他有很高的修行。&ldquo...
  • ·古诗《题新乡王釜厅壁》--  《题新乡王釜厅壁》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岑参。其古诗全文如下:   怜君守一尉,家计复清贫。   禄米尝不足,俸钱供与人。   城头苏门树,陌上黎阳尘。   不是旧相识,声同心自亲。   【鉴赏】   这里的尉应该是县尉,因唐代实行的是道、州或府、县三级体制,新乡先后归河北道怀州、义州、河南道滑州、河南郑州、属州等管辖,均为县级体制。又因县尉一职来源一是贬降官,二是其他低品秩或同一品秩的官...
  • ·古诗《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  《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岑参。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   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   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   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   【前言】   《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此诗先从自己从长安入安西着笔,说不远万里来到塞外;接着写道路难行,乡愁难禁;五六句写地处偏远,令人惊叹;最后两句点明送别。全诗语言朴实无华,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