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细草愁烟

  《踏莎行·细草愁烟》作者为宋朝诗人晏殊。其古诗全文如下:
  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凭阑总是销魂处。日高深院静无人,时时海燕双飞去
  带缓罗衣,香残蕙炷。天长不禁迢迢路。垂杨只解惹春风,何曾系得行人住
  【前言】
  《踏莎行·细草愁烟》是宋代词人晏殊的词作。词的上片写的是室外之景,下片写的是室内之景,全词通过写景抒写离愁、思念和慨叹,充满了凄凉悲伤的感情色彩。此词以凄婉温润的笔调、抒发伤春情怀的同时,流露出对时光年华流逝的深切慨叹和惋惜,深微幽隐。
  【注释】
  ⑴怯:来描写花晨露中的感受。
  ⑵缓:缓带,古代一种衣服。
  ⑶蕙:香草。
  ⑶炷:燃烧。
  ⑹解:古同“懈”,松弛,懈怠。
  【翻译】
  纤细的小草在风中飘动好像一缕缕轻烟惹人发愁,独自开放的花朵害怕露珠的打扰,倚在栏杆上总会想起一些让人难忘的往事。太阳高高的照在院子里,院子却静静地没有一个人居住www.slkj.org,只看到时不时的有一些海燕双双飞来飞去。轻轻缓一下罗衣上的锦带,香气还残留在用蕙点燃的火炷上,那条路是不是跟天一样的长。垂下的杨柳只能够惹得住春风眷顾罢了,什么时候才能留得下一些行人在这里稍停片刻呢。
  【赏析】
  此词以凄婉温润的笔调,抒发伤春情怀的同时,流露出对时光年华流逝的深切慨叹和惋惜,深微幽隐。
  起笔“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写的是:小草上的烟霭迷蒙,花蕊上的露珠微颤。这两句表面看来都是写外的景象,但内含的却是极锐敏的感受。“愁”字和“怯”二字,表现了作者极细腻的情思,且与细密的对偶形式完美地结合为一体。那细草烟霭之中仿佛是一种忧愁的神态,那幽花露水之中仿佛有一种战惊的感觉。用“愁”来表达烟霭中的感受,用“怯”来描写花晨露中的感受,表面上说的是花和草的心情,实际上是通过草与花的人格化,来表明人的心情。
  “凭栏总是销魂处”,收束前两个四字短句,“细草愁烟,幽花怯露”正是愁人靠栏干上所见到的景物。词人只因草上的丝丝烟霭,花上的点点露珠,就“消魂”,足见他情意之幽微深婉。“日高深院静无人,时时海燕双飞去”为上片结拍。前面由写景转而写人,这两句则是以环境的衬托,进一步写人。“静无人”是别无他人,唯有一个凭栏消魂的词人。“日高深院”之静,衬托着人的寂寥。“海燕双飞”反衬出人的孤独。“时时海燕双飞去”意为:海燕是双双飞去了,却给孤独的人留下了一缕绵绵无尽的情思。
  过片“带缓罗衣,香残蕙炷”,由上片的室外转向室内,仍写人。这里的“带缓罗衣”,以衣服宽大写人的消瘦,暗示着离别之苦。“香残蕙炷”之“蕙”是蕙香,一种以蕙草为香料制成的熏香,古代女子室内常用。“残”即一段段烧残。“香残蕙炷”写室内点的蕙香,一段段烧成残灰,又暗示着室内之人心绪的黯淡。以香炉里烧成一段一段的篆字形熏香的残灰,比拟自己内心千回百转的愁肠已然断尽,比拟自己情绪的冷落哀伤,也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但作者这里只是客观地写出“带缓罗衣,香残蕙炷”,更见其含蓄。唯其不直说出来,才不会受个别情事的局限,才能给人无限深远的想象与联想。
  接着“天长不禁迢迢路”一句为上二句作结,两个对偶的双式短句紧接一个长句,严密而完整。“不禁”是不能阻拦。“天长”与“迢迢路”,结合得很好,天长路远,这是无论如何也难以阻拦的。“不禁”二字,传达出一种凡事都无法挽回的哀伤,紧接“带缓罗衣”的思念与“香残蕙炷”的销磨之后,更增加了对于已失落者的无可奈何。结句“垂杨只能惹春风,何曾系得行人住”以感叹的口吻出之:杨柳柔条随风摆动,婀娜多姿,这多情、缠绵的垂柳,不过是那里牵惹春风罢了,它哪一根柔条能把那要走的人留住?哪一根柔条又能把那消逝的美好往事挽回?这两句中寄托有极深远的一片怀思怅惘之情,象征着对整个人生的的深刻感悟。

踏莎行·细草愁烟相关古诗词

  • ·古诗《殢人娇·一叶秋高》--  《殢人娇·一叶秋高》作者为宋朝诗人晏殊。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叶秋高,向夕红兰露坠。风月好、乍凉天气。长生此日,见人中嘉瑞。斟寿酒、重唱妙声珠缀。   凤箢移宫,钿衫回袂。帘影动、鹊炉香细。南真宝录,赐玉京千岁。良会永、莫惜流霞同醉。...
  • ·古诗《殢人娇·玉树微凉》--  《殢人娇·玉树微凉》作者为宋朝诗人晏殊。其古诗全文如下:   玉树微凉,渐觉银河影转。林叶静、疏红欲遍。朱帘细雨,尚迟留归燕。嘉庆日、多少世人良愿。   楚竹惊鸾,秦筝起雁。萦舞袖、急翻罗荐。云回一曲,更轻栊檀板。香炷远、同祝寿期无限。...
  • ·古诗《殢人娇·二月春风》--  《殢人娇·二月春风》作者为宋朝诗人晏殊。其古诗全文如下:   二月春风,正是杨花满路。那堪更、别离情绪。罗巾掩泪,任粉痕沾污。争奈向、千留万留不住。   玉酒频倾,宿眉愁聚。空肠断、宝筝弦柱。人间后会,又不知何处。魂梦里、也须时时飞去。...
  • ·古诗《胡捣练·小桃花与早梅花》--  《胡捣练·小桃花与早梅花》作者为宋朝诗人晏殊。其古诗全文如下:   小桃花与早梅花,尽是芳妍品格。未上东风先拆。分付春消息。   佳人钗上玉尊前,朵朵秾香堪惜。谁把彩毫描得。免恁轻抛掷。
  • ·古诗《诉衷情·海棠珠缀一重重》--  《诉衷情·海棠珠缀一重重》作者为宋朝诗人晏殊。其古诗全文如下:   海棠珠缀一重重。清晓近帘栊。胭脂谁与匀淡,偏向脸边浓。   看叶嫩,惜花红。意无穷。如花似叶,岁岁年年,共占春风。
  • ·古诗《诉衷情·世间荣贵月中人》--  《诉衷情·世间荣贵月中人》作者为宋朝诗人晏殊。其古诗全文如下:   世间荣贵月中人。嘉庆在今辰。兰堂帘幕高卷,清唱遏行云。   持玉盏,敛红巾。祝千春。榴花寿酒,金鸭炉香,岁岁长新。
  • ·古诗《诉衷情·秋风吹绽北池莲》--  《诉衷情·秋风吹绽北池莲》作者为宋朝诗人晏殊。其古诗全文如下:   秋风吹绽北池莲。曙云楼阁鲜。画堂今日嘉会,齐拜玉炉烟。   斟美酒,祝芳筵。奉觥船。宜春耐夏,多福庄严,富贵长年。
  • ·古诗《诉衷情·露莲双脸远山眉》--  《诉衷情·露莲双脸远山眉》作者为宋朝诗人晏殊。其古诗全文如下:   露莲双脸远山眉。偏与淡妆宜。小庭帘幕春晚,闲共柳丝垂。   人别后,月圆时。信迟迟。心心念念,说尽无凭,只是相思。
  • ·古诗《踏莎行·细草愁烟》--  《踏莎行·细草愁烟》作者为宋朝诗人晏殊。其古诗全文如下:   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凭阑总是销魂处。日高深院静无人,时时海燕双飞去。   带缓罗衣,香残蕙炷。天长不禁迢迢路。垂杨只解惹春风,何曾系得行人住。   【前言】   《踏莎行·细草愁烟》是宋代词人晏殊的词作。词的上片写的是室外之景,下片写的是室内之景,全词通过写景抒写离愁、思念和慨叹,充满了凄凉悲伤的感情
  • ·古诗《踏莎行·绿树归莺》--  《踏莎行·绿树归莺》作者为宋朝诗人晏殊。其古诗全文如下:   绿树归莺,雕梁别燕。春光一去如流电。当歌对酒莫沉吟,人生有限情无限。   弱袂萦春,修蛾写怨。秦筝宝柱频移雁。尊中绿醑意中人,花朝月夜长相见。
  • ·古诗《渔家傲·画鼓声中昏又晓》--  《渔家傲·画鼓声中昏又晓》作者为宋朝诗人晏殊。其古诗全文如下:   画鼓声中昏又晓。时光只解催人老。求得浅欢风日好。齐揭调。神仙一曲渔家傲。   绿水悠悠天杳杳。浮生岂得长年少。莫惜醉来开口笑。须信道。人间万事何时了。
  • ·古诗《渔家傲·荷叶荷花相间斗》--  《渔家傲·荷叶荷花相间斗》作者为宋朝诗人晏殊。其古诗全文如下:   荷叶荷花相间斗。红娇绿嫩新妆就。昨日小池疏雨后。铺锦绣。行人过去频回首。   倚遍朱阑凝望久。鸳鸯浴处波文皱。谁唤谢娘斟美酒。萦舞袖。当筵劝我千长寿。
  • ·古诗《渔家傲·荷叶初开犹半卷》--  《渔家傲·荷叶初开犹半卷》作者为宋朝诗人晏殊。其古诗全文如下:   荷叶初开犹半卷。荷花欲拆犹微绽。此叶此花真可羡。秋水畔。青凉伞映红妆面。   美酒一杯留客宴。拈花摘叶情无限。争奈世人多聚散。频祝愿。如花似叶长相见。
  • ·古诗《渔家傲·罨画溪边停彩舫》--  《渔家傲·罨画溪边停彩舫》作者为宋朝诗人晏殊。其古诗全文如下:   罨画溪边停彩舫。仙娥绣被呈新样。飒飒风声来一饷。愁四望。残红片片随波浪。   琼脸丽人青步障。风牵一袖低相向。应有锦鳞闲倚傍。秋水上。时时绿柄轻摇扬。
  • ·古诗《渔家傲·越女采莲江北岸》--  《渔家傲·越女采莲江北岸》作者为宋朝诗人晏殊。其古诗全文如下:   越女采莲江北岸。轻桡短桌随风便。人貌与花相斗艳。流水慢,时时照影看妆面。   莲叶层层张绿伞。莲房个个垂金盏。一把藕丝牵不断。红日晚。回头欲去心撩乱。   【赏析】   这首词风格清丽,笔法细腻,表达含蓄,是晏殊词风格的真实体现。   上片中作者不仅交代了采莲女的劳动地点,描写了她姣好的容貌,还提到了她...
  • ·古诗《渔家傲·粉面啼红腰束素》--  《渔家傲·粉面啼红腰束素》作者为宋朝诗人晏殊。其古诗全文如下:   粉面啼红腰束素。当年拾翠曾相遇。密意深情谁与诉。空怨慕,西池夜夜风兼露。   池上夕阳笼碧树。池中短桌惊微雨。水泛落英何处去。人不语,东流到了无停住。
  • ·古诗《渔家傲·楚国细腰元自瘦》--  《渔家傲·楚国细腰元自瘦》作者为宋朝诗人晏殊。其古诗全文如下:   楚国细腰元自瘦。文君腻脸谁描就。日夜声声催箭漏。昏复昼。红颜岂得长如旧。   醉折嫩房和蕊嗅。天丝不断清香透。欲傍小阑凝坐久。风满袖。西池月上人归后。
  • ·古诗《踏莎行·细草愁烟》--  《踏莎行·细草愁烟》作者为宋朝诗人晏殊。其古诗全文如下:   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凭阑总是销魂处。日高深院静无人,时时海燕双飞去。   带缓罗衣,香残蕙炷。天长不禁迢迢路。垂杨只解惹春风,何曾系得行人住。   【前言】   《踏莎行·细草愁烟》是宋代词人晏殊的词作。词的上片写的是室外之景,下片写的是室内之景,全词通过写景抒写离愁、思念和慨叹,充满了凄凉悲伤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