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别离二首

  《古别离二首》作者为唐朝诗人李益。其古诗全文如下:
  其一
  水国叶黄时,洞庭霜落夜。
  行舟闻商贾,宿在枫林下。
  此地送君还,茫茫似梦间。
  后期知几日,前路转多山。
  巫峡通湘浦,迢迢隔云雨。
  天晴见海樯,月落闻津鼓。
  人老自多愁,水深难急流。
  清宵歌一曲,白首对汀洲。
  其二
  与君桂阳别,令君岳阳待。
  后事忽差池,前期日空在。
  木落雁嗷嗷,洞庭波浪高。
  远山云似盖,极浦树如毫。
  朝发能几里,暮来风又起。
  如何两处愁,皆在孤舟里。
  昨夜天月明,长川寒且清。
  菊花开欲尽,荠菜泊来生。
  下江帆势速,五两遥相逐。
  欲WWW.sLKj.ORG问去时人,知投何处宿。
  空令猿啸时,泣对湘潭竹。
  【鉴赏】
  郭茂倩《乐府诗集》的《古别离》题辞说:“《楚辞》曰:‘悲莫悲兮生别离。’《古诗》曰:‘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里余,各在天一涯。’后苏武使匈奴,李陵与之诗曰:‘良时不可再,离别在须臾。’故后人拟之为古别离。”由“题辞”及《古别离》题下所录各诗看,此题都是写男女离别相思的悲苦之辞,李端的这两首当然也不例外。第一首为女子相思之辞。全诗十六句,共分四层,每四句一层。
  第一层交代时间、地点。“水国叶黄时,洞庭霜落夜。行舟闻商贾,宿在枫林下。”在一个黄叶飘飞的季节,洞庭湖上霜落之夜,女主人公与情人同舟而行,途中听到商贾的声音,二人在枫林之下住宿。这四句描写的是秋景,我国文人本有悲秋的传统心理,秋天里恰逢离别,自然平添一份愁绪,为下一层送别作了很好的铺垫。
  “此地送君还,茫茫似梦间。后期知几日,前路转多山。”将情人送走之后,女主人公神思恍惚,如在梦中,虽然约定以后相会的日期,但这“后期”实在难以预料,而意中人前去蜀中,路上却是崎岖难行,这里写“她”离别时的痛苦、对后期的担忧,对“他”的关切心情,极为深婉动人。如果说上一层以景胜,此层则以情胜。
  第三层抒写别后相思之苦。“巫峡通湘浦,迢迢隔云雨。天晴见海樯,月落闻津鼓。”“巫峡”两句写心随人去,湘浦,女主人公所留之地。这两句说巫峡与湘浦,虽然水路相通,但路途遥遥,相见不易,暗用“巫山云雨”事,取其原义,言其虽愿为巫山云雨,长随君畔而不可得,意极凄婉。“天晴”二句写思妇伫望痴等的苦况,“天晴”、“月落”,言日夜盼望,“海樯”、“津鼓”,表明“他”将从水路回来,所以“望”、“听”都是盼远人早日归来。
  “人老自多愁,水深难急流。清宵歌一曲,白首对汀洲”。这一层收束全诗,归结到眼前情景,可见前三层均为追念往事。言“人老”、“白首”,说明等候漫长,“清宵”所“歌”,不外乎离别相思之情,亦即前三层的内容。
  第二首是男子回答之辞。观“朝发能几里(用“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之典)和“下江帆势速”,知此首作于男主人公由川返湘时。全诗分三层,前八句为第一层,中十句为第二层,后四句为第三层。其特点是处处呼应前诗又处处加重笔墨。
  第一层的“与君桂阳别”四句,呼应前首“此地”四句,桂阳,今湖南郴州,当时二人分手之地。前首曰“后期”、“前路”,此首曰“后事”、“前期”,相互呼应,反复强调二人临别时有约在先,而由于种种原因,致使“后事忽差池”,自己未践前盟,遂酿成悲剧。“木落雁嗷嗷”四句所写景物,与前首开头“水国”二句境界相近又加以浓墨重彩,并且均脱胎于《湘夫人》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李诗笔意较《楚辞》更为凄苦。
  第二层叙述归途中情景,“朝发能几里,暮来风又起。”男子思归心切,嫌船行得太慢,故下文直接道出相思,“如何两处愁,皆在孤舟里。”由自己的愁,想到对方的愁,“孤舟”点明二人所处的特定环境,给人一种孤独悲凉和漂泊无定的感觉。“昨夜”两句,境界阔大清朗,本应赏心悦目,这里却撩起了诗人的愁绪,表现出他为相思所苦而夜不能寐。“菊花”二句,以景写情。“菊花”秋末开放,“荠菜”春日开花生长,二者分别代指秋和春,此处只表明分别已久,并非实指,通过秋去春来的季节变换,形容出离别久,相思深。“下江”两句言船行非常迅速,候风器被远远地抛在身后。前面“朝发”两句说船行太慢,与此似乎矛盾,实际上船速并无大的变化,只是人的心情过于急切、复杂,故生出种种幻觉。这一层遥应上首“巫峡”四句,写景更为细腻工整。
  第三层应上一首结尾四句,诗人回到洞庭,面对茫茫湖水,伊人已无踪迹,想要寻问她的去向,竟不知到何处投宿为好。诗的结尾说“空令猿啸时,泣对湘潭竹”。连用两个典故,上句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下句则用见于《述异记》的一个传说:相传舜崩于苍梧,二妃哭帝极哀,泪染竹上,成斑痕,故名斑竹,又名湘妃竹,湘竹。此处借用这两个典故,表现了诗人因见不到情人的极度悲伤、绝望的心情。
  读完这两首诗,给人的强烈印象是笼罩全篇的哀怨缠绵的气氛。它借鉴了《湘君》、《湘夫人》的意境与技巧,其相似之点有:所写情事,都发生在洞庭、湘水一带;结构上,都是前首为女子之词,后者为男子之词,二者同为悲剧结局;再从具体描写看,除上文提到的“木落”二句及“水国”二句,受到《湘夫人》“袅袅兮秋风”二句影响外,李诗中两首的结尾“消宵歌一曲”二句和“空令猿啸时”二句,是模仿《湘君》、《湘夫人》的结尾“时不可兮再得(骤得),聊逍遥兮容与”,李诗显得更为凄婉。在意象选择上,二者都用了“汀洲”、“极浦”、“洞庭”等等。这组诗,是大历诗人学习《楚辞》作法的一个有力证据。

古别离二首相关古诗词

  • ·古诗《夜上西城听梁州曲二首》--  《夜上西城听梁州曲二首》作者为唐朝诗人李益。其古诗全文如下:   行人夜上西城宿,听唱梁州双管逐。   此时秋月满关山,何处关山无此曲。   鸿雁新从北地来,闻WWW.sLKj.ORG声一半却飞回。   金河戍客肠应断,更在秋风百尺台。
  • ·古诗《度破讷沙·眼见风来沙旋移》--  《度破讷沙·眼见风来沙旋移》作者为唐朝诗人李益。其古诗全文如下:   眼见风来沙旋移,经年不省草生时。   莫言塞北无春到,总有春来何处知。   【前言】   《度破讷沙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益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诗是诗人用诗的语言记录了自己亲历的一场沙尘暴,充分表现出塞北荒凉的特征。   【注释】   ⑴破讷沙:系沙漠译名,亦作“普纳沙”(《新唐书·地理志七》)。...
  • ·古诗《陈翃中丞东斋赋白玉簪》--  《陈翃中丞东斋赋白玉簪》作者为唐朝诗人卢纶。其古诗全文如下:   美矣新成太华峰,翠莲枝折叶重重。   松阴满涧闲飞鹤,潭影通云暗上龙。   漠漠水香风颇馥,涓涓乳溜味何浓。   因声远报浮丘子,不奏登封时不容。   【翻译】   太WWW.sLKj.ORG华峰秀美无比,山峰上有翠绿茂密的枝叶。松阴遮住山涧,野鹤悠闲的飞舞。潭影粼粼,倒映着天上的白云。清风徐来,吹送着水面荷花的幽香。荷花荷叶上的...
  • ·古诗《曲江春望》--  《曲江春望》作者为唐朝诗人刘禹锡。其古诗全文如下:   凤城烟雨歇,万象含佳气。   酒后人倒狂,花时天似醉。   三春车马客,一代繁华地。   何事独WWW.sLKj.ORG伤怀,少年曾得意。
  • ·古诗《湘南即事》--  《湘南即事》作者为唐朝诗人戴叔伦。其古诗全文如下:   卢橘花开枫叶衰,出门何处望京师。   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   【翻译】   眼前正是卢橘花开、枫叶衰败的深秋季节,出得门来遥望远方,京师不知道在远处的哪个地方。沅水湘江日夜不停地流向东方,为WWW.sLKj.ORG什么就不能为我这个愁情满怀的人驻留片刻听一听我内心的苦衷呢。   【鉴赏】   作者通过卢橘开花、枫叶衰败这...
  • ·古诗《赠鹤林上人》--  《赠鹤林上人》作者为唐朝诗人戴叔伦。其古诗全文如下: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前言】   《赠鹤林上人》是唐代著名诗人戴叔伦在入仕前,题赠给鹤林上人的一首诗作。该诗描绘的是诗人想象中的禅师生活,体现了诗人对对禅师生活的向往。   【注释】   ①茯苓:生于松根下,健脾益神。传说千年茯苓食之可成仙不死。   ②凤山:栖凤之山。  ...
  • ·古诗《山居·休话喧哗事事难》--  《山居·休话喧哗事事难》作者为唐朝诗人贯休。其古诗全文如下:   休话喧哗事事难,山翁只合住深山。   数声清磬是非外,一个闲人天地间。   绿圃空阶云冉冉,异禽灵草水潺潺。   无人与向群儒说,岩桂枝高亦好扳。   【前言】   山居诗之开首,用“休话”一词,推挡开人世的种种喧哗、种种烦恼。又用“只合”一词,表达作者坚定的选择。这是唐朝末期社会动荡的大的...
  • ·古诗《过申州作》--  《过申州作》作者为唐朝诗人方干。其古诗全文如下:   万人曾死战,几户免刀兵。   井邑初安堵,儿童未长成。   凉风吹古木,野火烧残营。   寥落千余里,山高水复清。   【前言】   《过申州作》是唐代诗人方干的五言律诗。此诗开头两句描述战乱对百姓生命的摧残;中间四句分别从村居、郊野来写战争所带来的创伤;最后两句以寥廓的画面引导读者思考战乱的不义,激发人们对战乱罪魁的谴责之情。...
  • ·古诗《古别离二首》--  《古别离二首》作者为唐朝诗人李益。其古诗全文如下:   其一   水国叶黄时,洞庭霜落夜。   行舟闻商贾,宿在枫林下。   此地送君还,茫茫似梦间。   后期知几日,前路转多山。   巫峡通湘浦,迢迢隔云雨。   天晴见海樯,月落闻津鼓。   人老自多愁,水深难急流。   清宵歌一曲,白首对汀洲。   其二   与君桂阳别,令君岳阳待。   后事忽差池,前期日空在。   木落雁嗷嗷,洞庭
  • ·古诗《山下泉·漾漾带山光》--  《山下泉·漾漾带山光》作者为唐朝诗人皇甫曾。其古诗全文如下:   漾漾带山光,澄澄倒林影。   那知石上喧,却忆山中静。   【鉴赏】   “漾漾”,水缓缓流动貌。“山光”,即山色。首句写轻波荡漾的水面,反射着四周景物的色彩,或草木之幽绿,或岩石之沉黑,总之是那山的色调。而在那山的基色上又映出林木扶疏的姿影,因为泉水清冽,诗人用了一个“倒”字来写林...
  • ·古诗《宿山寺·众岫耸寒色》--  《宿山寺·众岫耸寒色》作者为唐朝诗人贾岛。其古诗全文如下:   众岫耸寒色,精庐向此分。   流星透疏水,走月逆行云。   绝顶人来少,高松鹤不群。   一僧年八十,世事未曾闻。   【前言】   《宿山寺》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此诗写诗人夜宿山寺的所见所感。首联突出佛寺之高,颔联描写夜景之奇,颈联体现了山顶的高远幽深,尾联烘托出山上环境的幽僻。诗歌风格清幽淡雅,语言精练,尤其是...
  • ·古诗《同苗发慈恩寺避暑》--  《同苗发慈恩寺避暑》作者为唐朝诗人李端。其古诗全文如下:   追凉寻宝刹,畏日望璇题。   卧草同鸳侣,临池似虎溪。   树闲人迹外,山晚鸟行西。   若问无心法,莲花隔淤泥。   【注释】   ①宝刹:佛土的尊称,又为佛寺的美称。   ②璇题:精美装饰的缘头。此处指佛寺。   ③无心:指离妄念之真心。非谓无心识,而是远离凡圣、粗妙、善恶、美丑、大小等之分别情识,处于不执着、不滞碍之自由境界...
  • ·古诗《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作者为唐朝诗人李端。其古诗全文如下: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鉴赏】   李端诗“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溪行逢雨与柳中庸》)其实听见猿声的仅限于他自己,他却将猿猴的哀鸣连同周遭山昏雨繁的景观一起推向友人,设想两处分宿而能共听共感,个人体验便因相思之情更增添了厚度。他WWW.sLKj.ORG...
  • ·古诗《题暕上人院》--  《题暕上人院》作者为唐朝诗人李端。其古诗全文如下:   闭门不出自焚香,拥褐看山岁月长。   雨后绿苔生石井,秋来黄叶遍绳床。   身闲何处无真性,年老曾言隐故乡。   更说本师同学在,几时携手见衡阳。   【注释】   ①绳床:比丘十八物之一,为绳制之坐具(椅子)。   ②同学:同道好友。   ③衡阳:衡山之南。今有湖南省衡阳市。   【鉴赏】   该诗首联描写暕上人长年足不出户,一心办道,精心修...
  • ·古诗《题凌云寺》--  《题凌云寺》作者为唐朝诗人司空曙。其古诗全文如下:   春山古寺绕沧波,石磴盘空鸟道过。   百丈金身开翠壁,万龛灯焰隔烟萝。   云生客到侵衣湿,花落僧禅覆地多。   不与方袍同结社,下归尘世竟如何。   【前言】   《题凌云寺》是唐代的司空曙写作的一首题词题材的诗作,体裁为七言律诗,出自《全唐诗》。因乐山大佛竣工庆典,诗人创作了这首诗。诗歌围绕凌云寺的宏伟壮观作描写,江水围绕,气...
  • ·古诗《凉州行·凉州四边沙皓皓》--  《凉州行·凉州四边沙皓皓》作者为唐朝诗人王建。其古诗全文如下:   凉州四边沙皓皓,汉家无人开旧道。   边头州县尽胡兵,将军别筑防秋城。   万里人家皆已没,年年旌节发西京。   多来中国收妇女,一半生男为汉语。   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   驱羊亦着锦为衣,为惜毡裘防斗时。   养蚕缲茧成匹帛,那堪绕帐作旌旗。   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前言】   《...
  • ·古诗《寒食行·寒食家家出古城》--  《寒食行·寒食家家出古城》作者为唐朝诗人王建。其古诗全文如下:   寒食家家出古城,老人看屋少年行。   丘垄年年无旧道,车徒散行入衰草。   牧儿驱牛下冢头,畏有家人来洒扫。   远人无坟水头祭,还引妇姑望乡拜。   三日无火烧纸钱,纸钱那得到黄泉。   但看垄上无新土,此中白骨应无主。   【注释】   ⑴寒食:节日名。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相传春秋时晋文公负其功臣介之推。介愤...
  • ·古诗《古别离二首》--  《古别离二首》作者为唐朝诗人李益。其古诗全文如下:   其一   水国叶黄时,洞庭霜落夜。   行舟闻商贾,宿在枫林下。   此地送君还,茫茫似梦间。   后期知几日,前路转多山。   巫峡通湘浦,迢迢隔云雨。   天晴见海樯,月落闻津鼓。   人老自多愁,水深难急流。   清宵歌一曲,白首对汀洲。   其二   与君桂阳别,令君岳阳待。   后事忽差池,前期日空在。   木落雁嗷嗷,洞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