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龙眠画罗汉记

  文言文《李龙眠画罗汉记》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李龙眠画罗汉渡江,凡十有八人。一角漫灭,存十五人有半,及童子三人。
  凡未渡者五人:一人值坏纸,仅见腰足。一人戴笠携杖,衣袂翩然,若将渡而无意者。一人凝立无望,开口自语。一人跽左足,蹲右足,以手捧膝作缠结状,双屦脱置足旁,回顾微哂。一人坐岸上,以手踞地,伸足入水,如测浅深者。
  为渡者九人:一人以手揭衣,一人左手策杖,目皆下视,口呿不合。一人脱衣,又手捧之而承以首。一人前其杖,回首视捧衣者。两童子首发鬅鬙,共舁一人以渡。所舁者长眉覆颊,面怪伟如秋潭老蛟。一人仰面视长眉者。一人貌亦老苍,伛偻策杖,去岸无几,若幸其将至者。一人附童子背,童子瞪目闭口,以手反负之,若重不能胜者。一人貌老过于伛偻者,右足登岸,左足在水,若起未能。而已渡者一人,捉其右臂,作势起之;老者努其喙,缬纹皆见。又一人已渡者,双足尚跣,出其履将纳之,而仰视石壁,以一指探鼻孔,轩渠自得。
  按罗汉于佛氏为得道之称,后世所传高僧,犹云锡飞杯渡。而为www.sLKJ.ORg渡江,艰辛乃尔,殊可怪也。推画者之意,岂以佛氏之作止语默皆与人同,而世之学佛者徒求卓诡变幻、可喜可愕之迹,故为此图以警发之欤?昔人谓太清楼所藏吕真人画像俨若孔、老,与他画师作轻扬状者不同,当即此意。
  【注释】
  (1)漫灭:磨灭看不清。
  (2)值:遇到。
  (3)跽(jì)两膝跪着,上身挺直。
  (4)哂(shěn):微笑。
  (5)踞:倚。
  (6)策杖:扶着拐杖。
  (7)呿(qū):张口。
  (8)承以首:顶在头上。
  (9)鬅鬙(péng sēng)头发散乱的样子。
  (10)舁(yú):抬。
  (11)伛偻(yǔ lǚ):驼背。
  (12)喙(huì):嘴。
  (13)缬(xié)纹:皱纹。
  (14)跣(xiǎn):光脚。
  (15)轩渠:愉快、畅适的样子。
  (16)锡:锡杖。僧人所用。锡飞:跨着锡杖飞行。杯渡:乘着木杯渡河。锡飞杯渡都是古代关于高僧的传说。
  (17)作止语默:活动、休止、说话、沉默。
  (18)警发:警示、启发。
  (19)太清楼:北宋真宗藏书画处。吕真人:吕洞宾。相传为八仙之一。俨若:很像。孔:孔子。老:老子。
  (20)轻扬:超脱尘世的样子。
  【翻译】
  李龙眠画的罗汉渡江图,共有十八人。但因画上一角已损坏模糊,仅存罗汉十五个半,以及三个童子。
  画中没有渡江有五人。一个正巧在画纸损坏处,只看到腰和脚。一个戴着斗笠,手拿拐杖,衣袖飘扬,好像并不想渡江。一个直立着眺望远方,自言自语。一个左脚跪着,右脚蹲着,两手交叉抱住膝盖,两只鞋子脱放脚边,回头微笑着。一个坐在岸边,用手撑住地面,把脚伸进水里,好像在探测江水的深浅。
  正渡江约有九人:一个用手提起衣摆,一个左手拄着拐杖,眼睛都向下看,嘴张得大大的合不拢来。一个脱下衣服,两手托着,顶在头上。一个把拐杖拄在身前,而回头看两手托衣的人。两个童子头发散乱,共抬一人渡水。他们抬着的人,眉毛长长的,盖住面颊,长相奇特,好像秋潭中的老蛟龙。一个仰着头看长眉老人。一个相貌也老了,驼着背拄着手杖,离岸不远,神情好像在庆幸快要到达了。一个靠在童子背上,那孩童眼睛睁得大大的,嘴唇抿得紧紧的,反过手来背着他,好像重得受不了。一个相貌比驼背的更老,右脚已登岸,左脚还在水中,好像爬不上去,一个已上岸的,捉住他的右手,作势要拉他上来。老人嘟着嘴,皱纹毕现。又有一个已登岸的,还赤着双脚,拿出鞋子准备穿上,却又抬头看着石壁,用一根手指挖鼻孔,很得意地笑着。
  罗汉在佛教中是得道者的称呼,后代流传的高僧传,还有神僧乘法杖飞行、坐木杯渡水的记载。而这些罗汉渡江,竟然如此艰苦,真是令人奇怪。我推测作画者的用意,难道是因为佛陀的举止言语,都和一般人相同;而世上学佛的人,却只想寻求奇幻特殊、令人惊喜的事,所以画这一幅图,来告诫提醒人们吗?从前人说太清楼所藏的吕洞宾画像,相貌庄重一如孔子、老子,和其他画家画的扬扬自得的样子不同,应当就是这个用意。

李龙眠画罗汉记相关古诗词

  • ·古诗《约取而实得》--  文言文《约取而实得》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叶奕绳尝言:吾性甚钝。每读一书,遇所喜即摘录之,录讫则朗诵十余遍,粘之壁间。每日必十余段,少则六七段。掩卷闲步,再就壁间观所粘录,日三五次以为常,务期精熟,一字不遗。壁既满,乃取第一日所粘者收笥中。俟再读有所录,补粘其处。随收随补,岁无旷日。一年之内,约得三千段。数年之后,腹笥渐满。每见泛泛而读略得印象者,稍经时日,便...
  • ·古诗《从道不从君》--  文言文《从道不从君》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君有过谋过事,将危国家殒社稷之惧也,大臣父兄有能进言于君,用则可,不用则去,谓之谏;有能进言于君,用则可,不用则死,谓之争;有能比知同力,率群臣百吏而相与彊君矫君,君虽不安,不能不听,遂以解国之大患,除国之大害,成于尊君安国,谓之辅;有能抗君之命,窃君之重,反君之事,以安国之危,除君之辱,功伐足以成国之大利,谓之拂。故谏、争、辅、拂之...
  • ·古诗《世俗贱所见贵所闻》--  文言文《世俗贱所见贵所闻》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画工好画上代之人。秦汉之士功行谲奇,不肯图。今世之士者,尊古卑今也。贵鹄贱鸡,鹄远而鸡近也。使当今说道深于孔、墨,名不得与之同;立行崇于曾、颜,声不得与之钧。何则?世俗之性,贱所见贵所闻也。有人于此,立义建节,实核其操,古无以过,为文书者,肯载于篇籍,表以为行事乎?作奇论,造新文,不损于前人,好事者肯舍久远之书,而垂意...
  • ·古诗《治天下必自人道始》--  文言文《治天下必自人道始》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圣人南面而听天下。所且先者五,民不与焉。一曰治亲,二曰报功,三曰举贤,四曰使能,五曰存爱。五者一得于天下,民无不足,无不赡者。五者一物纰缪,民莫得其死。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立权度量,考文章,改正朔,易服色,殊徽号,异器械,别衣服,此其所得与民变革者也。其不可得变革者则有矣。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
  • ·古诗《纤微相责,久乃为怨》--  文言文《纤微相责,久乃为怨》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夫己不如礼,则人不服。责人以正义,则人不堪。内不服其行,外不堪其责,则不得不相怨。相怨一生,则小人得容其间。得容其间,则三至之言,浸润之谮,纷错交至。虽使至明至亲者处之,犹难以自定。况已为隙,且未能明者乎?夫不舍小过,纤微相责,久乃至于家户为怨,一国无复全行之士也。   【注释】   ①如:遵奉   ②义:思想行为正当...
  • ·古诗《此术之接物之道》--  文言文《此术之接物之道》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人主仁而境内和矣,故其士民莫弗亲也;人主义而境内理矣,故其士民莫弗顺也;人主有礼而境内肃矣,故其士民莫弗敬也;人主有信而境内贞矣,故其士民莫弗信也;人主公而境内服矣,故其士民莫弗戴也;人主法而境内轨矣,故其士民莫弗辅也。举贤则民化善,使能则官职治,英俊在位则主尊,羽翼胜任则民显;操德而固则威立,教顺而必则令行;周听则...
  • ·古诗《佞人事君若此》--  文言文《佞人事君若此》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景公问:“佞人事君如何?”子对曰:“意难,难不至也①。明言行之以饰身,伪言无欲以说②人,严其交以见其爱,观上之所欲,而微为之偶③,求君逼迩④,而阴为之与⑤;内重爵禄,而外轻之以诬行⑥,下事左右,而面示正公以伪廉⑦;求上采听,而幸以求进⑧;傲禄以求多,辞任以求重⑨;工⑩乎取,鄙乎予;欢乎新,慢乎故;吝乎财,薄乎施;睹贫穷...
  • ·古诗《晏子论罪不知谓之虐》--  文言文《晏子论罪不知谓之虐》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景公射鸟,野人骇之。公怒,令吏诛之。晏子曰:“野人不知也。臣闻赏无功谓之乱,罪不知谓之虐。两者先王之禁也。以飞鸟犯先王之禁,不可。今君不明先王之制,而无仁义之心,是以欲而轻诛。夫鸟兽固人之养也,野人骇之,不亦宜乎?”公曰:“善。自今已来,弛鸟兽之禁,无以苛民也。”   【注释】   野人:即...
  • ·古诗《李龙眠画罗汉记》--  文言文《李龙眠画罗汉记》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李龙眠画罗汉渡江,凡十有八人。一角漫灭,存十五人有半,及童子三人。   凡未渡者五人:一人值坏纸,仅见腰足。一人戴笠携杖,衣袂翩然,若将渡而无意者。一人凝立无望,开口自语。一人跽左足,蹲右足,以手捧膝作缠结状,双屦脱置足旁,回顾微哂。一人坐岸上,以手踞地,伸足入水,如测浅深者。   为渡者九人:一人以手揭衣,一人左手
  • ·古诗《游西陂记》--  文言文《游西陂记》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嘉庆十二年四月三日,商邱陈燕仲谋、陈焯度光招予游宋氏西陂。陂自牧仲尚书之没,至于今逾百年矣。又尝值黄河之患,所谓芰梁、松庵诸名胜,无一存者。独近陂巨木数百株,蓊然青葱,望之若云烟帷幕然,路人指言曰:“此宋尚书手植树也。”   既入陂,至赐书堂,晤其主人,出王翚石谷所为六境图,尤展成、朱锡鬯诸公题咏在焉。折...
  • ·古诗《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  文言文《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居礼曹(1),客有过(2)者曰:“卿知今日之扬州乎?读鲍照《芜城赋》(3)则遇之矣。”余悲其言。   明年,乞假南游,抵扬州,属有告籴谋(4)谋,舍舟而馆(5)。   既宿(6),循馆之东墙步游,得小桥,俯溪,溪声讙(7)。过桥,遇女墙啮可登者(8),登之,扬州三十里,首尾屈折高下见。晓雨沐屋,瓦鳞鳞然,无零甃断甓(9),心已疑礼曹过客言不实矣。   入...
  • ·古诗《滕文公章句上》--  文言文《滕文公章句上》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膝,踵(3)门而告文公曰:“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4)。”   文公与之处。   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5)。[1]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6),负耒耜而自宋之膝,日:“闻君行圣人之政,是亦圣人也,愿为圣人氓。”   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   陈相...
  • ·古诗《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出自文言文《滕文公章句上》,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有为神农之言(1)者许行(2),自楚之膝,踵(3)门而告文公曰:“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4)。”   文公与之处。   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5)。[1]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6),负耒耜而自宋之膝,日:“闻君行圣人之政,是亦圣人也,愿为圣人氓。”   陈相见许行而...
  • ·古诗《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  “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出自文言文《滕文公章句上》,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有为神农之言(1)者许行(2),自楚之膝,踵(3)门而告文公曰:“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4)。”   文公与之处。   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5)。[1]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6),负耒耜而自宋之膝,日:“闻君行圣人之政,是亦圣人也,愿为圣人氓。”   陈相见许行...
  • ·古诗《原谤》--  文言文《原谤》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天之利下民,其仁至矣!未有美于味而民不知者,便于用而民不由者,厚于生而民不求者。然而暑雨亦怨之,祁寒亦怨之,己不善而祸及亦怨之,己不俭而贫及亦怨之。是民事天,其不仁至矣!天尚如此,况于君乎?况于鬼神乎?是其怨訾恨讟,蓰倍于天矣!有帝天下、君一国,可不慎欤!故尧有不慈之毁,舜有不孝之谤。殊不知尧慈被天下,而不在于子;舜孝及万世,乃不在...
  • ·古诗《许衡不食无主之梨》--  文言文《许衡不食无主之梨》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世为农。幼有异质,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耳。” 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曰:“儿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者,吾非其师。”随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如是者凡更三师,稍长,嗜学饥渴,然遭乱...
  • ·古诗《奢侈之费甚于天灾》--  文言文《奢侈之费甚于天灾》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臣以为谷帛难生,而用之不节,无缘不匮。故先王之化天下,食肉衣帛,皆有其制。窃谓奢侈之费,甚于天灾。古者尧有茅茨,今之百姓竟丰其屋;古者臣无玉食,今之贾竖皆厌粱肉。古者后妃乃有殊饰,今之婢妾被服绫罗;古者大夫乃不徒行,今之贱隶乘轻驱肥。古者人稠地狭而有储蓄,由于节也;今者土广人稀而患不足,由于奢也。欲时之俭,当诘...
  • ·古诗《李龙眠画罗汉记》--  文言文《李龙眠画罗汉记》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李龙眠画罗汉渡江,凡十有八人。一角漫灭,存十五人有半,及童子三人。   凡未渡者五人:一人值坏纸,仅见腰足。一人戴笠携杖,衣袂翩然,若将渡而无意者。一人凝立无望,开口自语。一人跽左足,蹲右足,以手捧膝作缠结状,双屦脱置足旁,回顾微哂。一人坐岸上,以手踞地,伸足入水,如测浅深者。   为渡者九人:一人以手揭衣,一人左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