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政篇

作者:王鏊更新时间:2017-12-09

  《易》之《泰》:“上下交而其志同。”其《否》曰:“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盖上之情达于下,下之情达于上,上下一体,所以为“泰”。下之情壅阏而不得上闻,上下间隔,虽有国而无国矣,所以为“否”也。
  交则泰,不交则否,自古皆然,而不交之弊,未有如近世之甚者。君臣相见,止于视朝数刻;上下之间,章奏批答相关接,刑名法度相维持而已。非独沿袭故事,亦其地势使然。何也?国家常朝于奉天门,未尝一日废,可谓勤矣。然堂陛悬绝,威仪赫奕,御史纠仪,鸿胪举不如法,通政司引奏,上特视之,谢恩见辞,湍湍而退,上何尝治一事,下何尝进一言哉?此无他,地势悬绝,所谓堂上远于万里,虽欲言无由言也。
  愚以为欲上下之交,莫若复古内朝之法。盖周之时有三朝:库门之外为正朝,询谋大臣在焉;路门之外为治朝,日视朝在焉;路门之内为内朝,亦曰燕朝。《玉藻》云:“君日出而视朝,退视路寝听政。” 盖视朝而见群臣,所以正上下之分;听政而视路寝,所以通远近之情。汉制: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唐皇城之北南三门曰承天,元正、冬至受万国之朝贡,则御焉,盖古之外朝也。其北曰太极门,其西曰太极殿,朔、望则坐而视朝,盖古之正朝也。又北曰两仪殿,常日听朝而视事,盖古之内朝也。宋时常朝则文德殿,五日一起居则垂拱殿,正旦、冬至、圣节称贺则大庆殿,赐宴则紫宸殿或集英殿,试进士则崇政殿。侍从以下,五日一员上殿,谓之轮对,则必入陈时政利害。内殿引见,亦或赐坐,或免穿靴,盖亦有三朝之遗意焉。盖天有三垣,天子象之。正朝,象太极也;外朝,象天市也;内朝,象紫微也。自古然矣。
  国朝圣节、冬至、正旦大朝则会奉天殿,即古之正朝也。常日则奉天门,即古之外朝也。而内朝独缺。然非缺也,华盖、谨身、武英等殿,岂非内朝之遗制乎?洪武中如宋濂、刘基,永乐以来如杨士奇、杨荣等,日侍左右,大臣蹇义、夏元吉等,常奏对便殿。于斯时也,岂有壅隔之患哉?今内朝未复,临御常朝之后,人臣无复进见,三殿高閟,鲜或窥焉。故上下之情,壅而不通;天下之弊,由是而积。孝宗晚年,深感有慨于斯,屡召大臣于便殿,讲论天下事。方将有为,而民之无禄,不及睹至治之美,天下至今以为恨矣。
  惟陛下远法圣祖,近法孝宗,尽铲近世壅隔之弊。常朝之外,即文华、武英二殿,仿古内朝之意,大臣三日或五日一次起居,侍从、台谏各一员上殿轮对;诸司有事咨决,上据所见决之,有难决者,与大臣面议之;不时引见群臣,凡谢恩辞见之类,皆得上殿陈奏。虚心而问之,和颜色而道之,如此,人人得以自尽。陛下虽身居九重,而天下之事灿然毕陈于前。外朝所以正上下之分,内朝所以通远近之情。如此,岂有近时壅隔之弊哉?唐、虞之时,明目达聪,嘉言罔伏,野无遗贤,亦不过是而已。

诗人王鏊资料

《亲政篇》作者王鏊

王鏊(1450—1524)明代名臣、文学家。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

王鏊的诗词全集: 《十一绝句》 《昌平刘谏议祠》 《五月七日陪祀泰陵》 《海虾图》 《送赵栗夫归省吴江》 《陈朝旧城》 《酒熟志喜》 《夏日应制

亲政篇相关信息

  • 古诗《亲政篇》 - -   《易》之《泰》:“上下交而其志同。”其《否》曰:“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盖上之情达于下,下之情达于上,上下一体,所以为“泰”。下之情壅阏而不得上闻,上下间隔,虽有国而无国矣,所以为“否”也。  交则泰,不交则否,自古皆然,而不交之弊,未有如近世之甚者。君臣相见,止于视朝数刻;上下之间,章奏批答相关接,刑名法度相维持而已。非独沿袭故事,亦其地势使然。何也?国家常朝于奉天门,未尝一日废,可谓勤矣
  • 古诗《宫词》 - - 中使传呼喜复忙,尽催歌舞到昭阳。薰炉烟山随指见,无奈衣轻不受寒。
  • 古诗《康素居士邵君挽诗》 - - 世儒多户牖,家学自渊源。处士多兼美,先王道益尊。黄金散闾里,白玉掩丘原。猿鹤空凄怨,清江绕故园。
  • 古诗《送昆山州教刘表侄》 - - 紫阳山下世婚姻,几度家因火后贫。早是前修曾种德,政须后嗣更禔身。秋霜白笔辞台掾,夜雨青灯管士人。硕果元来真不食,未妨徐动蛰雷春。
  • 古诗《寄周吉卿》 - - 四壁寒蛩已可怜,一庭风露转凄然。杜陵便是归来早,也有荒闲负郭田。
  • 古诗《临江仙·披袍□[1]地红宫锦》 - - 披袍□[1]地红宫锦,莺语时啭轻音。碧罗冠子稳犀簪,凤凰双□[2]步摇金。肌骨细匀红玉软,脸波微送春心。娇羞不肯入鸾衾,兰膏光里两情深。
  • 古诗《久雨》 - - 梅天一日几阴晴,对酒无聊醉不成。巧历莫能知雨点,孤桐那解写溪声。林深鸟爵来无数,草茂锄耰去即生。明日云开天万里,御风吾欲过青城。
  • 古诗《亲政篇》 - -   《易》之《泰》:“上下交而其志同。”其《否》曰:“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盖上之情达于下,下之情达于上,上下一体,所以为“泰”。下之情壅阏而不得上闻,上下间隔,虽有国而无国矣,所以为“否”也。  交则泰,不交则否,自古皆然,而不交之弊,未有如近世之甚者。君臣相见,止于视朝数刻;上下之间,章奏批答相关接,刑名法度相维持而已。非独沿袭故事,亦其地势使然。何也?国家常朝于奉天门,未尝一日废,可谓勤矣
  • 古诗《次叔通推官见寄二首》 - - 海错园蔬富矣哉,杜醪龙婿一时来。放杯停筋情何似,经造无何半日回。
  • 古诗《已亥杂诗 122》 - - 六朝古黛梦中衡,无福秦淮放桌行。想见钟山两才子,词锋落月互纵横。
  • 古诗《走笔和袁起岩元夕前一夜雪作》 - - 天公极意辨元宵,顷刻挼云作雪飘。茂苑长洲花剪玉,苏台香径砌成瑶。千灯剩喜开红药,两鬓还惊插素标。客子孤舟寒折骨,无端诗伯苦相撩。
  • 古诗《谢理得惠书》 - - 五朵飞来渍剡藤,重重响以水泠泠。不教落在红尘耳,读与青松白鹤听。
  • 古诗《有感》 - - 落落何人报大仇?沉沉往事泪长流。凄凉读尽支那史,几个男儿非马牛!
  • 古诗《颂古十六首》 - - 杨岐谈笑之中,换了白云心肝五脏。而白云愤闷之际,抉了杨岐鼻孔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