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出自唐朝诗人张籍的古诗词作品《秋思》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注释】
  1、张籍:唐代诗人。字文昌。原籍苏州(今属江苏),迁居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
  2、欲:想,打算
  3、家书:书信
  【解说】
  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催我写一封家书,将万重心意与亲人沟通。捎信人即将出发,我又拆开了缄上的信封,赶快再添上几句,说不尽的心事,无奈太匆匆。
  【鉴赏】
  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情事往往成为绝句的习见题材,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第一句说客居洛阳,又见秋风。平平叙事,不事渲染,却有含蕴。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而仿佛不可见。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边春色一样,秋风所包含的肃杀之气,也可使木叶黄落,百卉凋零,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态。它无形可见,却处处可见。作客他乡的游子,见到这一切凄凉摇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羁泊异乡的孤孑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这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所给予读者的暗示和联想,是很丰富的。
  第二句紧承“见秋风”,正面写“思”字。晋代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晋书·张翰传》)。张籍祖籍吴郡,此时客居洛阳,情况与当年的张翰相仿佛,当他“见秋风”而起乡思的时候,也许曾经联想到张翰的这段故事。但由于种种没有明言的原因,竟不能效张翰的“命驾而归”,只好修一封家书来寄托思家怀乡的感情http://www.slkj.org/c/2199.html。这就使本来已经很深切强烈的乡思中又增添了欲归不得的怅惘,思绪变得更加复杂多端了。“欲作家书意万重”,这“欲”字颇可玩味。它所表达的正是诗人铺纸伸笔之际的意念和情态:心里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本来显得比较抽象的“意万重”,由于有了这“欲作家书”而迟迟不能下笔的生动意态描写,反而变得鲜明可触、易于想象了。
  三、四两句,撇开写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剪取家书就要发出时的一个细节——“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诗人既因“意万重”而感到无从下笔,又因托“行人”之便捎信而无暇细加考虑,深厚丰富的情意和难以表达的矛盾,加以时间“匆匆”,竟使这封包含着千言万语的信近乎“书被催成墨未浓”(李商隐《无题四首》)了。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
  “复恐”二字,刻画心理入微。这“临发又开封”的行动,与其说是为了添写几句匆匆未说尽的内容,不如说是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担心。(开封验看检查的结果也许证明这种担心纯属神经过敏。)而这种毫无定准的“恐”,竟然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开封”的决定,正显出他对这封“意万重”的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如果真以为诗人记起了什么,又补上了什么,倒把富于诗情和戏剧性的生动细节化为平淡无味的实录了。这个细节之所以富于包孕和耐人咀嚼,正由于它是在“疑”而不是在“必”的心理基础上产生的。
  并不是生活中所有“行人临发又开封”的现象都具有典型性,都值得写进诗里。只有当它和特定的背景、特定的心理状态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方才显出它的典型意义。因此,在“见秋风”、“意万重”,而又“复恐匆匆说不尽”的情况下来写“临发又开封”的细节,本身就包含着对生活素材的提炼和典型化,而不是对生活的简单模写。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诗》),这是深得张籍优秀作品创作要旨和甘苦的评论。这首极本色、极平淡,象生活本身一样自然的诗,似乎可以作为王安石精到评论的一个生动例证。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相关信息

  •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出自宋朝诗人翁卷的古诗词作品《乡村四月》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注释】   1、了:料理完野   2、蚕桑:种桑养蚕   【解说】   山陵、原野草木茂盛,远远望去,一片葱郁,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杜鹃声声啼叫,天空中烟雨蒙蒙。繁忙的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起了农...
  •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出自宋朝诗人翁卷的古诗词作品《乡村四月》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注释】   1、山原:山陵和原野   2、白满川:指河流里的水色映着天光。川:山原,平地,河流   3、子规:杜鹃鸟   【解说】   山陵、原野草木茂盛,远远望去,一片葱郁,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杜鹃声声...
  •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出自唐朝诗人王昌龄的古诗词作品《鹊桥仙》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注释】   (1)空桑林:桑林因秋来落叶而变得空旷、稀疏   (2)萧关:宁夏古关塞名   (3)入塞寒:一作“复入寒”   (4)幽并:幽州和并州,今河北、山西和陕西一部...
  •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出自唐朝诗人王昌龄的古诗词作品《鹊桥仙》第五六句,其全文如下: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注释】   (1)空桑林:桑林因秋来落叶而变得空旷、稀疏   (2)萧关:宁夏古关塞名   (3)入塞寒:一作“复入寒”   (4)幽并:幽州和并州,今河北、山西和陕西一部...
  •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出自唐朝诗人王昌龄的古诗词作品《鹊桥仙》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注释】   (1)空桑林:桑林因秋来落叶而变得空旷、稀疏   (2)萧关:宁夏古关塞名   (3)入塞寒:一作“复入寒”   (4)幽并:幽州和并州,今河北、山西和陕西一部...
  •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自唐朝诗人王昌龄的古诗词作品《鹊桥仙》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注释】   (1)空桑林:桑林因秋来落叶而变得空旷、稀疏   (2)萧关:宁夏古关塞名   (3)入塞寒:一作“复入寒”   (4)幽并:幽州和并州,今河北、山西和陕西一部...
  •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出自唐朝诗人秦观的古诗词作品《鹊桥仙》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注释】   1、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语出宋玉《高唐赋》   【解说】   温柔情感如水,美好时光如梦,不忍回顾各回鹊桥两头的路...
  •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出自唐朝诗人秦观的古诗词作品《鹊桥仙》第五六句,其全文如下: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注释】   1、忍顾:怎忍回视   【解说】   温柔情感如水,美好时光如梦,不忍回顾各回鹊桥两头的路。如果双方的感情是坚贞不渝...
  •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出自唐朝诗人张籍的古诗词作品《秋思》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注释】   1、张籍:唐代诗人。字文昌。原籍苏州(今属江苏),迁居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   2、欲:想,打算   3、家书:书信   【解说】   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催我写一封家书,将万重心
  •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出自唐朝诗人张籍的古诗词作品《秋思》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注释】   1、复:又   2、恐:担心   3、尽:完   4、临:将要,即将   5、封:信封   【解说】   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催我写一封家书,将万重心意与亲人沟通。捎信人即将出发,我又拆开了缄上的信...
  •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出自唐朝诗人吕岩的古诗词作品《牧童》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注释】   1、横野:宽阔的原野   2、弄:逗弄   【翻译】   绿草如茵,广阔的原野,一望无垠。笛声在晚风中断断续续地传来,悠扬悦耳。 牧童放牧归来,在黄昏饱饭后。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地躺在草地上看天...
  •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出自唐朝诗人吕岩的古诗词作品《牧童》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注释】   1、蓑衣:棕或草编的外衣,用来遮风挡雨   2、卧月明:躺在地上看月亮   【翻译】   绿草如茵,广阔的原野,一望无垠。笛声在晚风中断断续续地传来,悠扬悦耳。 牧童放牧归来,在黄昏饱饭后。 他连蓑...
  • ·《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  “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出自明代诗人于谦的古诗词作品《除夜太原寒甚》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   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注释】   1、除夜:除夕之夜   2、寄语:传话   3、天涯客:远离家乡的人   4、轻寒:有点冷   、5底用:底,什么。底用,什么用   【解说】   给远离家乡的人们说几句话:天气虽然有些寒冷,但又何必为此而不堪苦闷呢?春天不久就...
  • ·《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出自明代诗人于谦的古诗词作品《除夜太原寒甚》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   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注释】   1、来不远:很快就要来了   2、屋东头:指东方,意即很近   【解说】   给远离家乡的人们说几句话:天气虽然有些寒冷,但又何必为此而不堪苦闷呢?春天不久就要来到了,春风就在屋子的东头。   【鉴赏】   诗人客居...
  • ·《绢帕麻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绢帕麻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出自明代诗人于谦的古诗词作品《入京》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绢帕麻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注释】   1、绢帕、麻菇、线香:这些都是本当时比较稀缺的土特产品,通常是官员送给权贵们的贡品   【翻译】   绢帕、麻菇、线香等土特产,本来应该是老百姓自己享用的,却被官员们统统搜刮走了,反而给人...
  •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出自明代诗人于谦的古诗词作品《入京》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绢帕麻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注释】   1、闾阎:指老百姓   【翻译】   绢帕、麻菇、线香等土特产,本来应该是老百姓自己享用的,却被官员们统统搜刮走了,反而给人民带来了灾难。我两手空空进京去见皇上,免得被百姓闲话短长。   【鉴...
  • ·《凿开混沌得乌金,蓄藏阳和意最深》--  “凿开混沌得乌金,蓄藏阳和意最深”出自明代诗人于谦的古诗词作品《咏煤炭》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凿开混沌得乌金,蓄藏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注释】   1、混沌:指世界还没有开辟以前的状态。古人认为天地未开时“混沌如鸡子”。这里指大地   2、乌金:指煤...
  •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出自唐朝诗人张籍的古诗词作品《秋思》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注释】   1、张籍:唐代诗人。字文昌。原籍苏州(今属江苏),迁居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   2、欲:想,打算   3、家书:书信   【解说】   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催我写一封家书,将万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