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约字休文,吴兴郡武康县人。十三岁时家中遭难,父亲沈璞被杀,他逃走潜藏,碰上大赦才得以幸免。后来又流离异乡,孤苦贫困,但一心好学,昼夜手不释卷。母亲怕他积劳成疾,常叫人给他减油灭灯。于是他就白天读书,夜晚背诵,这样便博通众书,并善作文章。济阳蔡兴宗听说他的才华,对他很是欣赏,等他作了郢州刺史,便引用沈约为安西外兵参军,兼任记室。兴宗常对他的子弟们说:“沈记室是人伦师表,你们要好好向他学习。”他作荆州刺史后,又任用沈约为征西记室,出任厥西县令。

  沈约在齐初www.slkJ.oRg任征虏记室,出任襄阳县令,所侍奉的主人是齐文惠太子萧长懋。太子入居东宫后,他任步兵校尉,掌管文书,到永寿省值班,校理四部图书。当时东宫文士很多,而沈约特别受太子赏识,每天一早入宫晋见,日影西斜才出宫。有时碰上王侯到东宫来,沈约进不去,便屡次有怨言。太子说:“我平常爱睡懒觉,这你是知道的,一听到你的谈论,才忘了睡觉。你想让我早起,可经常早点儿进来。”改任他为太子家令。后来又作司徒右长史、黄门侍郎。当时竟陵王萧子良招纳贤士,沈约和兰陵萧琛、琅王牙王融、东郡谢月兆、南乡范云、乐安任日方等都在此交游,萧子良也被当世人称誉为善于纳贤。

  隆昌元年(494),被任为吏部郎,外出作东阳太守。齐明帝即位,征召他作五兵尚书,改作国子祭酒。明帝死,政权落在宰辅大臣手里,尚书令徐孝嗣让沈约撰写遗诏。永元年间,又重作司徒左长史,进号为征虏将军、南清河太守。

  当初,梁武帝也在竟陵王西邸,与沈约有旧交。梁武帝平定建康后,委任他为骠骑司马。当时梁武帝已经成就了功业,天下归心。沈约曾问他下一步打算,武帝默然不答。他日又进言说:“现今和古时候不一样,不能用淳朴之风感化天下,士大夫们之所以来攀龙附凤,都是希望立下尺寸之功,来谋取富贵。如今连小孩子和最愚昧的人都知道齐朝气数已尽,况且有天象人事显示了改朝换代的征兆,永元以来,这些征候更加显著。有谶语说,‘行中水,作天子’。这都记得清清楚楚。天意不可违背,人心不可丧失。”武帝答应说:“我正在考虑。”沈约说:“明公当初在樊城、沔水起兵时,应该考虑这问题,今日已成就了帝王基业,还考虑什么呢!从前武王伐纣,刚入商地人们便称他我们的君主。武王不违背民意,没有再考虑什么。明公自到京都,已经季节代换,和周武王相比,迟速已有不同。若不早定大业,符合天人之望,倘使一人做出其他举动,便要损坏你的威德。况且人非金石,难免有旦夕祸福,怎么能像建安年间的曹孟德,把受禅这事留给子孙呢?如果荆州刚立的天子返回建康,公卿各就其位,则君臣名分已定,就再不能有其他打算了。那时候在上的君主圣明,在下的臣子忠贞,哪里还会有人肯和你一起谋反为贼呢?”武帝同意了他的话。沈约出来后,武帝又召见范云说起这件事,范云的回答和沈约的意思大致相同。武帝说:“智者的见解竟如此不谋而合,你明天早上和休文一块儿再来。”范云出来告诉沈约,沈约说:“先生一定等我。”范云答应了。然而第二天沈约却一个人先入内见武帝,武帝命他草拟篡位的文书,他就从怀里拿出已写好的诏书和诸官人选名单,武帝连一点儿也没有改动。不一会儿范云来到,在殿门外不能进来,徘徊在寿光阁外,无可奈何地“咄咄”连声。沈约出来,范云问他:“事情怎么办了?”沈约向左拱手示意,范云笑道:“没有违背我们的愿望。”一会儿,武帝召见范云说:“平时和沈休文相处,也没有觉得他有什么与众不同,如今竟是这样才智纵横,可真称得上明达卓识。”范云说:“明公今日才了解沈约,如同沈约今日才了解明公。”武帝慨叹说:“我起兵至今三年了,臣僚将士们都确有功劳,然而助我成帝业的只有你们二人啊!”

  武帝受封梁王后,沈约任他的散骑常侍、吏部尚书,兼右仆射。

  武帝受禅称帝后,委任他为尚书仆射,封建昌县侯。又拜他母亲谢氏为建昌国太夫人。受封那天,吏部尚书范云等二十多人都来拜贺。朝野上下都认为他无比荣耀。不久又升迁为左仆射。天监二年(503),他母亲去世,武帝车驾亲临吊唁,因为沈约年迈,不宜过于悲痛损坏身体,武帝派遣中书舍人在沈约家门外阻挡客人并劝他节哀。起任沈约为镇军将军、丹阳尹,设置佐史。服丧期满后,又升迁为侍中、右光禄大夫,兼任太子詹事,奏闻尚书八条事。又升任尚书令,屡次上表辞让,改任他左仆射,兼任中书令。不久还是升迁为尚书令,兼任太子少傅。天监九年(510),调任左光禄大夫。

  起初,沈约久任尚书省长官,便向往三公之位,朝中舆论也都认为他应居此位。但武帝始终不给他,于是他要求出外任职,又得不到准许。他和徐勉平时关系好,于是就给徐勉写信陈述自己的心情,说自己年老多病,“过百十天,就要瘦得紧一紧皮腰带上的洞眼;用手握臂,大致每月就会细上半分”。想辞去官职,回家领退休金。徐勉替他向武帝进言,请求赐给他三公仪仗,武帝不同意,只是赐给他鼓吹一部而已。

  沈约生性不饮酒,很少嗜好,虽受朝廷隆重待遇,但生活却节俭朴素。他在东田建了一处房舍,在这里观览郊野,曾作《郊居赋》来抒发情怀。不久又加封特进,改任中军将军、丹阳尹,侍中、特进职衔不变。天监十二年(513)死在任上,享年七十三岁,谥为“隐”。

  沈约左眼有两个瞳人,腰上有紫痣,聪明过人,喜读典籍,收藏书籍达二万卷,京都无人比得上。少年时孤苦贫困,他曾向亲族乞讨到数百斛米,被一个亲戚侮辱,他把米倒在地上就走。等到富贵以后,并不把这记在心上,而起用这人作了郡部传。沈约曾陪武帝饮宴,乐班里有个妓女的乐师是齐朝文惠太子萧长懋的宫女,武帝问她认识座中的哪个客人,回答说:“只认识沈家令。”沈约不禁伏地流泪,武帝也感到悲哀,因此不再饮酒。沈约历任三朝,熟悉旧时典章制度,见闻广博,朝廷要制定什么制度都要取法他的意见。谢玄晖善于写诗,任彦升擅长文章,沈约兼有两项专长,但都超不过他们。他自负才高,迷恋功名利禄,凭借时势谋取权利,颇为议论褒贬。等到任尚书省长官后,才逐渐有些收敛,每次升官,总是恳请辞让,但又始终不能放弃那职位,舆论把他比作山涛。当政十多年,未曾荐举过什么人,对于国政的得失,从未有何补益,只是惟命是从而已。

  起初,武帝和左仆射张稷有旧怨,等张稷死后,武帝和沈约说起这事。沈约说:“左仆射已被打发出去作边境地区的州刺史,过去的事,何必再说呢。”武帝认为这是出于婚姻关系的袒护行为,对沈约发怒说:“你说这种话,像个忠臣吗!”于是上辇回了内殿。沈约吓坏了,竟然没有发现武帝已经起身走了,还仍旧端坐不敢动。等回到家,没走到床前,就凭空跌坐在门边,于是就生了病。梦见齐和帝用剑割断他的舌头,叫一个巫来看病,巫所说的病因和他所梦的相同。于是叫一个道士给天上一道赤色奏章,声称禅代齐朝的事,并不是自己的主意。在这以前,沈约曾陪武帝饮宴,碰上豫州献来栗子,有一寸半大小,武帝觉得新奇,问起来关于栗子的典故有多少,与沈约各自叙说自己所能记起来的典故,沈约比武帝少了三条。沈约出来后对别人说:“这老头儿爱面子,要是不让他他会羞死。”武帝因为他出言不逊,想治他的罪,徐勉一再劝谏才罢休。他这次病时,武帝派遣主书黄穆之专门负责探视,穆之晚上回去,没能及时奏报,害怕获罪,私下把沈约请道士奏赤章的事让皇帝派来探病的医生徐奘奏报了武帝。又加上前边的过失,武帝大怒,几次派人去责备他,沈约惊吓而死。有关部门谥为“文”,武帝说:“怀有别的心思不表露出来应该叫隐。”因此改为“隐”。

  沈约年少时曾感到晋朝一代竟没有一本完整的史书,因此二十来岁时,便有撰写晋史的打算。宋泰始初年,征西将军蔡兴宗代他启奏皇上,宋明帝有旨准许他。从那时起过了二十多年,他的著述方才完成,共有一百多卷。条例线索虽然齐备,但史实采集尚不周全。齐永明初年遇上盗贼,丢失了第五部。又在齐建元四年(482)受命撰写本朝史,永明二年(484)又兼任著作郎,为皇帝编写起居注。五年春天又奉命撰写《宋书》,六年二月写成,拜表进上。他所编写的国史就是《齐纪》二十卷。梁天监年间,又撰写《梁武纪》十四卷,又撰写《迩言》十卷,《谥例》十卷,《文章志》三十卷,文集一百卷,都在世上流行。又撰写过《四声谱》,认为:“以前的诗人积千年都没有人悟出来,而如今只有我得于心中,穷尽其神妙的旨趣。”自以为是达到了神妙境界的创作。武帝对此不感兴趣,曾经问周扌舍:“什么叫四声?”周扌舍回答:“‘天子圣哲’,四字就是四声。”但武帝到底还是不怎么遵用沈约的四声规则。

相关信息

  • ·《》--  吕僧珍字元瑜,东平范县人,世代居住广陵,家里很贫寒。小时候从师学习,有相面人看遍了众学生,指着僧珍说:“这孩子声音不同寻常,是封侯之相。”在萧顺之那里作门下书佐。身长七尺七寸,容貌魁伟,同僚都很敬重他。萧顺之作豫州刺史时,任命他为典签,兼任蒙县令。萧顺之升任领军将军后,补任他为主簿。唐宀禹之进犯东阳,萧顺之率兵东讨,让僧珍主管行军各局的事务。僧珍家在建阳门东,自从领受命令担...
  • ·《》--  张缅字元长,几岁的时候,外祖父中山刘仲德就认为他很不一般,说:“这孩子不是平凡人,不只是张家的宝贝,还会名扬海内。”齐朝永元末年梁武帝起兵,其父张弘策跟随武帝进兵建康,把张缅留在襄阳,当时才十岁,每听到军队有胜负消息,忧喜都流露在脸上。弘策遇害时,张缅服丧超越礼节,武帝便派人来告诫他。丧服期满后,袭封洮阳县侯。初次作官任秘书郎,出京为淮南太守。当时只有十八岁,武帝怕他年轻,不熟...
  • ·《》--  冯道根字巨基,广平郡赞阝县人。少年丧父,家贫,给人作帮工以奉养母亲。在外面得到好吃的东西,从不自己先吃,一定要赶紧拿回家来送给母亲。十三岁时,以孝行闻名。郡里征召他作主簿,他不去,说:“我应当封侯享受祭祀,怎么能作个小小的文吏呢!”   十六岁时,同乡蔡道班作湖阳戍军主,攻蛮人锡城,反而被蛮人围困,道根去援救他,单人独骑驰骋疆场,手提双剑左右奋击,杀伤敌人甚多,道班因此幸免,他www.slkJ...
  • ·《》--  罗研字深微,年轻时就有才干并善于言词。邓元起平定蜀地,征召他为主簿,后来作信安县令。当时有成规要设置观农谒者,丈量百姓家土地桑树,土地增一分,树围长一寸,都要加税,使百姓困苦不堪。罗研上奏朝廷。请求废除这种弊政,武帝同意了他的请求。鄱阳忠烈王萧恢到益州作刺史,听说他的名声,请他担任别驾。等西昌侯萧渊藻又到益州作刺史,益州人都为此惶恐,只有罗研举止自如。萧渊藻对他说:“除了我没...
  • ·《》--  邓元起字仲居,南郡当阳人。少年时就有胆略才干,具侠义之气,在齐朝官作到武宁太守。梁武帝起兵时,萧颖胄写信征召他,他当天就起身上路,率兵和武帝在夏口会合。齐和帝即位,委任他为广州刺史。齐中兴元年(501),任益州刺史,仍为伐齐的前军将军。平定建康后,进官号为征虏将军。天监初年,封为当阳县侯,才开始到益州去上任。   当初,梁武帝起兵时,益州刺史刘季连态度暧昧。等听说元起到任,便出兵抗拒。元起...
  • ·《》--  曹景宗字子震,新野人。父亲曹欣之,在宋朝作徐州刺史。   景宗从小善于骑射,喜欢打猎,经常与数十个少年在山泽中追猎鲔鹿,每当众骑逐鹿时,鹿马混杂在一起,景宗就在众骑当中射鹿,众人都怕误中马腿,但总是鹿应弦而倒,景宗以此为乐。不满二十岁时,他父亲从新野派他到外地去,他单骑带数人上路,在半道上突然被强盗数百人包围。景宗带有百余支箭,每射必中,强盗四散而逃,因此以胆略和勇力闻名。很爱读史书,每读...
  • ·《》--  王茂字休连,又字茂先,太原祁县人。祖父王深,在北朝任中郎司马。父亲王天生,宋末任列将,攻杀司徒袁粲,凭功劳历任郡守,封上黄县男。   王茂几岁时,就被祖父王深认为与众不同,曾经说:“这是我家的千里驹,将来光耀门庭的一定是这孩子。”长大后,好读兵书,但只通其大意。性情孤僻不爱交游,身长八尺,皮肤白皙仪表堂堂。齐武帝未登基时曾见到他,感叹说:“王茂先年少时就如此卓然出众,日后必然w...
  • ·《》--  哀太子萧大器字仁宗,他是简文帝的嫡长子。中大通四年(532),被封为宣城郡王。太清二年(548)十月,侯景入侵建邺,皇帝令太子为台内大都督。三年五月,简文帝即位。六月初三,立大器为皇太子。   大宝二年(551)八月,侯景废了简文帝,准备加害太子。当时侯景的同党宣称侯景要召见太子,太子正在讲《老子》,刚准备下床而行刑的人突然来到。太子神色不变,和缓地说:“久知有这种事,只是叹其来得晚罢了!&rdq...
  • ·《》--  沈约字休文,吴兴郡武康县人。十三岁时家中遭难,父亲沈璞被杀,他逃走潜藏,碰上大赦才得以幸免。后来又流离异乡,孤苦贫困,但一心好学,昼夜手不释卷。母亲怕他积劳成疾,常叫人给他减油灭灯。于是他就白天读书,夜晚背诵,这样便博通众书,并善作文章。济阳蔡兴宗听说他的才华,对他很是欣赏,等他作了郢州刺史,便引用沈约为安西外兵参军,兼任记室。兴宗常对他的子弟们说:“沈记室是人伦师表,你们要好好向
  • ·《》--  范云字彦龙,南乡舞阴人,是晋朝平北将军范汪的六世孙。祖父范璩之,是宋朝的中书侍郎。范云六岁跟着姑父袁叔明读《毛诗》,每天诵读九页。陈郡殷琰以善识人才闻名,一次探访叔明时见到他,对叔明说:“这是宰相的材料啊。”   范云生性机警,有才识,善写文章,下笔即成,人们往往怀疑他是早就构思好了。他父亲范抗任郢州府参军,范云随父在郢州。当时吴兴沈约、新野庾杲之和范抗是府中同僚,见到范...
  • ·《》--  范缜字子真。父亲范氵蒙,作过奉朝请,死得早。范缜少年时孤苦贫困,侍奉母亲孝顺恭敬。二十岁以前,跟沛国刘王献学习,刘王献认为他与众不同,亲自为他行冠礼。在刘王献门下数年,总是草鞋布衣,步行于道路。刘王献门下有许多乘车跨马的贵族子弟,范缜处在他们中间,一点儿也不感到羞愧。长大以后,博通儒家经典,尤其精于《三礼》。性格诚信直爽,喜欢直言不讳大发宏论,不被士流朋友们接受,只有和表弟萧琛友善,萧...
  • ·《》--  韦睿字怀文,京兆杜陵人。世代都是三辅地区的著名族姓。祖父韦玄,为躲避作官隐居长安南山。宋武帝入关,征召他为太尉掾,他不去就任。伯父韦祖征,在宋末作光禄勋。父亲韦祖归,任宁远长史。   韦睿侍奉继母以孝闻名。伯父韦祖征屡次作郡太守,总是带上韦睿赴任,对待他像对待自己的儿子。当时韦睿的妻兄王忄登、姨弟杜恽在家乡都很有名望,祖征问韦睿说:“你自己认为比忄登、恽二人如何?”韦...
  • ·《》--  裴邃,字深明,河东闻喜人,原魏国冀州刺史裴徽的后代。祖父名寿孙,寓居于寿阳,任宋武帝的前军长史。父亲仲穆,任骁骑将军。   裴邃十岁就能写诗文,喜爱《左氏春秋》。齐东昏侯继位,始安王萧遥光任扬州刺史,任用他当了参军。遥光兵败之后,裴邃回到寿阳,正值刺史裴叔业将寿阳向魏国投降,裴邃便随着众人北迁。魏宣武帝很敬重他。他在魏国担任魏郡太守。魏派王肃镇守寿阳时,裴邃坚决请求随同王肃一起,暗中...
  • ·《》--  江淹字文通,济阳考城人,父亲江康之,作过南沙县令,很有才气。江淹从小丧父,家境贫寒,常仰慕司马相如、梁鸿的为人,不屑于从事经学训诂,而倾心于诗赋文章。早年被高平檀超赏识,常请他坐上席,厚加礼遇。   初次作官为南徐州从事,又转任奉朝请。宋朝建平王刘景素爱结纳士人,江淹在南兖州跟随景素。广陵县令郭彦文被治罪,供词牵连到江淹,说他曾经受贿,江淹被下狱。他在狱中给刘景素上书申辩。景素见到书信...
  • ·《》--  任窗字彦升,乐安博昌人。父亲任遥,在齐朝时作中散大夫。任遥的哥哥任遐字景远,年少时学业勤勉,在家恭敬有礼,官作到御史中丞、金紫光禄大夫。永明年间,任遐因犯罪将要发配到荒凉边地,任遥怀揣诉状谒见诉说,声泪俱下,齐武帝听了感到怜悯,任遐终竟得于幸免。   任遥妻为河东裴氏,有识有德。有一次白天躺在床上,梦见一顶插着五色彩旗的伞盖四角悬挂着铃铛,从天上掉下来,其中一个铃铛掉到她怀里,于是心里...
  • ·《》--  江革字休映,济阳考城人。祖父江齐之,在宋朝作都水使者,尚书金部郎。父亲江柔之,在齐朝作尚书仓部郎,品性孝顺,因为丧母哀伤过度而死。   江革从小聪明灵敏,很早就有才气,六岁就会写文章,柔之对他倍加赏识器重,说:“这孩子必定会振兴我的门第。”九岁时父亲去世,他和四弟江观同母所生,从小丧父贫寒,没有师友可以依傍,兄弟二人互相督导勉励,读书孜孜不倦。十六岁时丧母,以侍奉母亲孝敬闻名。丧...
  • ·《》--  贺琛字国宝,幼年丧父,伯父贺蝫传授他儒家经典,一听就懂得意义所在。贺蝫感到惊异,常说:“这孩子将来要因为精通经典取得官位。”贺蝫死后,贺琛家贫,常往返家乡山阴与诸暨之间贩米来养活母亲,虽然要亲自划桨摇船,一有空闲就不忘读书,尤其精通《三礼》。二十多岁时,贺蝫旧日的门徒逐渐都到他这儿来求学问。   当初,贺蝫在家乡聚徒讲授,周围来就学的有三千多人,贺蝫天监年间去世,这时候又聚拢...
  • ·《》--  沈约字休文,吴兴郡武康县人。十三岁时家中遭难,父亲沈璞被杀,他逃走潜藏,碰上大赦才得以幸免。后来又流离异乡,孤苦贫困,但一心好学,昼夜手不释卷。母亲怕他积劳成疾,常叫人给他减油灭灯。于是他就白天读书,夜晚背诵,这样便博通众书,并善作文章。济阳蔡兴宗听说他的才华,对他很是欣赏,等他作了郢州刺史,便引用沈约为安西外兵参军,兼任记室。兴宗常对他的子弟们说:“沈记室是人伦师表,你们要好好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