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卷六十下 蔡邕列传第五十下

  ◆蔡邕传,蔡邕字伯喈,陈留圉县人。六世祖蔡勋,好黄帝老子之术,平帝时为眉阝县令。

  王莽篡位初年,任命他为厌戎连率。蔡勋对着官印仰天叹息说“:我是汉朝的官吏,死也不能失正道。从前曾子不接受季孙送的东西,何况是奉侍二姓呢!”于是带了家属,逃入深山之中,与鲍宣、卓茂等不做王莽的官。父亲蔡棱,也有清白的操行,死后称贞定公。

  蔡邕性至孝,母亲卧病三年,不论盛夏严冬、气候变化,没有解开过衣带,七十天没有睡过觉。母亲死了,墓旁盖一间房子住下守着,一动一静,都遵守礼制。一只兔子很驯顺地在他的住宅旁边跳跃,又有木生连理枝,远远近近的人都觉得奇怪,来看的人很多。与叔父、叔伯兄弟同居,三代没有分家,乡里的人都称赞他品行好。少年时博学,从太傅胡广学习。喜欢文学、数术、天文,还擅wWW.sLkj.oRg长音乐。桓帝时,中常侍徐璜、左等五侯,擅权不法,听说蔡邕的琴鼓得好,告诉了皇帝,令陈留太守督促启程。蔡邕不得已,走到偃师,假称病了,返回家中。无事,在家玩古董,不与时下一般人来往。受东方朔《客难》及扬雄、班固、崔骃设疑自通的启发,于是汲取百家之言,肯定其正确的而纠正其不对的,作《释诲》以警惕与自勉。

  (中略)建宁三年(170),被征召去司徒桥玄府,桥玄对他很好。出补河平长。召拜郎中,校书东观。升议郎。蔡邕认为经籍距圣人著述的时间久远,文字错误多,俗儒牵强附会,贻误学子,熹平四年(175),与五官中郎将堂奚谷典、光禄大夫杨赐、谏议大夫马日石单、议郎张驯、韩说、太史令单等,奏请正定《六经》文字。

  灵帝批准了,蔡邕用红笔亲自写在碑上,使工人刻好立于太学门外。于是后来的儒者学生,都以此为标准经文。碑新立时,来观看及摹写的,一天之内,车子就有一千多辆,街道也堵塞了。起先,朝廷认为州郡勾结,人情结伙营私,下令婚姻之家和两州人士,不得互相担任监察官吏。现在又有三互法,婚姻之家及两州人士不得交互为官。禁忌更加严密了。选用官吏,很不容易。幽、冀两州,缺职很久不得补充。蔡邕上疏说“:幽、冀两地是兵马所出的地方,近年兵士饥饿,慢慢地空虚了。现在百姓贫困,万里一片萧条。长时间无人负责,人民下吏延颈相望,而三府选举,几个月没有定下来。我对此常感奇怪,而有的人说‘避三互’。十一州有禁,只求解决幽、冀二州而已。又二州之士,有的又以时间为限,犹豫迟疑,因此失去了机会。

  我以为三互之禁,是很轻微的。现在只要显示威权,阐明法纪,在职的人,谁不害怕呢。为什么仅因三互设禁,自生隔阂呢。从前韩安国坐法抵罪,朱买臣出身贫贱,都因有才华,回到自己的原籍做官。又是个亡命之徒,升为冀州刺史。难道可以拘守三互,又以一些不重要的制度来束缚自己吗?三公明明知道二州的重要,应该赶快决定,打破禁区,选拔贤能之士,挽救当前的危局,而不采纳忠臣的意见,为细微末节的法令所限制,耽误了选用,失去了人才。臣愿皇上效法先帝,废除近禁,各州刺史应该更换的,不要拘于时间与三互,只要合适的就任用。”奏上,没有采纳。起先,帝爱学习,自己作《皇羲篇》五十章,因此诸生会做文章的得到引用。

  原来是按经学招来的,后来那些作尺牍及会写鸟篆的,都被引召,增加到数十人。侍中祭酒乐松、贾护,引来很多无操行趋炎附势的人,都待命鸿都门下,喜欢讲一些地方风俗、乡里小事,帝非常高兴,不按平常的次序提拔他们。又商贾小民,为宣陵孝子的几十人,都给以郎中、太子舍人之官。当时常有雷霆疾风,伤树拔木,地震、冰雹、蝗虫为害。又鲜卑侵犯边境,人民为劳役赋税所苦。

  六年(177)七月,诏书认错,令群臣各说可行的治理国家大事的措施。蔡邕上密奏,说:“我敬读圣旨,虽周成王遇风灾,问诸史百官,周宣王遭旱灾,勤劳戒惧,都不过如此。我听说老天爷降灾害,是跟着某种现象的发生而来的。阳气屡发,大概是诛杀太多所致。风是老天爷的号令,用以教育人君的。只有正直光明侍奉上帝,就自求多福;好好祭祀祖宗,则鬼神就显灵。国家大事,以祭祀为先,这是天子应当恭恭敬敬亲身作的。我先在宰府,后做祭官,迎祥和之气于五郊,而皇上很少参加,四时致敬,常常委托官吏,虽曾谢罪,终属疏忽缺废,所以皇天不高兴,显现这么多怪异来。《鸿范传》说:‘政治腐败,道德不修,大风就会吹倒房屋,折断树木。’《坤》卦是地道,《易》称‘安贞之吉,应地无疆’。阴气越积越多,本来应当安静的,反而会动起来,法为下叛。权柄不操在上面,冰雹就伤物;政治苛刻暴虐,则虎狼食人;贪利伤害百姓,而蝗虫损害庄稼。去年六月二十八日,太白星与月亮相迫,对兵事不利。鲜卑侵犯边境,自远地来,现在出师征讨,没有取得什么进展。上违反了天文,下不顺于人事。真正应当看看大家的意见,采纳合适的。我对此不胜激动,谨上宜于施行的七事如下:第一件事:明堂月令。天子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及季夏之节,居明堂迎祭五帝于郊。为了导引神气,求福丰收。清庙祭祀,孝敬祖先,养老设教,告诉人守礼化俗,这些都是帝王的大业,祖宗恪守奉行的。而有关部门常因蕃国有丧,宫内生育,以及吏卒病死,经常发生禁忌,缺而不行。只看到南郊斋戒祭祀,没有废缺,至于它祀,每有不同的说法,难道南郊卑而它祀尊贵吗?孝元皇帝诏令说‘:礼仪所敬,莫重于祭祀,所以全心全意亲自奉行,是为了表其肃敬之情。’又章帝元和故事,再次申明议修群祀,以祈丰年,前后诏书,用心诚恳。而最近以来,更换太史,忘了礼敬的大事,听任禁忌的书流行,拘信小故,亏废大典。

  按《礼》,妻妾生子,斋戒,不入侧室之门,没有废掉祭祀的规定。至于说宫中有死丧的发生,三月不祭,是说普通老百姓只有几间房子,不少人住在一起,不便举行祭祀。难道说宫廷广大,臣妾众多也可以不祭祀吗?从现在起,斋戒祭祀的制度,应该按照以前典章执行,才可以说对灾异的发生,作出了回答。

  第二件事:我听说国家将兴,常常听到好的建议。内则可以知道自己的治理情况,外则可以了解老百姓的情绪。所以先帝虽然聪明圣哲,还是广泛征求意见,询问政治之所以得及其所以失的原因。又因为发生灾异,寻访那些隐居不仕的高士,重视贤良、方正、敦朴、有道的选举。直言敢谏,不绝于朝廷。皇上主政以来,连年发生灾异,没有听说下诏征召贤能,真正应当遵循过去一些好的措施,使忠心耿耿之臣,发挥敢想敢说的精神,使《易传》所说‘政悖德隐’的话,不得流行。

  第三件事:访求贤能的方法,不只一种。有的人因道德修养好而著名,有的人因直言敢谏而被人称道。近来,朝廷里面的人,没有因忠信受到赏赐的,反而常常因诽谤诬蔑而被杀害。因之群臣闭口,不敢说话。郎中张文,以前一人敢于直谏,皇上采纳,斥责了三司,群臣心悦诚服,平民百姓也高兴。我认为应该提拔张文担任要职,用以奖忠贞之士,向海内宣传,广开贤明政治之路。

  第四件事:司隶校尉、各州刺史,它的职责是督察不法,检举坏人,分清是非。幽州刺史杨熹、益州刺史庞芝、凉州刺史刘虔,各有一片奉公守法、痛恶坏人坏事之心,杨熹等检举劾办的,效果最好。其余有的不理不申,有的枉法曲断,都不称职。有的本人就有罪过或错误,与下面所应检举的相同。而法纪败坏,无人揭发,公府台阁也默不作声。

  五年诏令,议遣八使,又令三公采长史臧否考察人民疾苦,上奏皇上。这时奉公守法的人,欣然得志,为非作歹的人忧恐失色,怕得要死。但是,不知道这件事为什么忽然停止了。从前刘向上奏说‘:决策犹豫不决的人,为一般小人大开方便之门;养成了优柔寡断习惯的人,招来谄媚诽谤的坏家伙。’现在刚刚听到一点善政,转眼之间就变了卦。枉使全国人民猜测朝政,莫衷一是。应当追定八使,揭发不法的人和事,另选忠诚清白的人任职,赏罚严明。到了年终,要对三公评定好坏。使百官知道奉公守法就是福,营私舞弊就是祸。这样,灾害的来源,庶几可以堵塞了。

  第五件事:我听说古时铨选官吏,一定要诸侯三年推举一人,叫做岁贡。孝武时代,郡选举孝廉外,还要选拔贤良、文学之士。因此名臣一个接一个地出现,文事武功盛极一时。汉朝的得人,只此数路而已。至于书画辞赋,只算得小才,治理国家,就不见得有能力。皇上刚刚即位时,最先讲求经术,处理政事的余暇,看看文学作品,用以休息。现在走棋的游戏,不是推行教化,挑选人才之本。而诸生唯利是图,作的人很多。稍为高明一点的,也引用一些经训劝喻的话;下等的凑合一些俗话俚语,与倡优调笑取乐差不多;有的剽窃他人的作品,假冒名姓。我每每奉诏于盛化门,录取比较好的,没有被录取的,也跟着安排工作。已经给了恩惠,不好回收,让他们保住俸禄,已够意思了。不可再使他们治人和在州郡做官,从前孝宣皇帝在石渠阁会集诸儒生,章帝召集学士于白虎观,通经释义,这是伟大的事业文武之道,应该遵守奉行。至于一般的小能小善,虽说也有可取之处,孔子认为如果以之办大事就会滞碍不通。所以君子应当立志办大事。

  第六件事:县长的职务是治理老百姓。都应当勤谨工作。给老百姓办了好事,这才算有功绩。赏罚应该分明,而现在在位没有什么才能退下来的,多授以议郎、郎中。如果才华好,不应让其列入冗散人员,如有罪过,自然应当判罪。难道认罪怕审讯,反要求调离,互相仿效,好歹没有个标准之理?先帝典章制度,没有这个规定。应该查验真伪废除干净。

  第七件事:以前一切以宣陵孝子为太子舍人。我听说孝文帝帝诏,丧服三十六日,虽说是继承皇位之君,父子至亲,公卿列臣,受恩至重都要控制自己的感情,服从诏令,不敢逾越。现在虚伪小人,本不是骨肉之亲,也无什么特别的恩情,又没有真正的禄仕,却表现哀痛思念,这种哀情根据什么产生的呢?他们聚集陵墓之旁,假称奉孝,行为既掩饰不了他们的心迹,于义又没有根据。甚至还有不法分子藏在里面。桓思皇后庭祭和升柩的时候,东郡有盗人妻的逃在孝中,原籍追捕,才服了罪。虚伪杂乱污秽,说也说不完。又,先到的可以授官了,后来则被遣归;有的经年在陵地,因暂时回去漏掉了;有的用人代理,也得到宠荣。纷争怨恨,在大路上吵吵嚷嚷,不成体统。太子的官员,应挑选有德行的人,难道只用一些坟墓丑恶的人?没有比这还不吉祥的事。应该把他们送归田里,揭发他们虚伪诈骗。”奏书送上,帝于是亲自迎祥气于北郊,举行大家的礼仪。又令宣陵孝子为舍人的,统统改为丞尉。

  光和元年(178),设置鸿都门学,在里面画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诸生都令州郡三公推举征召。有的出为刺史、太守,入为尚书、侍中,有的竟有封侯赐爵的,一般有道德的知识分子都认为与他们在一起是可耻的。这时,妖异的现象常有发生。人人惊恐。

  光和元年(178)七月,诏召蔡邕与光禄大夫杨赐、谏议大夫马日石单、议郎张华、太史令单至金商门,引入崇德殿,使中常侍曹节、王甫问他们关于灾异及消除变故所应当采取的办法。蔡邕用心答复。记在《五行》、《天文志》中。皇上又特别诏问蔡邕:“近来灾异变故的发生,不知是什么罪咎引起的。朝廷焦急,我心里害怕。访问群公卿士,想听到一些忠言,他们都守口如瓶,不肯尽心。因为你经学深,故特问你,你应该阐明得失,指出为政的要点,不要唯唯否否,或者怀疑恐惧。全按经述对答,为了保密,要用皂囊封上。”蔡邕答说“:皇上大德聪明,深念灾害。我虽浅学,还鼓励我,特别询问我,这不是无知下贱的我所能胜任的。正是披肝沥胆的时候,难道我可以患得患失,怕这怕那,使皇上听不到应该切戒的话吗?我想各种灾异,都是亡国的征兆。老天对我大汉,念念不忘。

  所以一再出现妖变,表示谴责,想使人君觉悟起来,改危为安。现在灾怪的发生,不在别的地方,远在门口,近在寺署里面,作为鉴戒,可以说是至切至要的了。妇人干预政事,是怪异发生的原因之一。以前乳母赵娆,贵重无比,在生时,她的财产与国家的府库相等,死后,她的坟墓超过了皇上先人的陵园,两个儿子受封,她的兄弟都做州郡的官。加之,永乐门史霍玉,依靠权势,更为奸邪。现在道路议论纷纷,又说有程大人这样一个人,观察他的动静,可能危害国家。应当高度提防,公布禁令。好好地想一想赵娆、霍玉的问题,以为至戒。现在皇上一片好意,要分清好坏,听说太尉张颢是霍玉引进的;光禄勋姓璋,是有名的贪污分子;又长水校尉赵王玄、屯骑校尉盖升,都很吃香,荣华富贵。应当想到小人在位是罪过,更要想到引身避贤也是祸。廷尉郭禧,朴实而经验充足;光禄大夫桥玄,聪明而守正不阿;前太尉刘宠,忠实而操守清正,他们都可以作谋主,经常询问,自可获益。

  宰相大臣好比皇上的四体,委任而责成功。好坏已经分清楚,不应当听信小吏中伤大臣。又尚方工技,鸿都篇赋,可以暂时停一停。以示忧患在身。《诗》云‘:畏天之怒,不敢戏豫。’老天爷的警戒,是不能轻看的啊!宰府孝廉,要求是很高的。前不久因征召不慎,严厉斥责三公,而现在却都以小文超取选举,大开走后门之风,违背了国家的制度。大家不满意,只是不敢说而已。我望皇上下决心改变这种状况,所思万事,都为了报答老天的希望。皇上既然自己约束自己,左右的近臣,也应该接受教育。人人抑损,堵塞灾怪。天道厌满,鬼神贵谦啊!我因愚憨,感激忘身。竟敢触犯忌讳,手书答对。

  君臣不亲密,君要警惕泄漏机密,臣就常有失身的危险。请把臣表好好收藏起来,不要使忠直的臣子,遭到坏人的怨恨。”奏上,帝看了叹息。因出去上厕所,曹节在后面偷看了,就全部向左右的人说,致使事情泄漏出来。被蔡邕所奏应该废黜的人,都恨了他,企图打击报复。以前,蔡邕与司徒刘不和,叔父卫尉蔡质,又与将作大匠阳球有意见,阳球就是中常侍程璜的女婿。程璜使人写匿名报告,诬告蔡邕、蔡质几次因私事请托于刘,刘没有答应他,于是蔡邕怀恨在心,等等。决心陷害蔡邕。因此诏下尚书,召蔡邕质问。蔡邕上书申诉说:“臣被召,问的是:大鸿胪刘前为济阴太守,我的属吏张宛长休百日;刘为司隶,又托河内郡吏李奇为州书佐;及营护前河南尹羊陟、侍御史胡母班,刘都未办使我怀恨等情况。我诚惶诚恐,肝胆涂地,死无葬身之所。我想,事属张宛、李奇,与羊陟、胡母班无关。大凡休假小吏,不是结恨的根本。与羊陟是亲戚,难道敢于帮助私党?如果我们父子想陷害他,应当告到台阁,详细写明我们恨他的原因。

  内无寸事,诽谤之书外发,我愿与刘当面对证。我因学问特蒙奖励。秘馆工作,皇上面前奔走,姓名状貌,皇上是心中有数的。今年七月召诣金商门,问我灾异发生的原因。持诏申旨,再三启发。我实愚憨,只知尽忠,没有想到后害。就讥刺公卿大臣和宠幸的臣子。我是想上对皇上所问,消除灾异,进而为皇上建太平盛世之计。皇上没有想到忠臣直言,应该保密。于是诬陷突来,致生疑怪。尽心害人之吏,难道也可以容忍吗!诏书下达,要求百官各上密奏,想改弦更张,除凶致吉。现在是进言的不但没有受到采纳的奖励,而转眼之间,诬陷来了。现在都闭口结舌,以我为戒。哪个还敢为皇上尽忠孝呢?我的叔父蔡质,连连提拔,职位很高;我被深恩,几次见访。写匿名报告的人,想以此诬陷我们父子,破坏我的门户,不是为了举发奸人,补益国家啊!我年四十有六,孤独一人,幸得名列忠臣,死有余荣。只怕皇上从此再也听不到忠言了!我愚陋无知,罪有应得。但以前的答对,我叔父蔡质是不知道的。白发苍苍,衰老余年,横遭逮捕,跟着我受罪,同遭坑害,冤哉!痛哉!我一入狱,当为痛楚所迫,加以匿名报告催促,我的情状,皇上哪能再知道呢。死期快来了,鲁莽自诉,愿自己处死,乞蔡质不同罪。那么,我死的一天,就是我再生之年啊!祝万岁健康!为百姓自爱。”于是送蔡邕、蔡质入洛阳狱,定为以仇怨奉公,谋害大臣,大不敬,弃市。

  事奏,中常侍吕强怜悯蔡邕无罪,请于皇上,帝也再想了想那个飞章所说,下诏减死罪,剃光头发,铁圈束着颈项,与家属迁徙朔方,不得因赦令免除。阳球打发刺客追赶刺杀蔡邕,刺客被蔡邕的正义感动了,都不为阳球所用。阳球又贿赂其部主毒害蔡邕,受赂的把消息反而告诉了蔡邕,要他提高警惕。所以没有遭到杀害。居五原安阳县。蔡邕前在东观,与卢植、韩说等撰补《后汉记》,正遭流放,没有来得及写成。因此上书所著十意,分别首目,附在书尾。帝爱蔡邕才高,正好第二年国家大赦,于是宽免蔡邕罪,准许他返回原籍,蔡邕自放逐至回,共九个月。

  正准备启程回郡的时候,五原太守王智送行。酒喝够了,王智起舞劝蔡邕,蔡邕不理他。王智是中常侍王甫的弟弟,本来很骄贵,失了面子,为宾客所笑,就破口骂蔡邕说“:罪犯敢轻侮我!”蔡邕振衣而去。王智恨了他,密告蔡邕因囚放怀怨,诽谤朝廷。皇上宠幸的人也都恶了他。蔡邕考虑终不免于害死,于是逃命江海,远走吴会,往来依靠泰山羊氏,积十二年,在吴。吴人有烧桐煮饭时,蔡邕听了火烧的声音,晓得桐是一种好木材,于是请制造成琴,果然声音好极了,但琴尾是焦的,时人名之为“焦尾琴”。从前,蔡邕在陈留,邻人请蔡邕吃饭,及去而酒已经喝完了。屏风后面有客人在弹琴,蔡邕至门悄悄一听,说:“噢!以乐叫我而有杀心,为什么呢?”就迳自回去了。蔡邕素为乡里所尊敬,主人立即追赶他,并问他是什么原因,蔡邕原原本本告诉了他,都为之奇怪。弹琴的人说:“我前鼓弦,见螳螂对着鸣蝉,蝉将去还没起飞,螳螂忽前忽退。我心惊肉跳,惟恐螳螂捕捉不了蝉。这难道就是所谓杀心形于声音吗?”蔡邕笑着说“:实在是这样啊。”

  中平六年(189),灵帝去世,董卓为司空,闻说蔡邕名气大,征召他,蔡邕推说有病不能去。董卓大怒,骂说:“我有杀人之权,蔡邕纵骄傲,也是不过转足之间的事而已。”又急令州郡征召蔡邕到府。蔡邕不得已,到,代理祭酒,很受敬重,举高第,补侍御史,又转持书御史,升尚书。三天之内,遍历三台。升巴郡太守,又留为侍中。

  初平元年(190),拜左中郎将,从献帝迁都长安,封高阳乡侯。董卓的宾客部属想尊董卓比太公,称尚父。董卓问蔡邕,蔡邕说:“太公辅周,奉命灭商,故特号为太公。现在您的威德虽高,然比之尚父,我以为不可。等到关东平定,皇上返还旧京,然后再议。”董卓听了他的话。初平二年(191)六月,地震,董卓问蔡邕。蔡邕对说“:地动,阴盛侵阳,臣下不遵守国家制度引起的。前春天郊祀,公奉车驾,乘金华青盖,爪画两箱,远近都认为不合适。”董卓于是改乘皂盖车。董卓看重蔡邕的才学,对他非常客气,一遇举行宴会,往往令蔡邕鼓琴助兴,蔡邕也有心出力。然董卓多刚愎自用,蔡邕恨自己的话很少为董卓采纳,对从弟蔡谷说:“董公性刚烈而易为非,终究不能成事。我想东奔兖州,但是道路太远,不易达到,暂时逃到山东看看,怎么样?”蔡谷说:“你的容貌与普通人不同,在路上走,看的人云集,这样,想躲起来,难啊!”蔡邕乃打消了这个主意。董卓被诛,蔡邕在司徒王允家坐,不知不觉说起董卓来,并为之叹息,脸色都变了。王允勃然大怒,骂蔡邕说:“董卓国家大贼,几乎把汉朝都覆灭了,你为臣子的,应与大家一样为之愤怒,只是因为他对你好,你竟然把大节也丢了,现在诛杀有罪,你反而悲伤哀痛,难道不是与他通同叛逆吗?”就逮捕了他,交廷尉审讯。

  蔡邕承认自己有罪,请求黥首断脚,饶一条命,使他能继续修成汉史。不少士大夫怜悯他,援救他,无结果。太尉马日石单跑去对王允说:“伯喈有举世无双的才华,汉朝的事知道得多,可以使他继续写成后汉史,是一代重要的典籍。他忠孝素着,以莫须有获罪,杀了他,恐怕失去了人心呢!”王允说“:从前汉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他写谤书,流传后世。现在国家的命运中衰,皇位不稳固,不能让谄媚的人执笔在幼主左右。对皇上没有好处,我们这般人也要受到他的攻击。”马日石单出来告诉别人说“:王公的眼光太过于短浅了吧!好人,国家的楷模,著作,国家的盛典。

  灭纪废典,能够长久吗?”蔡邕竟死在狱中。后来王允失悔,想不杀掉他,已经来不及了。蔡邕死时六十一岁。士大夫和诸儒生没有不流泪的。北海郑玄听说蔡邕死了,叹息说:“汉朝的事,谁来考定啊!”兖州、陈留间都画着蔡邕的像纪念他。他收集汉朝历史,没有看见写下来作后史。只有所作《灵纪》及十意,又补诸列传四十二篇,因李催作乱散失,大多没有保存下来。所著诗、赋、碑、诔、铭、赞,连珠、箴、吊、论议、《独断》、《劝学》、《释诲》、《叙乐》、《女训》、《篆执》,祝文、章表、书记,共百零四篇,传于世。史官评论说:人与人之间的意气感应,有学识,有道德修养的人,是不会忘记的。流放的厄运,是人生极为悲痛的。当伯喈抱着罪架,贬谪边远地方时,抬头看不见日月的光明,走路不得避风尘,难道他想起过平日亲近的人吗?及得赦归本郡,又不得不远逃。偷偷地在江里行舟,不管远近;在深林中飞跑,耽心树木不密。只想回到故乡,埋骨先人坟墓的旁边,也不可得;董卓一旦入朝,首先下令征召他,分清冤枉,三天内三次升迁。辅佐有功,狂悖非的事,常常得到革除,真是《易同人卦》所说的“先号口兆而后笑”。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他对有恩的人,哪能不想念呢!正直无私的人,处决一个罪犯,尚且还吃不下饭,何况国家的刑典,出于仓卒,事前没有想到,以至怜悯变容,哪能按奸邪同罪!当政者竟然追怨司马迁谤书,流传后世,根据这个要把蔡邕杀掉,没有听见过这样执行刑法的。

后汉书卷六十下 蔡邕列传第五十下相关信息

  • ·《后汉书卷六十上 马融列传第五十上》--  (马融)   ◆马融传,马融字季长,扶风茂陵人。将作大匠马严的儿子。人长得漂亮,有才华,善于言辞。以前,京兆挚恂隐居南山,用儒术教授生徒,不应征聘,名闻关西。马融从他游学,博通经书。挚恂赞赏马融的才华,把女儿嫁给了他。   永初二年(108),大将军邓骘闻马融有名,召为舍人,他不喜欢这个,不应命。客居凉州武都、汉阳间。这时羌虏突起,扰乱边境。米谷价格飞涨,自关以西,道上饿死的一个接一个。马融饥困,就后...
  • ·《后汉书卷五十九 张衡列传第四十九》--  (张衡)   ◆张衡传,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县人。世为大姓。祖父张堪,曾任蜀郡太守。   张衡少年时会做文章,曾在三辅游学,因入京师,观太学,通《五经》六艺。虽才高于世,没有骄傲之情。平常从容淡泊,不爱与俗人相交。和帝永元年间,被推举为孝廉,不去,公府几次征召不就。当时,国家太平已久,自王侯以下,没有不奢侈过度的。张衡于是学班固《两都》,作《二京赋》,用以讽谏。殚精竭思十年才作成。文多,故不写在这...
  • ·《后汉书卷五十八 虞傅盖臧列传第四十八》--  (虞诩、傅燮、盖勋、臧洪)   ◆虞诩传,虞诩字升卿,陈国武平人。祖父虞经,为郡县狱官,办案公正,存心宽厚,推己及人。每逢冬月,案件上报,常为之流泪。曾说:“东海于公高筑闾门,令容驷马高车盖,以为子孙必有做大官的。而其子定国终于做了丞相。我办狱六十年了,虽比不上于公,也许差不多吧,子孙不一定不做九卿呢。”所以为虞诩取字升卿。   虞诩年十二,能通《尚书》。是个孤儿。孝养祖母。县里推...
  • ·《后汉书卷五十七 杜栾刘李刘谢列传第四十七》--  (杜根、栾巴、刘陶、李云、刘瑜、谢弼)   ◆杜根传,杜根字伯坚,颍川郡定陵县人。父亲杜安,字伯夷,年轻时有志气,有节操,年十三入太学,号为奇童。京师的达官贵人、皇亲国戚都羡慕他的名声,有的写信给他,杜安不拆开看,都收藏在夹壁里。后来因罪逮捕贵戚宾客,杜安打开夹壁,拿出书来,印封还是原来的一个样,终于没有遭到祸害,当时的人非常尊敬他。位至巴郡太守,很有政声。杜根天性方正笃实,急性子。   永初元...
  • ·《后汉书卷五十六 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  (张晧、张纲、王龚、王畅、种皓、种岱、种拂、种劭、陈球)   ◆张晧传,张晧字叔明,犍为郡武阳人。六世祖张良,高帝时为太子少傅,封留侯。张晧年轻时游学京师,永元中,回州郡作官,辟大将军邓骘府,五次迁升为尚书仆射,任事八年,出为彭城相。   永宁元年(120),征为廷尉。张晧虽然不是法家,但留心刑罚断狱,常与尚书辩正疑狱,他的意见多因详审平当被采纳。这时,安帝废皇太子为济阴王,张晧与太常桓焉、太仆来...
  • ·《后汉书卷五十五 章帝八王列传第四十五》--  (刘庆、刘肇、刘寿、刘开、刘伉、刘全、刘淑、刘万岁)   ◆章帝八王传,孝章皇帝八个儿子:宋贵人生清河孝王刘庆,梁贵人生和帝刘肇,申贵人生济北惠王刘寿、河间孝王刘开。其余四王不记母氏姓名。   千乘贞王刘伉,建初四年(79)封。和帝即位,因为刘伉是长兄,对他非常尊重,待之以礼。立十五年逝世。子刘宠继承王位。刘宠一名伏胡。   永元七年(95),改国名乐安。立二十八年逝世,是为夷王。父子都死在...
  • ·《后汉书卷五十四 杨震列传第四十四》--  (杨震)   ◆杨震传,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八世祖杨喜,汉高祖时因功封赤泉侯。父亲杨宝,学《欧阳尚书》,哀帝、平帝时,不问世事,隐居教学。   居摄二年(7),同龚胜、龚舍、蒋诩一道被征召,不受,逃跑,不知所在。光武帝非常赞赏他的气节。建武中,公车特别征召他,以年老多病,不应,在家去世。杨震少年时爱学习,从太常桓郁学《欧阳尚书》,通晓经术,博览群书,专心探究。当时儒生为之语说“:关西孔子杨伯起。...
  • ·《后汉书卷五十三 周黄徐姜申屠列传第四十三》--  (周燮、黄宪、徐稚、姜肱、申屠蟠)   ◆周燮传,周燮字彦祖,汝南安城人。法曹掾燕之后代。杨震燮生而曲颔折额,丑状使人害怕。他的母亲想抛弃他,父亲不同意,说道“:我听说贤圣多有异貌。兴我宗族的,便是这个儿子。”于是养了下来。   开始在几wWW.sLkj.oRg个月,便知道谦让;十岁上学,能通晓《诗经》、《论语》;到了长大时,专门精研《礼记》、《易经》。不读非圣之书,不修贺问之好。有前人盖...
  • ·《后汉书卷六十下 蔡邕列传第五十下》--  ◆蔡邕传,蔡邕字伯喈,陈留圉县人。六世祖蔡勋,好黄帝老子之术,平帝时为眉阝县令。   王莽篡位初年,任命他为厌戎连率。蔡勋对着官印仰天叹息说“:我是汉朝的官吏,死也不能失正道。从前曾子不接受季孙送的东西,何况是奉侍二姓呢!”于是带了家属,逃入深山之中,与鲍宣、卓茂等不做王莽的官。父亲蔡棱,也有清白的操行,死后称贞定公。   蔡邕性至孝,母亲卧病三年,不论盛夏严冬、气候变化,没
  • ·《后汉书卷六十一 左周黄列传第五十一》--  (左雄、周举、周勰、黄琼)   ◆左雄传,左雄字伯豪,南阳涅阳人。安帝时,被推举为孝廉,升冀州刺史。州部多大族,喜欢拉关系,走后门。左雄经常把门关着,不与他们来往。拿办那些贪污狡猾凶狠的二千石,不讲半点面子。   永建初年,公车征拜议郎。这时,顺帝新立,大臣们因循苟且,朝廷好多工作都未作。左雄几次上书,措词激烈。尚书仆射虞诩认为左雄有忠直的大节,给皇上写报告推荐他,说:“我所见现在公卿以...
  • ·《后汉书卷六十二 荀韩钟陈列传第五十二》--  (荀淑、荀爽、荀悦、韩韶、钟皓、陈寔)   ◆荀淑传,荀淑字季和,颍川郡颍阴人,荀卿十一世孙。年轻时有高尚的德行,学问渊博,不喜欢雕章琢句,徒在文字上用功,不注重实际的学识。因此,常常被俗儒看不起。但州里却称他有知人之明。安帝时,征召任为郎中,后来再升当涂长。离职还乡里。   当世名贤李固、李膺等都尊崇他为师。梁太后临朝理政,有日食、地震的变异,下诏公卿举贤良方正,光禄勋杜乔、少府房植举...
  • ·《后汉书卷六十三 李杜列传第五十三》--  (李杜)   ◆李固传,李固字子坚,汉中南郑人,司徒李恢的儿子。   李恢的事迹在《方术传》。李固像貌有奇特的外表,头上有骨突出如鼎足,上入发际隐起,脚板上有龟文。年少时好学,常不远千里,步行寻师。于是读尽许多古书,结交不少英贤。四方有志之士,多羡慕他的风采而来向他学习。京师人都赞叹说:“这又是第二个李公了。”(注:指继其父为公。)司隶、益州都命令郡守举李固为孝廉,召他为司空掾,都...
  • ·《后汉书卷六十四 吴延史卢赵列传第五十四》--  (吴佑、延笃、史弼、卢植、赵岐)   ◆吴佑传,吴佑字季英,陈留郡长垣县人。   父亲吴恢,为南海太守。吴佑十二岁时,随父亲到官舍。吴恢想用竹简写经书,吴佑劝阻说“:现在大人过五岭,远处海滨,这里风俗简陋,然而,素多珍怪稀有之物,在上为朝廷所疑惑;在下则为权势贵戚所欲占有。您这部书如果写成了,就要用不少车辆运载。从前马援因把薏苡运归,遭人诬告,说他运归的都是明珠文犀;王阳好车马,衣服讲究,迁...
  • ·《后汉书卷六十五 皇甫张段列传第五十五》--  ( 皇甫规、张奂、段颎)   ◆皇甫规传,皇甫规字威明,安定郡朝那县人。祖父皇甫棱,度辽将军。父亲皇甫旗,扶风都尉。   永和六年(141),西羌大寇三辅,包围了安定,征西将军马贤率领各郡兵讨伐,不胜。皇甫规这时虽为布衣之士,看见马贤不懂军事,知道他一定要打败仗,于是上书说马贤必败的情势。不久,马贤果然被羌兵所消灭。郡将知道皇甫规富有军事谋略,WWW.sLkj.oRg于是任命他为功曹,使他率领甲士八百人,与羌...
  • ·《后汉书卷六十六 陈王列传第五十六》--  (陈蕃、王允)   ◆陈蕃传,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祖父做过河东太守。   陈蕃十五岁时,曾住一室,无事可做,而室内外十分肮脏,父亲的朋友同郡人薛勤来看他,对陈蕃说:“小孩子,为什么不打扫清洁迎接客人呢?”陈蕃说“:大丈夫在世,应当扫除天WWW.sLkj.oRg下的垃圾,哪能只顾自己一室呢?”薛勤知道他有澄清天下的志气,非常赞赏他。   最初,在郡里出仕,被推举为孝廉,授郎中。因母亲去世,辞...
  • ·《后汉书卷六十七 党锢列传第五十七》--  (党锢、刘淑、李膺、杜密、刘佑、魏朗、夏馥、宗慈、巴肃、范滂、尹勋、蔡衍、羊陟、张俭、岑晊、陈翔、孔昱、苑康、檀敷、刘儒、贾彪、何颙)   ◆党锢列传,序,孔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这是说人的好恶本性是相同的,而所受的教育与环境使人的性情与操守相差很大。所以有德行的人,教人修养品性,克服放荡行为,交朋友谨慎,控制偏颇,遇事平正。虽然人的情志千差万别,文与质也不相同,至...
  • ·《后汉书卷六十八 郭符许列传第五十八》--  (郭太、符融、许劭、左原、茅容、孟敏、庾乘、宋果、贾淑、史叔宾、黄允、谢甄、王柔)   ◆郭太传,(附左原等传)郭太字林宗,太原介休人。家世贫贱。父亲死得早,母亲想要他去县里做事。   林宗说“:大丈夫哪能从事这种下贱的工作呢?”就辞掉不去。跟成皋屈伯彦学习,三年毕业,博通群书。擅长说词,口若悬河,声音嘹亮。游于洛阳,开始见河南尹李膺,李膺大加赞赏,于是结为好朋友,名震京师。后来...
  • ·《后汉书卷六十下 蔡邕列传第五十下》--  ◆蔡邕传,蔡邕字伯喈,陈留圉县人。六世祖蔡勋,好黄帝老子之术,平帝时为眉阝县令。   王莽篡位初年,任命他为厌戎连率。蔡勋对着官印仰天叹息说“:我是汉朝的官吏,死也不能失正道。从前曾子不接受季孙送的东西,何况是奉侍二姓呢!”于是带了家属,逃入深山之中,与鲍宣、卓茂等不做王莽的官。父亲蔡棱,也有清白的操行,死后称贞定公。   蔡邕性至孝,母亲卧病三年,不论盛夏严冬、气候变化,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