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出自唐朝诗人王昌龄的古诗作品《从军行其二》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注释】
  ①撩乱:心里烦乱
  ②边愁:久住边疆的愁苦
  【翻译】
  军中起舞,伴奏的琵琶翻出新声,不管怎样翻新,每每听到《关山月》的曲调时,总会激起边关将www.Slkj.oRg士久别怀乡的忧伤之情。纷杂的乐舞与思乡的愁绪交织在一起,欲理还乱,无尽无休。此时秋天的月亮高高地照着长城。
  【鉴赏】
  此诗只抓住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断,透过军中饮宴一个镜头,跌宕起伏地表现出当时边塞军士生活的枯燥乏味和思想的苦闷无聊,也使征戍者的深沉、复杂的感情跃然活现。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令人陶醉的千古绝唱,然而在久戍边关的军士眼中,又是使人厌倦而单调的景象。天天都是那连绵不断的乱山、长城,白天与“大漠”、“落日”为伴,晚上又是“寒光照铁衣”的荒野。即使军中作乐,通宵尽欢,乐声嘹亮,也难以消除军士们积郁内心的惆怅。
  “琵琶起舞换新声”。琵琶不断奏出新的曲调,随着旋律的变化,人们翩翩起舞。琵琶是富于边地色彩的乐器,而军中作乐,离不开胡琴、羌笛和琵琶的伴奏,这些乐器,对戍边者来说,带有异域的情调和征战的音律,易唤起战士们强烈的感触。既然是“换新声”,应该给人以新的感受,带来新的欢乐吧?然而“总是关山旧别情”。“总是”二字,转折得有力,巧妙。此句的“旧”与上句的“新”二字相承应,意味无穷。“新声”与“旧别情”互相影射,形成诗意的波折,造成抑扬顿挫的音情,尤显出“意调的酸楚”,边愁的深重。征戍者离乡背井,因此,“别情”
  是军中最普遍、最深沉的感情。尽管曲调花样翻新,而唤起的“总是”人们的离愁别绪呵!《乐府古题要解》云:“《关山月》,伤离也。”句中“关山”二字,双关《关山月》曲调,含意颇深。
  “撩乱边愁听不尽”。尽管撩起了纷乱的边愁,却总也听不尽。这是诗中又一次波澜,又一次音情的抑扬。“ 听不尽”三字,含蓄有致,感情复杂,意味深长,只要边患未除,就依然弹下去,听下去,所以“边愁”既是思归的哀愁,又何尝不含有更多的意味呢?
  “高高秋月照长城”既是写景,又是抒情。诗人轻轻宕开一笔,“景中含情,更惨”, 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对此,你会生出什么感想。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相关信息

  •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出自唐朝诗人王昌龄的古诗作品《从军行其二》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注释】   ①新声:新的歌曲   ②关山:边塞。旧别:一作“离别”   【翻译】   军中起舞,伴奏的琵琶翻出新声,不管怎样翻新,每每听到《关山月》的曲调时,总会激起边关将士久别怀乡的忧...
  •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出自唐朝诗人李颀的古诗作品《古意》第六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   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   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能归。   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注释】   ①古意:拟古诗,托古喻今之作   【翻译】   男子汉当以国事为重,从军...
  • ·《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能归》--  “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能归”出自唐朝诗人李颀的古诗作品《古意》第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   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   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能归。   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注释】   ①古意:拟古诗,托古喻今之作   【翻译】   男子汉当以国事为重,从军...
  •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出自唐朝诗人李颀的古诗作品《古意》第一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   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   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能归。   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注释】   ①古意:拟古诗,托古喻今之作   【翻译】   男子汉当以国事为重,从军远征,从小...
  • ·《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  “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出自唐朝诗人孟浩然的古诗作品《渡浙江问舟中人》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潮落江平未有风,扁舟共济与君同。   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   【注释】   ⑴浙江:即钱塘江。   ⑵江:指钱塘江。未有:没有。   ⑶扁舟:小船。舟:一作“舠”。济:渡。   ⑷引领:伸长脖子。天末:天边。   ⑸越中:今浙江绍兴。   【翻译】   潮...
  • ·《潮落江平未有风,扁舟共济与君同》--  “潮落江平未有风,扁舟共济与君同”出自唐朝诗人孟浩然的古诗作品《渡浙江问舟中人》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潮落江平未有风,扁舟共济与君同。   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   【注释】   ⑴浙江:即钱塘江。   ⑵江:指钱塘江。未有:没有。   ⑶扁舟:小船。舟:一作“舠”。济:渡。   ⑷引领:伸长脖子。天末:天边。   ⑸越中:今浙江绍兴。   【翻译】   潮...
  • ·《宸游对此欢无极,鸟弄歌声杂管弦》--  “宸游对此欢无极,鸟弄歌声杂管弦”出自唐朝诗人苏颋的古诗作品《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第七八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东望望春春可怜,更逢晴日柳含烟。   宫中下见南山尽,城上平临北斗悬。   细草偏承回辇处,飞花故落奉觞前。   宸游对此欢无极,鸟弄歌声杂管弦。   【注释】   ⑴幸:皇帝驾临其处叫作“幸”。望春宫:唐代京城长安郊外的行宫,分南、北两处,此指南望春...
  • ·《细草偏承回辇处,飞花故落奉觞前》--  “细草偏承回辇处,飞花故落奉觞前”出自唐朝诗人苏颋的古诗作品《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第五六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东望望春春可怜,更逢晴日柳含烟。   宫中下见南山尽,城上平临北斗悬。   细草偏承回辇处,飞花故落奉觞前。   宸游对此欢无极,鸟弄歌声杂管弦。   【注释】   ⑴幸:皇帝驾临其处叫作“幸”。望春宫:唐代京城长安郊外的行宫,分南、北两处,此指南望春...
  •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出自唐朝诗人王昌龄的古诗作品《从军行其二》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注释】   ①撩乱:心里烦乱   ②边愁:久住边疆的愁苦   【翻译】   军中起舞,伴奏的琵琶翻出新声,不管怎样翻新,每每听到《关山月》的曲调时,总会激起边关将www.Slkj.oRg士久别怀乡的忧
  •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出自唐朝诗人王昌龄的古诗作品《长信秋词》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注释】   ⑴金井:指井栏边装饰有浮雕花纹的水井。   ⑵珠帘:用珍珠缀成或饰有珍珠的帘子。   ⑶熏笼:指宫中取暖的用具,与熏炉配套使用的笼子,作熏香或烘干之用。一作“金炉”。玉枕:...
  •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出自唐朝诗人王昌龄的古诗作品《长信秋词》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注释】   ⑴金井:指井栏边装饰有浮雕花纹的水井。   ⑵珠帘:用珍珠缀成或饰有珍珠的帘子。   ⑶熏笼:指宫中取暖的用具,与熏炉配套使用的笼子,作熏香或烘干之用。一作“金炉”。玉枕:...
  • ·《红树醉秋色,碧溪弹夜弦》--  “红树醉秋色,碧溪弹夜弦”出自唐朝诗人湘驿女子的古诗作品《题玉泉溪》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红树醉秋色,碧溪弹夜弦。   佳期不可再,风雨杳如年。   【注释】   ①无   【翻译】   红枫树陶醉在秋日风景中,潺潺溪水伴着我的悠扬的乐声萦绕在河畔。美好的日子不会转回,只有风雨一年复一年的消逝年华。   【鉴赏】   首句五字,用重彩绘出一幅枫叶烂漫、秋色正浓的画...
  • ·《佳期不可再,风雨杳如年》--  “佳期不可再,风雨杳如年”出自唐朝诗人湘驿女子的古诗作品《题玉泉溪》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红树醉秋色,碧溪弹夜弦。   佳期不可再,风雨杳如年。   【注释】   ①无   【翻译】   红枫树陶醉在秋日风景中,潺潺溪水伴着我的悠扬的乐声萦绕在河畔。美好的日子不会转回,只有风雨一年复一年的消逝年华。   【鉴赏】   首句五字,用重彩绘出一幅枫叶烂漫、秋色正浓的画...
  • ·《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  “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出自唐朝诗人太上隐者的古诗作品《答人》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   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   【注释】   ①偶:偶然   ②高枕:两种解释,一作枕着高的枕头解,一作比喻安卧无事解   【翻译】   偶然来到松树底下,找块石头安稳的睡上一觉。因为山中没有日历,只晓得冬去春来,但却不知道现在是何年何月。   【鉴赏】   如...
  • ·《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  “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出自唐朝诗人太上隐者的古诗作品《答人》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   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   【注释】   ①历日:指日历,记载岁时节令的书   ②寒:指寒冷的冬天   【翻译】   偶然来到松树底下,找块石头安稳的睡上一觉。因为山中没有日历,只晓得冬去春来,但却不知道现在是何年何月。   【鉴赏】   如果说陶渊明身居...
  • ·《旧山虽在不关身,且向长安过暮春》--  “旧山虽在不关身,且向长安过暮春”出自唐朝诗人太上隐者的古诗作品《杂诗·旧山虽在不关身》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旧山虽在不关身,且向长安过暮春。   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   【翻译】   读这首诗使人联想到唐代名诗人常建的另一首诗:“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过一春。”(《落第长安》)两首诗不但字句相似,...
  • ·《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  “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出自唐朝诗人太上隐者的古诗作品《杂诗·旧山虽在不关身》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旧山虽在不关身,且向长安过暮春。   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   【翻译】   读这首诗使人联想到唐代名诗人常建的另一首诗:“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过一春。”(《落第长安》)两首诗不但字句相似,...
  •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出自唐朝诗人王昌龄的古诗作品《从军行其二》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注释】   ①撩乱:心里烦乱   ②边愁:久住边疆的愁苦   【翻译】   军中起舞,伴奏的琵琶翻出新声,不管怎样翻新,每每听到《关山月》的曲调时,总会激起边关将www.Slkj.oRg士久别怀乡的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