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战

  【原文】
  凡与敌战,或岸边为阵,或水上泊舟,皆谓之水战。若近水为战,须去水稍远,一则诱敌使渡,一则示敌无疑。我欲必战,勿近水迎敌,恐其不得渡。我欲不战,则拒水阻之,使敌不能济。若敌率兵渡水来战,可于水边伺其半济而击之,则利。法曰:“涉水半渡可击。”①汉郦生说齐下之,齐王②日与生纵酒为乐,而罢守备。蒯通③说信,遂渡河,袭破齐。齐下以郦生卖己,烹之,而走高密④,请救于楚。楚遣龙且将兵〔号称二十万〕救齐。或〔说龙且〕曰:“汉兵远来,其锋难当,齐、楚自居其地〔战〕,兵易败散。不如深壁,令齐王使其信臣招所亡城,闻其王在,楚来救,必反汉。⑤。汉兵客居,其势无所食,可不战而擒也。”龙且曰:“吾知韩信为人,易与耳。今若救齐不战而降之,有何功?若战而胜,齐半可得。”遂进兵与汉军夹潍水⑥而阵。信夜使人〔为〕囊〔盛〕沙壅水上流,旦渡击且,佯败走。龙且喜曰:“吾固知信怯。”遂追之〔渡水〕。信使人决壅囊,水大至,且军大半不得渡,即击,杀且。〔龙且〕水东军散走,〔齐王广〕亡去。〔信遂追北至城阳⑦,皆虏楚卒〕,遂平齐。⑧
  【注释】
  ①涉水半渡可击:语出《吴子·料敌第二》。②齐王:即田广。③蒯通:本名彻,因与汉武帝刘彻同讳,故史家改“彻”为“通”。蒯通,范阳(今河北徐水北)人。陈胜起兵反秦后,派武臣进取赵地,通说范阳令徐公归降,武臣不战而得赵地三十余城。后又劝韩信袭取赵地,成为汉初重要谋士和说客。④高密:郡名。故址在今山东高密西南。⑤反汉:马本及各本皆误作“及汉”,今据史校改。⑥潍水:今称潍河,在山东省东部。⑦城阳:古地名。故址在今山东荷泽东北。⑧本篇史例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翻译】
  大凡对敌作战,或者在河岸列阵对敌,或者于水上驾船击敌,这都叫做水战。如在近水岸边作战时,必须距河水稍远些,这样,一方面可以引诱敌人渡河,一方面可以使敌人不生疑心。我一定要与敌人决战时,就不要在靠近河水的岸边迎击敌人,怕的是敌人不敢渡河而来;我如果不想同敌人决战时,就凭据河岸有利地势阻截敌人,使其无法渡过河WWw.slkj.oRg来。如果敌人渡河来与我战时,我可以在岸边等到敌人渡过一半时再袭击它。这样作战就利于取胜。诚如兵法所说:“待敌人渡河一半时,就可以出兵袭击它。”西汉初年,谋士郦食其奉刘邦之命游说齐国而使之归顺了汉廷,自此齐王田广每天与郦食其饮酒作乐,撤除了防御汉军的守备力量。谋士蒯通建议韩信乘齐国守备废弛之隙而出兵进攻它;韩信采纳了他的意见,于是率军渡过黄河,出敌不意地一举袭破了齐国。齐王田广认为是郦食其出卖了自己,便把他煮死了,然后逃往高密,向楚国求救。楚王于是派遣龙且为将率兵号称二十万前往援救齐国。有人劝龙且说:“汉军远离本土而来拚死作战,其锋芒锐盛不可阻挡,齐、楚军队是在自己地域内作战,士卒容易逃散。因此,不如采取深沟高垒固守不战之策,叫齐王派遣其心腹大臣去招抚失陷的城邑。这些失陷的城邑知道自己的国王还在,且有楚军前来救援,就一定会反叛汉军。汉军因客居在别国土地上,必定会造成缺少粮食的不利态势,这样,就可以不经交战而擒获他们了。”但龙且不以为然地说:“我一向了解韩信的为人,他是容易对付的。如今若是援救齐国不经交战而迫降了韩信,我还有什么战功可言?如果同他交战而又能战胜他,齐国的一半土地可就成为我的封地了。”于是,率军前进,与汉军相隔潍水而摆开了阵势。韩信连夜派人制作了大批袋囊装满沙子,堵住了潍水上游,清晨又亲率部分兵力渡河袭击龙且而伪装成战败逃回。龙且见此高兴地说:“我本来就知道韩信是个胆小怕战的懦夫。”于是挥军渡河追击汉军。韩信立即派人掘开潍水上游的沙袋,河水顿时倾泻而至。此时,龙且的部队尚有大半没有渡过潍水,韩信乘汹涌水势挥军猛烈截杀击斩了龙且。被水隔断而滞留潍水东岸的龙且部队纷纷逃散,齐王田广也吓得逃跑了。韩信乘胜追击败兵到城阳,俘获了全部楚军。于是平定了齐国。
  【解析】
  本篇虽以《水战》为题,但所阐述的内容并非是水上作战的问题,而是陆上作战如何利用水流辅助军队进攻取胜的问题。它认为,在与敌人隔水对峙时,如果不打算与敌决战的话,可近水设阵,凭水阻敌过河;如果打算与敌决战的话,则应在离河稍远处设阵,以此诱敌渡河,待其“涉水半渡”而击之。本篇所阐述的这些问题,无论是凭水阻敌,还是诱敌半渡,都是阐发《孙子兵法·火攻篇》所提出的“以水佐攻者强”这一观点。在中国古代战争中,运用“以水佐攻”指导原则而战胜敌人的是不乏其例的。汉初,大将韩信击败楚将龙且的潍水之战,就是体现“以水佐攻”原则的成功战例。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十一月,韩信率军攻齐进至潍水,与北上救齐的楚将龙且所部隔水而阵。当时,龙且军“号称二十万”(见《史记·淮阴侯列传》),与韩信所率数万兵力相比,是占绝对优势。但韩信并没有被兵多势众的敌人所吓倒,相反,他却从当面敌情实际出发,充分利用潍水这一天然条件来打击敌人。交战前,韩信秘密派人乘夜用大批沙袋将潍水上游堵住;接战中,韩信采取佯败诱敌渡河,待其渡过一半时,命人突然决壅放水,大水直泻而下,立即将正在渡水的楚军冲成两段。于是,韩信乘敌极度混乱之机,挥军迅猛攻击,一举全歼已渡之楚军,并击斩楚将龙且,未及渡河的另一半楚军不战自溃,齐王田广也吓得逃跑了。其后,韩信乘胜率军追击,将溃逃中的楚军全部俘虏了,取得了平齐之战的全面胜利。

水战相关信息

  • ·《近战》--  【原文】   凡与敌夹水为阵,我欲攻近,反示以远,须多设疑兵,上下远渡,敌必分兵来应,我可以潜师近袭之,其军可破。法曰:“近而示之远。”①春秋,越人伐吴,吴人御之笠泽,夹水而阵。越人②为左右阵、夜鼓噪而进,〔吴师分以御之。越子以三军潜涉,当〕吴中兵而鼓之,吴军大败,遂至灭亡。③   【注释】   ①近而示之远:语出《孙子兵法·计篇》。②越人:马本及各本皆误作“楚人&rdquo...
  • ·《远战》--  【原文】   凡与敌阻水相拒,我欲远渡,可多设舟楫,示之若近济,则敌必并众应之,我出其空虚以济。如无舟楫,可用竹木、蒲苇、罂缶①、瓮囊②、枪杆之属,缀为排筏,皆可济渡。法曰:“远而示之近。”③汉初,魏王豹④初降汉,复以亲疾请归,至国,即绝其河关⑤反〔汉〕,与楚约和。汉王遣郦生⑥往说豹,不听。汉王以韩信为左丞相击豹。〔魏王〕盛兵蒲坂⑦,塞临晋⑧;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渡临晋,而伏兵从夏...
  • ·《致战》--  【原文】   凡致敌来战,则彼势常虚;不能赴战,则我势常实。多方以致敌之来,我据便地而待之,无有不胜。法曰:“致人而不致于人。”①后汉建武五年,光武②诏耿弇③,悉收集降附,结部曲④,置将吏,弇帅骑都尉刘歆、泰山太守陈俊将兵而东。张步⑤闻之,使其将费邑军历下⑥,又令兵屯祝阿⑦,别于泰山⑧、钟城⑨列营数十以待之。弇渡河先击祝阿,拔之,故开围一角,令其众得奔归钟城。〔钟城〕人闻祝阿已...
  • ·《挑战》--  【原文】   凡与敌战,营垒相远,势力相均,可轻骑挑攻之,伏兵以待之,其军可破。若敌用此谋,我不可以全气击之。法曰:“〔敌〕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①十六国②,姚襄③据黄落④,苻生⑤遣将苻黄眉⑥、邓羌⑦等率步骑〔万五千〕讨襄。襄深沟高垒,固守不战。邓羌曰:“襄性刚愎,易以挠动。若长驱一行,直压其垒,襄必忿而出战,可一战而擒也。”黄眉从之,遣羌率骑三千军于垒门,襄怒,...
  • ·《退战》--  【原文】   凡与敌战,若敌众我寡,地形不利,力不可争,当急退以避之,可以全军。法曰:“知难而退。”①三国魏将曹爽②伐蜀,司马昭③同行出骆谷④,次于兴势⑤。蜀将王平⑥乘夜袭击,昭令坚卧不动,平退。昭谓诸将曰:“费祎⑦据险拒守,进不获战,攻之不可,宜急旋军,以为后图。”爽等遂退,祎果驰兵趋三岭⑧争险,爽等潜师越险,乃得过。⑨   【注释】   ①知难而退:语出《左传·僖...
  • ·《进战》--  【原文】   凡与敌战,若审知敌人有可胜之理,则宜速进兵以捣之,无有不胜。法曰:“见可则进。”①唐李靖②为定襄道行军总管,击破突厥,颉利可汗③走保铁山④,遣使入朝谢罪,请举国归附。以靖往迎之。颉利虽外请朝谒,而内怀迟疑。靖揣知其意。时诏鸿胪卿唐俭等慰谕之。靖谓副将张公谨曰:“诏使到彼,虏必自安。若万骑赍二十日⑤粮,自白道⑥袭之,必得所欲。”公谨曰:“上已与约...
  • ·《败战》--  【原文】   凡与敌战,若彼胜我负,未可畏怯,须思害中之利,当整励器械,激扬士卒,候彼懈怠而击之,则胜。法曰:“因害而患可解也。”①晋末,河间王颙②在关中,遣张方③讨长沙王④,率众自函谷⑤人屯河南⑥。惠帝⑦遣左将军皇甫商拒之,方潜军破商,遂入洛阳。乂⑧奉命讨方于城内,方军望见乘舆⑨,于是少却,方止之不可得,众遂大败,杀伤满衢巷。方退壁于十三里桥⑩,人情挫衄,无复固志,多劝方夜遁。方曰:&ld...
  • ·《胜战》--  【原文】   凡与敌战,若我胜彼负,不可骄惰,当日夜严备以待之。敌人虽来,有备无害。法曰:“既胜若否。”①秦二世②时,项梁使沛公③、项羽别攻城阳④,屠之。西破秦军濮阳⑤东,秦收兵入濮阳。沛公、项羽乃攻定陶⑥,因西略地至雍丘⑦,大破秦军,斩李由⑧,还攻外黄⑨。项梁益轻秦,有骄色。宋义进谏于梁曰“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今兵少惰矣,而秦兵日益,臣为君畏之。”梁弗听。而使宋义...
  • ·《水战》--  【原文】   凡与敌战,或岸边为阵,或水上泊舟,皆谓之水战。若近水为战,须去水稍远,一则诱敌使渡,一则示敌无疑。我欲必战,勿近水迎敌,恐其不得渡。我欲不战,则拒水阻之,使敌不能济。若敌率兵渡水来战,可于水边伺其半济而击之,则利。法曰:“涉水半渡可击。”①汉郦生说齐下之,齐王②日与生纵酒为乐,而罢守备。蒯通③说信,遂渡河,袭破齐。齐下以郦生卖己,烹之,而走高密④,请救于楚。楚遣龙且将兵
  • ·《火战》--  【原文】   凡战,若敌人居近草莽,营舍茅竹,积刍聚粮,天时燥旱,因风纵火以焚之,选精兵以击之,其军可破。法曰:“行火必有因。”①汉灵帝②中平元年,皇甫嵩③讨黄巾④,汉将朱俊⑤与贼波才⑥战,败,贼遂围嵩于长社⑦。贼依草结营,会大风。嵩敕军束苣⑧乘城,使锐卒间出围外,纵火大呼,城上举燎应之,嵩因鼓而奔其阵,贼惊乱奔走。会帝遣曹操将兵适至,合战大破之,斩首数万级。⑨   【注释】   ①行...
  • ·《缓战》--  【原文】   凡攻城之法,最为下策,不得已而为之。所谓三月修器152白话百战奇略械,三月成距堙①者,六月也。谓戒为己者,忿躁不得攻具而令士卒蚁附,恐伤人之多故也。若彼城高池深,多人而少粮,外无救援,可羁縻②取之,则利。法曰:“其徐如林。”③十六国前燕将慕容恪④击段龛⑤于广固,围之。诸将请恪急攻,恪曰:“军势有宜缓以克敌,〔有宜急而取之〕。若彼我势均,外有强援,恐有腹背之患,则攻之不...
  • ·《速战》--  【原文】   凡攻城围邑,若敌粮多人少,外有救援,可以速攻,则胜。法曰:“兵贵拙速。”①三国蜀将孟达②降魏,遂领新城太守,未几,复连吴附蜀以叛魏。司马懿潜军进讨,诸将言达与蜀交结,宜观望而后可。懿曰:“达无信义,此其相疑之时,当及其未定③,促④而决之。”乃倍道兼行,〔八日〕至其城下。吴、蜀各遣将救达,懿乃分兵拒之。初,达与诸葛亮书曰:“宛⑤去洛⑥八百里,去吾⑦一千二百...
  • ·《整战》--  【解析】   本篇以《整战》为题,旨在阐述对于阵势严整之敌作战时应当注意掌握的指导原则。它认为,作战中如果遇到行阵严整、士卒镇静的敌人,不可轻率与之交战,应当等待其发生变化之时,再不失时机地攻击它,就能打败敌人。这里引自《孙子兵法》的“无邀正正之旗”,邀,阻截;正正,谓整齐严密之状。整个句意是,不要去截击旗帜整齐、队伍严密的敌人。显而易见,本篇依据孙子的思想,通过对阵势...
  • ·《乱战》--  【原文】   凡与敌战,若敌人行阵不整,十卒喧哗,宜急出兵以击之,则利。法曰:“乱而取之。”①唐段志玄②从刘文静③拒屈突通④于潼关⑤,文静为通将桑显和所败,军营已溃,志玄率二十骑赴之,击杀数十人而还;还为流矢中足,虑众心动,忍而不言,更入贼阵者再三。显和军乱,大军因而复振,击大破之。〔及屈突通之遁,志玄与诸将追而擒之。〕⑥   【注释】   ①乱而取之:语出《孙子兵法·计篇...
  • ·《分战》--  【原文】   凡与敌战,若我众敌寡,当择戍平易宽广之地以胜之。若五倍于敌,则三术为正,二术为奇;三倍于敌,二术为正,一术为奇。所谓一以当其前,一以攻其后。法曰:“分不分为縻军。”①梁将陈霸先②、王僧辩③讨侯景④,军于张公洲⑤。高旗巨舰,截江蔽空,乘潮顺流。景登石头⑥,望之不悦,曰:“彼军士有如是之气,不可易也。”帅铁骑万人,鸣鼓而前。霸先谓僧辩曰:“善用兵者,如常山之...
  • ·《合战》--  【原文】   凡兵散则势弱,聚则势强,兵家之常情也。若我兵分屯数处,敌若以众攻我,当合军以击之。法曰:“聚不聚为孤旅。”①开元②时,吐善③入寇,报新城④之役,晨压官军,众寡不敌,(师人皆惧焉)。王忠嗣⑤策马而进,左右驰突,如此无不辟易⑥,出而复合,杀数百人,贼众遂乱。三军翼而击之,吐蕃大败。⑦   【注释】   ①聚不聚为孤旅:语出《唐太宗李卫公问对》。②开元:唐玄宗的年号。③吐蕃:中国...
  • ·《怒战》--  【原文】   凡与敌战,须激励士卒,使忿怒而后出战。法曰:“杀敌者,怒也。”①汉光武建武四年,诏将军王霸②、马武②讨周建④于垂惠⑤。苏茂将兵四千余救建,先遣精骑遮击马武军粮,武往救之。建于城中出兵夹击武,武恃霸援,战不甚力,为茂、建所败,过霸营,大呼求救。霸曰:“贼兵势盛,出必两败,努力而已。”乃闭营坚壁。军吏皆争之。霸曰:“茂兵精锐,其众又多,吾吏士心恐,而〔捕虏〕...
  • ·《水战》--  【原文】   凡与敌战,或岸边为阵,或水上泊舟,皆谓之水战。若近水为战,须去水稍远,一则诱敌使渡,一则示敌无疑。我欲必战,勿近水迎敌,恐其不得渡。我欲不战,则拒水阻之,使敌不能济。若敌率兵渡水来战,可于水边伺其半济而击之,则利。法曰:“涉水半渡可击。”①汉郦生说齐下之,齐王②日与生纵酒为乐,而罢守备。蒯通③说信,遂渡河,袭破齐。齐下以郦生卖己,烹之,而走高密④,请救于楚。楚遣龙且将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