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旅雁向南飞

  《卜算子·旅雁向南飞》作者为宋朝诗人朱敦儒。其古诗全文如下:
  旅雁向南飞,风雨群初失。饥渴辛勤两翅垂,独下寒汀立
  鸥鹭苦难亲,矰缴忧相逼。云海茫茫无处归,谁听哀鸣急
  【前言】
  《卜算子·旅雁向南飞》是宋代词人朱敦儒所写的一首词。该词上片写失群旅雁遭遇风雨后的疲累饥渴之状与孤独之感,下片写他乡的不适、危机与迷惘感。同时词人运用象征手法,借所遇到的景物来为自己写照,抒发自己的心声。
  【注释】
  ①卜算子:词牌名,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号。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两结亦可酌增衬字,化五言句为六言句,于第三字豆。宋教坊复演为慢曲,《乐章集》入“歇指调”。八十九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五仄韵。
  ②旅雁:征雁。这里比喻战乱时人们纷纷南逃。
  ③寒汀立:冷落凄清的河中小洲。
  ④鸥鹭:即沙鸥、白鹭。
  ⑤矰:用丝绳系住的短箭。缴:系在箭上的丝绳。
  【翻译】
  远行的大雁向南飞翔,风雨中与雁群失散。饥渴辛苦的大雁双翅无力地下垂,只好独宿于清冷的河中小洲。沙鹞和白鹭苦于难以亲近www.slkj.org,时刻担心被弓箭射杀。茫茫云海中找不到归宿,有谁来听鸿雁的声声哀号。
  【赏析】
  上阙写失群旅雁遭遇风雨后的疲累饥渴之状与孤独之感。词的首句写冬天雁由北向南迁徙。“情沿物应”,才发而为词,“道寄人知”,借以表达因雁而兴起的伤感。“风雨群相失”的“风雨”,表面是指自然的风雨,骨子里却是喻指人世社会的风雨,是骤然袭来的战祸。接下去便以雁之饥渴辛劳、无力续飞与孤宿寒汀的情景,来比喻人们在逃难途中忍饥受寒、疲惫不堪和孤苦无依的惨状。
  下阕以雁之忧惧被人弋射和茫茫无处归宿,以及哀鸣而无人怜顾的孤危,象征他与广大人民当时类似的处境与心情。“鸥鹭苦难亲”一句,承上句“寒汀立”而有所深入。鸥、鹭与雁,都是栖宿于沙洲汀渚之间的鸟类,而说“难亲”,便有地下亦难宁处之苦;“赠缴忧相逼”,则天空中更怕有性命之忧。《史记·留侯世家》载汉高祖歌日:“鸿鹄高飞,一举千里。虽有赠缴。尚安所施!”而这里的鸿雁苦于身心交瘁,无力高飞,便易被猎人所射杀。如此借旅雁的困厄以写人间的忧患,可谓入木三分。结尾续写旅雁之苦。“云海茫茫”亦即人海茫茫,一语双关,余悲不尽。
  全词处处写雁,但又处处在写自身的处境与心绪,收到了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艺术效果。词人写的虽然是个人在逃难途中的遭遇与感受,但作品所反映的内容却具有较强的时代色彩和普遍的意义。

卜算子·旅雁向南飞相关古诗词

  • ·古诗《卜算子·古涧一枝梅》--  《卜算子·古涧一枝梅》作者为宋朝诗人朱敦儒。其古诗全文如下:   古涧一枝梅,免被园林锁。路远山深不怕寒,似共春相趓。   幽思有谁知,托契都难可。独自风流独自香,明月来寻我。   【前言】   《卜算子·古涧一枝梅》是宋朝词人朱敦儒的一首描写梅花的词。作者以梅花自喻,虽居深山,孤芳自赏,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注释】   趓:古同“躲”。   契:书信。   风...
  • ·古诗《卜算子·江上见新年》--  《卜算子·江上见新年》作者为宋朝诗人朱敦儒。其古诗全文如下:   江上见新年,年夜听春雨。有个人人领略春,粉淡红轻注。   深劝玉东西,低唱黄金缕。捻底梅花总是愁,酒尽人归去。
  • ·古诗《采桑子·一番海角凄凉梦》--  《采桑子·一番海角凄凉梦》作者为宋朝诗人朱敦儒。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番海角凄凉梦,却到长安。翠帐犀帘。依旧屏斜十二山。   玉人为我调琴瑟,颦黛低鬟。云散香残。风雨蛮溪半夜寒。   【赏析】   起笔二句叙梦回汴京。“海角”指词人当时所的岭南海隅之地。“长安”借指北宋都城汴京。南雄州一带,当时是荒凉的边远地区。词人避乱遐方,形单影只,举目无亲...
  • ·古诗《柳梢青·秋光正洁仙家瑞草》--  《柳梢青·秋光正洁仙家瑞草》作者为宋朝诗人朱敦儒。其古诗全文如下:   秋光正洁。仙家瑞草,黄花初发。物外高情,天然雅致,清标偏别。   仙翁笑酌金杯,庆儿女、团圆喜悦。嫁与萧郎,凤凰台上,长生风月。
  • ·古诗《柳梢青·狂踪怪迹谁料年老》--  《柳梢青·狂踪怪迹谁料年老》作者为宋朝诗人朱敦儒。其古诗全文如下:   狂踪怪迹。谁料年老,天涯为客。帆展霜风,船随江月,山寒波碧。   如今着处添愁,怎忍看、参西雁北。洛浦莺花,伊川云水,何时归得。
  • ·古诗《好事近·短桌钓船轻》--  《好事近·短桌钓船轻》作者为宋朝诗人朱敦儒。其古诗全文如下:   短桌钓船轻,江上晚烟笼碧。塞雁海鸥分路,占江天秋色。   锦鳞拨刺满篮鱼,取酒价相敌。风顺片帆归去,有何人留得。   【赏析】   第六首(“短桌钓船轻”)上片描写打鱼归来江上的景色。“短桌”二句,在晚烟笼罩的辽阔江面上自己的钓船悠悠划来,桨短舟轻,江水清澈碧绿。抬头仰望天空,塞雁与海鸥在天...
  • ·古诗《好事近·摇首出红尘》--  《好事近·摇首出红尘》作者为宋朝诗人朱敦儒。其古诗全文如下: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前言】   《好事近·摇首出红尘》是宋代词人朱敦儒所写的一首词。词中运用多种小数目,如话家常,十分亲切。同时,也透出主人公知足寡欲的人生态度。   【注释】   蓑:衣服。   笠:帽子。   ...
  • ·古诗《踏莎行·花涨藤江草熏鸭步》--  《踏莎行·花涨藤江草熏鸭步》作者为宋朝诗人朱敦儒。其古诗全文如下:   花涨藤江,草熏鸭步。锦帆兰桌分春去。二翁元是一溪云,暂为山北山南雨。   绿酒多斟,白须休觑。飞丹约定烟霞侣。与君先占赤城春,回桡早趁桃源路。
  • ·古诗《卜算子·旅雁向南飞》--  《卜算子·旅雁向南飞》作者为宋朝诗人朱敦儒。其古诗全文如下:   旅雁向南飞,风雨群初失。饥渴辛勤两翅垂,独下寒汀立。   鸥鹭苦难亲,矰缴忧相逼。云海茫茫无处归,谁听哀鸣急。   【前言】   《卜算子·旅雁向南飞》是宋代词人朱敦儒所写的一首词。该词上片写失群旅雁遭遇风雨后的疲累饥渴之状与孤独之感,下片写他乡的不适、危机与迷惘感。同时词人运用象征手法,借所遇
  • ·古诗《眼儿媚·青锦成帷瑞香浓》--  《眼儿媚·青锦成帷瑞香浓》作者为宋朝诗人朱敦儒。其古诗全文如下:   青锦成帷瑞香浓。雅称小帘栊。主人好事,金杯留客,共倚春风。   不知因甚来尘世,香似旧曾逢。江梅退步,幽兰偷眼,回避芳丛。
  • ·古诗《风蝶令·试看何时有》--  《风蝶令·试看何时有》作者为宋朝诗人朱敦儒。其古诗全文如下:   试看何时有,元来总是空。丹砂只在酒杯中。看取乃公双颊、照人红。   花外庄周蝶,松间御寇风。古人漫尔说西东。何似自家识取、卖油翁。
  • ·古诗《鹧鸪天·跳珠雨罢风初静》--  《鹧鸪天·跳珠雨罢风初静》作者为宋朝诗人周紫芝。其古诗全文如下:   画幕灯前细雨,垂莲盏里清歌。玉纤持板隔香罗。不放行云飞过。   今夜尘生洛浦,明朝雨在巫山。羞蛾且莫斗弯环。不似司空见惯。
  • ·古诗《醉落魄·江天云薄》--  《醉落魄·江天云薄》作者为宋朝诗人周紫芝。其古诗全文如下:   江天云薄。江头雪似杨花落。寒灯不管人离索。照得人来,真个睡不着。   归期已负梅花约。又还春动空飘泊。晓寒谁看伊梳掠。雪满西楼,人在阑干角。   【前言】   《醉落魄·江天云薄》是宋代文学家周紫芝的一首词,该词通过暮寒、晓寒的描写,以寒冷的客观环境烘托清冷的主观心境,以浅近平实的语言、曲折深婉的笔...
  • ·古诗《生查子·春寒入翠帷》--  《生查子·春寒入翠帷》作者为宋朝诗人周紫芝。其古诗全文如下:   春寒入翠帷,月淡云来去。院落半晴天,风撼梨花树。   人醉掩金铺,闲倚秋千柱。满眼是相思,无说相思处。   【前言】   《生查子·春寒入翠帷》是宋代词人周紫芝创作的词。此词抒写女子寒食、清明时节春夜怀人的情怀。词中对“春寒夜”的景色描绘得较为细腻、生动,对“玉楼人”因感春而...
  • ·古诗《潇湘夜雨·江绕淮城云昏楚观》--  《潇湘夜雨·江绕淮城云昏楚观》作者为宋朝诗人周紫芝。其古诗全文如下:   江绕淮城,云昏楚观,一枝烟笛谁横。晓风吹帽,霜日照人明。暗恼潘郎旧恨,应追念、菊老残英。秋空晚,茱萸细捻,醽醁为谁倾。   人间,真梦境,新愁未了,绿鬓星星。问明年此会,谁寄幽情。倚尽一楼残照,何妨更、月到帘旌。凭阑久,歌君妙曲,谁是米嘉荣。...
  • ·古诗《永遇乐·槐幄如云燕泥犹湿》--  《永遇乐·槐幄如云燕泥犹湿》作者为宋朝诗人周紫芝。其古诗全文如下:   槐幄如云,燕泥犹湿,雨余清暑。细草摇风,小荷擎雨,时节还端午。碧罗窗底,依稀记得,闲系翠丝烟缕。到如今、前欢如梦,还对彩绥条无语。   榴花半吐,金刀犹在,往事更堪重数。艾虎钗头,菖蒲酒里,旧约浑无据。轻衫如雾,玉肌似削,人在画楼深处。想灵符、无人共带,翠眉暗聚。...
  • ·古诗《品令·西风持酒诮不做》--  《品令·西风持酒诮不做》作者为宋朝诗人周紫芝。其古诗全文如下:   西风持酒。诮不做、愁时候。机云兄弟,坐中玉树,琼枝高秀。且莫劝人归去,坐来未久。   甘泉书奏。报幽障、沈烽后。明朝重九,茱萸休恼,泪沾襟袖。怕衰黄花,也解笑人白首。
  • ·古诗《卜算子·旅雁向南飞》--  《卜算子·旅雁向南飞》作者为宋朝诗人朱敦儒。其古诗全文如下:   旅雁向南飞,风雨群初失。饥渴辛勤两翅垂,独下寒汀立。   鸥鹭苦难亲,矰缴忧相逼。云海茫茫无处归,谁听哀鸣急。   【前言】   《卜算子·旅雁向南飞》是宋代词人朱敦儒所写的一首词。该词上片写失群旅雁遭遇风雨后的疲累饥渴之状与孤独之感,下片写他乡的不适、危机与迷惘感。同时词人运用象征手法,借所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