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郴州旅舍

  《踏莎行·郴州旅舍》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秦观。其古诗全文如下: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前言】
  《踏莎行·郴州旅舍》是宋代词人秦观的作品。此词大约作于绍圣四年(1097)春三月作者初抵郴州之时。词人因党争遭贬,远徒郴州(今属湖南),精神上倍感痛苦。词写客次旅舍的感慨:上片写谪居中寂寞凄冷的环境;下片由叙实开始,写远方友人殷勤致意、安慰。全词以委婉曲折的笔法,抒写了失意人的凄苦和哀怨的心情,流露了对现实政治的不满。
  【注释】
  ⑴踏莎行:词牌名
  ⑵郴州:今属湖南。
  ⑶雾失楼台:暮霭沉沉,楼台消失在浓雾中。
  ⑷月迷津渡:月色朦胧,渡口迷失不见。
  ⑸桃源望断无寻处:拼命寻找也看不见理想的桃花源。桃源:语出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指生活安乐、合乎理想的地方。无寻处:找不到。
  ⑹可堪:怎堪,哪堪,受不住。
  ⑺杜鹃:鸟名,相传其鸣叫声像人言“不如归去”,容易勾起人的思乡之情。
  ⑻驿寄梅花:陆凯在《赠范晔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这里作者是将自己比作范晔,表示收到了来自远方的问候。
  ⑼鱼传尺素:东汉蔡邕的《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另外,古时舟车劳顿,信件很容易损坏,古人便将信件放入匣子中,再将信匣刻成鱼形,美观而又方便携带。“鱼传尺素”成了传递书信的又一个代名词。这里也表示接到朋友问候的意思。
  ⑽砌:堆积。无重数:数不尽。
  ⑾郴江: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湖广》载:郴水在“州东一里,一名郴江,源发黄岑山,北流经此……下流会来水及自豹水入湘江。”幸自:本自,本来是。
  ⑿为谁流下潇湘去:为什么要流到潇湘去呢?意思是连郴江都耐不住寂寞何况人呢?为谁:为什么。潇湘,潇水和湘水,是湖南境内的两条河流,合流后称湘江,又称潇湘。
  【翻译】
  雾迷蒙,楼台依稀难辨,月色朦胧,渡口也隐匿不见。望尽天涯,理想中的桃花源,无处觅寻。怎能忍受得了独居在孤寂的客馆,春寒料峭,斜阳西下,杜鹃声声哀鸣!远方的友人的音信,寄来了温暖的关心和嘱咐,却平添了我深深的别恨离愁http://www.slkj.org/b/4659.html。郴江啊,你就绕着你的郴山流得了,为什么偏偏要流到潇湘去呢。
  【鉴赏】
  上片写谪居中寂寞凄冷的环境。开头三句,缘情写景,劈面推开一幅凄楚迷茫、黯然**的画面:漫天迷雾隐去了楼台,月色朦胧中,渡口显得迷茫难辨。“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互文见义,不仅对句工整,也不只是状写景物,而是情景交融的佳句。“失”、“迷”二字,既准确地勾勒出月下雾中楼台、津渡的模糊,又恰切地写出了作者无限凄迷的意绪。“雾失”、“月迷”,皆为下句“望断”出力。“桃源望断无寻处”。词人站在旅舍观望应该已经很久了,他目寻当年陶渊明笔下的那块世外桃源。桃源,其地在武陵(今湖南常德),离郴州不远。词人由此生联想:即是“望断”,亦为枉然。着一“断”字,让人体味出词人久伫苦寻幻想境界的怅惘目光及其失望痛苦心情。他的《点绛唇》,诸本题作“桃源”。词中“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写的当是同样的心情。“桃源”是陶渊明心目中的避乱胜地,也是词人心中的理想乐土,千古关情,异代同心。而“雾”、“月”则是不可克服的现实阻碍,它们以其本身的虚无缥缈呈现出其不可言喻的象征意义。而“楼台”、“津渡”,在中国文人的心目中,同样被赋予了文化精神上的蕴涵,它们是精神空间的向上与超越的拓展。词人多么希望借此寻出一条通向“桃源”的秘道!然而他只有失望而已。一“失”一“迷”,现实回报他的是这片雾笼烟锁的景象。
  “适彼乐土”之不能,旨在引出现实之不堪。于是放纵的目光开始内收,逗出“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桃源无觅,又谪居远离家乡的郴州这个湘南小城的客舍里,本自容易滋生思乡之情,更何况不是宦游他乡,而是天涯沦落啊。这两句正是意在渲染这个贬所的凄清冷寞。春寒料峭时节,独处客馆,念往事烟霭纷纷,瞻前景不寒而栗。一个“闭”字,锁住了料峭春寒中的馆门,也锁住了那颗欲求拓展的心灵。更有杜鹃声声,催人“不如归去”,勾起旅人愁思;斜阳沉沉,正坠西土,怎能不触动一腔身世凄凉之感。词人连用“孤馆”、“春寒”、“杜鹃”、“斜阳”等引人感发,令人生悲伤心景物于一境,即把自己的心情融入景物,创造“有我之境”。又以“可堪”二字领起一种强烈的凄冷气氛,好像他整个的身心都被吞噬在这片充斥天宇的惨淡愁云之中。王静安先生吟诵至此,不禁挥笔题曰:“少游词境最为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而为凄厉矣。”(《人间词话》)前人多病其“斜阳”后再着一“暮”字,以为重累。其实不然,这三字表明着时间的推移,为“望断”作注。夕阳偏西,是日斜之时,慢慢沉落,始开暮色。“暮”,为日沉之时,这时间顺序,蕴含着词人因孤寂而担心夜晚来临更添寂寞难耐的心情。这是处境顺利、生活充实的人所未曾体验到的愁人心绪。因此,“斜阳暮”三字,正大大加重了感情色彩。
  下片由叙实开始,写远方友人殷勤致意、安慰。“驿寄梅花,鱼传尺素。”连用两则有关友人投寄书信的典故,分见于《荆州记》和古诗《饮马长城窟行》。寄梅传素,远方的亲友送来安慰的信息,按理应该欣喜为是,但身为贬谪之词人,北归无望,却“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每一封裹寄着亲友慰安的书信,触动的总是词人那根敏感的心弦,奏响的是对往昔生活的追忆和痛省今时困苦处境的一曲曲凄伤哀婉的歌。每一封信来,词人就历经一次这个心灵挣扎的历程,添其此恨绵绵。故于第三句急转,“砌成此恨无重数。”一切安慰均无济于事。离恨犹如“恨”墙高砌,使人不胜负担。一个“砌”字,将那无形的伤感形象化,好像还可以重重累积,终如砖石垒墙般筑起一道高无重数、沉重坚实的“恨”墙。恨谁?恨什么?身处逆境的词人没有明说。联系他在《自挽词》中所说:“一朝奇祸作,漂零至于是。”可知他的恨,与飘零有关,他的飘零与党祸相联。在词史上,作为婉约派代表词人,秦观正是以这堵心中的“恨”墙表明他对现实的抗争。他何尝不欲将心中的悲愤一吐为快?但他忧谗畏讥,不能说透。
  于是化实为虚,作宕开之笔,借眼前山水作痴痴一问:“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无理有情,无理而妙。好像词人在对郴江说:郴江啊,你本来是围绕着郴山而流的,为什么却要老远地北流向潇湘而去呢?关于这两句的蕴意,或以为:“郴江也不耐山城的寂寞,流到远方去了,可是自己还得呆在这里,得不到自由。”(胡云翼《宋词选》)或以为词人“反躬自问”,慨叹身世:“自己好端端一个读书人,本想出来为朝廷做一番事业,正如郴江原本是绕着郴山而转的呀,谁会想到如今竟被卷入一切政治斗争漩涡中去呢?”见仁见智。依笔者拙意,对这两句蕴意的把握,或可空灵一些。词人在幻想、希望与失望、展望的感情挣扎中,面对眼前无言而各得其所的山水,也许他悄然地获得了一种人生感悟:生活本身充满了各种解释,有不同的发展趋势,生活并不是从一开始便固定了的故事,就像这绕着郴山的郴江,它自己也是不由自己地向北奔流向潇湘而去。生活的洪流,依着惯性,滚滚向前,它总是把人带到深不可测的远方,它还将把自己带到什么样苦涩、荒凉的远方啊!正如叶嘉莹先生评此词说:“头三句的象征与结尾的发问有类似《天问》的深悲沉恨的问语,写得这样沉痛,是他过人的成就,是词里的一个进展。”与秦观悲剧性一生“同升而并黜”的苏轼,同病相怜更具一份知己的灵感犀心,亦绝爱其尾两句,及闻其死,叹曰:“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自书于扇面以志不忘。是以王士祯云:“高山流水之悲,千古而下,令人腹痛!”
  综上所述,这首词最佳处在于虚实相间,互为生发。上片以虚带实,下片化实为虚,以上下两结饮誉词坛。激赏“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的王国维(静安),以东坡赏其后二语为“皮相”。持论未免偏颇。深味末二句“郴江”之问,其气格、意蕴,毫不愧色于“可堪”二句。所谓东坡“皮相”之赏,亦可谓“解人正不易得”。

踏莎行·郴州旅舍相关古诗词

  • ·古诗《子规·举国繁华委逝川》--  《子规·举国繁华委逝川》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吴融。其古诗全文如下:   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   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   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   【鉴赏】   子规,又叫杜鹃,布谷鸟的别称。古代传说,它的前身是蜀国国王,名杜宇,号望帝,后来失国身死,魂魄化为杜鹃,悲啼不已。这可能是前人因为听得杜鹃鸣声凄苦,臆想出来...
  • ·古诗《子规·一叫一声残》--  《子规·一叫一声残》作者为唐朝文学家余靖。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叫一声残,声声万古冤!   疏烟明月树,微雨落花村。   易堕将干泪,能伤欲断魂。   名缰惭自束,为尔忆家园。   【前言】   《子规》是宋代余靖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子规就是杜鹃,作者借子规自喻,大声疾呼地申诉自己的冤屈,表达自己被贬的无奈和伤感。   【注释】   [1]子规:即杜鹃,作者以其叫声比喻自己为出于悲苦与冤...
  • ·古诗《子规·蜀魄曾为古帝王》--  《子规·蜀魄曾为古帝王》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曹伯启。其古诗全文如下: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释】   ①子规。子规啼声凄切,年复一年催归人,令“贪夫”“远客”无不惆怅、“断肠”,足见思乡心切、归家不易   ②贪夫、远...
  • ·古诗《送春·三月残花落更开》--  《送春·三月残花落更开》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令。其古诗全文如下: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翻译】   这是一首写景的七言诗,表现了暮春时节的景象和诗人的感受。诗的前两句写景为主,后两句由景生情,抒发了自己的生活态度和追求。   【鉴赏】   花落了虽又重开,燕子离去了还会回来,然而那眷恋春光的杜鹃,却半夜三更还在悲啼,不相信...
  • ·古诗《阿娇怨·望见葳蕤举翠华》--  《阿娇怨·望见葳蕤举翠华》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其古诗全文如下:   望见葳蕤举翠华,试开金屋扫庭花。   须臾宫女传来信,言幸平阳公主家。   【翻译】   据《汉武故事》记载,武帝幼年为胶东王时,就喜欢阿娇,曾对阿娇之母长公主说:“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阿娇当了武帝的皇后(称陈皇后)以后,擅宠骄贵,但十余年无子。平阳公主进歌伎卫子夫得幸生子,阿娇见疏,恚愤欲死...
  • ·古诗《赠质上人》--  《赠质上人》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荀鹤。其古诗全文如下:   蘖坐云游出世尘,兼无瓶钵可随身。   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   【前言】   《赠质上人》是由唐代诗人杜荀鹤所作的一首赠送给叫做“质”的和尚的七言绝句诗。描写了质上人无所牵挂以及将一切置身于世外的无所欲求的生活状态。   【注释】   ①质:和尚的称号。   ②上人:对高僧的敬称。   ③蘖坐:枯坐。蘖...
  • ·古诗《送令狐明府》--  《送令狐明府》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皇甫冉。其古诗全文如下:   行当腊候晚,共惜岁阴残。   闻道巴山远,如何蜀路难。   荒林藏积雪,乱石起惊湍。   君有亲人术,wWw.sLKJ.org应令劳者安。
  • ·古诗《送从侄栖闲律师》--  《送从侄栖闲律师》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皇甫冉。其古诗全文如下:   能知出世法,讵有在家心。   南院开门送,东山策杖寻。   经年期故里,及夏到空林。   念远长劳望,wWw.sLKJ.org朝朝草色深。
  • ·古诗《踏莎行·郴州旅舍》--  《踏莎行·郴州旅舍》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秦观。其古诗全文如下: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前言】   《踏莎行·郴州旅舍》是宋代词人秦观的作品。此词大约作于绍圣四年(1097)春三月作者初抵郴州之时。词人因党争遭贬,远徒郴州(今属湖南),精神上倍感痛苦。
  • ·古诗《汉州王大录事宅作》--  《汉州王大录事宅作》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甫。其古诗全文如下:   南溪老病客,相见下肩舆。   近发看乌帽,催莼煮白鱼。   宅中平岸水,身外满床书。   忆尔才名叔,wWw.sLKJ.org含凄意有余。
  • ·古诗《山中松·枝耸碧云端》--  《山中松·枝耸碧云端》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鼎。其古诗全文如下:   枝耸碧云端,根侵藓壁盘。   几经良匠顾,犹作散材看。   雪积花开少,风多子落干。   空存后凋色,wWw.sLKJ.org岁晚出林峦。
  • ·古诗《晦日与卢舍人同诣补阙城南林园》--  《晦日与卢舍人同诣补阙城南林园》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孙逖。其古诗全文如下:   芳年正月晦,假日早朝回。   欲尽三春赏,还钦二阮才。   柳迎郊骑入,wWw.sLKJ.org花近□庭开。   宛是人寰外,真情寓物来。
  • ·古诗《秋夜巫山》--  《秋夜巫山》作者为唐朝文学家乔备。其古诗全文如下:   巫峡裴回雨,阳台淡荡云。   江山空窈窕,朝暮自纷氲。   萤色寒秋露,猿啼清夜闻。   谁怜梦魂远,wWw.sLKJ.org肠断思纷纷。
  • ·古诗《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崔日用。其古诗全文如下:   紫宸欢每洽,绀殿法初隆。   菊泛延龄酒,兰吹解愠风。   咸英调正乐,wWw.sLKJ.org香梵遍秋空。   临幸浮天瑞,重阳日再中。
  • ·古诗《九城寻山水》--  《九城寻山水》作者为唐朝文学家薛曜。其古诗全文如下:   菊浦桃源瞰九城,鸾歌凤啸忽将迎。   千岩杂树云霞色,百道流泉风雨声。   上客由来轩盖重,wWw.sLKJ.org幽人自觉薜萝轻。   疑是昔年栖息地,山中日暮有余情。
  • ·古诗《登绵州富乐山别李道士策》--  《登绵州富乐山别李道士策》作者为唐朝文学家薛曜。其古诗全文如下:   珠阙昆山远,银宫涨海悬。   送君从此路,城郭几千年。   云雾含丹景,wWw.sLKJ.org桑麻覆细田。   笙歌未尽曲,风驭独泠然。
  • ·古诗《和黄门舅十五夜作》--  《和黄门舅十五夜作》作者为唐朝文学家苏颋。其古诗全文如下:   闻君陌上来,歌管沸相催。   孤月连明照,千灯合暗开。   宝装游骑出,香绕看车回。   独有归闲意,wWw.sLKJ.org春庭伴落梅。
  • ·古诗《踏莎行·郴州旅舍》--  《踏莎行·郴州旅舍》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秦观。其古诗全文如下: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前言】   《踏莎行·郴州旅舍》是宋代词人秦观的作品。此词大约作于绍圣四年(1097)春三月作者初抵郴州之时。词人因党争遭贬,远徒郴州(今属湖南),精神上倍感痛苦。